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清宮劇

1月
20
2020


分類:歷史
作者:林麗青


歷史新說
1644年5月,吳三桂聯合清軍在山海關以西一片石擊敗李自成,多爾袞趁機指揮八旗勁旅入關,同年9月,迎接順治帝到北京,祭祀天壇,宣布繼承大明王朝衣缽,成為中原大地新一代主人。清朝入關,給中國帶來巨大影響,其中之一便是提供了大量影視劇題材,導致如今「清宮劇」泛濫成災,讓人應接不暇,也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就此而言,清朝還是有貢獻的,它給我們提供了精神糧食——「清宮劇」。
說道「清宮劇」,則不能不提到其中之「常客」,即是本文之主人公,清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的睿親王多爾袞。在諸如《孝莊秘史》、《大玉兒傳奇》、《明末風雲》、《大清風雲》、《江山風雨情》、《美人無淚》等「清宮劇」中,多爾袞是一個高大上卻又十分悲劇之英雄。影視劇中,多爾袞聰明伶俐,高大威猛,深受父汗努爾哈赤喜愛,是後金(清)理想的繼承人,可半路殺出皇太極,此人通過不光彩手段奪取了他心愛的大玉兒(孝莊)和「汗位」,還將其母親阿巴亥處死。皇太極死後,多爾袞為了顧全大局,也為了不讓孝莊傷心,主動放棄皇位,而是專心輔佐順治帝,自己當攝政王。多爾袞死後,順治展開報復,削掉他一切榮譽,還將其屍體挖出來,一頓暴打。
可以說,「清宮劇」中之多爾袞是一位悲劇英雄,很值得同情。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多爾袞究竟是怎樣呢,是否如「清宮劇」中所描述的那樣呢?在此,筆者透過「清宮劇」來談談真實的多爾袞:此人並非雄才大略,沒人搶他皇位,是他搶不過別人。
談這話題,估計有些朋友會覺得是故意貶低多爾袞,專找其「弱點」下手,有失公允。其實,歷史研究就是要求實,要還原事實,對多爾袞評價應客觀,其歷史功績應當承認,但不能無限吹噓,尤其是不能受「宮廷劇」影響。
「宮廷劇」中,多爾袞聰明伶俐,戰功赫赫,深受父汗努爾哈赤寵愛,是理想的繼承人,努爾哈赤也打算讓他繼承汗位。其實,這純屬虛構,壓根就不存在,因為多爾袞在努爾哈赤時代壓根就不受重視,更加沒上過戰場,連「貝子」爵位都是因為努爾哈赤寵愛阿巴亥而送給他的,這也是他一生之痛,沒軍功卻得到爵位,族人在心底里就看不起他。
那麼,在努爾哈赤時代,多爾袞地位究竟如何呢?答案是,可有可無,他只是寵妃阿巴亥兒子罷了,僅此而已。天命元年(1616年)正月初一,在朝賀努爾哈赤的典禮中,多爾袞兩位兄弟阿濟格、多鐸分列第六、第七位,而多爾袞則不允許參與其中,可知他在後金中之政治地位相當低。
努爾哈赤時期,滿洲八旗(當時應該是建州女真,滿洲一詞是皇太極稱帝後才有的,為了方便行文,就暫且用滿洲一詞吧)勢力分布如下:
正黃旗(45牛錄)、鑲黃旗(20牛錄),由努爾哈赤親自掌管,是大汗親兵,可以直接指揮得動;
正紅旗(25牛錄)、鑲紅旗(26牛錄),由大貝勒代善與其長子岳托掌管;
正藍旗(21牛錄),由三貝勒莽古爾泰掌管;
鑲藍旗(33牛錄),由努爾哈赤弟弟舒爾哈齊之子二貝勒阿敏掌管;
正白旗(25牛錄),由四貝勒皇太極掌管;
鑲白旗(15牛錄),由努爾哈赤長子褚英之子杜度掌管。
此時,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沒能染指軍權,談不上有啥軍功
努爾哈赤晚年,對滿洲八旗做了適當調整,具體如下:
首先,將自己麾下兩黃旗部分牛錄授予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每人掌管15牛錄,其餘20牛錄自己統帥做親軍。
其次,努爾哈赤明確指出,阿濟格統帥鑲黃旗、多鐸統帥正黃旗,自己死後全部親軍交給多鐸。
再次,將鑲白旗旗主杜度調到鑲紅旗下,空出鑲白旗旗主之位,至於給誰,努爾哈赤還沒下定決心。但是,給予多爾袞之可能性不大,因為他不但年小(努爾哈赤死時他才13歲)而且還沒軍功,大夥必定不服,自己死後多爾袞可能會被眾兄弟聯合起來殺掉。
從上述可知,多爾袞在努爾哈赤時代就是一般般之貝勒,沒上過戰場,沒立下戰功,在部族中之威望等同於零。
