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有怎樣的呼吸秘辛

2月
15
2020


分類:人文
作者:施凡荷


社會萬化

周潔茹是九十年代就業已在文壇成名的美女作家。原籍江蘇,08年起在香港定居。現在做著《香港文學》的總編。
周潔茹愛寫「魚」。自稱最喜歡的小說就是1998年發表在《江南》雜誌的《魚》。此後陸陸續續寫了《頭朝下游泳的魚》、《活在沼澤地的魚》、《一天到晚散步的魚》、《海里的魚》等作品。每一條魚,其實就是她不同時段不同心境的際遇而已。如果周老師需要起筆名,我覺得取「潔魚」就很好。
7月20日,周潔茹的散文集《在香港》(粵港澳大灣區文學叢書之一)在內地首發。一個居住工作在香港的文藝人眼裡、心裡的香港會是一個怎樣的鏡像?帶著尋找這個答案的期待,我不顧大雨滂沱,來到了她的新書發布會現場。並且拿到書後在回家的地鐵上就迫不急待地翻了個大概。
集子收錄了她在香港生活時期創作的散文以及訪談。這是一條從內河游到香港的「魚」在維多利亞港的真切呼吸。是和香港「同呼吸」後 的呼吸。正如特邀請嘉賓陳培浩博士在現場和在《序》中所說:……周潔茹的香港,不同於西西、唐睿這些本土作家的香港;但也不同於匆匆來去只看到購物天堂和維多利亞港的觀光客的香港。
香港,在我眼裡就是一個觀光客的香港。去之前,印象中就只有港台劇和數不勝數的歌星,還有一個富可敵國的大老闆李嘉城。後面去過兩次,第一次是購物,第二次還是購物。只是第一次本來是去旅遊的,跟團去的,結果就是打卡一樣在各景點逗了那麼十分鐘半個小時的,大多的時間就是窩火地不愉快地在那些地方購物和吃著難以下咽的團餐。第二次是邀了幾個朋友一塊去特意購物的,沒有人帶,自己看自己逛,逛累了看到想吃的就吃,兩天收穫滿滿心情愉快。
生活在香港的周潔茹,當然也會逛街、也要購物,需要住處,需要出行。這些在她的《我有兩條路》、《大圍有個火鍋店》、《香港服務》等文中,都有不一樣的視角表達。在《馬鐵》、《利安邨的空姐》、《利安邨的瘋子》等文中,寫的又是她身邊接觸的各形各樣的在香港的本土人外來人。通過她們,又看到了香港普通民眾的生存狀態和面貌。具體內容也就不多劇透了,有興趣的朋友找來書自己看自己去感受好些。
全書沒有提及政治和經濟的話題,做為作家,更多關注的是人文。但一個地方的人文,又必然打著政治和經濟的鉻印。一次去吃飯時一個普通話蹩腳的老男人粗聲對她吼叫:「把門關上」。一個以白話和英語為日常用語的地區,一個這樣的人看到一個一副這樣面孔的姑娘進門,為什麼要以蹩腳的普通話叫吼「把門關上」?作者在那一刻心靈馬上感應到的是那個男人什麼樣的出心,作者沒有說出。作為讀者,也可以各有各的猜測和自我設處感受。特別是看到後面作者在另外的文章中提到:不管做什麼,不管去哪裡,女生們的第一句話必須說:「我是從台灣來的啦。」當然,要用這招的是指說普通話的長著一張和我們一樣的臉的人。這樣的際遇,也有隻像作者這種「在香港」的人才會有的吧;如此真實的感受,也讓《在香港》增添了勾人的魅力。

周潔茹年少成名,後又突然封筆十五年;任由歲月如酒靜靜發酵封釀;也任由自己悄悄地人到中年。某年又突然文壇歸來,不但自己如泉涌寫作,而且接過了香港知名期刊《香港文學》的總編之職。這十五年,作者經歷了什麼,內心又有怎樣的徬彷和掙脫,在發布會現場,特邀嘉賓王威廉博士和周潔茹有淺淺的分享。周潔茹的率性和真誠,在那一張含淚但一直微笑的臉上表露無遺,也深深地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我想,她是「要麼不寫,要麼就要弄明白為什麼而寫才寫」的人。因為此,文如其人,《在香港》的每一篇文字,都是她率性、真誠的內心感知、感悟、感觸的真情流露。
《在香港》,有料、有才、有情;值得擁有細讀!
最後,還是分享下周潔茹在書中寫的一個「黑色幽默」,笑一笑結束此文。她說她是一個平均一年要丟一次錢包的人,但在香港九年,硬是九次都沒有把錢包丟成。不是警察就是地鐵公司甚至撿到錢包的人打電話叫她去某個地方拿錢包(錢包中有名片)。以至於她丟了錢包後一點都不著急,也不要想著去掛失補卡補證什麼的。只要手機開著等一個電話就行。
對於經常丟三落四的人,香港還真值得去住!哈哈!

延伸閱讀

父母因傷心過度隱居十年後回家趣味盎然

品牌時代伴雄安共騰飛

康熙能讓他善終嗎?

必讀,|哈內姆勒中國青年版畫邀請展藝術家推介

胡一天的粉絲這次把吳亦凡認錯成自家愛豆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