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衣冠冢在河南方城維麼寺被發現

9月
13
2020


分類:歷史
作者:朱彤香


卧龍筆下
河南方城西北有一個名叫維麼寺的村莊,東依歷山余脈,南、北、西三面被河水環繞相抱,在村後的坡崗上,有一座千年古剎,名叫「維摩寺」。歷史上記載,先有寺,後有村,所以,維麼寺村名由寺名而來。

從古至今,無數文人雅士曾到此遊覽觀光,並留下了很多墨跡,明代詩人「沈從」游維摩寺時,曾揮筆寫下詩篇:「石磴千盤鳥道斜;西來山勢盡嵯岈。松濤瀑瀉遙疑雨,桃塢嵐生半是霞。俗客可容參四果,遊仙只欲采三花。靈岩別處空搔首,縹緲笙歌子晉家。」 這首詩是對明朝時維擎寺的真實寫照,那時候,這裡山清水秀,風景優美,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自然景象,可惜歷經時空之變,現在的很多風景已經看不到了。
相傳維摩寺始建於隋末大業年間,是當地人用泥土和茅草建造的一座草庵,人稱「泥茅寺」。由於香火旺盛,吸引了方圓百里的人前來燒香拜佛。唐朝初期,李世民尊崇佛教,號令全國各地興建寺廟、僧院等,唐朝開國功臣尉遲敬德當時被欽定為監修寺廟的欽差大臣,擔負起對全國寺廟重建的事宜,由於「泥茅寺」在當時非常有名,當然也在翻修重建之列,從那時起被御賜為「維摩院」,此後聲名遠播,享譽四野。

至於「維摩院」為何又改名為「維摩寺」,這不但是一百多年之後的事了,還不得不提到中國古代文壇上一個非常有名的人物,他就是唐朝的著名詩人王維。王維與李白、杜甫並稱盛唐三大詩人,他寫的山水、邊塞詩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等著名詩句,這些詩意境優美,充滿了畫意,無論從詩的內容,還是詩的藝術風格,在中國詩壇上獨樹一幟,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所以,王維被稱為唐代詩壇山水田園派的鼻祖人物。
王維出生在一個信仰佛教的家庭,從小受家中的影響和薰陶,對信佛虔誠有加,王維的名字就取自於佛教經典名著《維摩詰所說經》,王維名維,字摩詰,連在一起即為「維摩詰」,可見王維與佛教有著極深的緣分,加上王維在中國詩壇上的頗高成就,被人冠以「詩佛」的美稱。
王維一生遊歷四方,遍訪名僧大德,為弘揚佛教作出了重大貢獻。公元745年,在唐玄宗李隆基手下為官的王維以侍御史身份出使河南南陽,一日空閒,到南陽龍興寺拜訪時,邂遇了當時在龍興寺任住持的山東名僧神會大師,二人相見恨晚,從此成了莫逆之交。

四年後,王維的母親病故,按照唐朝官員的禮儀制度,王維必須在家守孝三年方可再進朝述職,在此期間,王維千里迢迢去南陽方城會見好友韋明府,時值神會大師剛好在方城維摩院講經布道,王維欣喜之餘,馬上和韋明府一起去維摩院和神會大師相見,歷史有載,三人在維摩院研究佛學「語經數日」,俱樂此不疲。臨分手時,神會大師托王維在維摩院當場寫下了《六祖慧能禪師碑銘》一幅,成為後來研究禪宗歷史的重要資料。
當時的維摩院從唐初修建已過百年,寺內一片破敗,王維看到後備感痛惜,便與好友韋明府一起上奏朝廷,懇請皇上敕撥銀兩,對維摩院進行全面重修,並且由王維親自監工,韋明府坐鎮指揮。這次重修後的寺院,氣勢恢宏,巍峨壯觀,王維提筆把「維摩院」更改為「維摩寺」,從此維摩寺名揚天下,達到了歷史上的鼎盛時期,寺周的百姓感恩於王維的功德和對寺院的敬畏,乾脆把村莊名字也叫作「維摩寺」,由於歷史原因,當年的村莊名稱由「維摩寺」已經被演化到今天的「維麼寺」。
自唐朝始,每年的農曆四月初八,是維摩寺方圓百里的民眾前來燒香拜佛的日子,寺廟還專門捐資在寺門口對面築起了一座戲樓,逢年過節,方圓百里的鄉民來此趕集市、看大戲、看雜耍,賣小吃,整個村莊像繁華鬧市一樣,古戲樓經歷了一千多年的風雨,雖然破敗不堪,但如今仍屹立在村子的北頭,四月初八唱戲的風俗也從古一直延續至今。
公元761年,王維在陝西蘭田病逝,幾個月後,遠在千里之外的維摩寺僧眾聞悉噩耗,內心都十分悲痛,為了紀念這位對維摩寺做出無量功德的詩人,寺住持召集人力在距寺院西北方一公里處,為王維建造了一座衣冠冢,把王維留在寺內的遺物一併埋在裡面,並且指定一戶邢姓人家為看護人。因王維在當時的名聲很大,後來這裡逐漸形成一個村莊,取莊名叫王墳。
現在走進王墳,還能看到村子西面的田地里,有一個高2米,直徑約3米的墳丘,背靠山坡,西依河水,這裡雖然山水極佳,但王維衣冠冢上雜草叢生,破敗不堪,墳頭上的一棵野黃楝樹從幼苗已成長成了參天大樹,顯得是多麼的格格不入,冥冥之中,或許這就是一代偉大的田園詩人追求的樸實境界吧!
經歷了星移物換時代變遷,現在已經沒有多少人知道這座衣冠冢的來歷,眼睛看到的只是一個大土堆,王維與維摩寺的那段歷史淵源,也很少有人知曉,誰能想像寫下那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作者,竟是這座墳丘的主人。

