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練習基礎指導理論15條,值得收藏!


6月
03
2022

1. 「鋼琴技巧是手指力量與靈活」,這句話看起來像是一個沒有實證的虛構說法;技巧,應該是腦與神經系統的發展,及音樂性與記憶力的能力。

2. 練習方法的不同,可以讓一個認真的年輕學生在 10 年的學習後,成為傑出的鋼琴演奏家或是一事無成。運用正確的練習方法,可以讓一個任何年紀的認真學生,在幾年的練習之後,能夠彈奏一些著名作曲家的作品。令人遺憾的是,這些方法在過去兩百年來,一再的被發現,但從未被紀錄下來,每一個學生都必需自己再重新摸索;或是幸運的,可以從他們的老師口中,獲得這些方法。

3. 大體上而言,鋼琴老師可以分為三大類:(a)無法正確教學的私人教師,(b)相當優秀的私人鋼琴教師,(c)在大學或藝術學校教授的老師。最後一群老師通常都相當優秀,因為他們的環境會讓他們積極與他人溝通。

他們能夠很快的認知一些不好的直覺方法,而去避免它們。不幸的是,在藝術學校的學生,通常都有相當程度,所以老師們不需要去教授基本的練習方法,所以初學者無法從這些 老師中獲得什麼。

在(a)群的老師,通常不需與別的鋼琴教師溝通,因此大多傾向於使用直覺方法,這可以解釋他們無法勝任教學的原因。如果選擇那些有個人網站的老師,你可以去除掉多數不勝任的教師,因為至少他們願意溝通。(b)與(c)群的老師,大多知悉這些正確的練習方法,但是很少人能完全知道,因為並沒有標准化的教科書。

另一方面,他們也知道許多方法的細節,但本書中並未提到。在(b)與(c)群的老師中,有一部分只收一定程度以上的學生。這導致大多數的初學者只能選擇(a)群的老師,因此這些學生只能留在初學或是中等程度階段,而不被(c)群的老師所接受。因此,絕大多數的學生放棄學琴,縱使他們有成為音樂家的天賦。進而導致一個錯誤的概念,學琴是勞碌終生而無用的。所以,被不好的老師所教導的學生,並不知道他們需要更好的老師。

4. 技巧是能彈奏無數鋼琴樂句的能力,因此它不是單純的手指靈活,而是許多技能的總合。獲得技巧的課題,簡而言之,就是解決如何在短時間內學會這麼多種不同的技能。令人驚訝的是,透過正確的練習方法,鋼琴技巧確實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這也是本書的重點所在。這些技巧是透過兩個階段來完成:(1)先找出手指,手掌,手臂等等,如何運作。(2)運用肌肉、神經的控制來輕易地執行這些動作。

第二階段是著重在「控制」,而不是力道與耐力。許多學生認為,鋼琴練習就是數小時的手指體操練習,因為他們從未被告知技巧的真正定義。事實上,當你在學習鋼琴時,你是在發展你的大腦;獲取技巧,是發展更快速的身經連結過程,產生更多能控制手指動作及記憶的腦細胞,及「說音樂語言」。

事實上,你是在使自己變的更聰明,讓自己的記憶力更好,這也是為何學鋼琴有這麼多益處,例如增加抗壓性及記性。這也是為何,背譜與技巧是密不可分的。

5. 在音樂與技巧間,還有一個更基本的問題。鋼琴教師們知道學生必須作有音樂性的練習,來學會技巧。但是在彈奏的機制中,耳朵與大腦要如何配合呢?技巧與音樂性都需要精確性的控制。事實上,所有的技巧缺失,都可以在音樂中測出。

至少,音樂是檢驗技巧是否正確的最佳方法。在本書中,我們將看到更多了解釋,為何不能音樂與技巧分開。縱然如此,當沒有人在旁邊時,學生通常會傾向於做無音樂性的機械化練習。這樣的練習,對於技巧學習相當不利,常會造成「琴房中的鋼琴家」:他們喜歡彈琴,但是卻無法演奏。

6. 為何「較慢速的音樂性彈奏」,會比「較快速的練習」能更有效率的增加速度?這有 3 個主要的原因:第一,兩者都需要精確的控制力。第二,當慢速彈奏時,你可以避免肌肉緊張以及養成壞習慣。第三,慢速練習時,你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在手的動作、放松等等。以上這些因素,組合起來稱為「快速彈奏退化症候群」。

7. 音樂訓練對於小朋友有相當助益。大多數的小朋友如果經常處在音准的鋼琴音響環境中,很自然的就會發展出絕對音感 ━ 這並非超乎尋常。沒有人天生就有絕對音感,這是後天學習而來的(音階中每一個音的頻率是人類制定出來的,自然界沒有任何定律規定中央 A 必需是440Hz )。如果絕對音感沒有持續的練習維持,也會逐漸喪失。

鋼琴訓練,可以在兒童3、4歲時就開始。嬰兒從出生起,就處於古典音樂的環境中,是相當有助益的,因為古典音樂是所有音樂型態中,最複雜,也最具有深度與廣度的。有些流行音樂,過度集中在一些狹窄的內涵,例如音響 、 簡單的音樂結構,這些並不會激發大腦的音樂性,反而會使大腦的發展與音樂漸行漸遠。

