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的藝術,與舞台下的藝術│專訪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總經理雷雯


4月
10
2022

如一只蝴蝶一般震翅飛來

也如一朵蘭花馨香綻放

上海東方藝術中心

已經在浦東這塊生機蓬勃的土地

棲息了14年

金秋時分,我們采訪了

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總經理 雷雯

聊聊她心中的劇院美學

以及她望向的東藝未來

修繕4個月

如何重新出現在久違的觀眾前面?

編輯:能與我們聊聊修繕之後的東藝嗎?

雷雯:東藝去年的大修實際花了四個月,「如何重新出現在久違的觀眾前面?」是我們要面對的一個議題。

那時候我們喊出一個口號是「遇見未來」,也是告訴大家「我們會回來」。因此,那年演出季發布會的主題就是「回到地球」,宣告東藝的回歸,同時也疏理東藝的未來。那時我們已經提出了東藝要開展藝術教育,同時也要推出原創作品。

東藝大修後揭幕2018/19演出季

八個月之內,我們的藝術教育體系已初顯規模,四個門類的班級已經開出來了(少兒芭蕾舞團、童聲合唱團、音樂劇班 、成人古琴速成班)。我們同時也在跟陸家嘴金融城進行異業合作。

2019/20演出季紗幕展

為什麼會想要做原創呢?

2019年,東藝是實現自己期許的一年,其中最難的,就是原創作品的制作。

攝影:新民晚報 郭新洋

首先,我們要求品質不能差,東藝作為場館已經獲得廣泛認可,是一個質量為先的劇院。而在題材的選擇上,要凸顯「上海特色」。上海一直以來被視作「遠東明珠」。新中國成立之後,上海也是在經濟上做出極大貢獻的城市。對上海這座城市的評價有非常多,對此,上海人卻很少做出回應,而我們希望,能用藝術作品去回答。

原創海派話劇《金家花園》

是上海兒女,獻給上海的一封情書。

編輯:《金家花園》剛剛完成了首演。

雷雯:是的,我希望有一部獻禮上海的作品,是由一家完全得益於上海改革開放而誕生的劇院所制作。這部作品有血有肉,講述的是那些貼近上海人的故事。全世界只有上海有弄堂,弄堂裏的悲歡離合,正是我們想要說的故事。

這部作品說的不是高高在上的英雄傳奇,而是真實的人生故事。不規避、不煽情、也不刻意去揭弊,訴說的是一個大上海群像。土生土長的、最後離開的、離開又回來的,全部都是上海人。

攝影:新民晚報 郭新洋

您是上海人嗎?

我自己也不是最傳統的上海人,我父親來自陝西,我母親是重慶人,兩人在西藏相遇,後來才回到上海。因此,我覺得自己能站在一個客觀的位置來看待上海,更能仔細地去挖掘上海那些值得人尊敬的內在特質。

東藝自己是怎麼看待《金家花園》的呢?

這是東藝第一次介入原創,是第一步的試金石,也將成為東藝一個珍貴的經驗。我們也希望,東藝能逐步發展成為保利劇院體系的原創制作中心。在保持高質量節目引進的同時,「東藝制造」也要大放光彩。

攝影:新民晚報 郭新洋

通過努力,《金家花園》成功獲得企業的贊助,這是對我們同仁的一種鍛煉。作品的版權在我們手中,我們擁有更大的主動權和話語權,合作方有想法或要求,我們也能隨時協調。這部原創話劇已經在9月20-22日成功首演,感謝多家上海老字號的大力支持。

《金家花園》不只是一部原創劇作,更多的是帶給東藝一種新探索的可能。

從「學員」到「會員」

劇院不只是演出場館

編輯:現在去東藝,好像也不只是看演出了。

雷雯:根據一項媒體統計,東藝是上海藝術活動頻次最高的場館。我們做藝術教育的目的有兩個:做普及性的教育,以及推廣我們的演出。對東藝來說,我最希望推動的一點是「學員」的出現,進而培養他們成為東藝的會員,陪伴他們成長。

東藝少兒芭蕾-艾夫曼大師班

但我們也覺得,推廣也應該面向那些還沒有跟東藝結緣的人群。因此,我對藝術教育部的要求,是將那些之前看似跟劇院不相關的人,把他們請到劇院來。

一定要講藝術嗎?我覺得也不一定。我們希望可以請到各行各業的人來分享,站在城市的角度,去推動思想的交流,因此我們有了《東方城市之光》《青年中國說》這兩檔脫口秀,平均每月一期。

《東方城市之光》強調「有趣的靈魂」,有精神引領的作用,力邀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中華民族精神傳承者以及城市文化傳播者走進東藝,講述對社會和城市發展的觀察與思考。

