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為何不承認中國有五千年歷史?

7月
16
2020


分類:歷史
作者:朱安春


沅汰
東西方對於歷史的承認標準觀念不同。現在比較盛行的網絡流傳觀念是以「考古」為標準。什麼叫「考古」,網傳觀念大概可以總結為見到實物。如果沒見到某一時代的實物,就不承認這個時代的存在。
那麼究竟什麼是考古?考古學在西方概念里最初是指對古代事物的討論,這種討論可能只是文字上的論點、論據、論證。「考古」指的是對人類過去的遺存進行研究,這種研究最初就是指思想探索,史料收集,然後寫成研究歷史的書籍。而在古希臘,公元一世紀,舞台上的啞劇里有了「考古學家」這樣的角色,這個角色用來展現劇中古代傳說中的演員。
現代考古學主要興起於歐洲。西方觀念認為,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因為文字史料的主觀性而往往自相矛盾,而無文字可考的時期考古學則是唯一有根據的研究歷史的手段。有的觀念認為:考古學不應僅僅著眼於發現文物而應該更多關注於發掘文物的內涵。這是一個比較理智的觀點。

與西方觀念和歐洲所不同的是,中國很早就有史官制度,形成完整的錄史體系。史官甚至是家傳的,比如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祖上就曾是周的太史。在這樣的家族裡,必然有青箱學代代傳世,錄史寫史就成了一個家族的責任,而不只是傾一人之力完成。顯然把文字不可信當成理由是不太恰當的。文字不可信並不是說一字都不該信。中國真正的考古學家都是史學大家,對於文字資料的考證廣泛涉入、細緻入微。不僅能把不同年代,不同種類的史書信手拈來,察其可用之處,而且以文字和考古相對證。比如著名的古史學家徐旭生先生。
其實文明究竟具體存在多少年,歷史最早究竟在什麼具體時候,這並不那麼重要。因為沒有一種文明是冷不丁冒出來的,必然有其積累和持續發展。客觀地說,文字記載、口口相傳,或是宗教信仰,哪怕只是神話傳說或是迷信,也必有其來源及去處。歷史過去了就無法再發現其本來面貌,哪怕是通過考古,但人性不變、思想和邏輯可以追尋。
沅汰,文化學者,歷史作家
主要作品:《龍風傳奇》、《南北亂世之三國霸業》、《高澄傳》、《情探泰陵》、《胤禛二十七年》,中國古代《古國迷蹤》系列,《博物館青銅器名稱漢字解讀》系列、《漢字》字形釋義、《青銅銘文里的西周史》、《晉國霸業》、《夢回春秋》等。

延伸閱讀

這4類人千萬不能吃百合

探秘從評測看vivo1498元的超高性價比輕旗艦

台北電腦展201824X一體機新品!

古鎮群「音」會

被弟弟奪了君位解析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