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姜維不到一個月就丟了?

7月
18
2020


分類:歷史
作者:何風美


2018-06-15 由 甜姐說史 發表于歷史
說起來,跟隨諸葛亮北伐的三位大將,魏延、王平和姜維,他們看上去並不相同,但實際上三人還是有一個共同點的,那就是這三人都曾守過漢中。有的朋友可能會說,這三人都是降將,其實不然,雖然王平與姜維都是由曹魏陣營轉投蜀漢的,但魏延不是。根據《三國志》的記載,魏延最初是作為劉備的曲部跟隨劉備入川的,因此魏延並非演義中所說的那樣是荊州的降將。
而這三人在守漢中時又各有不同,魏延與王平鎮守漢中,可力保漢中數十年不失,每次曹魏大軍而來,蜀軍必將敵軍戰於關外,漢中安然無恙。然而漢中到了姜維手中,不到一個月就被鄧艾攻破了。那為什麼當年魏延與王平能做到的事情,姜維就做不到也做不好呢?
從表面上來看,是三人守漢中的策略不同。當初劉備自封為漢中王,並挑選大將魏延鎮守漢中。魏延到達漢中後,將各個圍戍內留有重兵,以抵抗外敵。如果此時有敵軍進犯漢中,魏延則以重兵將敵人擋在關外,無法進入漢中。
後來王平抵擋曹爽大軍十萬,用的也是與魏延同樣的方法。公元244年,魏帝命曹爽率領步騎十餘萬進攻漢中。當蜀漢得知消息時,曹魏大軍的前鋒已經趕到駱谷了。而這個時候,漢中的守兵不到三萬人,將領們認為蜀軍太少,難以抵擋曹魏大軍,應該放棄各個圍戍關隘,只堅守漢和樂二城,等到援軍到來,就可以將此前失去的關隘爭奪回來。但王平依舊認為援軍距離漢中太遠,無法及時趕到,而曹魏一旦得到陽平關,只怕蜀漢危在旦夕。在這樣的情況下,王平命劉敏等二人堅守關隘,王平為後援。後來兩軍戰於關外,同時大將軍費禕引大軍前來救援,最終將曹爽擊敗。
但到姜維鎮守漢中時,情況就不一樣了。姜維認為,出重兵堅守各個關隘,符合《周易》「重門」的意思,可以抵禦的住敵人,卻無法獲得大的戰果。他的想法更加冒險,他認為應該將敵人放入陽平關,蜀軍退守漢、樂二城。而這個方法顯然是當年王平堅決反對的。但姜維認為此舉可以拉長敵軍的補給線,讓敵軍糧草輜重無法及時補充,而此時他就可以率領各個城池的守兵與敵軍打游擊,從而各個擊破敵軍,這樣就可以將戰果最大化。只可惜姜維沒有料到的是,由於關口守將蔣舒獻關投降,傅僉戰死。鍾會於是只留輕軍圍漢城,自己率大軍長驅直入,最終導致了蜀漢的滅亡。
從深層次的原因進行分析,是當時兩國國內形勢不同。魏延鎮守漢中時,蜀漢內部勵精圖治,認知清晰,他對內設法恢復百姓生計,休養生息,對外則堅持防守,此時蜀漢逐漸中興,又沒有發動什麼大的戰事,曹魏自然占不到什麼便宜。後來蜀漢因伐吳而元氣大傷,劉備身死,但諸葛亮尚在,他不僅修補好了吳蜀之間的關係,更是經過休養生息讓蜀漢恢復實力。此時曹魏政權之中並不安穩,曹休、曹真與司馬懿相互較勁,一定程度上給了蜀漢緩和的時間。但在司馬家掌權後,北方逐漸穩定發展,而蜀漢則因為姜維的常年征戰而愈發疲敝,在這樣的情況下,姜維才無法守住漢中,最終被一戰滅國。

筆者認為,姜維在軍事上的布置有一定的道理,但最終的失敗則是朝廷用人不當,以及蜀漢日益凋敝導致失敗。只能說,在司馬家日益強大而蜀漢逐漸弱小的情況下,失敗是必然的,只不過是時間的長短罷了。

延伸閱讀

高逼格

號外,念湖的黑頸鶴

就是現在!

登山採摘

生如夏花之絢爛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