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藝苗:音樂教育成為現代社會的一種剛需(附:給熊孩子的古典音樂曲單)


5月
15
2022

2021

10.30

ArTianist

我家孩子適合學鋼琴嗎?

我家孩子需要去考級嗎?

孩子不肯練琴怎麼辦?

——琴童家長的焦慮

文章 | 田藝苗的田 圖| 網絡

整理編輯 | 田藝苗的田

音樂教育成為現代社會的一種剛需

Music education

最初,我是在網絡上為文藝青年講古典音樂課,像《穿T恤聽古典音樂》、《古典音樂很難嗎?》、《名曲密碼》,可是課後收到的提問,幾乎全部來自琴童家長:我家孩子適合學鋼琴嗎?我家孩子需要去考級嗎?孩子不肯練琴怎麼辦?

貝多芬《致愛麗絲》

後來我把這些提問收集起來,結合自己多年學音樂的經驗,專門開設了一門《給琴童家長的音樂課》。孩子能否學好音樂,主要看家長如何陪伴。孩子們適合學音樂嗎?這應該不算一個問題,因為所有孩子多少都喜歡唱歌跳舞,這是一種兒童的本能。音樂教育的重點也不應該是專業音樂教育,而是普羅大眾需要的國民音樂教育,它決定了一個國家、民族和社會的未來面貌。

Music education

音樂教育

眼下的網絡時代,競爭激烈,焦慮情緒蔓延,欲望不得應有的節制,導致心浮氣躁,精神空虛。機械化的生活與工作,令人精神僵化或異化,喪失了想象力。藝術教育正逐漸成為現代社會的一種剛需,藝術讓我們學會思考,發現生活的樂趣,喚起生命的熱情,也只有藝術教育,可以在人與自然及社會環境之間塑造一種和諧的關系。在其中,音樂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歌德曾經說,我們從所有可以想到的科目中,選取音樂作為我們教育的元素,因為從音樂出發得以開拓均衡的道路通向一切方向。

肖邦《小狗圓舞曲》

大家一定都發現,那些學校裏面的學霸、狀元,畢業後進入社會,大部分變得默默無聞,而以前在班級裏面的文藝骨乾、體育特長生,那些業餘愛好多多的同學,進入職場後往往成為最受歡迎的魅力人士。

舒曼《夢幻曲》

MUSIC EDUCATION

這是為什麼?

貝多芬 第五小提琴奏鳴曲《春天》

因為我們的學校教育主要訓練邏輯思維,而藝術可以培養了人的感覺思維、直覺能力,這些往往被我們的學校教育忽視了。感覺思維被看作不太靠譜,有沒有似乎並不重要,但其實,人不僅僅只有理性,還有感性、直覺、靈性、非理性。在大部分的工作中,理性只占一部分,還有大量的工作,如人際交往、創意型工作,從大型項目的瑣碎環節到人生選擇、組建家庭,都需要感覺思維,其中直覺的作用甚至超越邏輯。比如選擇結婚對象,考量了所有現實因素之後,最終和你結婚的卻未必是以這些因素衡量篩選出的人。因為人是奇妙而任性的動物,所有與人有關的活動,靠邏輯頭腦遠遠不夠,還需要發揮我們的直覺力。就像我們常常說的,小事聽大腦,大事聽從你的心。

柴科夫斯基《胡桃夾子》

去各地講課,發現我們的音樂教育仍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商業化的、世俗的、片面的、空洞的教學項目占用了兒童的時間與精力,卻不能讓音樂真正深入到兒童的心靈和成長中,甚至讓兒童的身心被壓力摧毀;或是充斥著各種口號,“關注兒童藝術教育”,“輕松學鋼琴”,“審美是教育的終極目的”,卻沒有提出具體可行的措施和方法;或是灌輸式的教學甚至錯誤的教學,扼殺了兒童的音樂天性;或是老師自己從前怎麼學現在就怎麼教,忽視了每個年代的兒童身心發展並不相同,教育模式也需與時俱進。

西貝柳斯《芬蘭頌》

音樂教育與其他教育不太一樣。它可以更好玩,像一個遊戲,音樂感存在每個人的身體裏面,是一種生命的本能,好的音樂教育從來不是灌輸式的,而是把人的音樂本能引導出來,讓心靈感受音樂,須由內至外地采取音樂教學方法。既然來自本能,音樂教育裏本該帶著生命力,比如某種內在的有機聯系,循序漸進,具有發展性、靈活性與系統性。

弗朗茲·李斯特《愛之夢》

眼下逼孩子學琴練琴的“虎爸虎媽”已經非常少了,這個年代的孩子學鋼琴並不是為了學一種謀生手段,他們真的就像父母說的,“我家孩子,學著玩玩就可以了”。但這真不是個好現象,快樂教育大多是假象,還會導致孩子們對藝術失去了敬畏心,練琴松懈,音樂課總是被奧數課取代,並導致眼下音樂教育的各種問題:教學機構的商業化,對孩子與教師的雙重消耗,其中最典型的問題是:把業餘的當業餘教。