《青年中國說》,則是探討有趣的事件和人,邀請在不同領域嶄露頭角的青年代表,以青年視角講述未來願景和使命擔當,完成對國家和社會的正面解讀。

我們絕不降低東藝的門檻,但是希望藝術的視野越來越開闊。東藝本來就是多廳,帶來的一定是多元化的發展。

我們不只是場館,

而是藝術家與觀眾的中間人。

「劇院美學」的新概念

劇院,應該是美的聚集地。

編輯:今年的演出季發布會,更像是一場畫展。

雷雯:我現在強調的是「劇院美學」,劇院的發展到一個程度之後,美學就必須跟上。觀眾第一眼看到的劇院布置,感受到的服務,包括劇院裏面的其他設施,都是需要符合東藝的藝術理念的。

藝術作品不應局限於舞台上,整個場館都應該是藝術作品。《金家花園》也是東藝美學的呈現。從觀演體驗,到合作夥伴,都是美的聚集。

攝影:解放日報 蔣迪雯

當我接任東藝總經理時,東藝已經達到一個很高的高度了。相較過去,我更願意將視野放在未來。我不太想講定位,我希望東藝每年都有10%-20%的新內容,每年嘗試不同的新市場,其中也包括紅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的深入拓展。

攝影:解放日報 蔣迪雯

我每次拜訪國外歷史悠久的劇院的時候都會提出一個問題:是什麼讓你們在這麼多年過去了,仍舊能屹立不倒?答案有很多,但他們都會提到一點——每年的主題都是推陳出新的,例如試著跟城市的歷史對接。此外,我也很關注他們的藝術教育。

對「未知」更加有興趣

讓藝術領域以外的人知道我們。

編輯:能否與我們談談市場營銷的部份呢?

雷雯:國際上演出場館的資金來源通常分成三類:政府資助、企業贊助和個人募捐。國內是沒有個人募捐的,但有一些有情懷的企業,他們願意支持藝術的發展以及對社會公益的扶持。東藝就獲得了許多企業的長期支持,這種支持落實到東藝的項目裏,也大力推動了高雅藝術的普及和推廣。

此外,還有純市場的運作。藝術是精神食糧,營銷講究短平快的觸達。此外,身為運營者,我們還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我們在和市民大眾以及企業打交道的時候,也要體現藝術性,多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一起創造雙贏的局面。

我對未知的事物,更有興趣。我總是要我們的員工注意「燈下黑」。舉個例子吧,當初我們聯系可口可樂的時候,他們的廠在浦東,但是不知道浦東有東藝這家劇院。這些「燈下黑」,就是我們必須去突破的地方。這是我們的第一步:如何讓人知道我們。

我在意的不是在藝術行業裏面去創造知名度,

而是去讓藝術領域以外的人知曉我們。

有意思的,是人的事情

「藝術管理」就是感性與理性的結合。

雷雯:藝術是鮮活靈動,是感性的。而管理是理性的,因此「藝術管理」就是感性與理性的結合,也因如此,它的模式是沒有辦法一模一樣複制的,放到不同劇院,必須因地制宜。如果全國弄成一樣,藝術就變成了一般的產品了。

編輯:對人的管理也是一樣的嗎?

譬如演出發布會,除了讓更多人知道新演出,我們內部也希望通過這些活動讓員工有一個自我梳理,告訴自己今年做了哪些事情,明年又有哪些可以做。現在越來越多的劇院重視演出季的發布,我也非常樂觀其成,希望我們可以一起走向更廣闊的天地。藝術就應該千姿百態,我希望每年都有不同形式的創新。

員工和領導的關系是雙向的,是一紙勞動合同,更是一種精神契約關系。上級領導是否給了員工自我提升的機會?而員工的工作是否對得起他的崗位需求?我們在不斷為觀眾培養審美習慣的同時,其實也是在塑造員工們的價值觀。

專欄作者

王鬱婷(Ann),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藝術管理與文化行政碩士,曾前往國內外藝術節報導,目前致力於國內外藝術管理行業觀察。

更多橄欖原創采訪

(點擊人名查看文章)

舞台藝術家

作曲家

||| (2)

指揮家

| | | | | |

| ||

鋼琴家

郎朗(1)| | | | ||

|| || | |

| | | | |

| 牛牛(張勝量) | 謝亞雙子| 黃翔 | 孔嘉寧 | 劉驥 |

音樂教育

|| 周希希| 趙陽明天| | |

室內樂演奏家

吳淑婷 |

小提琴家

大提琴家

| | |

聲樂藝術家

其他音樂家

安德烈斯·奧登薩默|朱宗慶| 趙晨曦|

民樂藝術家

趙聰| 馮滿天| 湯雲理| 劉樂|

學者&樂評人

錢世錦| 林宏鳴| 王勇|楊燕迪| 顧超| 焦元溥|

郭樹薈 |

音樂廳&樂團

| | |

鋼琴比賽

白玉蘭鋼琴大賽|


延伸閱讀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