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鐵血漢子的無奈之舉!

11月
07
2019


分類:歷史
作者:許安春


文中君子
袁督師雖然活著的時候受盡冤屈,但是死後可謂盡享哀榮。從南明小朝廷開始就給他平反,一共三次,一次比一次規格高。到了清朝中期由乾隆皇帝帶頭給他平反,由內閣重臣張廷玉帶頭主編的明史里記載如下:「我大清舉兵,所向無不摧破,諸將罔敢議戰守。議戰守,自崇煥始。……自崇煥死,邊事益無人,明亡征決矣。」(《明史·袁崇煥傳》),「袁崇煥督師薊遼,雖與我朝為難,但尚能忠於所事,彼時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憫惻。」(《清高宗實錄》)。敵人尚且如此評價,大可告慰督師在天之靈了。
袁督師的老部下祖大壽就沒有那麼好的福氣了。祖大壽,字復宇,遼東本地人,最早是熊廷弼的部將,後來孫承宗主事,任佐參將。祖大壽和滿桂,趙率教、何可綱齊名,同為督師手下最得力的大將。在崇煥被誣下獄時,祖大壽一怒之下帶領部隊返回遼東,「毀山海關出,遠近大震」,還是由督師親筆寫信招他回來保衛京城的。祖大壽也是在督師被冤入獄時,最為其上下奔走四方營救的人,他曾提出過願意削職為民,以一生的功名贖取督師性命,結果只是更加加重了崇禎皇帝的必殺之心。

督師死後祖大壽繼續駐守遼東,勇極一時,滿人當年的行軍口號甚至都是
「取祖大壽項上首級,奪南朝花花江山」。但是他畢竟才略有限,無力回天。滿桂戰死後,祖大壽在被皇太極全城包圍(大凌河一役)走投無路的時候投降了。祖大壽的投降過程還很戲劇化:他一共投降了兩次,第一次投降後皇太極大喜過望,賞賜了許多御用之物如狐皮帽子、貂皮袍子、金玲瓏皮腰帶、白馬、雕鞍等等。沒想到這位老兄在騙得信任後,帶著一支隊伍跑到了錦州,又為明廷抵抗了十年。很能夠想像皇太極被刷了以後如何氣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十年後在洪承疇松山大敗投降後,皇太極又一次傾國而出,把錦州包圍了一年之久。在城中彈盡糧絕又開始人吃人的時候,祖大壽無奈之下投降了第二次。然後他在歷史中的角色就差不多扮演完了,雖然皇太極封他為漢軍正黃旗總兵,但是祖大壽既沒有向吳三桂,洪承疇一樣調轉槍頭以屠殺同胞為途徑做清朝的功臣,也沒有再次謀反,一直活到順治十三年(投降後十五年)才壽終正寢。
「袁故經略又何負於皇上?」縱觀祖大壽一生,對他影響最大的還是袁崇煥。祖大壽不是讀書人出身,他本來就比督師少了一些愚忠愚孝的枷鎖,也不是一個心意很堅決的人(其實早在袁崇煥被誣下獄的時候他就已經有了反心了)。祖大壽對明王朝的忠誠其實更多的來自於對袁崇煥個人魅力的崇拜:忠於袁督師臨終的囑託比忠於皇帝對他來說更值得他去堅持。袁崇煥是他堅持抗敵的力量,也是他最後投降的原因,從這點來看祖大壽更像水滸里的李逵,不知道督師如地下有靈會怎麼想。
這裡還要說說皇太極:皇太極在祖大壽手裡吃的虧可是大了去了,祖大壽第一次詐降逃跑的結果就是十年錦州不下,兩次御駕親征。但是在祖大壽第二次投降的時候,皇太極還是對他不錯,不錯得已經不能光用厚道來形容了,已經是太優厚了。這樣做一來肯定是為了安撫降將的人心,二來看得出皇太極心裡對袁崇煥的被冤而死還是很有些愧疚的,要在祖大壽身上做些補償。

無可奈何之人,做無可奈何之事。祖大壽一生生活在矛盾當中:主帥無辜被殺,朝廷的猜忌,援軍的無力,城中彈盡糧絕,敵人寬容大度以及督師臨終前的殷殷囑託「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讓他最終矛盾重重找不到歸路。祖大壽一定不是個貪生怕死的人,也不是個貪圖榮華富貴的人。他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為什麼選擇了投降,而不是橫寶劍一死了之,相隨督師於黃泉路上作個忠臣,到現在都是個謎。也許是為了明廷的不值,也許是為了皇太極的厚禮相待,也許是因為被痛苦折磨得麻木了?祖大壽在降清後又活了十五年,這段時間他是如何度過的,心中有著什麼樣的痛苦和矛盾,都不能為後人知了。

延伸閱讀

大隱鄉村旅遊新名片

網友的關注點卻在新娘的肚子上!

解析好甜》完整版

山東藝術學院金宇博士系列主題鋼琴獨奏音樂會舉辦

一天過去了;句句大實話!趣味盎然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