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元宵節有10天假

1月
31
2020


分類:歷史
作者:蘇萱秋


秦朔朋友圈
作者:於奇赫 / 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
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1839篇原創首發文章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又叫做上元節、元夕或燈節。元宵節是一年中繼春節後的第二個大型的節日,從字面上看,《說文解字》說:「元,始也。」《禮記·正義》說:「 元,善也。」《說文解字》又說:「宵,夜也。」所以我們就明白這一天是新年開始後最為美好的一個夜晚。
保留下來的傳統湯圓
過了春節,你可以在大街上輕易地找到專門賣餃子的餐館,但是你很難見到專門賣湯圓的餐館。這一天晚上,也許家家戶戶都會煮一鍋湯圓或是元宵來吃。北方的「元宵」是笸(pǒ)籮搖動做成的,南方的「湯圓」大多是包出來的,但這樣劃分也有點過於簡單粗暴。我在北方的家吃到的多是芝麻、水果餡料的元宵,到了上海讀書後,在七寶古鎮竟然還買到了大個兒的肉湯圓,南方真是一個處處有肉參與節日的幸福地域。

元宵觀燈起源於隋唐,或受佛教影響
現在的元宵節,人們都會出去看看花燈,這個習俗因為不污染環境而被很好地保留了下來。元宵觀燈這一習俗在隋唐出現,與西域傳來的佛教有一定的聯繫。在我國唐代有現存最早的百科圖書《藝文類聚》,其中的《歲時部·正月十五日》就記載,「《西域記》曰:摩竭陀國正月十五日,僧徒俗眾雲集,觀佛舍利放光雨花。」佛教常用「燈」這個意象來比喻佛法,《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就說:「法寶猶如一切明燈。」《佛說施燈功德經》記載,佛祖說燃燈供佛可以得到無上的功德。
南朝時期,梁簡文帝蕭綱就曾經在正月八日舉行過燃燈法會,南朝陳後主太子陳淵也曾經在正月十五日舉行過千僧齋會。到了隋朝元宵觀燈的活動則正式開始出現了。隋煬帝《正月十五日於通衢建燈夜升南樓》詩云「法輪天上轉,梵聲天上來。燈樹千光照,華焰七枝開。月影凝流水,春風含夜梅。幡動黃金地,鍾發琉璃台。」隋朝元宵觀燈很明顯是受佛教的影響。
到了唐代,《舊唐書·玄宗紀》記載天寶三年十一月,唐玄宗下詔令「每載依舊取正月十四日、十五日、十六日開坊市門燃燈,永以為常式。」所以正月十五日點燈在唐代被確定了下來。唐代詩人張說在其《十五日夜御前口號踏歌詞》寫道「花萼樓前雨露新,長安城裡太平人。龍銜火樹千重焰,雞踏蓮花萬歲春。帝宮三五戲春台,行雨流風莫妒來。西域燈輪千影合,東華金闕萬重開。」
到了宋代,無論是北宋汴京還是南宋行都臨安,元宵節的花燈樣式不勝枚舉。這時候人們就已經開始搭建大型的「燈山」了,點燃後「金碧相射,錦繡光輝」。人們還用草縛成巨龍罩上青布插上點燃的燈,舞動成為一條活靈活現的火龍。《西湖老人繁勝錄》載南宋「南至龍山,北至北新橋,四十里燈光不絕。」《歲時雜記》卷十《上元·州郡燈》載:「燈夕,外郡唯杭、蘇、溫,華侈尤甚。自非貧人,家家設燈。有極精緻者,浙西(路)大率以琉璃燈為主,蘇州賣藥朱家燈燭之盛,號天下第一。以琉璃肖物之形,如牡丹、蓮花、曼陀羅;又盆中蓮荷、車輿、瓶缽、屏風、帳幔、柱衣、佛塔、轉藏、鬼子母等像,皆以琉璃為之;亦用雲母石為燈,及繒楮等,品類繁多,而皆琉璃掩其名焉。」
江南自古富庶,花燈製作技藝也十分高超。
猜燈謎
猜燈謎相傳起於宋代。王文濡《春謎大觀·序》云:「舊籍相傳,宋仁宗時,……上元佳節,金吾夜放,文人學士相與裝點風雅,歌頌開平,拈詩成謎,懸燈以招猜者。」


消失的傳統
讓我們在故紙堆里好好翻一翻,看看古代的元宵節有哪些有趣的習俗現在消失不見了。
祭祀蠶神
首先我們要翻一翻南北朝時期宗懍寫的《荊楚歲時記》,這是一本記錄中國古代楚地歲時節令風物故事的文集。《荊楚歲時記》記載正月十五日「作豆糜,加油膏其上,以祠門戶」的風俗。這個習俗看起來怪怪的也不知道是為了什麼,而《續齊諧記》則道出了原委:「吳縣張成夜起,忽見一婦人立於宅東南角,謂成曰:明年正月半,宜作白粥,泛膏其上以祭我,令蠶桑百倍。」人們後才就開始按照這樣的儀式祭祀蠶神,希望來年採桑養蠶順順利利。

