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昔如歌擷一段潮州浮生

4月
23
2020


分類:人文
作者:黃雁青


鄉愁里的中國
潮州城的舒適從打車就開始了,無論去哪個景點都很近。「空碧似瀟湘」的韓江浩浩湯湯的從湘子橋下流經,將沿途散落的景點席捲一空。
我沒踩著夕陽西下的尾巴,猝不及防的相遇了燈火沿岸,長帶如虹,又在廣濟橋燈光秀上唱的「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潮州人」里轉身,措手不及的望見了璀璨生輝的牌坊街廣濟門。
我未注意它魁岸壯觀的三層歇山頂式,也瞧不清它飛閣流丹的琉璃勾頭,單單檐角下掛著的如火紅燈籠,就在一瞬間,將耳邊的人聲帶回了數百年前。
對「潮」字的一見鍾情突地被潑上了曉風殘月、陌上花開的清艷,我不由自主,開始憧憬潮州里的浮生。
1
秋高清爽,晨上八時,天際流雲聚攏散開,金光照亮了牌坊坊名一半。太平路上,摩托車跟三輪車早早起來,穿梭過一棟棟的牌坊散去四面八方。要上班的人與要上學的人都是趕城市清晨的人,身影很快就沒入牌坊街外的人流。從主街兩側,賣點心、白粥、沙茶醬的老闆們打開了門,貨品還未清點,就自顧自的,搬出一套桌椅跟一套茶具,坐在門口開始烹茶-他們的一天,開始了。
潮州的一日浮生,是從茶開始。
「天光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但在潮州,茶是第一位的。在中國大多數地方,一套茶具多是一壺配四至五個杯子,喝茶也是一杯品、兩杯對飲、四杯閒談、八杯便是曲水流觴、以茶會友的雅集。然而潮汕工夫茶,一般只三個杯子,無論客人多少、性別如何。
這個習俗的起源已難以追溯,有人認為是三杯拼成「品」字,有人認為是相符「飲茶以客少為貴」的「茶三酒四」,也有的認為這就是先人泡茶時,無意用了三杯,而被後人強行附會上更多的別意,是個「魯迅說晚安、老師說黑暗」式的幽默。
在牌坊街,這種老傳統被體現的更為淋漓盡致。
牌坊街是廣東省第一條歷史文化民街,修於2004年,主要是以千米長的太平街組成。太平路是潮州城古路,從宋代起,就有「北達州治,南通三陽門」的確切描述,是貫通潮州古城南門古,與北面潮州金山麓的主軸線,上了年紀的潮州人還叫它「大街」。
「潮之州,大海在其南」,臨南海,潮水往復是潮州的名稱由來。潮州府在歷史上一直是粵東的政治、文化中心,在韓文公被貶潮州時,潮州東到福建,北到江西,納整條韓江於其中,因此潮州將原本的「惡溪」改名為「韓江」,也完全是在自家之地。
從宋及清,潮州在改朝換代與骨肉遷移間,風雲幾番變幻,但直至現在,太平街與千年前幾乎重合,是潮州往上生長的土壤和鮮活的歷史圖冊,一頁頁掀開,光影閃動,人影綽綽,俱是從舊時保留至今的潮州傳統,其中就包括茶道。
茶杯有趣,泡茶也有趣。喝完一杯,泡茶人就會拿鑷子夾回,在滾燙的茶水裡清洗一次,然後將新茶倒入還溫熱的杯子,便不會降低茶的熱度,破壞茶的味道。對泡茶人而言,第一杯茶一定是被遞給左手邊第一位客人,與身份地位等一切身外物皆無關。對喝茶人而言,要取右邊的一杯,但對於不知的客人,也並不會怪罪。
居民以牌坊街為家,生意就開在這裡,無需奔波,因而家家戶戶只要開了門,就能看見他們或坐於門口、或坐於店內,無時無刻不在飲茶。他們都飲本茶,以鳳凰單樅為主,潮州多雨潮熱,苦水一杯便可清熱。陌生的來客可上前討一杯茶水,與主人共享一段時光,當地人也經常會臨時起意的坐下,喝下一杯茶後抬腳就走。在太平街上,隨意走入一家店,茶具是桌子上不可或缺的配設。這大多並不為當地人準備,因為老潮州人,哪怕出去兩三個小時,也會隨身攜帶茶具。
