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伊斯誕辰100周年 | “我不是藝術家,除非人人都是藝術家”


3月
27
2022

約瑟夫·博伊斯

Joseph Beuys

作為20世紀下半葉最富盛名與爭議的藝術家之一,德國藝術家約瑟夫·博伊斯喊著他的著名口號“ 人人都是藝術家” (Jeder Mensch ist ein Künstler) ,傾盡一生打破藝術的界限,擴大藝術的範疇,重新定義“藝術”。

這個總是頭戴一頂毛氈Fedora、身穿漁夫背心的藝術家相信,創造力並不是藝術家的專利,每個人都富有創造力。他說,“ 我不是藝術家。除非我們說人人都是藝術家。

2021年5月12日,是 博伊斯誕辰100周年紀念日。我們來看看,“不是藝術家”的博伊斯,到底是誰。

#1

奇思妙想的雕塑家

思想 = 雕塑“自由”

雕塑是博伊斯的主要創作形式之一。對於博伊斯來說,雕塑並不是一個僵硬不變的制品,而是一個充滿活力的過程。他甚至很嚴肅地宣稱,雕塑是個可以被聽見的媒介,比如流動的水,或是跳動的心髒都可以被稱作“雕塑”。

縱觀博伊斯的雕塑作品會發現,他有兩個蜜汁熱愛的元素——油脂和毛氈

比如,博伊斯這件著名的《油脂椅》。他把油脂堆砌在椅子上,讓油脂在空氣中自己融化、變質、腐爛、消失。

《油脂椅》

Fettstuhl, 1964-1985

《油脂椅》

Fettstuhl, 1964-1985

再比如,這套他做了100套的沒有扣子的毛氈西裝。

《毛氈西裝》

Filzanzug, 1970

不過博伊斯對油脂和毛氈的熱愛並不是毫無緣由的。1943年冬季,博伊斯服役時在克裏米亞(Crimea) 墜機,據他自己所說,是當地的韃靼部落在深雪中發現並救了他,他們把他帶到帳篷裏,用動物油脂治療他的傷口,用毛氈為他取暖,照顧了他一個星期。

年輕時的博伊斯

這次瀕死經歷後,油脂和毛氈的溫暖深深地印在博伊斯心中。他開始將其運用在雕塑作品中,以展現雕塑“溫暖”的一面

《降雪》

Schneefall, 1965

《均質的滲透》(被毛氈包裹的鋼琴)

Infiltration homogen für Konzertflügel, 1966

《油脂角落》

Fettecke (Prozess), 1968

當然,被韃靼部落救下的說法,大部分學者認為是博伊斯自己編造的,或許是為了給自己的作品一個宗教神話式的詮釋

#2

薩滿巫師般的行為藝術家

博伊斯的藝術創作深受薩滿教(Shamanism) 的影響。薩滿教中的薩滿被認為是掌握神秘之師的人,有能力進入“人神”狀態,與靈界溝通。在博伊斯看來,薩滿教是一種回歸原始狀態的自然哲學,在這種狀態中,所有生命都能和諧共處。博伊斯將自己的行為藝術(Aktionen) 看作是薩滿式的教育並治愈觀眾的手段。

《如何向一只死兔子解釋繪畫》

Wie man dem toten Hasen die Bilder erklärt, 1965

在他1965年的行為藝術作品《如何向一只死兔子解釋繪畫》中,博伊斯在自己的頭上塗滿蜂蜜和金箔,一只腳穿著毛氈底鞋,一只腳穿著鐵底鞋,懷抱著一直死去的兔子,在美術館裏逛了兩小時,悄聲細語地向懷裏的兔子解釋館裏的藝術品

在這場表演中,博伊斯仿佛充當著薩滿的角色,與兔子的亡靈溝通。博伊斯說,“即使是一只死去的動物,也比某些固執於理性的人有更強大的直覺力。”通過這場表演,他希望人們能回歸自己的動物性,喚起人們與大自然溝通的能力。

#3

教育者

1961年,博伊斯被母校杜塞爾多夫美術學院 (Kunstakademie Düsseldorf)聘為雕塑教授。博伊斯對教學懷有巨大的熱情,也深受學生喜愛。當學院只允許他收10個學生時,博伊斯卻認為,人人都應該有學習藝術的權利,於是讓申請被拒的學生也來聽他的課,收了400多個學生。他與學院的關系愈發惡劣,1972年時,他帶領一群學生占領了學院秘書辦公室,最後是被警察押送出去的。不久後,他就被學院解雇了。

《滑稽的民主》

Demokratie ist lustig

學生們舉著“沒人能替代博伊斯”的牌子抗議遊行

博伊斯曾說過,“教學是我這輩子最偉大的藝術作品,其他的都是廢品,是展示品。要想表達自己的想法就必須展示實際物品,但過不了多久,這些物品就成了歷史。物質不重要,我想夠到物質的起源和其背後的思想。”

#4

政治領袖

除了藝術家,博伊斯還有一個不太為人所知的身份——政治領袖。從1967年創辦“德國學生党”(Deutsche Studentenpartei)開始,博伊斯正式踏入政治領域,並進行政治題材的藝術創作。

《動物党》

Eine Partei für Tiere, 1969

1972年,也就是他被杜塞爾多夫學院辭退的同年,他參展第五屆卡塞爾文獻展(Documenta 5) 的作品就是一個“公投直接民主組織辦公室”,每天與訪客討論如何實現民主公投。

1980年,博伊斯聯合創辦“德國綠党” (Die Grünen),宣揚和平主義,反對核武器,呼籲環境保護等,甚至作為綠党代表人參選歐洲議會議員。他還請好友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為綠党畫了宣傳海報。

安迪·沃霍爾:為了綠党

Andy Warhol - Für die Grünen

對於博伊斯來說,藝術與政治息息相關。一場講座可以是一場行為藝術表演,椅子上的一塊脂肪也可以宣揚民主思想,整個世界都是博伊斯的畫布

#5

走在時代前沿的環保分子

從“綠党”時期開始,博伊斯就非常關注環境問題。他在1982年第七屆卡塞爾文獻展(documenta 7)上發起了公共藝術項目“7000顆橡樹——城市造林取代城市管理” (7000 Eichen Stadtverwaldung statt Stadtverwaltung)。項目號召人們在德國卡塞爾市(Kassal) 種下7000顆橡樹。博伊斯將7000塊玄武岩石塊堆積在弗裏德裏希阿魯門博物館(Museum Fridericianum) 門口,每塊石頭都是一棵樹的紀念碑。市民們每種一棵樹,石頭就可以拿掉一塊。

博伊斯真切地相信藝術可以改變世界,並把世界變好。通過這7000顆橡樹,他想激發人們為環境保護作出實際行動。博伊斯表示,種植七千顆橡樹只是個象征性的開始,而象征性的開始需要一個標記,這個標記就是玄武岩石塊。他希望這個項目在未來能延續到世界各地,帶來社會和環境的改變,並使人們意識到生態環境對人類的生存是不可或缺的。

博伊斯曾經在一場講座上與學生討論什麼是藝術。其中一個學生對博伊斯對於藝術的廣泛定義很不滿:“可是生活中還是有很多必須做的事情,但這些事情跟藝術完全不沾邊”博伊斯笑著回答:“那是在你看來。

人人都是藝術家,每個行為都是藝術行為。對於博伊斯來說,人生就是一件偉大的藝術作品,一件他永遠都在塑造的作品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END -

長按上方二維碼,關注“橄欖文藝”

與我們一道進入經典藝術的大千世界


延伸閱讀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