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澱粉樣蛋白特徵可以人際傳播?Science及其子刊多種精神疾病人腦的整合圖譜導讀

7月
21
2020


分類:科技
作者:黃雁青


腦科學新聞
科 學 時 訊
屍源性人類生長激素,會引起人類的腦病
14日,頂尖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一項重要報告,證實阿茲海默病的β澱粉樣蛋白病理特徵,可以通過醫源性方式進行人際傳播。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朊病毒疾病研究所John Collinge教授的團隊追蹤幾十年前用於醫療的一批生長激素,確證其被錯誤摺疊的β澱粉樣蛋白污染,並且這些β澱粉樣蛋白仿佛能夠在小鼠體內
「播種」(seeding)一般,形成病理斑塊。這項研究為阿茲海默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病因增加了新的認識。
閱讀連結:
《自然》重磅:阿茲海默病的β澱粉樣蛋白特徵,竟能進行人際傳播?
12月14日,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孫衍剛研究組完在Neuron雜誌上發表了題為Tac1-Expressing Neurons in the Periaqueductal Gray Facilitate the Itch-Scratching Cycle via Descending
Regulation(導水管周圍灰質中速激肽陽性神經元通過下行通路促進「癢覺-抓撓」循環
)的研究論文。通過利用在體胞外電生理記錄、在體光纖記錄、藥理遺傳以及光遺傳操控等技術手段,該研究發現在中腦導水管周圍灰質中存在一群表達速激肽的神經元,這群神經元通過下行環路調控脊髓水平癢覺信息處理,促進抓撓行為的產生。該研究揭示了癢覺下行調控的細胞以及神經環路機制,為發展治療慢性癢的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附孫衍剛研究員訪談實錄。
閱讀連結:
Neuron丨孫衍剛組發現腦內癢覺調控神經元——附訪談實錄
3,Science及其子刊連續發表中南大學劉春宇/陳超團隊研究成果揭示精神疾病發病機理
一個由15個研究機構組成的多學科研究小組在組織和單細胞水平,旨在分析人腦的轉錄組、表觀組以及基因組數據構建人腦的整合圖譜。有超過2000個個體的樣品在表型上表征為神經型或診斷為精神分裂症、自閉症譜系障礙或雙相情感障礙。此次PsychENCODE項目一次性在Science、Science Advances和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誌刊登了十篇文章,Science雜誌就有7篇研究長文。
基於上述問題,中南大學的劉春宇和陳超課題組作為PsychENCODE聯盟的重要研究成員,他們根據PsychENCODE項目的人腦RNA測序數據,利用基因共表達網絡分析等方法在全基因組範圍內研究基因表達調控與SCZ、BD、ASD發病機制的關係,在2018年12月14日發表了3篇重要學術論文(一篇Science和兩篇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這些研究發現加深了我們對精神分裂症、雙向情感障礙和自閉症發病機制的理解,為今後的致病機制的深入研究、尋找疾病的藥物治療靶點提供重要基礎。
第一篇論文Transcriptome-wide isoform-level dysregulation in ASD, schizophrenia, and bipolar disorder發表於Science期刊;
第二篇論文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POU3F2 regulates a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in brain tissue from patients with psychiatric disorders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第三篇論文The DGCR5 long noncoding RNA may regulate expression of several schizophrenia-related genes該論文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閱讀連結:
Science及其子刊連續發表中南大學劉春宇/陳超團隊研究成果揭示精神疾病發病機理
4,PNAS:對恐懼反應的無意識神經干預療法
圖 對解碼器貢獻的大腦體素
本研究2018年發表於PNAS,提出了一種基於神經影像解碼的無意識恐懼干預療法,繼承了暴露療法的理論基礎,但又不會提前產生有意識的主觀厭惡。
