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五千兵追擊劉備集團十萬人

8月
12
2020


分類:歷史
作者:施凡美


公元歷史

說起當陽長坂坡一戰,大家會想起趙雲的孤膽決絕,會想起張飛的據水斷橋,可是我們熟知的那個幾乎無所不能的孔明先生似乎隱身了,沒有太多的故事流傳。從結果看,長坂坡一戰劉備一方是慘敗,完全抵擋不住,真正以少勝多的是曹操這一邊。那神機妙算的孔明先生有責任嗎?當然有。而想真正縷清其中的脈絡,我們要回到書中去尋找答案。接下來,將從《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兩本書出發,最終得出一個結論,以饗讀者。
首先,《三國志》中諸葛亮「不夠狠」,只能順勢而為。失荊州而失長坂坡之役。《三國志》卷三十六記載了這次戰役的背景:
表卒,曹公入荊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當陽之長阪 。
卷三十五中記載了長坂坡一戰前諸葛亮的處境,隆中對三分天下的戰略藍圖剛剛制定,劉備視之「如魚得水」,為劉琦提出自保之法,使其成為江夏太守。形勢是曹操銳不可當,諸葛亮剛剛出道,未展鋒芒。哪裡體現他「不夠狠」呢?

接下來的文字耐人尋味,同樣在卷三十五中記載到:
俄而表卒,琮聞曹公來征,遣使請降。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
看細節一,當劉琮投降時,劉備在樊城。他沒有在劉表身邊,失去了奪取荊州的良機,進而難以抵擋曹軍,長坂坡失利在所難免。而諸葛亮此時並沒有堅決建議劉備趁勢奪取荊州,並沒有。要知道,針對荊州的地理優勢,他曾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劉備有意嗎?當然有,甚至很迫切。可是諸葛亮此時沒有提出據荊州的有效戰略,他是有責任的,「不夠狠」。
看細節二,諸葛亮和徐庶一同前行,沒有抵擋住曹操的進攻,徐庶的母親也身陷曹營。長坂坡劉備雖有十萬之眾,但大部分都是老百姓,孔明亦力不從心。諸葛亮何等智慧,但是在《三國志》中我們不得不承認很多時候他只是一個凡人,他不能超越那個時代,他沒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他很多時候也只能順勢而為,他會很無奈。只不過,他的眼光是一個戰略家的眼光,他能看清大勢。
其次,《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雖「夠狠」,但是劉使君的仁德和歷史的定位讓神奇沒能再次延續。演義不同於正史,有虛構的部分,有作者的主觀情感。長坂坡之役前,諸葛亮很神奇,博望坡初用兵,火燒新野,猶如籃球場上的喬丹與詹姆斯,以個人非凡的才華左右戰局。可曹操大軍還是不斷南下呀。
在書中第四十章開頭處玄德問計於孔明,孔明的建議很簡單,也「夠狠」,趁劉表病危之際,「取彼荊州為安身之所」,但玄德仁義蓋世,如果這麼做了,不符合書中的人設。孔明甚至進言:「今若不取,後悔何及」。可是劉備依然是不忍的。乃至逃難時,諸葛亮甚至也建議過不要帶百姓一起逃亡,可劉備不忍離棄。
劉備的」不忍」是仁德的體現,當劉備的仁德和諸葛亮的神奇必須二選一的時候,羅貫中先生選擇的是仁,這是中國千年儒家文化的魂。還有就是歷史的定位,長坂坡敗,劉備率軍節節後退,退到了江東,聯合了孫吳,才有了赤壁一戰,三分天下的格局。演義可以神話一個人,可以歌頌一段歷史,但是不能超越歷史的定位和真實,尤其在如此重要的一個節點。長坂坡之役後,諸葛亮去東吳舌戰群儒,再次延續了傳說。

最後,綜上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諸葛亮負有的責任是「歷史的隱身」。《三國志》中實力對比極為懸殊,諸葛亮並不是那個演義中神話般的存在,他只能順勢而為。正史中對於長坂坡之役時諸葛亮的記載實則是很少的,他「隱身了」,他並非料事如神。演義中他嘗試提出了可行的建議,但未被採納,這是歷史的定位。

演義的神奇讓我們驚嘆於動人的故事,沉醉於超人的智慧謀略,但是結局是無法改變的。這就是「歷史」,創作也必須尊重歷史。就像金庸先生的恢弘巨製,因為滿含文化的力量,歷史的韻味才那麼的觸動人心。「歷史的隱身」,意味著,諸葛亮也不是無所不能,他有一個凡人的靈魂,更意味著,歷史必須得到尊重和敬畏。
熱愛三國的你,覺得諸葛亮應該是負有什麼責任呢,歡迎寫下你的評論。

延伸閱讀

雷軍絕對吊打iPhoneX

包列等火車旅行受青睞專列

得之則福

2018一季度歐洲游趨勢報告發布

最主要是方便啞口無言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