腦洞超大又能落地百讀不厭

12月
19
2019


分類:人文
作者:施凡荷


通航在線

立巢 航空博物館 商業化
#仙說通航#NO.27
可能很多老通航人不知道, 最早我國的通用航空被叫作「專業航空」,非常貼切描述了我國長期以來通航產業的特點:為其他「有錢」產業提供「專業」服務獲得生存資源,典型的依靠「出口」獲得發展的「外需型」經濟模式,與歐美通航依靠眾多飛行愛好者通過飛行主題本身的消費行為撬動整個產業鏈的「內需型」經濟模式有天壤之別。
但近年來,中國通航逐步開始出現從「專業級」市場向「消費級」市場拓展的現象,包括空中遊覽、飛行體驗、短途運輸等直接面向大眾消費的產品服務在湧現,甚至航空文化成為眾多企業重點挖掘的市場,包括航空主題衍生品開發、飛行體驗館、航空VR體驗館、航空主題親子活動、青少年航空夏令營等,而將這些細分服務集合起來的典型模式就是「航空博物館」,這是本文要探討的主題。
航空博物館目前更多的是政府項目,主要功能是青少年航空科普,比較少看到純商業化的航空博物館。如果要啟動通航的消費級市場,除了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外,更多需要市場化主體的參與,也只有這樣,才能讓民眾真正親身去「消費」,也只有更多人認可了航空文化和通航服務是民眾可以「消費」的,才能藉助市場最廣大的力量去啟動通航「消費級市場」。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入行十幾年我也沒碰到這樣的航空博物館。但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柳暗花明又一村:居然這樣的航空博物館在一次偶然中被我碰見,而且頗有驚喜。不久前,我跟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通用航空產業研究中心高遠洋主任去四川考察項目,過程中需要到成都的新世紀環球中心(亞洲最大單體建築)跑一趟,很驚訝發現在這個可謂「寸土寸金」的商業綜合體里居然藏著一個頗具規模和逼格的航空博物館,其整體展出和使用面積居然高達5000平米以上,更讓我驚訝的是這個博物館居然是民營的,而且是純商業化的。經高遠洋主任引薦,我見到了這家名為立巢航空博物館的負責人陳總,他帶著我參觀了整個博物館,並跟我交流很多關於航空博物館開發和運營的思路,頗有啟發,在此跟大家一一分享。
立巢航空博物館門口停著一架塗裝別致的運五飛機,用這樣一款具有濃厚歷史感、現實性和代表性的機型開門迎客
1.做消費級市場跨界真的很重要
我參觀過不少航空博物館,但多數看到的材質比較普通,跟一般航展的木質結構展台用料是差不多的,欠缺高級感,而我在立巢看到的設計風格和用料滿滿的高級感,而且風格結合了美國航空博物館那種從二戰延伸而來的復古感與中國大陸對「高級」的審美特點,巧妙使用了玻璃、燈箱、亞克力、金屬、符合材料、畫布、高清寫真紙等材質,加上各種燈帶布置結合很多珍貴的真飛機、航空大部件、零部件、設備以及類似上世紀科幻黃金時代畫風的掛畫,呈現出一種復古的高科技感。
立巢航空博物館巴黎航展區域