Music education

音樂教育

把業餘的當業餘教?難道要把業餘琴童當專業教?沒錯,正是業餘的也要當成專業的教,孩子們才會真正懂得音樂是什麼。如果把他們當業餘的教,錯音錯節奏也不必改正,有沒有樂感也無所謂,他們怎麼可能真的懂音樂?音樂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好的音樂指點給他們?專業的,並不意味著技術上的難度和高度,而是指音樂上的品質與修養。高難度的音樂可以演奏地專業,簡單的樂曲也可以充滿音樂感,就像在一朵小野花身上也可以看到美。

貝多芬《月光》

到了全球化時代,音樂教育不再局限於民族與風格了。每個國家的豐富文化瑰寶都展示在我們眼前,專注於一個民族的音樂教育已經失去了意義,傳統的“原汁原味”的審美也需要重新定義,在多元文化中成長起來的新一代,開闊了眼界,更早地形成了個人喜好與風格,他們對音樂的品味與看法往往令我們吃驚。

音樂教育也是緊迫的。據說一個孩子如果在他最易接受教化的6——16歲之間一次都沒有經歷過偉大音樂的洗禮,那麼此後的年齡中也就不再可能接受了。

裏姆斯基《野蜂飛舞》

眼下國民音樂教育受到了更多的重視,音樂課正在成為中小學的必修課,家長都希望孩子掌握某種樂器,校長們親自帶領學校合唱團參加比賽和演出,更有層出不窮的國內外音樂比賽,周末的城市公園裏歌聲樂聲不斷!國民音樂教育是為什麼?不是為了造就音樂家,而是讓音樂屬於每一個人。我作為一個樂評人的工作,也不是對音樂家指手劃腳,而是培養更多更好的聽眾;而音樂教育的終極目的,不是為了培養音樂大師或天才,而是建設生機勃勃的音樂文化環境,是為了讓一代人熱愛音樂。

莫紮特 第21號鋼琴協奏曲

孤獨的時候,音樂似乎都聽得懂你的心事,仿佛是個和你說話的朋友,在你耳旁娓娓道來;畢業的時候,音樂有使時間凝固的力量,仿佛指針就停滯在鳳凰花開的那一段時光;音樂能讓我們在逆境中堅韌,可以讓人發泄所有的情感,也可以讓人勇往直前。

田藝苗老師說:語言的盡頭,才是音樂的開始。

其實欣賞古典音樂是需要“厚度”的,想要對古典樂擁有一定的認知和談資,需要有個好老師帶你入門,讓你真正懂得欣賞技巧。

《十分鐘讀懂名曲密碼》它將會讓你對古今中外的150首世界經典名曲有深入的品鑒和了解,同時了解每首經典背後的故事和傳頌理由。

這套古典樂鑒賞課程,是由青年作曲家,上海音樂學院副教授,韓紅、李健等眾多明星公認的古典樂評論家田藝苗親自發聲, 共150節音頻課程每節約10分鐘。

田老師將站在聽眾的角度去品鑒,不會過多強調音樂技法和理論,而是結合作家的生平經歷、和大量相關知識,通過自身專業角度耐心教授,生動地通過150節課,帶你欣賞150首世界經典名曲,一步一步將你領進“古典音樂”的門來。

韓紅、李健、汪涵、郎朗

都推薦的古典樂啟蒙老師是何許人?

也許你對田藝苗這個名字還不是特別熟悉,但在國內音樂圈,特別是古典音樂圈裏,幾乎就沒有不認識她的。

她已經和音樂打交道20多年了。既是音樂創作家(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副教授),又是音樂評論家(《上海壹周》、《21世紀經濟報道》、《北京青年周刊》等專欄音樂作家)。

她曾獲文化部“文化獎”優秀音樂作品獎以及“人音社杯”高校音樂書評最高獎;

出版過《時間與靜默的歌》、《古典音樂的巨匠時代》、《溫柔的戰曲》等等經典音樂啟蒙書籍

她還在《我是歌手》節目中擔任特邀評委

盡管教授著“古典樂”這樣看似冷門、距離感強烈的課程,田藝苗還是憑著魅力,吸引了好大一幫明星成為自己的小粉絲兒——包括音樂人 李健、韓紅、譚盾,也有汪涵、郎朗、姚晨、歐陽娜娜這樣的文化名人。

