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寫生的感受——閆景陽

2月
12
2020


分類:人文
作者:蘇安映


藝海傳媒
藝術簡介
閆景陽,現為黑龍江省畫院專職畫家,黑龍江省畫院藝術教育培訓學院院長,黑土畫派促進會會長,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理事,黑龍江省科顧委文化專家成員,俄羅斯遠東國立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文化部文化交流使者。
作品欣賞
摘要:中國山水畫寫生觀的形成是畫家認識自然、感悟自然、心靈生髮的結果。傳統的中國山水畫寫生和西方風景畫寫生區別在於:觀察方法的不同;畫面核心構架的不同;審美取向不同。當下中國山水畫的寫生應注意這樣幾個方面:避免機械再現自然;筆墨語言、景物取捨要服務於意境傳達;要體會古人感悟自然的心境;對現實社會人生的積極介入。
關鍵詞:中國山水畫;寫生觀;演變;當代意識
寫生是每一個中國山水畫家都必須面對的問題,中國山水畫從誕生伊始就有著自己獨特的寫生觀。中國山水畫寫生觀的形成是畫家認識自然、感悟自然、心靈生髮的結果。歷代山水畫家的作品和畫論中呈現了如何進行山水寫生的認識,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山水寫生追求。不同時代的山水畫寫生觀是畫家們在當時的社會政治環境下,所秉持的哲學觀念、科學認識、藝術理念、創作傾向的集中體現。經歷了西方哲學、科學、藝術觀念洗禮後的當代中國山水畫寫生觀也出現了新的變化。
以下,筆者將結合對傳統山水畫寫生觀的理解和自己的創作實踐來談談自己的淺見。
一、中國山水畫傳統寫生觀的演變
1.寫生的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
俞劍華認為:「在中國繪畫史上之發展則先有工筆既有寫意終為臨摹。故宋以前為寫生時代」。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山水畫剛剛獨立的時候,出現了兩篇重要的山水畫論著:宗炳的《畫山水序》和王微的《敘畫》。《畫山水序》中寫道:「聖賢暎於絕代,萬趣融其神思。余復何為哉?暢神而已,神之所暢,孰有先焉!」可見,畫家已經把山水畫當成了主體內在世界的有機部分,山水成了神之所暢的自由形式。隋唐山水畫是上承魏晉初期下啟五代兩宋巔峰的重要時期。張璪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之說,高度概括了山水畫寫生與創作之法。史載,吳道子曾寫貌「嘉陵江三百餘里山水一日而畢」,說明當時吳道子應該去了實地作山水畫寫生,只是沒有畫粉本,靠記憶作畫。
2文質俱佳的五代、宋元時期。
到五代兩宋時期,達到了山水畫發展史上的巔峰。畫家注重描繪自然之美,並強調個人的主觀感受。這個時期的山水畫寫生性非常強,他們或隱居或遊歷于山林之間,觀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景。五代的荊浩在《筆法記》中說自己在「太行山有洪谷,其間數畝之田,吾常耕而食之」。其為求其真而作寫生,而且寫生數量極多,「凡數萬本」。而稍晚的郭熙亦對山水畫寫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學畫山水者何以異此?蓋身即山川而取之,則山水之意度見矣。真山水之川穀,遠望之以取其勢,近望之以取其質。」宋代山水寫生與前人相比,對情景、對性情、對詩畫結合的審美觀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強調繪畫所表現出來的韻致,不追求描摹自然的真實。即東坡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元代取消科舉取士,一代文人與仕途無緣。這其中的一批人就如同魏晉時的隱士一樣避居山林,終生研習詩文書畫,從而造就真正的文人畫,其中以「元四家」為主要代表。詩、書、畫三者統一於一幅作品之中,也就成為文人畫的一個顯著特徵和標準。筆墨的豐富,使其意境的表達也就更得心應手。沈顥《畫塵》曰:「黃公望隱虞山,即寫虞山,皴色俱俏。且日囊筆硯,遇雲姿樹態,臨勤不舍」。倪雲林亦如此,他畫樹特彆強調:「樹要四面俱有干與枝,蓋取其圓潤」,要顯出樹的質感,量感和體積感,純是從自然中來。所以元代的山水畫雖然強調復古,強調意境意趣、筆墨關係、書法用筆,但元代山水畫中的寫生痕跡還是非常明顯的。