對外開放的茶館,則多是由原有的潮州舊屋改成。潮州華僑將建好的房子租借出去,其上原本的浮雕木門、高堂壁畫和嵌瓷的人物彩繪仍然清晰生動,儘是歷久彌新的潮州工藝。
在我所進入的一間中,正堂大門閉攏便是一面家訓牆。建造它的華僑已定居國外,但其家族遺風卻從筆力遒勁的家訓中飄出來,讓人從其對後人的期許中感嘆宗族的力量。每一間都有著自己不為人知的故事,要在氤氳的茶霧中,喝上一口熱茶,才能慢慢去聽到。它們都藏在幽靜古樸的小巷,有天井、星空、荷花缸和用來無所事事的閒意。
走入牌坊街的一間茶館前兩分鐘,手機上剛收到一條關於「潮州人有多愛喝茶」的推送。最熱門的評論是:「哪怕去別人家吵架,也要喝茶」。我把這個答案念給坐在對面慢條斯理燙杯的老闆夫婦,得到了他們的哈哈大笑和認同的點頭。
入住民宿時,店老闆二話不說,先招呼著坐下來喝一杯茶。一壺三杯,杯薄如紙,老闆笑眯眯的說:「逛完回來一起喝茶」。
蘇軾「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在潮州則是「寧可三日無米,不可一日無茶」。
茶,是潮州在信奉韓文公之外,另一種跟呼吸一樣正常的生活方式。
2
興許是哆啦A夢口袋裡的任意門從抽屜里冒出了頭,幾乎所有被安放在潮州的街道,都打開著通往牌坊街的通道。不知道從哪一條放滿民居和小商店的狹辟巷子裡鑽出來,前後一望,就是一座牌坊。
在巷口設門,便稱為「坊」。牌坊,是中國特有的傳統建築之一。黃梅岑先生在《潮州牌坊紀略》載:「牌坊,傳說可上溯唐宋,初以木建,形似『烏凹肚門』」。古時,朝廷倡導封建禮教。漢朝和宋朝時,牌坊起初被用於祭天,後則演化成為「表彰功勳、科第、德政以及忠孝節義」。品德、功名突出者,鄉間便集資修牌坊,並將「嘉德懿行」貼於其上,又稱為「表閭」,是一個人乃至其身後家族的殊榮。
站在牌坊街上,牌坊林立,猶如「千門次第開」。牌坊街有24座牌坊,是國內最大規模的古牌坊街。
在潮州,山名韓山,水名韓江,皆因韓愈在潮州興教育、啟民智。韓愈與潮州短暫的緣分過後,潮州一直是州府治所,人才興盛,被譽為「海濱鄒魯」。重文重教,筆墨傳家,是潮州人身上特有的儒雅,家家戶戶以花草飾門扉,以詩書明門楣。
據地方史料記載,歷史上潮州城存在過一百來座牌坊,太平路上存在四十七座,近乎每條巷口都有一坊,堪稱百步一亭。其中,最早一座為御史許洪宥修建的「柱史」坊,建於明正德年間,最後一座則建於清乾隆年間的「聖朝使相」坊,是為直隸總督鄭大進修建的。百年時光匆匆跨越,將一頭一尾留在了潮州。
從牌坊街南端起步,一座座牌坊沐光而立,器宇軒昂。它們大多是四柱三門,外柱斜創,並將當時賜封時的聖旨內容刻在正樓正上方,與牌坊名一同用墨綠色明出。潮州有句俗語:「橋頂食炒麵,城內看亭字」,便是指牌坊上的書法。牌坊是為表彰、紀念而建,看重功名、品德的潮州人對牌坊的粗細之處都不肯敷衍,橫額題字更多出自名家之手,如嘉應王利亨所書的「秋台」、周宣所題的「大理少卿」。除此外,門樓上還雕有石獅子,形態生動。一座榜眼牌坊上更有嵌瓷龍鳳,晶瑩絢麗,雍容華貴。
每一座背後都至少代表著潮州的一位俊才。如少司馬牌坊,屬於《明史》被贊為「嘉靖間邊臣第一」的翁萬達的;狀元坊,則是明朝最年輕的狀元林大欽;建於1517年的四進士坊,則是為蕭與成、陳大器、薛侃、蘇信所建。一個個名字刻於石上,也刻在潮州人心上。