▲ 李健參加田藝苗的音樂節目

▲ 田藝苗在《我是歌手》與眾多音樂人合影

▲ 田藝苗在《聲入人心》擔任特邀評委

但拋開這一切頭銜和名譽,田老師最想做的卻是,充當古典音樂的傳教士,致力於把古典音樂帶入“凡間”。

我只是一個喜歡聽音樂的人

田老師一直被年輕學生們擁戴為“古典音樂教母”,但獲得這個尊稱的路上,她經歷了不少挫折和懷疑。

她為高校學生普及古典音樂知識的講座“穿T恤聽古典音樂”,已經開展了7個年頭。但一開始,聽眾的反應其實並不熱烈。

有一天她講完課後,問聽眾“有沒有問題”,竟換來全場鴉雀無聲。這讓她一度懷疑自己,甚至不太願意講課,待在家中反省。

但偶然的一件小事,讓她想通了:

有一次,我在網上瞎逛,看到一個熱播視頻就點進去看看。

一個一歲的娃娃,她的媽媽去世了。保姆哄她的時候,唱起她媽媽常常給她唱的一首歌。保姆唱得坑坑窪窪的,這歌的曲調也模糊,可是那娃娃聽著聽著,居然開始流眼淚。她沒有哭,她還太小,還不會做出悲傷的表情,可是她的眼淚大顆大顆的,從藍色大眼睛裏面湧出來。

我關上電腦,哭起來。

“無論嬰兒老人,無論飲食男女,我們每一個人都曾被音樂感動過。但我們學院派音樂家聽得太理性,分析得太機械,有時候忘記了聽音樂的初衷。”

在這之後,田老師決定換一個教學頻道:試著站在聽眾的視角裏去思考“講什麼”、“怎麼講”。

所以,田藝苗不再一個勁兒強調音樂技法和理論,不再扔出一大段生澀難懂的音樂發展史讓你一頭霧水。

而是用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名曲作為案例通俗化講解,引發你對它們的喜歡,然後再慢慢一步一步把你領進門來。

欣賞古典音樂,沒那麼難

對於古典樂,很多人不是不想聽,而是苦於聽不懂,就像看抽象畫,欣賞不來不如不看。

而在《十分鐘讀懂名曲密碼》的課程中,田藝苗會精選一些 接地氣又不失格調的古典音樂作為案例,跟大家講解何為古典音樂,以及如何鑒賞。

因此,在“挑歌”這門學問上,田老師下了大量功夫: 要經典、要好聽、要有裏程碑意義,還要循序漸進,照顧聽眾的品味。最後選出這150首精華,一點一點品給你聽。

在“講解”方面,田老師也試圖將 知識性、趣味性和抒情性融合在一起。

比如《卡農》,它為什麼好聽?

如果你網上搜索答案,你只會了解到摻雜一兩個雞湯的假故事。而田老師及其背後的智囊團隊,做了大量的信息把關、化繁為簡的工作,為你還原最真實的故事和最貼切的解讀。

不過,田老師的教學中,最精彩的部分還不止這些。在田老師的描述裏,你甚至能聽到 “音樂大師”的心跳。

她講的 肖邦,不是180年前巴黎的那位才子,而是一個瘦削單薄、體質敏感、有輕度妄想症的脆弱的孤獨的男孩;

當她講到 貝多芬,也不再是1804年那位扼住命運咽喉的“英雄”,而是一位脾氣暴躁、生性多疑、還會耍點小聰明,搬了25趟家的搬家癖患者。

在田老師口中,他們不是一個個黑白相框,反而像你的左鄰右裏,他們的聲音、脾氣,能透過門縫,呈現在你眼前,而這就是她獨特的教學方法。

♪ 每天僅需10分鐘即可高效入門

購買後音頻可反複收聽

這套課程采用線上音頻授課形式,每節課約10分鐘,共150節課(每節課只要0.44元),可以反複收聽、欣賞150首世界名曲解析。

這樣就可以不只是到音樂廳才能聽到古典樂;也有最專業的人帶你一起品鑒,真正做到“聽得懂”

用碎片化的時間裏,深入品鑒經典名曲

通過老師精挑細選的150首知名度高、流傳較廣的音樂作品,最高效學習古典樂的精華。

透過“古典音樂”了解一個時代

從歐洲歷史,講到作曲家的小故事,穿插電影與個人感悟,娓娓道來。古典音樂不再是高高在上標榜身份的奢侈品,真正融入每一個人的生活中。

解剖經典名曲經久不衰的秘密

為什麼是這些名曲能夠長久流傳?田藝苗老師講分析特別的音樂技巧,與大家探討那些年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音樂。

收到給心靈以慰藉的溫暖音樂

經典的古典音樂,就像陪伴你成長的大山大海,振奮人心的力量和靜默綿長的撫慰將會流進你的靈魂深處,陪伴你一生。

田藝苗:十分鐘讀懂名曲密碼

♫ 田老師的節目,在微信就可以直接聽哦 ♫

藝苗聽音樂

田藝苗官方微信服務號

言語盡頭,音樂響起。

Tips

1

2 在服務號自定義菜單點擊“名曲密碼”

3點擊任意一期節目或專輯鏈接,

按指示完成付費


延伸閱讀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