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津康家莊竟與隋唐突厥一支人馬有關

9月
11
2020


分類:歷史
作者:朱雁綺


河津文化
來源:山西新聞網
康家莊村西的鎮風塔 (資料圖)
河津市清澗辦事處有個康家莊,康家莊以康姓而立村。據村民介紹,早年村中康姓最多,曾有四五百戶,光緒三年遭災後一部分遷往陝西黃龍縣,一部分遷往河南鞏縣。現在全村康姓人家只有十多戶。至於康姓人家最早是從哪裡來的,因為舊有的祠堂和家譜都已毀失,無從稽考。當地人只知道過去祠堂里祖爺桌上供奉的祖先畫像頭戴官帽,傳言唐朝時候當過兵部侍郎,是個很大的官。
種種跡象表明,這裡的康姓與隋唐之交一件大事有關。
《舊唐書·高祖本紀》載:「(隋大業十三年五月)甲戌,遣劉文靜使於突厥始畢可汗,令率兵相應。」「八月辛巳,高祖引師趣霍邑,斬宋老生,平霍邑。丙戌,進下臨汾郡及絳郡。癸巳,至龍門。突厥始畢可汗遣康稍利率兵五百人,馬二千匹,與劉文靜會於麾下。」說的是隋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李淵從太原起兵反隋,派府司馬劉文靜與突厥聯絡,希望得到支援。始畢可汗令特勤康稍利率兵500員、馬2000匹,與李淵義軍會師於絳州龍門。關於這段歷史,除《高祖本紀》外,《唐書》中的《劉文靜傳》《突厥傳》,以及《資治通鑑》等均有提及,而以《大唐創業起居注》記載較詳。
「康稍利」是什麼人?史書中稱他為「特勤康稍利」或「柱國康稍利」。「特勤」「柱國」都是突厥大將軍的銜稱。《新唐書·突厥傳》說:「其別部典兵者曰設,子弟曰特勤,大臣曰葉護……凡二十八等,皆世其官而無員限。」據此,康稍利應是突厥始畢可汗的王子或皇弟。但事情恰有例外。據民族史專家韓儒林先生研究,「(突厥)稱特勤號除可汗宗族外,異姓亦得為之。康稍利之任特勤,當系異姓任該職之例」(《突厥官號考釋》)。康稍利原本是康居人,屬粟特部。隋唐之際,粟特諸部曾為突厥所節制,但仍有自己的部落。康稍利受到始畢可汗的信任,被破例任命為「特勤」,擔任大將軍職務,享受宗室待遇,而他所帶領的五百部卒仍然是粟特人。
康稍利率領騎兵、馬匹來到龍門,在哪兒落腳呢?應該就在康家莊一帶。粟特人「以國為氏」,康家莊因此而得名。
康家莊地處黃河東岸,地平水美,草禾豐盈,村西古稱「放馬灘」,毗鄰還有個「詹家莊」。《河津縣誌》記載,唐代李世民的岳父詹太師在此放過馬。因此,這裡當是康稍利及突厥騎兵在龍門落腳首選之地。《大唐創業起居注》記載也與此相吻合。《起居注》說:「癸巳,(李淵)至於龍門縣。劉文靜、康稍利等來自北蕃。突厥五百人,馬二千匹從稍利等至。帝……於往縣西南宴見稍利,並與縣內道俗敘舊極歡。」當時李淵義軍的大帳駐紮在今河津市僧樓鄉李家堡(舊稱「汾陽堡」,系東魏原汾陽縣治),而康家莊正位於其西南方。這樣,將「放馬灘」「縣西南」「康家莊」以及「四五百人」等說法綜合起來觀照,康稍利率領騎兵在這一帶落腳基本可以得到證實。後來康部隨李淵大軍參加反隋,為大唐開國立下了汗馬功勞。正因如此,次年突厥骨咄祿特勤來朝,「帝(李淵)宴太極殿,為奏九部樂,並升御座」(《舊唐書·高祖本紀》),給予了最高規格的禮遇。康稍利當然也被封了很大的官,村人說祠堂供奉的祖先在唐朝做過兵部侍郎,說的應該就是康稍利本人。