立巢航空博物館金屬/亞克力與玻璃材料的巧妙搭配加上燈光組合,展現出復古與現代的交織美感
除了用料講究外,各種航空知識點不是簡單用圖文視頻呈現,而是儘可能做成各種精美模型,比如熱氣球、萊特兄弟飛機以及各種飛行原理展示器等。
立巢航空博物館第一展區立巢航空博物館第一展區
當我參觀完了這5000多平米的博物館,我心裡預估,按照這種規格的「裝修」以及大量珍貴真機藏品,不算運營費用,這首期投資估計不下1億元。當我告訴陳總這個想法時,他微笑著說:「在你之前已經有很多人跟我這麼說了,但實際上,我們的首期投資遠遠低於這個數。」他說了一個讓我頗為驚訝的數,刷新我的認知,也讓我看到做航空博物館並不是那麼高不可攀。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要做到這一點,也並不容易。
整個博物館的建設方案歷經了3年的反覆討論和修改才敲定,首先或許是因為立巢的創始團隊全部來自航空以外的行業,他們需要一個摸索的過程;其次跟他們創始人之前的建材從業背景有關,對於選材的高標準和嚴要求必然會影響到整個團隊的風格;第三,創始團隊來自不同的行業,帶來不同的認知,碰撞出思維的火花,由於他們對航空博物館的喜愛,使得他們對設計、選材和細節的考究達到了一種執拗的程度。正是這種團隊組合與工作風格使得整個建設方案和選材用料的科學性達到了最大化。
對設計和用料的極致追求連前台都做得如此講究
做消費級市場,很多時候,跨界反而具有意想不到的優勢,他們往往更能站在用戶角度去設計產品和體驗場景,搞出航空專業出身的人搞不出的特點來。
2.航空知識和素材的梳理特費勁,但特重要
航空的知識量太龐大,太專業,而且歷史上同期的各種發明創造交織在一起,要說清楚特別不容易。博物館是做知識普及,就要對知識進行難度降低,但又要保證準確性,同時還要有趣味性,這個度非常難拿捏。立巢的切入角度很有意思,其選擇的知識點更多的是從可以做成模型和互動展示(很多可以手動操作)的,就算是航空史,也是選擇那種既能從中小學課本上找到熟悉感,但很多知識點教科書上又沒有的素材,並進行高度提煉,儘可能用較少的篇幅和圖片、模型以及視頻一起展出,既熟悉又有獲得新知的驚喜感。光這些文案和知識點的梳理就耗費了數年的時間,這其中還有大量航空專業人士的支持與付出。
立巢航空博物館航空歷史年代秀

立巢航空博物館航空名人展示區

立巢航空博物館項目組長達3年的建設方案討論再討論
3.航空器不能用模型充數,必須來真的
我在現場居然看到了傳說中的Bell47直升機,而且陳總告訴我,那還是適航的,博物館裡不少展出飛機也是處於適航狀態。對於飛機展品的「真」追求,是這個博物館的一個挺有意思的特點。當然,也有一些「老爺」級別的退役飛機,包括一些歷史上非常有名的戰鬥機等。看著這些傳奇飛機,想想它們曾經在歷史上「叱吒風雲」,如今我們有幸能零距離觸摸,真是一種奇妙的感覺,這是一比一模型做不到的。
立巢航空博物館
Bell47直升機

立巢航空博物館 PiperJ3飛機

立巢航空博物館初教六飛機

立巢航空博物館發動機區
4.保持開放性雖然很痛苦,但堅持也很可貴
我在參觀的過程中,就發現很多飛機都不怎麼設防,伸手就能摸到,而且有些還能爬到座艙去體驗,這個跟我去其他博物館的體驗完全不一樣,其他館裡的飛機那可是文物啊,不能隨便碰,類似目前各地的航展,必須用鐵馬把航空器圍得離觀眾遠遠的,至少要保證手伸過去摸不到。這個在立巢團隊看來不是做航空科普的好理念,既然做博物館,就要讓參觀者能零距離觸摸和體驗,但代價同樣巨大。陳總介紹,要是在以前,航空器展品的開放程度更高,沒有任何隔離,所有參觀者,每一架飛機都可以觸摸,甚至到客艙或駕駛艙去體驗,但無奈觀眾的破壞力太強,在經歷了幾次重大的機體損壞後,只好做成了如今的半隔離狀態。但是陳總認為再隔離,還是要堅持一定的開放性,航空不能是高高在上和觸不可及的,如果是,那就不是航空精神本身了。
立巢航空博物館偌大的飛機「不設防」

立巢航空博物館可以爬到駕駛艙里體驗一把
5.能夠動手的絕不站著看
一進館我就看到一架萊特兄弟第一次試飛成功的那架飛機都模型,神奇的是,博物館居然給這架飛機做了一個模擬器,我爬上去居然能操作,還「飛」了一會兒。類似這樣的神操作類的互動展品在展館裡比比皆是,總之能讓你動手的絕不讓你傻傻站著看,這點非常像宜家,看不到禁止觸碰的警示牌,取而代之的是「請試著掰一下」或「請試著坐下來體驗一下」的各種歡迎牌,當然航空博物館做不到宜家這種開放性,但是在立巢,我能感受到這種努力。就連無線電設備都有模擬手動的體驗場景,還有基於各種知識點的簡易科普器具,比如火箭升空、熱氣球起飛、風動實驗之類的,都可以手動去操作,體驗其工作原理。這個感覺比那種專業的模擬飛行器還要好玩,而且寓教於樂。我還特地問了,如果我下一個策劃的航展或活動,想要弄幾台這樣的機器去現場做航空科普,可不可以租?陳總說類似這樣的設備和器具都是博物館自己開發的,自有版權,而且可以搬運,沒問題。這個對我來說的確是個好消息,策劃的豐富性又可以進一步提升。
立巢航空博物館萊特兄弟飛行者1號升空場景還原


