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劉邦殺功臣卻視為仁義?原因很簡單

12月
21
2019


分類:歷史
作者:林彤荷


立花說影視

有讀者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秦始皇一統天下後,沒殺功臣,而劉邦建立漢朝後殺功臣。可兩者在後世的評價截然不同,秦始皇被稱為暴君,而說劉邦仁義,這是為何?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秦始皇一統天下,都是威震四海的大事件,也因此被稱為「千古一帝」。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諸侯國之間攻伐不斷,老百姓苦不堪言。秦國一統六國後,按理秦始皇應該先休養生息,可是沒有,老百姓依舊生活艱難。
秦孝公使用衛鞅進行變法後,一躍成為強國,露出了一統天下的苗頭。尤其是衛鞅實行的「耕戰」策略,在戰爭時期,效果驚人。我們知道,凡事有利就有弊,商鞅變法帶來了一個嚴重問題就是執法過於嚴苛,絲毫不講人情。
統一六國後,秦始皇立即開始了新的一輪戰鬥,「北擊匈奴修長城,南攻夷越修靈渠。」這一系列的舉動,讓急需休養生息的老百姓更是苦不堪言,於是陳勝吳廣起義後,各方響應,「天下苦秦久已!」
同時,秦二世而亡,這是後人把秦始皇視為「暴君」的最重要原因。換句話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所做的事情,本該由幾代帝王循序漸進地完成,可他卻一心想立即完成。

反觀劉邦,漢朝建立後,他把穩定社會秩序恢復生產作為自己稱帝後的首要任務,即流傳後世的「休養生息」。秦朝時,沉重的賦稅讓老百姓苦不堪言,而劉邦立即聽從大臣們的意見,輕徭薄稅,對北方匈奴更是採取了和親的政策,以換取漢朝的恢復發展。
經過漢初即位皇帝的努力,「休養生息」政策結出了累累碩果,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朝國力強盛,「非遇水災,則民人給家足,都鄙廩瘐盡滿,而府庫有餘財,京師之錢累數萬,貫朽而不可校。大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
老百姓生活好了,自然稱讚統治者的仁道,這就是秦始皇被稱為「暴君」,而劉邦被視為「仁義」的最大原因。可能有人會說,秦始皇的功績更大,遠超劉邦,這點是肯定的。可大家想過一個問題沒有,在當時的老百姓眼裡,常年的戰亂早已讓他們惶恐不已,能過上安穩的生活,就是最大的願望了。
參考資料:《史記》、《漢書》、《資治通鑑》

延伸閱讀

探秘他能成功翻盤嗎?朱元璋帶隊穿越到明末

文摘,國內最年輕火山面積最大沙湖

賈母和張老道有故事?

新疆新和縣「非物」傳承人造樂器闖天下助村民致富增

爭雄鬥豔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