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今日的蒙古人口要遠遠少於內蒙古?先讀為快

11月
11
2019


分類:歷史
作者:朱彤香


孺子牛
導致同在蒙古高原的蒙古和內蒙古人口的巨大懸殊,筆者認為這和一系列歷史和現實因素有關。
在靜夜史看來,內蒙古人口之所以多,蒙古人口之所以少,主要是因為:
1、環境因素
雖然同在蒙古高原,但位置更靠南的內蒙古明顯比蒙古高原深處的蒙古國更加適宜。
因為內蒙古緯度低,所以更適合牧草生長,而且內蒙古距離海洋的距離比蒙古更近,這就導致內蒙古在緯向地帶性規律上比蒙古更溫暖,在經向地帶性規律上比蒙古更濕潤。
這就導致內蒙古的牧草質量要遠遠好於蒙古,從古至今,無論是蒙古、突厥還是蒙古,除非被小宇宙爆發的中原王朝追著打,剩下的大部分時間,如果有可能,必然是選擇蒙古高原位置更靠南的長城以北區域遊牧生活。
蒙古時期更是如此,1571年明朝和韃靼停戰後,蒙古內部逐漸分化,除瓦剌西遷至西域,剩下的韃靼部落分為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作為黃金家族直系後裔的察哈爾部南遷到長城一線,和土默特部和科爾沁部共同構成漠南蒙古,剩下支系之外的蒙古各部則選擇到今天的蒙古生活,也就是喀爾喀四部,稱為漠北蒙古。
加上冬季的蒙古高原是亞洲高壓的發源地,必然極其寒冷乾燥。在這樣的情況下,相對溫暖濕潤的內蒙古就能夠承載大量的人口。

2、歷史因素
因為內蒙古位置更加靠南,因此和中原地區緊密相連,內蒙古的南界是400㎜等降水量線,也是我國農耕區和遊牧區的過渡線。
這條寬達數百公里的過渡線,是中原王朝和遊牧民族激烈爭奪的區域。一般而言,氣候轉冷,遊牧民族強大時,這條過渡線會向南平移;而當氣候轉暖,中原王朝強勢反擊遊牧民族,這條過渡線就會向北平移。
雖然我國古代的小冰期間隔出現,但總體而言,因為中原地區人口不斷膨脹,對土地開墾力度的加大,巨大的人口壓力迫使中原王朝不得不向草原要地,於是這條過渡線總體而言不斷向北移動。
當內蒙古南部幾乎都成為漢人開墾的土地時,內蒙古的人口自然越來越多。
清朝中後期,因為人口壓力和列強侵略的加強,清朝逐漸放開人口封禁政策,允許漢人到東北和內蒙古開墾土地,他們的到來使得內蒙古人口逐漸增多。
清朝滅亡後,因為蒙古的分立,首都北京北部失去縱深,為增強防禦,北洋政府撤銷內蒙古,先後設置熱河、察哈爾、綏遠、寧夏四個特別區,1928年升格為「省」,這就是「蒙地建省」。蒙地建省後,實行和內地一樣的管理,遷入內蒙古的人口越來越多。
到1947年恢復內蒙古設置後,漢人已經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今日內蒙古2400多萬人口中,漢人超過2000萬。
3、政策因素
內蒙古人口在不斷增加的同時,蒙古的人口卻在不斷下降,這是一系列政策因素決定的結果。
清朝入關後,對內蒙古和蒙古進行「高度自治」,但清朝對蒙古這個盟友明顯不放心,所以清朝開始對蒙古各部進行了一系列鞏固統治的手段。
除了主動引入沙俄實力壓迫蒙古,清朝在1691年多倫會盟後還將漠南蒙古的盟旗制度移植了過來,這杜絕了蒙古追水草而居,並聚沙成塔的可能性,而無法隨便移動也意味著蒙古的抗天災能力弱,蒙古人口開始大量減少。
另外,清朝在高原大修喇嘛廟,並強迫蒙古男子出家,降低生育率;另外還大量徵召蒙古精壯男子編入八旗蒙古軍。
加上鼓動晉商到蒙古進行經濟掠奪,一套組合拳下來,蒙古徹底被玩殘了,到1911年辛亥革命時,蒙古只剩下50萬人左右。
而好不容易爭奪清朝「魔爪」的蒙古,卻一頭扎進了俄國的口袋,相比於清朝的文火慢燉,俄國的做法野蠻而粗暴,那就是處死所有影響俄國利益的喇嘛和王公,掀起腥風血雨的肅反運動,這些都導致蒙古的人口增長相當緩慢。
而內蒙古自設置自治區後,經濟越來越紅火,自然也有越來越多的人來到內蒙古,所以內蒙古人口不斷增加。相比之下,因為蘇聯挾持,蒙古的經濟始終半死不活,人口自然不可能爆發。
雖然蒙古今日的人口已經突破了300萬人的目標,但相比於內蒙古,蒙古人口的增長依然是任重而道遠。因為300萬的人口已經讓脆弱生態的國土超過80%都開始沙漠化了,如果人口無休止增長下去,結果勢必不堪設想。
所以蒙古人口遠少於內蒙古,既是歷史和自然選擇的結果,也和歷史上兩者的迥然遭遇密不可分。

延伸閱讀

高齡產婦做試管嬰兒有多難?看完真心覺得女人不容易

鞏俐險無緣出演張國榮因一個動作被選中

2018年中國旅遊日廣東省中山市分會場主題活動舉

探秘廣東景區出現首個旅遊日遊客高峰

獨家,它比豬肉好吃比豬肉營養太可惜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