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歷史要有「溫情與敬意」

7月
25
2020


分類:歷史
作者:林麗青


經濟日報
國學大師錢穆先生一生治學教學不輟,他為世人留下了數量龐大的著作,給中國文化研究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他在代表作《國史大綱》的序言中曾寫下:對歷史要有「溫情與敬意」。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重溫錢穆先生的名言警句。


我們的文化前途,要用我們自己內部的力量來補救。西方新科學固然要學,可不要妨害了我們自己原有的生機。不要折損了我們自己原有的活力。能這樣,中國數千年文化演進的大目的,大理想,仍然可以繼續求前進求實現。
第一,要恢復中國固有的道德。這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忠孝、仁義、廉恥、節操那一番大道理。
第二,應使中國社會發揮出現代力量來。
第三,中國應該走進一步,還要加強工業。
這樣一來,中國的文化,庶可再進一步達到他原先所理想的境界。
《中庸》上曾說:「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
(以上摘自《中國文化史導論》)

當信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在水平線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應該略有所知。否則最多只算一有知識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識的國民。
所謂對其本國以往歷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已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否則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國史,不得雲對本國史有知識。
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有一種溫情與敬意者,至少不會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抱一種偏激的虛無主義,即視本國已往歷史為無一點有價值,亦無一處足以使彼滿意。亦至少不會感到現在我們是站在已往歷史最高之頂點,此乃一種淺薄狂妄的進化觀。而將我們當身種種罪惡與弱點,一切推諉古人。此乃一種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譴。
當信每一國家必待其國民備具上列諸條件者比較漸多,其國家乃再有向前發展之希望。否則其所改進,等於一個被征服國或次殖民地之改進,對其國家自身不發生關係。換言之,此種改進,無異是一種變相的文化征服,乃其文化自身之萎縮與消滅,並非其文化自身之轉變與發皇。

延伸閱讀

必讀,專門對付蘇聯坦克

玉帝為何不派天庭第一戰神降服孫悟空而找如來?你看

櫥櫃檯面別裝這個東西懊悔我家沒早聽說

48V磷酸鐵鋰電池組低溫性能怎麼樣?

買一倉庫紅酒小秘密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