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新編《風打梨》,厝邊頭尾都來唱


4月
06
2022

上周末,一曲朗朗上口的《風打梨》,傳遍泉州大街小巷。這是泉州音樂制作人蔡凱東打破傳統音樂,以全新風貌的音樂制作理念進行編曲的,他將南音經典曲目《風打梨》結合現代流行樂呈現,深受厝邊頭尾的歡迎和喜愛。

使南音節奏感 更具情緒色彩

《風打梨》出自南音指套《為人情》末節。前段曲調風趣、曲詞列出一系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欲讓人直呼“暢都袂得是”,詼諧反襯後半段“刈(yì)吊腸肝”之觸景傷情。

為了編好這首《風打梨》,蔡凱東在傳統南音琵琶、洞簫的基礎上,搭配靜音尼龍弦吉他、Cajon鼓(箱鼓)等輕快俏皮的器樂節奏,讓市民朋友感受到一系列很值得享受的事物,有秋風起後的梨,味道特甜;霜降後的柿子,透紅軟綿,民間可用於補霜降;剛出爐的燒餅,搭配鹵豬鼻,有醉人“狀元紅”酒相伴,妙不可言。

《風打梨》采用半音階編配和弦,在大小和弦之間來回轉位,讓南音很複雜的音樂結構變得工整,歡快的節奏感更具有情緒色彩。

“《風打梨》雖然是典型的閨怨作品,但前段對美好事物的描述十分生動風趣,曲調歡快,因此傳唱廣,以此曲作為‘心水南音’的首發單曲,希望能連接更多群體的聽眾。”蔡凱東介紹。

為了更好地展現首支單曲,蔡凱東選擇在泉州始建於清道光十三年的古厝裏,進行人聲與器樂同期錄制,使大家能身臨其境感受南音樂器的飽滿質感,展現出泉州作為古代東方大港薈萃多元的聚落景觀。

這首經過編曲後的《風打梨》,由一群年輕人齊力演奏,蔡凱東邀請了南音傳承人鄭明明演唱南音和演奏琵琶,洞簫吹奏則由梨園劇團成員葉志升擔任,他的好朋友張榮盼則擔任Cajon鼓,吉他和和聲部分則由他來。

“心水南音是我和團隊發起的一個項目計劃,與本地傳統南音音樂大師、南音傳承人、民間藝術家等進行創新合作。”蔡凱東說。《風打梨》是第一首,之後《共君斷約》、《三千兩金》、《梅花操》等其他9首經編曲的南音經典曲目將陸續推送。

難聽懂的南音 主要是沒編曲

32歲的蔡凱東,是“近年有影響的內地流行樂隊之一”的吉他手,也是泉州“不清新偶像團體”Double 明的制作人。他從小在泉州古城長大,奶奶經常會帶他去看戲、聽南音,他坦言,和很多小孩一樣,覺得聽不懂也很無聊,這是兒時對南音最直接的印象。

“並不是說聽不懂就是難聽的。”後來,他做音樂制作,某些歌需要加入南音琵琶的聲音,機緣巧合下又認識了一些懂南音和梨園戲的朋友,對南音有了進一步了解後,竟覺得南音的魔力如此之大。有外地的音樂朋友來泉州玩時,他都會領著他們去聽南音,但剛坐下不到三分鐘就離席,這讓他很是困惑。

“這麼好的音樂,為什麼聽得人少?”這個問題,曾困擾了他許多年,他後來生出一種莫名其妙的執念,一定要搞清楚南音為什麼這麼讓人難聽懂。

2019年底,他與Double 明一起寫《直入南音花園》時,嘗試將整大段南音的《直入花園》作為主旋律,竟發現將南音作品與現代流行樂相結合後可以如此好聽,該歌曲在湖南衛視《姐姐的愛樂之程》節目中亮相後,也深受大眾歡迎。

這下蔡凱東終於意識到,南音這麼讓人難聽懂,主要還是因為南音沒有編曲。他開始嘗試對南音進行完整編曲,去年起,“心水南音”計劃正式啟動,他選出10首經典曲目,拜訪邀請了10多位本地傳統南音音樂大師、南音傳承人、民間藝術家等進行創新合作,陸續對其進行編曲。

通過新南音賦能閩南文化,展現獨特優秀南音文化,讓更多人“聽懂”它。蔡凱東說,他知道對南音曲目進行編曲,一定會遭受到外界嚴苛的批評,他尊重大家的批評,在編曲過程中都會及時作出調整。

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裏,他幾乎停下了所有不相關的工作,四處拜訪南音老師,學習南音內容,就是希望一個字都不改地保留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南音。因為他知道,這個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傳統古樂具有它的神聖性,而對南音有了更深入了解後,他也越來越重視這份文化的正統性,這對他的編曲要求就更為嚴謹苛刻。

END

文/柳小玲

感謝受訪者供圖

編輯 / 曉婷

回複“往期”查看精華文章

這部高甲戲,演繹了泉州小漁村的“槍炮與玫瑰”


延伸閱讀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