閱讀連結:
PNAS:對恐懼反應的無意識神經干預療法
5,心理暗示會「跑贏」遺傳基因?Yes!
一項新研究發現,了解遺傳風險會改變一個人的心理,不管他們實際上是什麼遺傳變異。基於實驗結果,研究人員認為,如果一個人只是認為他們處於肥胖的高風險中,那麼它可能會改變他們的生理狀態,使他們更容易患病。因此,醫療提供者和基因顧問公司應該知曉這種心理對評測結果的影響,以便更準確的對檢測結果做出評判。
閱讀連結:
心理暗示會「跑贏」遺傳基因?Yes!
6,晝夜作息紊亂為什麼容易引發疾病?
近日,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維持時間節律的機制:在檢查來自小鼠和人類的肝臟和結腸細胞時,該小組發現,參與了肝臟、腎臟和腸道胚胎髮育的核受體HNF4A與這些器官中的晝夜時鐘密切相關:HNF4A抑制了BMAL1基因的正常表達,而後者正是使哺乳動物保持晝夜節律的關鍵分子齒輪。
閱讀連結:
晝夜作息紊亂為什麼容易引發疾病?
7,中、重度TBI患者的受傷時間與飲酒的關係
挪威奧斯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醫學院的Vera Vik Bjarkø等進行中、重度TBI的受傷時間與飲酒關係的分析,結果發表在2018年10月《World Neurosurgery》在線上。研究結果表明,中、重度TBI患者的入院時間在一周內具有明顯的周期和一年內的季節性變化,而過量飲酒是中、重度TBI重要的危險因素。
閱讀連結:
中、重度TBI患者的受傷時間與飲酒的關係
8,極低卡路里飲食+行為治療+低強度鍛鍊可緩解抑鬱症狀(綜述)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上發表的一項薈萃分析結果,發現8-16周的極低卡路里飲食干預,輔以行為治療及低強度鍛鍊,可顯著緩解主觀抑鬱症狀,但對焦慮無顯著影響。
閱讀連結:
閱 讀 分 享
一、強迫及相關障礙(obsessive-compulsive and related disorders,OCRD)疾病分類及治療概況
1.OCRD概況
2.主流治療方法及其療效現狀
二、強迫症非藥物治療
1.心理治療
ERP治療、認知治療、正念-接納為特點的CBT第三浪潮、元認知治療、家庭為基礎的治療。
2.物理治療及其他治療
改良電休克治療、重複經顱磁刺激、深部腦刺激。
三、我國OCRD非藥物治療現狀及展望
1.國內現狀
2.未來發展方向
閱讀連結:
專家筆談強迫症的非藥物治療研究進展
本文盤點了最新的阿茲海默病臨床研發管線。我們統計了在clinicaltrials.gov上註冊的臨床1期,2期和3期的阿茲海默病藥物臨床試驗數據。
截止2018年12月7日,阿茲海默病領域共有195項新藥臨床試驗研究,臨床2期研究占主導地位。阿茲海默病新藥的臨床試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北美和歐洲。從2018年11月1日至30日,共有7個新發布的阿茲海默病新藥臨床試驗。
盤點 | 12月最新阿茲海默病臨床試驗(附表)
近日,美國藥品研究與製造商協會(PhRMA)發布了一份關於AD研發現狀的報告,這份名為「開發阿茲海默病的藥物:挫折和經驗」的報告詳細介紹了關於AD藥物的歷史和現狀,探討了開發中的需要解決的挑戰,並指出雖然過去多年的結果都以失敗居多,但仍有充分的理由保持樂觀。
閱讀連結:
資 源 分 享
選擇投稿期刊前需要考慮的一些因素:
期刊的目標受眾
期刊發表的主題
期刊發表的文章類型
長度限制
期刊的聲望
期刊被索引的情況
符合資助方要求
期刊編輯想要發表他們的讀者感興趣的、高質量的科學文章。如果你的投稿滿足下述要求,很可能被接收:
在期刊的主題範圍內
具有創新性,並描述了領域內領先的研究
對熱門的研究領域有貢獻
仔細編寫並排版,呈現了所有要求的章節
使用清晰和準確的語言
遵守道德標準
資 訊 信 息
12月13日,禮來(Eli Lilly and Company)和AC Immune公司共同宣布,雙方達成多年合作許可協議,將研發抑制tau蛋白聚集的小分子抑制劑,用於治療阿茲海默病(AD)和其它神經退行性疾病。這一合作將結合AC Immune公司的Morphomer技術平台與禮來公司在中樞神經系統(CNS)疾病領域的臨床研發和推廣專長。
題圖:攝圖網
前 文 閱 讀
1,腦科學日報| Nature:攻擊性行為的神經網絡;王曉群組連續發文揭示腦發育早期重要細胞亞型如何參與神經環路發育;
2,腦科學日報| ERP研究:母語促進視覺意識的理解;自閉症患者更加耐受「網絡輿論攻擊」?「性別偏見」影響我們以貌取人的結果。
_01,申請免費加入

延伸閱讀

揭密其實M-power並不遙遠!這台入門級的M2

烏鴉還可以這樣用撿遊客丟棄的垃圾趣味無窮

頭條新聞,日本戰國五大名刀知多少?

最後的結果呢刺殺希特勒的細節是怎樣的

名頭響亮卻僅有五國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