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是第二個敦煌

6月
01
2020


分類:歷史
作者:蘇萱秋


游在中衛
在歷史上有一個叫敦煌的地方,本來這個地方不怎麼有名氣,但在100多年前,一個名叫王圓籙的道士,發現藏經洞後,被幾個外國學者帶回研究,論文發表後,使「敦煌」熱了起來,形成了「敦煌學」熱。而在敦煌被發現整100年之後的1995年8月,一個叫「臨羌寨」的地名,一躍成為世界學者關注的焦點。
1995年8月,海原一位當地的史學研究者,把3年研究的成果,在首屆西夏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公布的時候,學者們翹首驚嘆,「臨羌寨、海原在西夏時期如此的輝煌過!中國的第二個敦煌!」旋即在地理概念上又出現了一個極大的錯誤,由「臨羌寨」地名推理,「海原」是四川阿壩地區的羌族自治州管轄的一個縣?當學者把目光投向地圖時,才發現這原來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的一個縣。
臨羌寨位於海原縣城以東15公里,是賈塘鄉馬營村和史店鄉田拐村交界處的一座廢堡,一直沒有進行過專業挖掘。而從這裡出土併流失的數以萬計的文物,說明了西夏境內最南端的這個軍事要塞的地位。

田志義是田拐村的村民,當年他每天到村東頭一個廢棄的古堡中,隨意挖些罈罈罐罐,換點錢作生活補貼。他把在古堡中發現的小玩意拿到海原縣城南街回民食堂門口,擺了個古玩小攤。其中有一個44.4厘米長的尚方令錘,是西夏皇帝授權大臣傳令、行使兵權、調動部隊、便宜行事的憑證。田志義和王圓籙有些相似:當年的王道士遇上了懂文物的葉昌熾,葉昌熾發出就地封存敦煌經文的口令讓王圓籙從側面知道了那些看起來破舊的經文及畫像的意義,再後來他就加快了盜運敦煌文物的步伐。
田志義的發現一開始也沒有引起什麼轟動,直到有外地的人來收購他採挖到的東西時,當地人才認識到在自己身邊沉睡了多年的古堡竟然是個聚寶盆。於是,方圓幾十里的百姓紛紛拿著鐵鍬和鋼釺,從1993年開始持續數年瘋狂挖掘,直至1997年才算結束,最終數以萬計的文物被破壞,古老的臨羌寨這一次真正成了一個廢墟。
臨羌寨里出土了很多的盔甲、陶模、弩機、箭頭、蒺藜等,其中的弩機是國內迄今唯一發現上有西夏文字的。在銅器方面,出土了敕然馬牌、雙角怪獸護心牌等。從挖出的圍棋罐、圍棋子、象棋以及女性用的粉盒和雕花骨梳等還可以看出西夏軍人的業餘生活面貌,尤其是這裡出土的高髮髻婦女頭像陶模、女供養人陶模、孕婦陶模、女護法神陶模、抱鼓女彩陶、女童抱狗陶、抱瓜女陶人、握鴛鴦女陶人、女軍人陶手臂、提籃女陶以及一些女性飾物,證明了這裡當時有女兵與隨軍家屬存在。這從側面證實了西夏王朝在男丁稀少的情況下有徵女兵作戰的歷史。

西夏明文規定:女兵可以入伍,女兵被稱為「麻魁」,她們或從軍出征或戍守城堡。從西夏《天盛律令》中「守大城者,當使軍士、正軍、輔主、寨婦等眾人依做定聚集而住」的規定可以看出,女兵在守城時的作用和地位。同時,她們還承擔繁重的後勤雜役和打掃戰場的任務。
臨羌寨,女武士的戰爭?據《海原縣誌》記載:「宋咸平年間,境內吐蕃背宋投夏,西夏得天都畜牧耕稼膏腴之地,構築堡寨,營造宮殿……」1002年,西夏主李繼遷在天都營建南牟會,使這裡後來成為西夏王朝南部最大最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中心和軍事基地。臨羌寨(當時叫秋葦坪)和天都寨(當時叫洒水坪)在其東側,都承擔著重要的軍事角色。西夏在臨羌寨駐兵多少,不得而知。但後來(1099年)宋占領天都地區後,西安州駐兵7000人,天都、臨羌二寨均駐兵3000人,可見臨羌寨位置之重要。
在西夏境內14條著名的交通要道中,臨羌寨正是「天都山五路」元昊的離宮南牟會往東南過蕭關往鎮戎軍(今寧夏固原)的必經之地。
據《寧夏歷史地理考》記載:「臨羌寨,今海原縣賈塘鄉東,遺址待考。宋元符二年(1099年)置,屬西安州。原名秋葦平。置驛,稱秋葦驛。又系牧馬軍寨。」
牧馬軍寨?海原地處六盤山余脈下,水草豐美,牛馬眾多,宜農宜牧,為天然牧場,故唐、宋夏、元、明、清各代,均作為當時在北方重要的牧馬業基地之一。據《長編》載:「天都畜牧耕稼膏之地,人力精強,出產良馬。」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仍在海原的南華山設馬場,至1993年南華山水源涵養林總場成立,才撤消了馬場,養馬業才被停止。

延伸閱讀

性價比還是國產

建國後此上將為何率10萬官兵消失6年?執行一項絕

私房六大功效卻不容忽視!現在正當季

手機賣不出中國無法擺脫三星?

私房付辛博跋涉千里為穎兒慶生;蒼井空曬孕照;張衛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