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生:教了一輩子鋼琴,我總結出的這五條法則!


5月
27
2022

限時免費領取

價值49歐元(折合人民幣380元)資料

↓↓↓↓↓↓

《鋼琴老師必備視頻教程,從入門到進階大師課》

趙曉生教授,業界聞名之大獅子。他不僅是作曲家、鋼琴家,還是音樂理論家與教育家。是上海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他所提倡的關於練琴的十二條至理名言,每一條都值得讀好幾遍。

一、要慢練

慢練是練琴之本,所謂“練琴”,不同於“演奏”,是在於通過“練琴”解決“演奏”所面臨的一切問題。就解決技術困難問題而言,只有八倍、十倍、十六倍地放大演奏的速度,才能在極其緩慢的速度中把音之間的相互關系理順,然後逐漸將動作體系確定下來,通過速度不斷加快,達到演奏所需要的速度,這是較為人們所理解的“慢練”的出發點與作用之所在。

但“慢練”更為重要的作用在於如“放大鏡”一般把音樂各個要素擴大,在極度放大的時值內把音樂表現的各個方面:發聲、音質、樂句、和聲、層次、進行的過程及結構等,非常充分地體現出來。這是“慢練”最最核心、最最重要的意義。

二、要分手練

這是許多人不太願意做的事。殊不知,鋼琴這件樂器從來不僅僅意味著單純的一件樂器。鋼琴還意味著交響樂隊、室內樂隊、重奏組合、大合唱、歌劇、管風琴。鋼琴意味著一切音響可能的綜合。因此,由人的兩只手演奏的鋼琴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只在做一件事或兩件事。

鋼琴是一件極其複雜的樂器,鋼琴音樂包含著在任何音域中,以任何節奏組合複合起來的任何可能的音響。這一方面顯示了鋼琴音樂無限的豐富表現力,另一方面又帶來極其困難的組合問題。

正因為如此,左、右手必須分開練習,因為每只手需要各司其職、各盡其能。每只手需要各自獨立的層次、音響、功能、節奏。每只手愈獨立,音樂的組織就愈清晰。分手練同樣是使“練琴”更加有效的必須手段。

三、要分層次練

鑒於鋼琴音樂的複雜性,光分手練還不夠,必須更精細地分層次練。鋼琴音樂必然是多層次的。貝多芬《悲愴》第二樂章開端是經典的“旋律-低音-背景”三層次,隨著“背景”成為兩層次而增加為四層次。

肖邦《降E大調夜曲》實際上是七層次:右手一層旋律,左手一層低音,四層背景;這一趨向至《降A大調練習曲》時增加至九個層面之多。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更將平面的聲部層次添加到十餘個之多。以此標准衡量,鋼琴音樂無一不是由多個獨立層面所構成,並且在這些獨立層面中暗藏著許多有內容、有意義、有趣味的進行、線條、和聲、音程、節奏等。

發掘這些隱藏的線條對於組織音樂的立體性、整體性、新鮮感都有極大幫助。“分層次練”,區分各層次的不同功能、性質、音質、色調,是達到“立體化”演奏的必由之途。

四、要一句一句練

許多學生喜歡老是從頭至尾一遍一遍彈,不知分句練的重要性。音樂如同說話、朗誦,要一句一句說清楚。每個句子有開端,有過程,有需強調的關鍵詞,有收尾,有語態,有語氣。彈好第一個句子才能繼續彈好第二個句子。因此,要“音不驚人死不休”,“句不驚人死不休”。只有一句一句地把音樂體現出來,實現全曲的結構布局才有了基礎。

五、要看譜練

對於背譜,有兩種不正確的方法。第一,是在沒有彈熟前從不背譜,而背譜只是手指習慣動作的條件反射的結果。這種“用手背譜”的順手溜的背譜法極不牢靠。因為音樂沒有通過大腦的分析、構建、記憶,沒有理性的指導。

第二,是一旦“背”出譜後就再不看譜,結果譜子在大腦的記憶中越來越模糊,最終不斷出現偏差。因此,真正正確的背譜記憶方式應不同於上述兩項。最好在一接觸新作品時就一句一句地分句背出來,用大腦記憶而不是靠手的動作慣性。

應當盡快把樂譜牢牢地刻印在腦海中。一旦背出後,就再不要背譜彈,而不斷看著樂譜練習,觀察樂譜,分析樂譜,研究樂譜,不斷從樂譜中“看”出自己還不理解或被忽略的成分,加深對音樂的認識。

六、不用踏板練

踏板是載舟之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運用踏板固然可以增加泛音、突出和聲、加強音響,但也同時有“自欺欺人”的危險,在踏板對音響的持續中,掩蓋演奏中存在的許多細節問題。

因此,在練習階段,最好絕大多數時間不用踏板練習,傾聽“赤裸裸”的實際音響,不斷修正、調整、改善自己的演奏。另一方面,踏板是項複雜的專門技巧,要單獨練習踏板,但腳踩的運動狀態既清楚又靈敏,使腳也能像手指一樣地靈敏准確。

七、大腦始終領先於手

有許多人手跑得奇快,但腦子沒有手快,大腦發出的指令往往落在手的後面,這是極其危險的。大腦必須對每個動作預先發出指令。要知道,大腦有150億個細胞,通常人類只運用了其中十分之一,大約15億個細胞被運作而已,十分之九尚未開發。

每彈一個樂句,需要大腦在一秒鐘之內發出至少20—30個指令,才能控制在一秒鐘內發生的所有事情。這完全是能夠做到的,是綽綽有餘的。

所謂“大腦領先在手前面”,就是每一個肢體動作必須有充分的准備,有充分的控制,有充分的目的,有充分的欲望。大腦也要充分訓練,腦細胞應高速運轉,控制動作,控制聲音,控制和聲,控制聲部,控制踏板,控制結構,控制調性,控制音樂過程的“地圖”。

總之,用大腦事先對每個細節發出指令,使腦子永遠跑在手的前面,而不是讓手跑到腦子的前面。

八、不要音符一多就快起來

這是人類所共有的心理自然反應,即遇到難處會慌亂。事實上,許多事情要往反裏想。如遇到音多的就要交代清楚,放寬心懷,放寬速度;遇到困難之處就不要急,一點一點分拆把最小單位一點一點彈清楚,就很容易了。另有更多的例子,如:要往下用力先要往上作准備;慢的速度不要太拖;快的速度不要太趕;看到“cresc.”不能響應從輕開始;看到“dim.”不能輕,應從較響開始,等等,都應從相反方面來思考,來控制,才能走上正道。所以,看見“音多”或“困難”之處非但不要慌亂,不要往前趕,反而應當穩住速度,然後一個一個細節控制好,一個一個環節咬住,就能化“難”為“易”。

鋼琴好文丨鋼琴視頻丨鋼琴課程丨鋼琴曲譜

鋼琴人必讀

每天更新更多鋼琴學習好文


延伸閱讀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