1626年9月,努爾哈赤帶著被袁崇煥擊敗之遺憾去世,四貝勒皇太極繼承汗位,並以「父汗遺詔」為由賜死阿巴亥。此時,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手頭掌握80牛錄,實力相當雄厚。為此,許多人都說汗位本應該是多爾袞繼承,是皇太極用不光彩手段豪奪,實乃搞笑至極。多爾袞三兄弟牛錄多不假,但這是努爾哈赤給他們自保之資本,而不是爭奪汗位之資本,這三兄弟不但年齡小,連像樣的軍功都沒有。若是多爾袞繼承汗位,估計第二天就得人頭落地了,他此時壓根就不具備這資格。要知道,後金當時還處在奴隸制時代,軍政大權由八旗共同掌握,君主並沒實現集權,努爾哈赤不會傻到讓多爾袞繼位,讓後金陷入內鬥。畢竟,褚英、代善就是前車之鑑,兩兄弟相繼被立為儲君,可結果卻激化了內部矛盾,努爾哈赤為了平衡各勢力,褚英被殺,代善被廢。
崇德八年(1643年),清太宗皇太極暴斃而亡,由於其生前未立下遺詔,滿洲內部宗室旗主為皇位展開新一輪角逐。此時,多爾袞經過多年努力,在滿洲內部擁有相當之威望,這主要是得益於皇太極之提拔與賞識(為對抗「三大貝勒」,皇太極對多爾袞三兄弟是又拉又打,但以拉為主)。所以,皇太極死後,多爾袞成為新皇之熱門候選人,他對此也是信心滿滿。當時,多爾袞是正白旗旗主,弟弟多鐸是鑲白旗旗主,兩白旗是鐵定擁戴自己,毫無疑問。但是,多爾袞也只是熱門「候選人」而已,並不具備稱帝之實力。
皇太極時期,滿清社會封建化程度大大增強,「立嫡立長」之漢制在滿洲大有市場,許多勛貴都願意擁戴皇太極之子為帝,而不是擁戴同父異母弟弟多爾袞。當然,滿洲舊俗也並沒徹底廢除,「旗主共議國政」制度依然存在,新皇繼承人選還得由旗主共同商議決定。所以,新皇人選,既看血緣,更看實力。然而,多爾袞在血緣與實力上均不占據壓倒性優勢,甚至說沒優勢。
首先,實力強大的、原由皇太極直接掌握的兩黃旗明確擁戴皇長子豪格,圖爾格、索尼、圖賴、錫翰、鞏阿岱、鰲拜、譚泰、塔瞻等朝廷重臣相繼造訪肅王府,表示願意擁戴豪格為儲君,共進退。
其次,豪格掌握正藍旗,且軍功卓著,威望相當高。要知道,豪格比多爾袞還大三歲,豪格在努爾哈赤時代便上陣殺敵,立下赫赫戰功,而多爾袞在努爾哈赤時代都沒上戰場之機會。
再次,鑲藍旗旗主濟爾哈朗與皇太極關係很好,傾向於擁戴豪格。
最後,具有重大影響力的禮親王代善,手握兩紅旗,也是表示:「帝之長子,當承大統」,明擺著擁戴豪格。
八旗之中,擁戴皇長子豪格的有六旗,實力碾壓多爾袞兩白旗。在議定新皇人選大會上,多鐸等兩白旗官員發言擁戴多爾袞繼位,並舉出一大堆理由,多爾袞雖沒有表態可心裡相當高興。但是,兩黃旗堅決反對,表示新皇只能從先帝之子中選出,索尼、鰲拜等猛將甚至直接按劍上前:「若不立先帝之子,願追隨陛下於黃泉」,擺出一副幹仗之架勢。此時,崇政殿外兩黃旗士兵紛紛按住劍柄,為豪格打氣,表示絕對擁戴先帝之子。
多爾袞雖然野心勃勃,也想坐上大清皇帝之位置,可惜自身實力不夠,若是強行表態繼位,不達目的不罷休,估計就要血濺三尺了。此時,多爾袞猶豫了,豪格勝券在握,大夥都擁戴他,雖然兩白旗會反對,若豪格強勢繼位,他們也無可奈何,畢竟豪格是長子,繼承大統名正言順。可惜,豪格在關鍵時刻掉鏈子,非要說自己「德福淺薄」,不堪重任之類的話,也許他是想以退為進,博取更多政治資本。但是,豪格也失算了,濟爾哈朗趁機提出擁戴皇九子「福臨」,多爾袞等直接表示同意,福臨(順治帝)就此撿了便宜,成為大清新一任帝王。
皇九子福臨繼承大統後,大貝勒代善與眾人焚香宣誓,表示誓死擁戴新君,絕無二心,否則嚴懲不貸。然而,擁戴多爾袞之勢力不甘心失敗,他們圖謀殺害順治帝,讓多爾袞繼承大統,碩托、阿達禮等甚至公開叫板順治,不服從大會通過之決議。為此,代善大義滅親,殺了兒子碩托、孫子阿達禮,表示絕不允許任何人挑戰權威。碩托、阿達禮是多爾袞的鐵桿親信,殺了他倆,就是為了警告多爾袞不要輕舉妄動,不能有非分之想,要老老實實當攝政王。

清軍入關之後,多爾袞權勢如日沖天,代善被冷落,豪格死於獄中,濟爾哈朗成了局外之人,多爾袞三兄弟基本控制朝政大權。此時,多爾袞開始採取一系列行動,為自己登基鋪平道路。可惜,就在一切準備就緒時,多爾袞在古北口外喀喇城狩獵時暴斃而亡,徹底無緣帝位。不過,多爾袞被順治追封為「清成宗」, 諡懋德修遠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也算是死後哀榮了。
綜上所述,真實的多爾袞並不是「清宮劇」中描述所的那樣,他雄心勃勃,對帝位有著強烈的追求。不過,多爾袞實力不濟,不是別人搶他皇位,而是他搶不過別人。

延伸閱讀

我想了很久還是說出來吧說出來會好受一些!

蔣介石的女婿勸湯恩伯起義

獨家報導,卻被各地抗日將領嘲笑

獨家,違章建築

獨家報導,誰將成為鬥魚「秋名山車神」?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