8. 人,不需要特殊的天賦來彈好鋼琴。雖然作曲是需要一些天賦,但是動動手指來彈鋼琴,並不需要音樂性的大腦。事實上,大多數人都擁有相當的音樂性,只是我們缺乏技巧來做出音樂表現。我們都曾聽不同演奏家的演奏,而且能指出其間的差異—— 這種音樂敏感度,便足夠彈鋼琴所需。

每天練習 8 小時不是必需的,許多成名的鋼琴家,建議一天只要練習 1 小時。每周練習 3~4次,每次 1 小時,就能維持進步。當然,如果你多一些練習,就會進步較快。

9. 值得一提的是,放松,是僅就身體而言,大腦一直都專注在音樂上,當練習時也是一樣。所以,無意識的機械化練習,例如哈農(Hanon)的練習曲,對於大腦音樂性的發展相當 不利。

如果你在練習時,不培養大腦的音樂性,大腦會對於演奏感到麻木,你會像個機械人一樣演奏。這種情形是造成演奏時緊張的成因,沒有周全的准備,你知道成功的機會是渺茫的。

10. 對於一首新曲子,讀譜並視奏,能夠知道這首曲子聽起來怎樣。要熟悉一首曲子最好的方法是聆聽演奏(錄音)。有些評論認為,在學習一個新曲目前先聽別人的演奏是一種「欺騙」的行為,這實在是沒有根據的說法。學生或許會模仿錄音的演奏方式,而不是自己的表現。但是,模仿他人演奏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演奏是極端個人化的。

11. 學一首曲子,要從最困難的段落開始。理由很明顯,因為你要花最長的時間來練習最困難的段落,所以你要多花一些時間。如果你將最困難的段落留在最後,當你要演奏時,你會發現這將是你最弱的一環,而常在這裏遇到困難。

很多曲子的結尾是最精采、最有趣、又最困難的,你或許會從曲子的最後開始練起。有好幾個樂章的曲子,你大多會從最後一個樂章的最後開始練起。

12. 省力是放松的最重要元素。至少有兩個方面可以省力:(1)不使用不需要用到的肌肉,(2)一旦動作完成,立刻放松肌肉。讓我們用一根手指的自由落體來解釋。(1)是最簡單的,讓重力來完成整個手落下的過程,而整個身體完全放松的坐在椅子上。(2)你需要去培養一個新的習慣,就是當手指將琴鍵壓到底時,將所有的肌肉放松。

在手臂落下的過程中,讓重力將手往下帶,當手指將琴鍵壓到底時,你必需讓手指用力來讓手停下來,但是馬上就要全部放松。不要將手抬起,讓手停在琴鍵上,手指稍微用力能支撐手的重量就好。必需確認你沒有用力將琴鍵壓下, 這會比你初想要困難一些。這是因為手肘是懸在半空中的,且讓手指用力以支撐手重量的肌肉,與往下壓的肌肉是相同的。這個放松方法令人驚奇的是,再練習一段時間後(或許要幾個星期),它會自動的融入你的彈奏中,甚至那些你已經學會的曲子,只要你有注意到放松。

13. 肌肉緊張的最壞結果是,你去打一場不可能勝利的戰爭,因為你面對的是一個跟你一樣強壯的人━也就是你自己,你和自己的肌肉在相互對抗。當你將肌肉練習的更強壯,你的敵人也是一樣的變的強壯。當你的肌肉越有力,問題也越嚴重。如果情況夠糟,你會因此而受傷,因為你的肌肉比你的手更強壯。這也是為何消除肌肉緊張如此重要。

14. 重複的慢速練習,對於學一首新曲子是有害的。慢慢彈然後逐步增加速度,不是一個有效率的練習方法。在討論過慢彈的危險性後,接著我們要談談為何慢彈是不可以或缺的。在每次練習結束前,至少慢彈一次,這是學習後進步的最重要關鍵。

同樣的在你作分手練習時,換手前也要慢彈至少一次。這可能是本章中最重要的原則,因為它會帶來令人出乎意外之外的技巧進步,但是為何它會如此有效,迄今仍是未知的。

15. 大多數的老師會使用節拍器來確認學生的拍子,但是節拍器只能在短時間使用,當學生抓到拍子了,就應該將節拍器關掉。節拍器是你一個很好的老師 - 一旦你開始用它,你會很高興這樣做。養成使用節拍器的習慣,毫無疑問的你會進步。所有認真的學生都應該要有一個節拍器。但是節拍器也不應被過度使用:使用節拍器做一段很長的練習,對於學習技巧是有傷害的 。這會導致機械化的練習。

如果使用超過 10 分鐘,你的內心會開始耍一些技巧來讓你失去拍子的准確性。例如,如果節拍器一直持續的發出搭、搭、搭的聲音,你的大腦很自然的會產生一個反作用,這會使你聽不到節拍器的聲音,或是聽錯時間。這也就是為何現代的電子節拍器會有用閃燈來顯示拍子的原因。

視覺上的感應比較不會產生內心的反效果,而且較不會妨礙音樂的進行。最常見的誤用節拍器就是用來逐步增加彈奏速度,這是誤用節拍器、學生、音樂以及技巧。如果你必須逐步提升速度,可以先用節拍器來確認一下速度,然後關掉節拍器,繼續練習;然後在增加速度的時候,再使用節拍器確認一下。節拍器是用來設定拍子的速度,及確認你拍子的精確度,不是用來取代你自己的節拍感。


延伸閱讀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