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集《波蘭古典音樂動畫》,流動的音畫盛宴


4月
19
2022

動畫視頻下載方式詳見文末

視頻僅供欣賞,勿作商業用途

01

>>> 當動畫遇上古典音樂<<<

音樂和美術是人類靈魂的共通語言,在文字出現前,早期人類便懂得用圖畫描繪世界,用舞蹈和節奏來充實生活。

音樂和美術很相似的是,它們都能夠直觀地用強弱、結構、線條、色彩和留白,將情緒傳達給欣賞者。

然而,一幅靜態畫作所呈現的視覺美感,與一段流淌的旋律所展現出的音色和線條畢竟不同。叔本華有言:一切藝術都向往音樂的形式

舞蹈、文學、美術與音樂天生有著緊密的相關性,隨後出現的電影和動畫亦是如此。

1940年和2000年,迪士尼制作的兩部《幻想曲》,毫無疑問是古典音樂與動畫結合的典範之作。

膾炙人口的古典音樂旋律,與生動有趣的動畫形象巧妙結合,想象力在視覺與聽覺這兩個維度上得以相互延展。

▲ 幻想曲2000,命運交響曲片段

另一個成功案例,是近些年在社交網絡上被網友瘋狂轉發的“騎行小人“系列音樂視頻。網友們紛紛表示:古典音樂從未如此簡明生動!

畫面中,騎行的小人們各自代表了一個主要聲部,延綿起伏的線條直觀地呈現了樂曲情緒變化,小人們憨態幽默地沿著旋律線條飛馳,一路驚險有趣!

▲ 騎行小人,藍色多瑙河

02

>>> 波蘭古典音樂動畫<<<

波蘭電視台於1989年至1997年間制作的《波蘭古典音樂動畫》是動畫、繪畫、拼貼藝術與古典音樂的完美合璧。

這套動畫由歐洲著名的室內樂團、演奏家和美術家聯袂打造,每集以篇幅短小的名曲搭配精美絕倫的動畫。

這些制作精良的短片,包含沙畫、油畫、水彩、素描、攝影等多種視覺表現形式,以藝術電影般的剪輯手法,讓聽覺藝術與視覺藝術交相輝映!

與普通的古典音樂動漫不同,它並沒有以明確的故事劇情來分散觀賞者對音樂的專注度,而是以視覺變幻來反映音樂。

不同的音樂的動畫呈現方式也是各具特色的:對於維瓦爾第的《四季》這種有著明確旋律意境的作品,畫面的呈現方式是直觀唯美的風景變幻;

對於比才的《卡門》這類具有敘事性的作品,則以具有表現主義風格的動態人物形象展現其內在的性格張力;

對於阿爾比諾尼的《柔板》這種較為“純粹”的音樂,視覺畫風則以散文詩般的抽象拼貼來與之呼應。

各集動畫對應的古典音樂

01. 比才 卡門-哈巴涅拉舞曲

02. 穆索爾斯基 古堡

03. 肖邦 前奏曲

04. 比才 卡門組曲

05. 塔雷加 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

06. 克萊斯勒 中國花鼓

07. 約翰施特勞斯 藍色的多瑙河

08. 舒曼 夢幻曲

09. 比才 卡門-鬥牛士之歌

10. 巴赫 d小調托卡塔

11. 德彪西 月光

12. 莫紮特 土耳其進行曲

13. 貝多芬 致愛麗斯

14. 舒伯特 聖母頌

15. 比才 卡門序曲

16. 莫紮特 魔笛序曲

17. 莫紮特 歡樂歌-哈利路亞

18. 肖邦 b小調圓舞曲

19. 肖邦 e小調瑪祖卡

20. 巴赫 嬉戲曲

21. 維瓦爾第 春

22. 維瓦爾第 夏

23. 維瓦爾第 秋

24. 維瓦爾第 冬

25. 梅爾卡丹特 俄羅斯回旋律

26. 莫紮特 小夜曲-浪漫曲

27. 阿爾比諾尼 柔板

28. 莫紮特 C大調奏鳴曲

29. 莫紮特 小夜曲-小步舞曲

30. 莫紮特 小夜曲-回旋曲

31. 莫紮特 F大調嬉遊曲-急板

32. 莫紮特 d小調安靈彌撒-淚經

33. 莫紮特 D大調嬉遊曲-小步舞曲

34. 莫紮特 小夜曲-快板

35. 聖·桑 天鵝

36. 莫紐什科 織工

37. 格裏格 在山魔的宮中

38. 莫紮特 夜後詠歎調

39. 德彪西 阿拉伯風格曲

40. 聖·桑 骷髏之舞

41. 利奧波德·莫紮特 兒童交響曲

42. 莫紮特 F大調奏鳴曲-柔板

43. 達坎 杜鵑

44. 德彪西 運動

45. 肖邦 升c小調幻想即興曲

46. 肖邦 a小調圓舞曲

47. 肖邦 雨滴前奏曲

48. 肖邦 c小調夜曲

03

>>> 音樂家與繪畫藝術<<<

許多古典音樂的創作靈感源於於美術作品:李斯特的《死之舞》、穆索爾斯基的《圖畫展覽會》、拉赫瑪尼諾夫的《死亡島》、德彪西的《歡樂島》等等。我相信作曲家在創作這些音樂時,腦中一定流淌著動態的畫面

柏遼茲、斯科裏亞賓、梅西安等人都認為音樂中特定的調性、和弦和節奏本身就是有著對應的色彩感的。

雖然這些色彩感並沒有確切的視覺對應,但不可否認的是,李斯特的《旅行歲月》、德彪西的《意象集》和拉赫馬瑪諾夫的《音畫練習曲》等音樂作品,確實能為聽者構築出生動逼真的幻想畫面。

▲ 莫紮特在樂譜上以寥寥幾筆,勾勒出了他的女學生Barbara Ployer的肖像,他曾將兩首鋼琴協奏曲題獻給她。

偉大的音樂家中不乏繪畫能手。譬如音樂事業之外的門德爾松,是一位受過良好教育的美術愛好者。

他常用細膩淡雅的筆觸,紀錄了他在德國、瑞士、意大利等地旅途中美好的景致,在短暫的一生留下數百幅作品。

他的水彩畫就像他的曲子一樣,給人一種明朗、和諧、典雅的感覺,可以感受到他富足而有閑情逸致的生活狀態。

▲ 門德爾松《乘著歌聲的翅膀》海菲茲改編

美國偉大的作曲家格什溫,不僅是一位頗有品味的美術品收藏家,在繪畫領域也有著獨特的天賦。

格什溫對流行文化十分敏感,他的繪畫也緊隨那個時代的藝術風潮。他喜歡畫人物肖像,尤其是自畫像。

▲ 格什溫《藍色狂想曲》伯恩斯坦指揮

勳伯格的繪畫,就像他的音樂一樣撲朔迷離,有著近似表現主義的風格,很多時候給人以怪誕、抽象、驚惶的感覺

在他的畫作中,“眼睛”始終是一個被強烈突出的意象,總是充滿了不安與困惑、懷疑與反叛。

▲ 勳伯格《升華之夜》

鋼琴大師李赫特的畫作中,色調總是陰鬱沉重的,仿佛散發著那個時代,蘇聯藝術家骨子裏的痛苦與掙紮。

▲ 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

免費分享波蘭古典音樂動畫

向小編要下載鏈接

橄欖古典音樂第三期 MOOK

《肖邦簡史·跟著肖邦遊波蘭》

優惠價:46元

原價:58元

▼點擊文字查看橄欖更多優質線上課▼


延伸閱讀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