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屆香港金像獎電影音樂作品賞析,那些藏在音樂中的故事


6月
23
2022

2018年4月15日晚,第3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揭曉最終結果,古天樂、毛舜筠分別憑借《殺破狼·貪狼》、《黃金花》拿下最佳男、女演員,許鞍華的《明月幾時有》收獲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成當晚最大贏家。另外,張艾嘉、遊曉穎憑《相愛相親》收獲最佳編劇。姜皓文、葉德嫻分別憑借《拆彈專家》、《明月幾時有》拿下最佳男、女配角。《大佛普拉斯》戰勝《芳華》、《戰狼2》,拿下最佳兩岸華語影片。

作為音樂博主,潮哥更關注的是兩項音樂大獎。最佳電影配樂被《明月幾時有》拿下,最佳原創歌曲被《大樂師·為愛配樂》的插曲《沒聽過的歌》收入囊中。

《明月幾時有》配樂由日本配樂大師久石讓譜寫,他的音樂總是那麼清新。他的音樂與電影畫面是平時關系,很難看出是音畫同步,他的音樂卻能極大限度地刻畫了主人公的心理狀態,這就是為什麼日本電影的節奏平緩卻能引人入勝,因為音樂也是主角之一呀!按理說配樂其實很難讓人記住,它一定要結合電影畫面才能達到最佳,可久石讓確打破了配樂是配角的魔咒。這裏所說的配樂成為“主角”,並不是它搶了電影畫面的風頭,而是久石讓的音樂不局限於音畫同步,脫離電影它還依然存在,並不是像有些配樂作品那樣,用完後就成“廢品”了。《明月幾時有》由銅管樂器循序漸進地推出,單簧管進行二輪旋律重複,長笛的出現改變了舒緩的節奏進行,用大音程跨度來展現跳躍性節奏,長笛獨奏部分是為了引導主題的出現,這樣不會顯得突兀,有一種春意盎然的青春氣,展現生活的美好。主題的出現其實是第三輪的旋律重複,只不過加強了節奏層次。這時候演員的聲音隨之加入,和周圍的人進行很有愛的對話,加強了音樂與電影的表現力,看到這裏你會覺得很幸福,但是電影的整體色調是沉重的,是關於一個轟轟烈烈的時代,暗默在街頭的燈光裏和碼頭的流水中,人和事與時代的交融。戰爭片的題材卻有文藝片的影子,這就是久石讓的能力。

《沒聽過的歌》是電影《大樂師·為愛配樂》主題曲,由陳少琪作詞,金培達作曲,鄭中基演唱。影片中有這麼一句台詞:“音樂可以帶你看到另一個世界,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這句話就是美學當中常說的“移情”。你明明看到的是山、是水,可為什麼產生這種夢幻感呢?當你把個人情感移植給山水時,你們之間就產生了共鳴,情感被連接到到一起,此刻你會覺得山水竟然可以理解自己,而你也能理解山水,因為此刻的你們已經交融了。音樂也是如此,音樂能帶你看到另一個世界,但有一個前提,你要把自己的情感移植到音樂中。

除了以上2首獲獎作品,還有一些優秀的入圍作品,也很值得品聽。

像張碧晨的《曾經守候》,分開以後卻可以依舊懷念曾經的守候,給分開的人們最溫暖的感受。歌詞最打動人的是最後一句“一生守候”是一種祝願,更是一種寄托,讓人覺得淒美。溫暖而賦予靈性的淺吟低唱,與朗朗上口的歌詞絲絲入扣,將內心執著的情感滄桑闡述的淋淋盡致,無疑又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張氏情歌”。

《乘風破浪》的插曲《別送我》,是韓寒根據美國民謠《500 miles》填寫了中文詞。網友也分享了自己的故事,最好的朋友去世了,不是意外,他生病沒有告訴大家,他生病那幾天冥冥中我聽了在這首歌,其實,他是不是在告訴我,其中有個男生的聲音跟他很像,其實他很糾結我要不要送他,最後告訴我不要再想起他,我覺得真的冥冥中都注定了,一個月了,我現在還不能忘記他。這首歌牽引了太對的思緒,對故鄉、對友人的情思。

今日話題:你最喜歡哪一首入圍歌曲?

Good

Night


延伸閱讀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