6.博物館光收門票不行,得有自己「專利」級別的衍生品開發
稍微了解電影產業的人都知道,很多電影往往周邊產品銷售收入是票房的好幾倍,商業博物館也可以是如此:門票收入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各種衍生品的開發和銷售是更有「前景」的業務。
剛才說到那些可手動的寓教於樂的器具是博物館自己開發的,其實博物館自己開發的可以稱得上「專利」級別的東西還真不少,包括我在二樓看到的模擬機場塔台系統的大型展示場景設備,有一個仿真塔台,可以進去模擬真塔台操作,然後在塔台外有很大的投影設備可以模擬飛機接受塔台指揮後進出空港的狀態,3D建模,非常逼真;類似的還有很多,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自己開發的各種航空文化科普教育課的教具,比如機場簡易演示圖,材質類似瑜伽墊,很很厚實,在上面印上簡化後的機場功能布局圖,有各種建築和標識,每個細節都是嚴格按照機場的規定進行的縮微簡化,確保知識點的準確性,鋪設在地上就是一個縮小的沙盤的感覺,可以直接放可動飛機小模型來模擬飛機滑行,非常實用的教學工具。這些自己開發,自有版權的專業教具將來可以賣向全國的航空科普機構,包括前面說的各種自主研發的設備器具,是商業價值增值的好工具。
立巢航空博物館自主開發的機場二維「沙盤」

立巢航空博物館自主開發的模擬塔台和模擬機場電子沙盤
除了這種專業級別的,博物館還有自己的衍生品門店,裡面的各種售賣品多數也是自己開發的,而且頗有那種美國航空衍生品店的風格,但更現代化,更符合國人審美。
立巢航空博物館衍生品商店
7.博物館要商業化,配套服務鏈很關鍵
很多人是因為喜歡宜家的餐廳才去逛宜家的,一旦去逛了,自然不會空手而歸。航空博物館當然不至於開成宜家那樣,但是一個5000平米的博物館,如果不能一站式解決各種問題,那麼要留住觀眾或增加觀眾是非常難的。我曾幻想將來有機會了,要開一個航空主題咖啡廳,一樓賣咖啡飲料,二樓可以辦公,開會,搞講座,賣衍生品或者給航空人舉辦各種高逼格活動,沒想到立巢博物館完全滿足我這種想像,而且還做了出來。
立巢航空博物館飛來者餐廳
立巢的二樓有餐廳,餐廳很現代化,有各種餐食,很像宜家,半自助,口味很好,價格不貴,當然也有咖啡飲料,逼格比星巴克高;餐廳隔壁就是衍生品售賣店,旁邊是博物館的辦公室,設備研發製作實驗室,會議室,航空文化科普教室和親子活動空間等;博物館一樓還有一個精裝修的學術報告廳,堪稱影院級的,而且還真的在放電影,我去的那天,正好放映的是《薩利機長》。如果是一個中學,要組織學生做航空科普活動,在這裡可以讓學生呆上一整天都會很有意思。
立巢航空博物館學術報告廳
8.玩轉「多元可變空間」,用「航空+」釋放博物館無限潛能
之前我在講通航機場的時候就提出一個概念,就是「機場的物業化」,不要把通航機場當做一個機場,而是一種可以百變出租的物業,即可以給培訓機構當訓練場,又可以給車企開新車試駕會,還能給酒廠做品酒會,抑或是給高科技企業當發布會現場等等。博物館也是可以這樣的,正如籌建和運營負責人楊培萌說的那樣:「航空」是核心元素,但不是唯一元素,用「航空」加上任何一個主題,都可以玩出新的花樣。「甚至把整個博物館當做一個棋盤,來一場真人版的飛行棋,也不是不可以」,這是我在逛立巢的微信公眾號看到的一句話,非常有啟發。
立巢航空博物館歸航主題高端晚宴
他們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不久前,他們藉助博物館開闊的中廳空間與整體牆面巨幕的場地特點,辦了一場名為「歸航」的高端晚宴,一時間大咖雲集,以後說不定還能接音樂酒會、小型車展或企業團建的業務呢;還有博物館門口的運五飛機廣場搞過網紅蹦迪表演,將來辦個露天航空音樂酒會也不是不可能;甚至立巢還把博物館的前廳開發成品牌產品的展示廳,先後有VIPKID、AVIREX飛行服裝、星巴克等知名品牌在這裡做過活動;前面我說到博物館一樓有個學術報告廳,除了放映航空主題電影外,博物館把它的「物業」功能發揮到極致,類似學術演講、發布會、企業年會、公司活動、培訓會、讀書會等都可以接待,我去的那一天,就看到一個團隊正在那裡為一個活動看場地;博物館還把餐廳用來給孩子組織一次「硬核航空主題」生日派對;甚至吃個飯都能與大飛機肩並肩(二樓塔台區域可容納100餘人共進晚餐,旁邊有巨大的「波音737」作伴);至於博物館的讀書角、培訓教室等自然成為航空文化科普教學、航空科普活動、航空主題親子活動和航空主題研討會的必選場所。
與VIPKID合作 與星巴克合作

