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統三年大清銀幣之前世今生

11月
01
2019


分類:人文
作者:范雁香


中散大夫
——為何大清銀幣宣統三年長須龍版如此稀有?
中國封建帝制結束距今已一個多世紀,作為末代王朝清政府最後鑄行的「宣統年大清銀幣"也已過百歲壽辰,所有帶有龍紋的銀幣,其首發時間都已超過了百年,端詳著手中一枚枚歷史的遺存,令世人感慨百年滄巨變。
宣統為清朝第十二位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年號,也是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最後一個年號。自1909年啟用至1912年2月12號後廢除,在位只有短短三年時間。清朝宣統元年(1909年),清王朝改元宣統,寓意「宣告天下王朝大統」,有為王朝統治的正當性辯護之意。宣統皇帝在位期間,鑄幣師們分別通過純熟的技法和精良的手藝,最終將令人矚目的大清貨幣鑄造完成,並推行於市場。
宣統二年底,造幣總廠禮聘義大利人喬奇 (Luigi Giorgi) 任總雕刻師, 到職後次年(1911)春提案, 這是國內首次出現多款樣幣同時呈送供當局選擇之例. "宣統三年大清銀幣"新國幣試樣系列有五種, 正面設計同但字體及花飾有別, 背面蟠龍則有長須龍, 短須龍, 反龍, 大尾龍及曲須龍等。經核定後曲須龍交付生產. 五種形態不同的版式在短時間內完成, 當非一人之力可及;
仔細觀察曲須龍, 大尾龍及反龍, 三者具西洋風格的立體美感及流暢線條, 應屬喬奇手筆.長短須龍的神態截然不同, 較為威武, 應是造幣總廠本國籍雕刻師的作品, 可能是宣三小毫龍面操刀者餘子貞。長須龍因背面龍首之須特長而得名,屬於試樣性質,因圖案精緻、存世稀少而受人重視。
圖中宣統三年大清銀幣長須龍版乃是武漢一名有著20餘年錢幣收藏經驗的收藏家肖先生所擁有,小編有幸一睹其珍藏。此枚錢幣直徑39毫米,厚2.1毫米,重27克,直齒邊。該幣正面珠圈內為漢文「大清銀幣」 四字,珠圈外上為滿文對應,下為漢文「宣統三年」
字樣,字體蒼勁有力,左右兩側分列長枝菊花紋飾。銀幣龍面:「壹圓」二字坐中,外圍龍紋搖頭擺尾,巨龍騰空,自上至左向右環繞一周,七根尾須向上,龍頭置上,兩根長須下垂,鼻樑突起,兩眼炯炯有神,龍紋精細,火球在下,下方邊緣為英文
"ONEDOLLAR"。從口齒到龍角多層次表現,龍睛炯炯有神。龍身呈s形,龍爪張弛有度,整條龍活靈活現,氣勢磅礴。在幣面這麼小的空間,於細微層面上表現出多層浮雕效果,遠近分明,令人讚嘆不絕。
雖歷經百年,卻時有未流通精品出現,保存之完整讓人震驚,這說明此幣剛一面世,就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並加以珍藏、延續至今。宣統三年大清銀幣工藝考究,可見雕刻師已深刻領會東方特有的審美情趣,其龍紋、字體和邊花均形制優美,不再生硬,銀幣整體製作規範,不愧為中國近代機制銀幣中的巔峰之作。
龍是我國古代傳說中一種有鱗有爪並能興風作雨的神異動物。千百年來,龍作為中華民族的象徵,受到億萬龍的傳人頂禮膜拜。龍的藝術形象,成為我國傳統裝飾的重要題材,在從古至今的許多建築、器物上都留下了不朽的造型。在作為財富象徵的錢幣上尋覓到龍的蹤跡,這是藏家們喜愛大清銀幣的重要原因。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鑄造金屬貨幣的國家之一,貨幣文化有著悠久而燦爛的歷史;所以對於錢幣收藏者而言,貨幣不僅具有經濟價值,還蘊含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那些錢幣上的圖案,可以說是一幅幅精美絕倫的藝術品,具有極高藝術價值和欣賞、收藏價值。未來的錢幣收藏市場也必將更加火熱。

延伸閱讀

日本會不會繼續頑抗下去?

非洲的心臟為何如此貧窮?

好美有圖為證

累成汪了怎麼辦!來看看12星座如何緩解求職壓力吧

讀懂滄桑中華!小秘密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