牌坊是潮汕石雕、木雕、嵌瓷等工藝的薈萃,同時又是潮汕書法風氣的體現。走在期間,移步換景,門洞之內,體式巍峨,棟棟座座,與潮州歷史上的名人並肩,走一回潮州。
牌坊的第一次人為損毀發生在1924年,當時占據潮州的是陳炯明麾下的洪兆麟。他意欲在太平街上開闢馬路,下令拆除了部分牌坊。
煙塵斗亂中,一座座代表著潮州精粹的歷史文物轟然倒塌,到1949年來臨時,曾經獨一無二的太平路上只剩下十九座牌坊。但損毀並未結束。
一個毫無徵兆的日子,一名郵政工人在路經「百歲鄉賓」坊時被猝然倒下的牌坊砸中去世。民主革命時期,使牌坊搖搖欲墜的不僅是「危」,還有思想。它的誕生起源,和它曾經為之榮耀的一切,成了它被徹底毀滅的根本。
從明代到民國初年,潮州發生過幾次大地震,但建造牌坊街的牌坊時,使用的是潮汕傳統的「貝灰糯米三合土」,能經數百年而不化,因此保留了大部分。但古建築往往能躲過自然的毀滅,卻躲不過歷史的改革。
文革的片段很快隨之而至,全城只剩下了一座忠節坊和零零散散的殘肢。心疼的人不敢心疼,想阻止的人不敢阻止,而到很多年之後,外人才能意識到,當年被毀掉的,到底是什麼。
明清時期的牌坊已經不在了,現在牌坊街上的,全部都是按照「原址、原狀、原工藝」的原則重新仿製的「新亭」。
但好在牌坊「失而復得」,潮州的味道卻一直都在。
牌坊街上充斥著潮州的老字號,從甜糯可口的鴨母捻、淋上醬汁的糯米豬腸到滿大街的手錘牛肉丸,香甜的氣息從甜絲絲的芝麻茶、配上沙茶醬的牛肉火鍋跟剛剛出爐的芋泥餅里冒出來,從早到晚的飄蕩在牌坊街。有緣的話,還會碰上沿街叫賣豆花的小販,三輪車上放著滿滿的一桶豆花。要一碗豆花,配一袋豆粉,滿口清甜,還帶著奶香。
這裡是潮州美食的天堂。
3
有歷史,有人文,有美食,還有貓。
關於牌坊街的第三個充滿歌舞昇平氣息印象的,就是人人家門口乖巧怕生的貓。
網上有一句調侃貓的話:「貓是這個世界上最公平的動物,無論你貧窮或富有,它都不稀罕理你。」但牌坊街的貓似乎更害羞一點,它們時常躲在家門前的凳子上,悄悄打量著過往行人,在你蹲下身招手時,親人些的貓就圍過來繞著人打轉,膽小些的則在拍照的時候就竄回了屋子。
無人注視時,它們就慵懶的躺在門前的一小塊太陽下,或去尋找臨近的夥伴玩耍。街面上這麼多貓,也拉幫結派,不羈矯健的爬上爬下,趁人注意的時候互相問好或打架,滴溜溜轉動的眼睛如同沉入雨水的玻璃球。
多雨的季節,老房子裡生老鼠,因此潮州人便習慣於養貓。也不如何看管,它們常常跑出去,又冷不丁的回了家,在薄薄的牆頭眯眼,成就了牌坊街的晴好。有不少的貓咪咖啡廳便在這裡停駐,讓古老的地理習慣也有了時尚的氣息。
夜色是更美的,白日裡接待遊客的店關了門,左鄰右舍就出來喝茶聊天。燈火從街頭亮到結尾,巷口旁的古井上被打上柔和的光。我想起許多電影中升上天的孔明燈,覺出一份悠長的寧靜。
白日裡婉轉悠揚響在古民居里的潮曲都歇了聲,在屋檐、門牆上貼好的彩色的瓷畫在微弱的燈光下仍舊鮮艷,石刻的字畫與擺在巷子深處的花草都睡了去,只能看見兩頭尖尖翹起的船形正脊,和此起彼伏的房屋輪廓。
在牌坊街上,潮州百態盡皆有之。
但我仍舊只想坐在古舊的石井旁,泡一杯單叢,食一份豆花,手旁落著一隻貓和一段屋檐的影子,在牌坊街上擷取一段浮生。

延伸閱讀

民宿酒店未來發展趨勢

慈禧以外讓人驚訝

探秘頭一次電路裝修時看過的鄰居都紛紛點讚

文摘,陝西第十屆大學生環保創意大賽暨第二屆生態文

蜜蠟石原石是從哪裡來的?四大蜜蠟原石的產地介紹!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