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琴不再功利---40年“鋼琴熱”中的冷思考


6月
26
2022

限時免費領取

價值49歐元(折合人民幣380元)資料

↓↓↓↓↓↓

《鋼琴老師必備視頻教程,從入門到進階大師課》

近40年來的“鋼琴熱”究竟帶來了什麼?如何看待這樣一場席卷了中國無數家庭的“鋼琴熱”大潮?

成功的誘惑催生“鋼琴熱”

不可否認,在這場席卷中國的“鋼琴熱”中,湧現了一批優秀鋼琴人才,他們躋身國際鋼琴舞台,為祖國贏得了掌聲和榮譽。

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吳迎教授說,陳薩、李雲迪、居謹、秦川、郎朗、孫穎迪等一批陸續在國際鋼琴舞台顯露頭角的青年鋼琴家,幾乎都是上世紀80年代“鋼琴熱”造就出的年輕新秀,這批人目前已有近20人。他們的出現,刷新了在國際鋼琴領域曾一度流行的“只有俄國人出現,才會有水准”的觀念。

“鋼琴熱”培養和催生了年輕的中國鋼琴新秀,這些新秀揚名世界的輝煌同時也推波助瀾,為20多年來一直“高燒不退”的“鋼琴熱”又加了“一把火”。

上海鋼琴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上海音樂學院教授盛一奇說,上海的鋼琴考級至今,學琴孩子的隊伍一直在擴大。從最初的只有幾十個考生,發展到現在每年都有幾萬人,上海郊區很多農民家庭都有了鋼琴。

定居香港的著名鋼琴演奏家劉詩昆說,全世界學習鋼琴熱度上升態勢最猛的是中國大陸。他回內地演出和講學時發現,幾乎到處都是“鋼琴熱”,一些他甚至叫不出名字的小城市,都有許多的孩子在學習鋼琴。一些中小城市舉行音樂會,幾千人的場地通常爆滿,台下坐的都是琴童和家長。

讓孩子成為“郎朗”-學琴的誤區

學鋼琴和“炒房”一樣,也有人跟風,也會被“炒熱”,被國際鋼琴界公認表現出色的郎朗已成為眾多家長和琴童狂熱追捧的目標。業餘隊伍中急於求成的不健康心態普遍存在。

在一次全國青少年鋼琴比賽中,業餘少年組比賽曲目列在第一位的車爾尼740以上練習曲竟然沒有一個孩子彈,11歲至15歲的業餘小選手在比賽中“炫技”,選擇遠遠超越他們年齡理解能力的高難度大曲目,讓身為評委的專家和教授們非常意外:“好像小孩穿了大人的鞋,感覺怪怪的。”

專家們說,任何程度的曲子都能彈得很精彩,只要表現出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感就能打動聽眾。小孩子彈一些表現死亡、愛情、宗教的曲子,不能不讓人感到驚訝。因為這些曲子不適合兒童彈,兒童心智還沒成熟,理解不了,一些孩子連最基本要求的讀譜、拍子、音符都沒彈對。

考級和比賽原本是為促進孩子進步和提高,讓家長和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認識自己,但在急功近利心態下,考級和比賽已經變味。有人急於求成,把考級看成捷徑;有人想一舉成名,把比賽當跳板。

郎朗的啟蒙老師、沈陽音樂學院教授朱雅芬說,家長心態不健康,會直接危害自己的孩子。

朱雅芬說,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跳級,一年專攻4支曲子(因為考級只考4首不同的曲子),結果證書到手,琴卻不會彈了;有的家長讓正在讀書的孩子放棄文化課在家一味練琴,雖然一時水平上去了,但最終因文化底蘊不足,變成了枯萎的豆芽菜;有的不顧孩子的條件和興趣,傾家蕩產讓孩子學琴;還有一些家長盲目效仿郎朗爸爸,把孩子弄到北京、上海,自己放棄工作,租房陪練,追求那希望渺茫的郎朗式未來。

提高孩子的素養-學琴的理性

一直從事鋼琴教育的吳迎教授說,孩子學習鋼琴的原因有許多種,有的是家長自己喜歡,想讓孩子成就自己沒能實現的夢想;有的家長企圖把學鋼琴作為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的出路;還有的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有學鋼琴的天賦,急著想讓孩子成為鋼琴家。

吳迎認為,孩子的命運與家長的理性直接相關,他發現很多家長看到的只是成功孩子在舞台上接受鮮花和掌聲的那一幕,為追求這一幕,摩肩接踵不惜一切。吳迎希望學琴孩子的家長能清楚一點:不是學了鋼琴就能當鋼琴家,也不是每個鋼琴家都能得到社會的認可,家長的功利心很可能使孩子成為“犧牲品”。

鋼琴界權威人士的一致看法認為,鋼琴教育不應帶有任何功利目的,而應當作為學生美育教育的一部分,目的在於提高孩子的素養。

劉詩昆說,對於99.9%的孩子來說,學習鋼琴是他們基礎教育中應有的重要內容,就如學習語文、算術、物理、化學一樣。普及的第一個意義是提高中華民族素質,第二才是在此基礎上出鋼琴家。鋼琴教育普及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藝術會更繁榮、更豐富。

在第七屆李斯特國際鋼琴大賽中奪得第一名的鋼琴新秀孫穎透露,3歲開始學習鋼琴的他,最大的幸運是熱愛古典音樂的父母培養了他對音樂的熱愛,但並沒有強制他,使他對音樂的感覺和興趣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孫穎迪說,音樂競技化的趨勢是很悲哀的,音樂和體育不一樣,音樂上的成功需要悟性和靈性,設置好程序的既定模式培養不出音樂家。

鋼琴好文丨鋼琴視頻丨鋼琴課程丨鋼琴曲譜

鋼琴人必讀

每天更新更多鋼琴學習好文


延伸閱讀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