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如海!感悟佛法不可思議的妙處小秘密

12月
23
2019


分類:人文
作者:蘇友真


航航帶你看畫
《金剛經》是知名度最高的一部佛教經典,很受大眾歡迎。但並不太適合初學者去讀,因為此經闡釋的是佛教最高深的智慧,即佛教的空性,相當於佛教的大學課程。如果一個人沒有從基礎學起,直接去研究《金剛經》,就好比小學中學都沒讀過,卻直接上大學,不但很難得到佛法真實的利益,還會增長浮華和傲慢,陷於空談。
一,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佛經中常講八萬四千法門,這不是具體數字,只是形容法門之多。法門為什麼沒有高下?因為任何一個法門,就如對治眾生疾病的藥,藥不分貴賤,只要能對症,能治好病,就是最好的藥;不對症,再昂貴的藥,也沒有用。

二,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世尊講經,都是契機說法,這句話可不是對一般人說的。很多人喜歡拿這句話指責別人執著佛法,其實很可憐,人家好歹還有個佛法執著,你連佛法是什麼都還不知道呢,還談什麼捨棄佛法?佛法是修行必不可少的工具,你修好了,當然要捨棄工具,不要成為自己的負擔,但你現在還沒有修好,甚至根本都沒有修,就直接把工具扔掉,你這是學佛嗎?
三,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這句話確實是真理,但不能因為這句話就執理廢事。很多人或許看到這句話就開始想,反正都是虛妄的嘛!什麼都無所謂了,還不如放任自己的慾望,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了,守什麼戒律呀,這就徹底玩完了。相是假相,但要借假修真,不然的話,佛也就不用弘法四十九年了。
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這是修行的最高標準,是大學時期的課程,可我們現在是初學,還是小學階段,根本就無法做到,不可能做到無所住。所以想要無所住,還得先有住,住什麼?住善法,用善法代替惡法,用善的念頭代替不善的念頭,從這開始,循序漸進,這才是修行。

五,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不取於相」,不是什麼都不幹了,而是在認清事實真相後,該乾的還是要干,只是心中不留痕跡,沒有掛礙,不再執著結果。「如如不動」,不是身不動,而是心不動,心裡不再有妄想。這也是修行的目標,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
六,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布施是學佛修行的必經之路,只要修布施,就有福德。但是呢,你以怎樣的心態去布施,福德大小是不一樣的,「不住相布施」是布施的最高境界,既不著有,也不著空,這個很難,但是一旦做到了,福德大到不可思量。
七,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這句話表面看起來不難理解,其實含義很深。在理論上,我們也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也承認這是真理,但也僅僅是知道而已,並沒有切身悟透,一到生活實際當中,就把這句話拋到腦後了,原來怎麼樣,現在還怎麼樣,照樣執著其中。如果真的能在一切時、一切事當中,都能清楚地觀察到「諸相非相」,那就是真的見性了。
八,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
如果真的以為佛沒有說法,那世尊七七四十九年講法都是幹什麼?豈不是白講了嗎?這裡是講,佛講八萬四千法門,都是契機說法,是對症下藥,他並沒有講法的念頭,不是他主動要給大家講個什麼法,他講的任何一法,都是針對當下一類眾生來說的,講完即修,沒有一絲痕跡。

九,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時間在不斷的過去,我們的心念也在不停的變化,根本抓不住,得不到,現在剛萌發的一個念頭,轉瞬之間就已經成為過去。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這三種心,我們都抓不住,我們唯一能把握的,就是管好當下這一念,一念善就是天堂,一念惡就是地獄。
十,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妄語是佛家大戒,釋迦牟尼佛講的都是最真實可信的,不可能講妄語,但總會有一些人不相信,總以為佛是在騙大家。那請想想,佛到底有什麼理由騙大家呢?為名還是為利?國王的地位都放棄了,整個國家本來都可以是他的,他還稀罕那些名和利嗎?他還稀罕弟子的那點供養嗎?

延伸閱讀

卻一分為五現僅為三線綜合實力僅次於武漢

AI將成為另一大亮點!

解析BYWLVL

老海和暖暖的正月十五

且星空實在太美麗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