尚古與師造化並存的明清時期。
明朝時期,以圍繞筆墨進行研究、學習,多在形式上作文章的吳門畫派占上風,浙派作為院體畫也程式化更明顯。明代只有少數畫家堅持自然寫生,其中最顯著的一位就是明初畫家王履。王履提出了「吾師心,心師目,目師華山。」與唐代張璪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有異曲同工之妙。明末董其昌將山水畫分為南北宗,他的摹古思想對後世的影響很大,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清初的「四王」畫派。他們一生大多沉浸於摹古的體驗中,少有遊歷寫生,所以他們的作品多缺少蓬勃生氣、個人風格、創新精神。正如黃賓虹所說:「清代自婁東、虞山專尚臨摹,重貌不重神似,二百餘年來,士夫解畫理者已罕,其墜地自不必言,鄙意不反對臨摹,而極反對臨摹貌似之畫」。以寫生創新為主的是被稱為「四僧」的野逸派。「四僧」中的石濤即是一位有創新意識,標新立異的畫家與理論家,他的實踐和理論互為因果,各臻其妙。他認為,既要遠離塵俗不為物慾所累,又要尊重造化的直接感受。他非常強調師法造化,但不是機械地去師法造化,而是運用一畫之理,了法之法,變化之筆,運腕之巧,來寫「蹊徑,林木,海濤,四時」,表達出一種真性情高境界。為了做到這一點,石濤提出要「搜盡奇峰打草稿」。四僧中的另一位畫家漸江,作畫以黃山為主要表現對象,也非常重視寫生。
傳統中國山水畫與西方風景畫寫生觀的區別
自晚明以來,西方的繪畫早已在或多或少影響中國了。在20世紀上半葉,中國山水畫家開始突破傳統的約束,重新開始了中國山水畫的寫生。這時期的山水畫寫生是一種有意識有目的的實地對景寫生。其中進行山水寫生較早的是俞劍華。還有西北的趙望雲;南京的傅抱石、陸儼少;北京的李可染、張仃;上海的賀天健等,都是從師法自然中攝取營養,從而成為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大家。
那麼,傳統的中國山水寫生和西方風景畫的寫生區別在哪裡呢?
1.觀察方法的不同。
西方的風景寫生在造型方面,是採用單眼靜觀時的焦點變形透視,色彩是運用空氣透視法,儘量描繪出風景在光的作用下的視覺感受,陰影明暗、形體結構、色彩等的變化準確性、客觀性較強。其空間表現是建立在科學的幾何學和物理學的基礎上,主觀更多服從客觀。傳統中國山水畫家寫生則多採用散點透視法,他們往往兼取四面形象而以自身理解描繪,所謂「山行時見奇樹,須四面取之。」畫家通常處在遊動空間中,以全局視角俯視整個宇宙,將「山水大物」作鳥瞰式的觀察,想像為假山盆景,通過這種想像對自然山水作全方位穿透式的觀照,減弱近大遠小,弱化三度空間,從而將立體的自然空間轉換為山水畫藝術圖式中自下而上的層次空間,這就是所謂的「以大觀小」的觀察方法。還有,側重主觀感受與整體氣韻的營造,色彩只以固有色為主,不考慮複雜的環境色的干擾。
畫面的核心構架不同。
西方傳統風景繪畫的基礎是素描,有著長期對景作畫的傳統,並積累起一套相應的造型技法和概括繪畫語言的基本法則。中國畫的核心是筆墨,筆墨水平的高低是其價值判斷的首要標準。董其昌雲,「以景之奇怪論則畫不如山水,以筆墨之精妙論則山水不如畫。」石濤說,「夫畫者,形天地萬物者也,舍筆墨其何以形之哉?」在傳統山水畫中,筆墨可以體現出力度、精神、情韻、性格、膽量、才學、識見等主體內在的品質。筆墨的綜合效果體現為筆墨風格,筆墨風格有效傳達了創作主體的審美意趣、主觀情懷和個性氣質,是一幅作品的結構基礎與風骨所在。
3、審美取向不同
西方傳統風景畫更多地是對自然的直接描繪,重物美、重視覺觀感。畫家對生活中實體景象的描繪是追求真實性和典型性,不是圖式化的概括和類型化。傳統中國山水畫的造型觀念是以主觀和客觀相結合的「意象」造型觀,注重「意境」的營造,超逸的表達。它在審美表現中更多地注重對主體內在情感意志的體驗和表現。中國山水畫經歷了人與自然和諧、碰撞,以筆墨為載體,創造出獨特的視覺傳達藝術形式。在中國山水畫的發展過程中,歷代畫家對自然的認識影響了他們寫生的主要內容。中國山水畫寫生要求藝術家更具有人文性、感悟性,通過對中國畫的線的提煉、虛實形相的關係處理和畫面整體營構布局的把握來表現山水和與人心靈相通相融的意境。