王維祖箱山西祁縣,祖上兩代為官,受家風和和文化氛圍的影響,他從小精通音律,還擅長寫詩作畫,十五歲進京應試,便寫下了「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的著名詩句。二十一歲時,憑一支自己創作的琵琶曲《郁輪袍》中進士,從此進入官場,初任太樂丞,剛步入仕途的王維,如一張白紙,不懂得官場的規則和人情世故,沒多久便被貶為濟州司倉參軍。做了一個糧庫管理員。後經著名宰相張九齡提拔,官至右拾遺,尚書右丞等職。

王維年輕時有過崇高的政治理想,希望能為天下百姓干出一番大事業,後來由於朝野動盪,再加上官場中的勾心鬥角爭權奪利,讓清高氣傲的王維漸生厭倦之感,四十多歲的時候,他開始避世而居,吃齋念佛,過起了半官半隱的生活。也是在這期間,他才靜下心來,不僅創作了很多不杇的詩篇,還幾次來往方城維摩寺,和維摩寺結下了不解之緣,成就了一段歷史佳話。
王維死後,被葬在陝西省藍田縣輞川鄉白家坪村東60米處,建國初期,由於這裡建造工廠,王維真身墓地盡皆被毀,成為文化界一件無法彌補的憾事。
1997年,山西省祁縣人民為了紀念詩人王維,在他的祖籍地古縣鎮下古縣村象徵性地立了一塊碑,還造了一座空衣冠冢,二十年來,不斷有人前去拜謁和探訪。

可他們不知道,遠在千里之外的方城維摩寺卻有一座真正的,也是唯一的王維衣冠冢,靜臥在山村的田野之中,甚至已被世人所遺忘。
關於這座衣冠冢,還曾上演過一個令人心酸又可笑的真實故事。上世紀60年代,國家為了改善農業生產水平,開始提倡大規模興修水利工程,但當時國內各地的材料、物資等都極度匱乏,維麼寺當地為了尋找建設材料,就地取材,有人就把目光瞄向了王維的衣冠冢,古時王維的衣冠冢被造得高大雄偉,墓室前面的墓道全部用青磚砌成,當時有人提出,何不用這些青磚去修橋建渠呢?反正這個墓也是假的!
缺乏文物保護意識的時代,人們不知道這座衣冠冢的歷史文化價值,所以,墓道兩側及頂上的青磚很快被掏空,值得慶幸的是,在掏挖的過程中,有一些人心生忌諱,建議大家不要去挖主墓室,所以,主墓室才免於一劫,裡面到底埋藏著王維生前的什麼遺物,到今天還是個謎。
據說那天打開墓道的一刻,大家發現在主墓室的門口,有一個用磚壘成的方形石桌,上面擺放著三件東西:一面銅鏡,一把寶劍和一副馬鞍。三件物品已銹跡斑斑,不仔細看還真不知道是何物,那個時代的人對文物視如廢品,當然也不知道這些東西的價值,大家都沒把三件文物當回事,隨手丟棄在一邊。
下午收工的時候,王墳鄰村的一個村民出於好奇,心想:這三件東西畢竟是古人留下的,別人不要,我倒不如把它拿回家,說不定還能換些錢財。後來,這位村民進城,在一家古董店以低賤的價格換了些錢。
也許是天意,也許是巧合,這位村民從此不是長瘡,就是害病,到處尋醫問藥,弄得家神不安,後來,他把賣古物的錢看病花光了,病也好了。(這是個真人真事,出事的村民就住在王墳鄰村,已病故多年)消息傳開,周圍四村的人都很吃驚,那些挖墓道磚的人由於害怕禍及自身,就組織了一些人,把王維衣冠冢暴露在外面的墓道用土封了起來,直到今天王維衣冠冢再也沒人敢動過。

王維,一代文人,雖做過官,但心卻不在官場,除了他擁有超人的才華,一生清貧如水,就連一個衣冠冢,還差點毀於一旦,望著田野里那座荊棘叢生的土丘,真的令人心酸。
令人欣慰的是,近幾年不斷有山西祁縣王氏後人來維麼寺探訪王維衣冠冢,去追尋他們祖先王維的足跡,王維的衣冠冢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才被大眾發現和了解。
一聲佛號一道禪機,一座古剎一段歷史,一處荒冢一場人生。山、水、寺、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摩詰之名,恆蓋古今,維摩古寺,流傳千年。回望那座飽經風霜的古戲樓,一場場、一幕幕,勾起了多少往昔,仿佛讓人又回到了繁華的大唐時代…

延伸閱讀

必讀,推薦一款專門拍視頻的單反

《烏鴉喝水》清朝末年就出現在小學教科書!

探秘談談綠松石的價值指標——硬度

私房已虧損超100億!開園25年只有2年盈利

川藏線包車帶司機費用多少錢一天?包含哪些費用?讓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