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遠銷東南亞

4月
04
2020


分類:旅遊
作者:施凡荷


山水行者
經濟學家鍾朋榮曾將「溫州人精神」概括為四句話:白手起家、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闖蕩天下、四海為家的開拓精神;敢於創新、善於創新的創造精神。憑藉著這四大精神,溫州人在改革開放以來的幾十年間創造了無數商業奇蹟,溫州產品遠銷海內外,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溫州人被人們譽稱為「中國的猶太人」。
然而事實上,早在兩三百年前的清代,溫州玉蒼山南就有一個小村子,聚集著上萬工人燒制陶瓷,以碗為代表的日用產品遠銷台灣和東南亞。這個村子當時人口上萬,再加之客商雲集,常年熱鬧非凡,一派興盛景象。這座創造了商品經濟萌芽時期的商業奇蹟的古村,就是位於溫州蒼南縣的碗窯古村落。
在中國,被稱為碗窯的村子很多,我知道的至少有三個,分別在福建、浙江和江西。其中,溫州蒼南的碗窯村是最值得去的碗窯村。碗窯村舊稱蕉灘或蕉灘碗窯,位於蒼南縣橋墩鎮境內,玉龍湖河谷中上游,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是清代浙南地區燒制民用青花瓷的主要基地。
據記載,明末清初,福建連城縣的巫氏等先民為避戰亂,一路內遷,至浙江蒼南玉蒼山麓南坡蕉灘時,被當地的資源條件吸引,定居下來,重操原籍舊業———手工燒制陶瓷器皿,尤以青花陶瓷聞名。
就這樣,代代相傳,到了清代乾隆年間達到極盛。據史料記載,當時小小的碗窯村竟然吸引了40餘姓聚居,人口過萬。碗窯人秉傳祖業,埋頭做碗,除了三四家開小客棧的,另有十來個人懂一點「官話」,給不通當地方言的客商們做做「翻譯」,其餘的近萬人口基本從事手工制陶。雖然龍窯(階級窯)多達18條,但手工出品慢,要貨的人又多,商人們為了屯足貨,甚至一住半年。

於是,這個小小的村落因為做碗成了江南赫赫有名的村子。從前的碗窯村交通十分發達,旅館飯店林立,戲台上夜夜好戲不斷,來買碗的各地客商不絕。在上世紀初,這裡仍是江南一個較大的陶瓷基地。碗窯曾經使村民富甲一方,外地姑娘以能嫁到碗窯村為榮,本村的女孩子一般也不願外嫁。斗轉星移,世事變遷,碗窯村如今已不做碗了,只有老戲台、舊客店還在村中靜靜地矗立。制碗手藝僅存的一家,還保留著古老的制碗作坊,遊客可以在這裡觀看老師傅做碗,也可以嘗試手工制陶,其樂無窮!


而今,碗窯許多村民外出經商、開礦,村裡僅留70人。不過,碗窯古村的原生態,卻讓其「牆內開花牆外香」。2005年五一節前夕,知名香港導演關錦鵬將碗窯作為電影《長恨歌》的外景取景地之一,包括影星梁家輝在內的劇組曾到碗窯拍攝。現在,碗窯古村已是國家3A級旅遊景區,每年都吸引著大量遊客前來觀光遊覽!
橋墩月餅是碗窯的傳統名小吃,以其產地蒼南縣橋墩鎮而得名。其做法也堪稱當地一絕,用料選材相當考究,工藝也相對複雜,主要原料有:精麵粉,花生,芝麻,桂圓,白糖,植物油,脊膘肉,瓜子仁,冬瓜糖,紅瓜,蔥,果脯。來到碗窯古村,一定不要忘了嘗嘗入選浙江省非遺的丁源興老月餅!
如今的碗窯古村仍保留著300多間清初樣式的古建築,碗窯依坡而築,每條窯有八九格,故名階級窯。融民居、古陶瓷生產線、古廟古戲台於一體,碗窯村至今仍完整保留著商品經濟萌芽時期以手工業工場為中心的古老村落形態,是一活生生的歷史博物館,堪稱人文景觀之一絕。

延伸閱讀

文摘,清畫家(二)

悽美的愛情導讀

分享日啖荔枝三百顆

獨家,改寫了明末一段歷史木材廠舊料庫發現一塊匾

歷史真實的劉羅鍋最終下場怎麼樣?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