三、當下如何進行山水畫的寫生
中國山水畫創作通過對西方風景畫藝術理念與創作方法、現代藝術構成學說的學習借鑑,對當代主流藝術世界的共時性觀照,革新了思想觀念,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態勢。置身於當下的文化環境中,就要求我們理解、研究傳統的同時,探索符合當代人審美意識的新的藝術風格,構築中國山水畫寫生的當代價值體系。
筆者認為當下中國山水畫的寫生應注意這樣幾個方面:
第一、避免機械再現自然
山水畫寫生之路是認識藝術與自然的過程,是通過對自然的表現來傳達主觀認知、心靈感受的過程。我們在修煉筆墨技法基礎上,更應該注重向自我內心環境的回向。這種修煉是來源於多方面的,哲學思想、科學知識、藝術流變、社會閱歷都會影響我們的主體認知。各門藝術都是相通的,古典文學、音樂、舞蹈、戲曲等姊妹藝術的薰陶,都對我們大有裨益。我們要儘可能多地去吸收更多的文化藝術營養。另外,中國山水畫的寫生不是簡單的對景寫生,眼前所見到的自然,一定要通過藝術家的內在把握、體驗、悟化,運用中國山水畫本身的藝術語言去表現自然和人文景觀。無論是荊浩、關仝、黃公望,還是石濤,他們都是對大自然的真山真水投入了人文體驗、認知感悟,長期修煉而成就其筆墨修養的。
第二、筆墨語言、景物取捨要服務於意境傳達
我們這個時期,畫家有更多機會面對自然山水風光,我們首先就是要有一種文化心理的積澱作為自我創作背景。要力求對自然景象進行深度的感性挖掘和自然的理性回歸。那麼想通過眼前的景象來傳達一種什麼樣的心境?如何通過筆墨語言把這種心境和中國藝術哲學結合起來呢?筆者認為,處理畫面時,要從客觀自然入手而又要超越客觀自然,成為人文的客觀,即一種認知的客觀、文化的客觀、筆墨的客觀。更主要的是對中國山水畫藝術語言本體的認知,藝術家一定要先修煉出他最基本的筆墨技法。只有這樣,在寫生的時候,他才不會盲目遵從自然,被自然束縛。
第三、要體會古人感悟自然的心境。
隨著交通環境的改善,我們接觸自然、飽游飫看的機會要遠遠優於古人。尤其攝影、攝像設備對自然景觀的再現,提供給我們的視覺材料要比古人豐富得多。這優越的條件是我們的優勢,也是我們的劣勢,那就是我們可能更多的忽略了內心感悟、心源認知,可能會更多地只關注眼前視象。這個認知,包括:對山水畫整體發展的脈絡的認知、對中國山水畫筆墨語言本體的認知、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及研究能力。對古人的心境有深入的體會,有利於提升、凈化我們觀察自然、感悟自然時的心境。
第四、對現實社會人生的積極介入
當代中國人的情感、精神世界處於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複雜與微妙境況。置身於這樣一個自由、開放、多元的當代文化環境之中,山水畫家要牢牢立足於生活根基,使山水寫生成為貫通人生、藝術與自然三者的橋樑,成為表現當下人文意態、時代風貌的審美媒介。「筆墨當隨時代」,當代中國畫已從傳統文人畫遁世逍遙的超逸情懷轉入對現實社會人生的真切表達。因此,在當代畫家筆下的山水畫應該是當代人靈魂得以寄託的情感寓所,精神得以暢遊的靈性空間、理想得以呈現的集中反映。山水寫生既是畫家和大自然親密接觸的創作結晶,也是觀者靜游、心覽自然的時空隧道。
結語;
當下的中國山水畫寫生,站在傳統文化與當代意識、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的交匯點上。要想使中華民族的藝術之花在世界藝術的百花園中綻放不敗,我們的創作者就必須既具備遠見卓識、良好修養,又能深深植根於生活,長期保持和自然的良好互動交流,在寫生中消化傳統、研究自然規律、融貫中西畫法,孕育出富有民族個性的新的藝術形式。

延伸閱讀

楊紫清甜李沁沉醉吳優動人心

好美好美

存儲時間為永恆

分享你都知道嗎?

私房今年有款打底衫真高級靚麗穿搭更洋氣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