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喝水》清朝末年就出現在小學教科書!

2月
15
2020


分類:人文
作者:韓雁靜


甘苦人生
翻開小學華文課本,裡頭生長著繁茂的東西方寓言,像岸邊搖曳生姿的豐盛水草,陰涼里滋潤水中幼小的游魚。尤其是伊索寓言裡龜兔賽跑、烏鴉喝水、狼和小羊、狐狸和烏鴉、朋友和熊、狼來了、螞蟻和鴿子、北風和太陽的故事,長期不吝借宿教材里,讓故事中潛伏的哲思智慧,悄悄開啟了兒童的心智,潛移默化,記憶一生,那曾是幾代兒童背書包上學堂擁抱的幸福。
烏鴉喝水的故事,早於清朝末年就出現在小學教科書里。在不同時空,這則寓言的標題略有差異,從《鴉》《烏鴉喝水》《口渴的烏鴉》到《聰明的烏鴉》,或中性命題,或明示主題,不一而足。而最大的變動,是文字。

1907年《國文教科書》
1907年商務印書館編印的國民學校《國文教科書》第四冊第25課《鴉》如是表述:「鴉渴甚,見有水瓶在庭中,欲飲之,瓶深水淺,鴉竭力伸喙,卒不得飲,仰首若有所思,遂飛去,銜小石至,擲瓶中,往返十餘次,石積水升,鴉遂得飲。」全文55字,故事便交代清楚,認真是言簡意賅。這等行文,不算深奧,但對今日學子,是過高的要求。清末宣統元年前後的風拂著西潮,但畢竟白話文運動還沒掀翻巨浪,西式國民學校編寫的教材,自然就帶著傳統文字的姿態。它通篇無贅言余話,平實不膩,我喜歡這種文字感覺,雖然它不合於今日社會。白話文取得主流位置之後,要把這則寓言說清楚講明白,或得用上三兩百字。
「龜兔賽跑」,是華文課本里的另一則常青伊索寓言。1903年出版的《改良小學新讀本》卷二,第七課《兔龜競走》在文言中帶著「於是、然後、不料」等關係連詞,泄露了漢語文想要翻牆逆走的時代心思,讀著有文白參雜的尷尬:「一野兔與一龜斗走,兔行得快捷,龜行遲緩,於是野兔心有所恃,乃在途中睡息一刻,然後行走,不料龜乃追過前矣。兔雖快走,不能及也。人之為學,若有歇息,則有退無進矣。」
儘管時光不停流逝,古希臘的伊索寓言始終透過紙本,猶如一盞不息明燈,長照全球兒童至純至善的心靈。兒童文學家嚴文井說:「寓言是一個怪物,當它朝你走過來的時候,分明是一個故事,生動活潑;而當它轉身要走開的時候,卻突然變成了一個哲理,嚴肅認真」——這是寓言的教育魔力,它不知不覺地植根於人們心田裡,從此形影不離,必要時便閃現腦海,成為你生活上的解惑參考。

延伸閱讀

走上人生巔峰指日可待

安徽收入三百多億

店主為什麼不討帳還給免單?

必看,一睹「城摞城」的古城牆

賞茶鄉「黃金小三峽」湖光秋色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