關於康稍利入唐後的行止,史書上沒有更多記載。但從《起居注》來看,康稍利早期仰慕中原文化,歸化李唐,情發於衷,由來已久。這在他此前帶馬隊來太原互市交易時已有突出表現。《起居注》說:「丙申,突厥柱國康稍利等並馬而至,舍之於城東興國玄壇。稍利見老君尊容,皆拜。」「丁酉,受始畢所送書信。帝為恭貌,厚加饗賄。稍利等大悅,退相謂曰:『唐公見我蕃人尚能屈意……敬人者,人皆敬愛。天下敬愛,必為人主。』從此以後,帝每見,稍利等愈加敬畏,不失蕃臣之禮。其馬千匹唯市好者,而取其半。」說的是,康稍利率領馬隊來到太原,下榻於興國玄壇(書中又稱「興國寺」),首先在那裡拜祭了李氏宗祖老子,後受到李淵的禮遇,為之深深感動,欽慕之情溢於言表。在交易中,康稍利不但挑選好馬賣給李淵部隊,且只收一半錢。這應當就是康稍利積極歸化中原的思想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至今康家莊村西還有一座造型精美的「鎮風塔」,是全國著名的五大回音塔之一。鎮風塔所在寺院名字就叫「興國寺」,恰與當年康稍利初抵太原,拜謁李唐宗祖老君之道觀「興國玄壇」名字相同。村裡人傳言寺與塔始建於唐代。由此可以想見的是,康稍利部族在當地落戶後,在村裡也仿照太原建起了一個「興國玄壇」,專門敬奉老子。由此足見康氏家族忠於李唐始終不渝,也進一步坐實了這裡是康稍利部屬所居不誤。
另外,康家莊村東邊早年還建有一座泰山廟,關於這個廟的緣起當地流傳有這樣一個故事:康家老先人過世後,不帶一針一線裸著身子下葬,女兒覺得不雅,將隨身帶的一個手帕蓋住了父親的下身。不料下葬後,每當黎明時分,墳塋里就傳出奇奇怪怪的喊聲。後來為了「鎮邪」,官府在墳地上蓋了一座泰山廟。這個故事透漏出的重要信息是,康氏族人初到龍門時有過「裸葬+土葬」的習俗,而這種「裸葬」正是中亞民族一種葬儀,這也表明康氏家族確實源自西北。
除此之外,康家莊人員外遷去向,亦頗值得關注。清末光緒三年晉南遭特大災荒,人們紛紛外出逃生。康家莊的人一支投奔陝西黃龍縣康家嶺,一支投奔了河南鞏縣康家店。為什麼投向這兩個有「康」字的地方?一種很大的可能是:兩地過去與康家莊就有淵源關係。史料記載,黃龍縣有「明時徙民墾荒」的歷史(見閻崇年主編《中國市縣大辭典》),鞏縣的康家則相傳是「明洪武七年從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過去的」。兩地都有「明初移民」的大背景,說明早期的康家嶺、康家店人極有可能都是明初從河津康家莊遷去的。正是由於這個緣故,到了清末遭災,這裡的人才又分赴兩地投奔族人去謀生。粟特人「善商賈」,長於理財,河南的康家經過明清兩代幾百年的經營,成為中原巨富,被譽為「活財神」,或正與此有關。因此,這裡康氏族源的確認,也為河南康家經營成功找到一個歷史性的依據。
歷史上的山西,一直是漢民族與西北各族人民進行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的重要紐帶地區,許多考古發現都證實了這一點。河津康家莊的故事再次留下了一段民族融合的佳話。而屈指算來,這支粟特人來龍門定居,到今年八月已經整整1400年了。

延伸閱讀

考生上車沒系安全帶反而順利通過了駕照考試

頭條新聞,火影三大仙術來源地!原來這麼多人不知道

技巧

火箭基地怎麼打

為何山西運城關帝廟為最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