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
01
2020


分類:人文
作者:施凡荷


草根一一
匠心讀書會
「受歡迎的閱讀及原創公號 強烈推薦 」
全民閱讀 | 文學原創 | 文化創意 | 品牌推廣 | 線下活動
借 火
廖帝學(重慶市)
「你的煙,我的火,把你鬍子燒了不怪我!」這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流傳在巴渝農村的一句民間俚語。它反映了當時的一種民習——借火。
本來,火是光明、溫暖的象徵,為何要「借火」呢?這主要是緣於當時經濟緊張、物質匱乏:對很多人和家庭來說,買幾分錢一包的火柴都成困難,更別說買火鐮、打火機等生火工具了。因此,在巴渝地區勞動人民口頭上,形容人窮,愛用的一句話是:「窮得火都燒不起」。
莊稼人居家過日子,哪天都得用火,由於生火工具的金貴,儲存和延續火種應該是當時很多家庭日常生活的一件大事。好在巴渝農家大多依山而居,不缺柴草雜木。每次生火做飯後,灶膛里總會留下那些樹棍的未燃盡的炭火。把它們集在一起,掩上一層冷灰。等到下次生火時,再把冷灰扒開,一般都能找到一些火星。把這些火星用火鉗夾出來,放到諸如干松針、陳穀草之類的鬆軟易燃的「引火柴」上,小心翼翼地哈上幾口氣,一會兒,就燃起了一束火焰,繼爾就引燃了農家屋院的一膛熊熊灶火。伴隨著鍋碗瓢盆的混響,不消半個時辰,整個空氣里就瀰漫了飯菜的陣陣清香!
在很多莊稼人心裡,這儲存火種的事兒完全是一個技術活兒。但用這種近乎原始的方式儲火,如果柴火不好,或者掩蓋炭火的冷灰過多,一不留神,火種就會熄滅。當你滿懷希望掏開灶膛,恁是找不到一丁點兒火星。沒有辦法,只有到鄰居家去借火了。
莊稼人的三頓飯一般不定時,從早上開始,一會兒東家在燒火,一會兒西家在冒煙。反正餓了就燒火做飯,沒餓就在坡上做事。一般來說,要借火是沒問題的。抓一把柴草,伸進人家灶膛,點燃後匆匆趕回自家灶前,把借來的火塞進灶膛,就算把人家的火借回來了。當然,這種「借」,通常是不用還的。
有時候,借火也不那麼順當。特別是農忙季節,為了抓季節,搶時間,莊稼人忙得把腦殼都鑽進泥巴里去了,連做飯的時間都沒有。如果這個時候你要借火,就不容易,家家戶戶關閉戶的,都在坡上忙活。這個時候,就得多跑上些路。本村沒人家燒火,說不定還得趕上一兩里路到外村去借火呢。
對那些抽葉子煙的人來說,也經常要借火。煙,是自家土地上種的,一點也不花錢,煙荷包里常常塞滿了金黃透亮的自已切的菸絲、裹的菸捲。有了煙,常常沒得火。平時在家倒沒事,一根長筒竹煙竿,湊近灶膛,用力一抽,就快活如神仙了。但出了門就沒那麼方便了,菸癮來了,常常要向人家借火。每每這個時候,對方常要開個玩笑,說上那句「你的煙,我的火,把你鬍子燒了不怪
我」。
其實,借火也算莊稼人相互交往,相互聯絡感情的一種方式。因為借火,大家可以相互串串門。
站上幾分鐘,東家長,西家短地吹上幾句。上人家去借火,遇到主人家熱情,順便還會塞給你幾個剛燒熟的紅苕、山芋,順便還會請你嘗嘗還在菜板上的臘肉,甚至有的還會扯過你手頭的柴,「還借啥子火嘛,就在這裡順便吃一頓就行了!」……
這借火,借出了一份濃濃的鄉情!
借火也是有禁忌的。平時倒沒什麼,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的火卻是不容許借的。因為在莊稼人眼裡,這兩天的火是象徵財運的,財運之火怎麼能借呢?因此,到了臘月三十晚上,天氣比較冷,莊稼人總會找出一些平時捨不得燒的大樹疙蔸,在堂屋燃上一堆大火。生活過得好一點的,還要在火上架一口鍋,燉上幾節豬蹄膀。一家人就圍坐在火堆旁,說說笑笑,等候著新年的來臨。這樣一來,正月初一也就用不著到人家去借火了!
事實上,真正在正月初一這一天家裡沒得火,那確實是一件讓人難過的事。筆者少年失父,母親一個人拉扯著我們三兄弟,家境十分清貧。記得有一年春節,家裡連一丁點兒肉也沒買,好在母親在自家石磨上磨了五斤米的湯圓,總算給這過年過節有點兒交待。大年三十晚上家裡沒燒火,一家人也就冷冷清清地上床睡了覺,一心等著正月初一早上起來吃湯圓。哪知就因那晚沒燒火,我們一家就陷入了正月初一家裡沒火的窘境!湯圓包好了,卻沒火煮,母親將灶膛的灰掏了好幾遍,沒半點火影!現在想來,日子過到那份上,真的難啊。好在後來我在路上撿到一個別人剛丟的冒著煙的煙鍋巴,我如獲至寶,把它拿回家,引燃了灶火,也給我童年的那個春節帶來了一種莫大的歡欣。
時過境遷,借火這種事兒早就成歷史了。現在人們居家過日子,壓根兒就沒有借火之憂,市面上打火機,一塊錢可買三、四個。有些現代化程度高的農家,煮飯用電和氣,連打火機也不要。但每每想起那些刻骨銘心的借火經歷和我總會獨自黯然神傷好久。

作家介紹:

廖帝學,70後,鄰水人,中學數學教師,現居重慶。微信公眾號「廖帝學名師工作室」。

延伸閱讀

全民集體游三亞

有人是為了看風景秘辛

桀驁與高雅共生——張代友書法賞析小秘密

阿哲倒數利哥僅第三

那麼排第一號的是誰?厲害了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