迎紫姑神
《荊楚歲時記》還記載這天晚上還有迎紫姑神的風俗。「其夕迎紫姑,以卜將來蠶桑,並占眾事。」
紫姑神是中國民間傳說中的司廁之神,又作子姑、廁姑、茅姑、坑姑、坑三姑娘等。在《顯異錄》中說紫姑是萊陽人,叫何媚,被李景納為妾,遭到李景妻子的嫉姤,在正月十五那天,她被殺死在廁所。後來天帝憫之,把她任命為廁神。元宵節前一天人們就給稻草、麻布穿上衣服飾以釵環,簪以花朵放在坑廁側設供。元宵節當天婦女們點燭焚香讓小兒輩對她行禮,把自己的心事向其訴說或代自己未出嫁的女兒祈禱。

打簇
自北魏以來每年正月十五還流行打簇的遊戲。《太平御覽·服章部》「袴」 條引《北齊書》說 ,「魏氏舊俗以正月十五日夜為打簇戲,能中者,即時賞帛。」
打簇這一遊戲現在已經失傳,應該是用物體去投或擊打捆成一捆的竹子。當然在古時競相爭奪皇權的社會背景下,正月十五也不總是這般祥和的遊戲時間。永熙三年(534年)十月,大丞相高歡逼走北魏的孝武帝,另立新帝,遷都鄴城,史稱東魏。高歡與前朝北魏大軍閥爾朱榮的女兒、曾是北魏孝莊帝元子攸的皇后爾朱英娥的相愛,她的兩個幼弟都得到了高歡照顧。其中一個弟弟爾朱文暢成年後成為東魏儀同兼肆州刺史,但是在公元545年正月與丞相司馬任胄、都督鄭仲禮等人準備謀反。他們計劃乘正月十五夜觀「打簇戲」之機暗殺高歡進而自立為帝,但事發後他們都被處死了。
角牴戲
在北朝後期,民間在正月十五日還流行角牴戲的群眾活動。《北史·柳彧傳》載,
「近代以來,都邑百姓每至正月十五日,作角牴戲」。角牴的起源一直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司馬遷在《史記·黃帝本記》中曾記載:「蚩尤氏頭有角,與黃帝頭,以角牴人,今冀州為蚩尤戲。」將「角牴」與黃帝戰蚩尤的傳說聯繫起來,這就足夠說明它的漫長歷史。到了秦漢時期,角牴活動非常盛行,但是當時的角牴已經不再是一種爭鬥相搏的手段,而是變成為一種帶有一定表演成分的遊戲活動。
偷青
南方部分地區婦女有在元宵夜過後偷青的習俗,就是到別人家的菜園裡偷青菜。《廣州府志》卷十五《風俗》載「(正月)十六夜完燈,婦女走百病,擷取園中生菜,曰采青」。清同治十一年《南康縣誌》載曰:「是夕,三五為群,竊摘園蔬之芥、白菜類,中插以燭,沿街擎照,謂之『拉青』。」民間還流傳「天青青,月明明,玉兔引路去偷青;偷了青蔥人聰明,摘了生菜招財靈」的歌謠。我國台灣一些沒有出嫁的女孩相信,「偷蔥菜,嫁個好老公;偷挽菜,嫁個好女婿」。還有的村落認為偷菜挨罵預示新年無病無災,所以父母都會叫孩子去別人家菜園裡偷菜。
偷青習俗曾在中國大地盛行一時,如今在慢慢地消逝。但是,去年正月十五曾有一位年近七旬的陶姓菜農家的菜地,在一夜之間被人們用筐與汽車把菜全部拉走,並把菜地都踏毀了。這樣的習俗不見了也許是好事……

10天假
我們可不是標題黨啊,明代的元宵節放10天假哦,大家可以天天逛花燈。1966年在我國江蘇省蘇州市虎丘鄉新莊的一座明代墓葬中,神奇地出土了一幅《憲宗元宵行樂圖》。這幅畫現藏於國家博物館,描繪的是明朝成化年間皇宮裡過元宵節的各種情景。每幅場景都有憲宗皇帝在場,他穿著不同的盛裝,或站、或坐,表情安詳,在欣賞著元宵節的各種活動。畫面中,從早至晚的各種節目,場面均有憲宗在場,其中演出、雜技、魔術、煙花爆竹及整山燈市等場面恢宏。畫中,還有在宮內設街市,模仿民間習俗放爆竹、鬧花燈、看雜技等的情景。圖中身著便服的明憲宗坐在殿前帷帳中,侍臣們立於兩旁,殿上懸有彩燈,一派繁華。
|
《憲宗元宵行樂圖》部分截圖
元宵節過後,春節才算結束了。
歷史已成為過去,文化卻依然延續。
作者93年生,中國古代美術史與考古學研究者,博物館狂熱愛好者和挑刺型觀眾,民間手工藝收集者。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閱讀原文」 即可入學 「秦朔書院」
收聽「中美商業文明通史」

延伸閱讀

私房接線樣板標準做法

揭密散發活力好氣色

遠景裝飾用產品和服務贏得口碑

謝霆鋒稱李嫣女兒請假為她過生王菲人生贏家不敢相信

理工男的禮物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