立巢航空博物館給小朋友的「硬核航空主題」生日派對

立巢航空博物館塔台區域:與波音737共進晚餐
做航空文化,抓住航空這個核心要素,然後與儘可能多的跨界消費節點連結,既把航空元素的內容價值發揮出來,又把其他行業的市場價值挖掘出來。
立巢航空博物館教學區
9.一個博物館也是一個「城市候機廳」
目前,博物館於今年六月中旬已經結束試運營,恢復了定價。陳總很有信心:正式運營後,不出1年即可盈利。按照我理解,要做消費級市場,就得去人多又愛玩的城市。你猜對了,四川就是,成都更有這個經濟條件,而且選擇在亞洲最大單體建築新世紀環球中心這個消費人群集中(五星級酒店、大型商場和各種大型展會聚集地)的地方,比選擇放在機場可能更合適。如果放在機場,那無非就是機場裡多了一個點,但是放在市區,就是一個「城市候機廳」。立巢博物館每天有大量的不同領域的消費者來參觀,其中不乏有體驗飛行、學習飛行和參與飛行活動等各種需求,因此他們計劃與外場的各個通航公司、培訓機構、俱樂部展開合作,只要觀眾有需求,買了票之後可以專車送去通用機場體驗,或將他們的需求與各合作夥伴無縫對接,實現更好的商業價值。
從立巢航空博物館到外場三角翼體驗基地
10.跨界不跳界,與航空業內的深厚關係是保持專業的根本
立巢的各種航空文化科普活動都很講究,我去的那天就碰上一個活動,非常驚訝於博物館居然專門請了《航空知識》雜誌的主編王亞男來作為嘉賓講師。我也因此有幸見到王主編本人,他可不僅僅是航空雜誌主編,他還是一位科幻作家,跟劉慈欣是老朋友,我記得2017年四川國際航展的飛行表演全程解說就是他。立巢跟航空專業領域關係很深,像王亞男這樣的咖級人物,博物館深交的可不少,因此,雖然是跨界人物搞的航空博物館,但專業程度不亞於任何其他航空博物館。說到這,還有一個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博物館方居然能找到國內一位高仿真飛機模型收藏家,通過努力,最終將其十餘年間收集的1657架比例均為1:400的高仿真飛機模型在博物館展出,其品類齊全、品相完好,規模可謂國內首屈一指。這些模型的機型和塗裝大多對應現實真機,包括波音、空客、麥道、龐巴迪、中國商飛、安東諾夫等廠商研製的210種機型,有客機、貨機、驗證機、特殊運載機、軍用運輸機和預警機等,且其機型和塗裝涵蓋了101個國家和地區的396家航司、廠商、政府、軍隊、私人所屬等。
立巢航空博物館珍藏展出的1657架高仿真飛機模型
在跟陳總溝通的過程中,我聽到一個故事,說是一位上海的教授因為來過一次博物館被深深吸引,然後自發多次帶朋友過來參觀,還自行給朋友講解,那專業程度讓博物館的講解員都佩服。這種就是我們常說的「自來水」,對於自己認可的東西,不需要誰來提醒,自發傳播。我雖然也就來一次,但我也做了這個博物館的「自來水」,而且毫無違和感。進入通航十幾年,我最佩服那些商業嗅覺敏銳,在看到前面有一點曙光,別人還在由於是否前行時,他們就敢奔跑向前擁抱希望,而且沒有廢話,想到就做,實幹興業,不吹不擂,低調前行。

延伸閱讀

魅族Pro7傷了自己又傷人心讓人驚訝

老屋改造成這樣的光伏民宿讓你擁畫意!

以及相神用神論神的相互就應

你永遠不知道國外竟然是這樣!

春節晚會剛結束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