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餘學習鋼琴的五大誤區


7月
05
2022

在當代中國社會裏,己經形成了十分廣泛的鋼琴學習的熱潮,這熱潮來勢迅猛又方興未艾,由此,就在鋼琴教與學的領域裏,產生了種種認識上的和實踐中的問題。從他們提出的問題中,可以看出他們對學習鋼琴存在著很多誤區。

誤區一

業餘學習鋼琴,就是不追求技術、技巧和正確的方法的學習

對於業餘學習鋼琴(包括教學)很容易產生一種錯覺,認為這意味著某種不正規,不規範,非專業,允許存在種種不合標准甚至是錯誤的鋼琴學習,仿佛有一種鋼琴的“業餘彈奏法”和“業餘教學法”似的。這都是有害的誤解,誤解的根源在於把“業餘”二字與彈奏的教學法聯系起來了。

其實,所謂“業餘”,雖然也有指時間上是業餘時間學習鋼琴這層涵義,但主要還是指職業上,是種不以演奏鋼琴為主要職業目標的鋼琴學習。至於鋼琴的彈法和教法並不能因為是在業餘時間裏進行而有根本性質的改變。在鋼琴藝術的技術技巧、藝術表現等方面的基本概念、觀念、原則、原理、規律上,只有科學與不夠科學、正確與不夠正確的區別,並無專業與業餘之分。業餘學習鋼琴學生應當明確,並不存在鋼琴的業餘彈法與學法。

相反,應當樹立起這樣的觀念,那就是,一位業餘學生彈好一首小曲,與一位鋼琴家彈好一首大曲,就其面對的技術、技巧與音樂的藝術表現的諸多關系來說,在藝術規律、藝術真理上,並無本質上的區別。正因為如此,“業餘鋼琴比賽”、“業餘鋼琴考級”,才都要由真正的專家擔任評委和主考人。當然,業餘學生最後所能達到的鋼琴彈奏程度,所學曲目的廣度、深度,彈奏的精致度、完美度等方面,與專業學生在規格、標准上肯定是會有區別的。其中,程度的差別最為明顯。一般來說,大多數業餘學生不能達到專業學生那麼高的程度。但是,在他們所能達到的某級程度上,必須堅持藝術、技術的基本要求。

雖然這個要求的標准也有一個浮動幅度,但不能越過最低限。過低,就不成其為鋼琴藝術了。總之,鋼琴學習的業餘與專業,有量的不同,但鋼琴藝術的本質並沒有什麼區別。不少業餘學習者對這點認識不清,一開始就從本質上降低標准,致使學了多年,收獲甚微。這正是: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若取法乎下呢?

誤區二

只要音符彈對了,用哪個手指都沒有關系

指法是最基本的鋼琴技術之一。指法,類似寫字的筆順。要想寫好字,必須懂得下筆的順序。鋼琴的指法意義還要重於筆順。因為不用正常的筆順,也可以寫出能認的字來。正確的指法,也就是合理的指法。合理,就是合乎手指與鍵盤關系之理,合乎各個手指之間的關系之理。合理,才能有邏輯、有規律、有條不紊、不忙亂地彈奏。正確的指法,要以每個手指的獨立為前提,同時又會有利於發展每個手指的獨立。不正確的指法,必然潛伏著彈奏中的某種不合理因素這種“隱患”。不合理的因素如不認真消除,久而久之,將直接影響技術的提高和音樂的表達。那時,遇到稍微複雜一些或缺少詳盡指法標記的曲譜,必定不知所措、手忙腳亂,那就不是隱患,而是現實的困境了。

以為“只要音符對,用哪個手指都沒有關系”,打個比方,這等於說“只要能進屋,走門爬窗都可以”一樣。誠然,從窗也能進屋,但這合理嗎?順利嗎?而萬一窗子打不開呢?指法的道理也一樣,有時,用不該用的手指能夠彈出正確的音,可不定什麼時候就彈不出來了。

有些鋼琴教材會有指法標記,學琴者在彈奏的時候,可以參考標記的這些指法。此外,如果沒有指法的,一般較專業的琴者往往會根據自己的手型及各種因素來設計相應的指法。對於業餘琴者,由於具備的專業知識或許不足以自己設計指法。

誤區三

學習鋼琴之前先學電子琴

當今社會,學習鋼琴的人越來越多,許多家長總是先讓孩子學習電子琴,然後再學鋼琴。其實,學習鋼琴之前先學電子琴對孩子學習鋼琴具有很強的阻礙作用,所以一個有志學鋼琴的人還是盡早購置鋼琴為好。

當然,學習電子琴不能說一點好處沒有。彈奏旋律用的電子琴鍵盤黑白鍵之間的音程關系,與鋼琴是一致的。就是說,能在電子琴上彈出一支曲調的人,也可以大致在鋼琴上彈奏出來。如果使用的是五線譜,熟悉譜表上也有些好處。不過,從根本上說,電子琴的彈法與鋼琴的技巧、技術的性質是相當不同的:首先,是對觸鍵方法的要求不同。電子琴的發音是無論用什麼方法、方式和感覺,只要能按下鍵盤,都會發出同樣力度、同樣音色的音來。而鋼琴則是有控制的觸鍵方法。所謂控制,也就是控制觸鍵那一瞬間的感覺和選擇所用的方法,因為這直接關系著發出一個什麼“色調”、什麼“味道”的聲音來。

經驗告訴我們,凡先學電子琴的學生改學鋼琴時,幾乎都要改進或重新學習觸鍵方法,就是這個原因。第二,電子琴無法自如地控制力度。假如有幾個同時彈奏的聲音(雙音、和弦等縱向的聲音結合),我們無法使其中的哪個音更突出一些,使其他的音弱下來。假如是旋律、華彩、過門以及所有橫向進行與展開的音連續,電子琴無法奏出漸強、漸弱、突強、突弱等力度的變化與對比。以上這些電子琴不能的,不但是鋼琴可能的,而且是鋼琴之為鋼琴的典型性藝術性能。第三、電子琴沒有踏板,但踏板卻是“鋼琴的靈魂”。第四、多數電子琴對左手的技術訓練非常單純,幾乎只是按動開關一樣。

但鋼琴,卻要求右手能做到的一切,左手也都能做到。所以,鋼琴可以完美地彈奏複調音樂,在電子琴上卻很難做到。最後,電子琴的音域小於鋼琴,也限制了所能演奏音樂的範圍。對於並不准備學鋼琴的人,上面談到的差別,自然無關宏旨。但若為學鋼琴而先學電子琴,看起來還是弊多利少。

誤區四

手小不能學鋼琴

“手小不能學鋼琴”,這種看法是錯誤的。只能說:手小不如手大有利。但絕對不是只有大手才可以學鋼琴。有人就說過太大的手會覺得有點礙事。如果是孩子手小,就更沒有關系。因為:第一,孩子的手還要長大,我們無法准確預料究竟能長到多大。第二,當孩子每天都進行鋼琴技術練習時,手部積極的運動已經成為他身體成長的一個因素,一個客觀條件。他的手,肯定會長到彈琴足夠用的那麼大。

我們見到有的鋼琴家個子不高,按正常的人體比例,手肯定要小。他的手往琴上一放,恰好夠用,仿佛專門為彈鋼琴而生的一般,這就是從小訓練的結果。如果是成年人,手不會再長了,也不必灰心。因為:第一,通過刻苦、頑強而又科學的訓練,成年人的手的伸長度,活動力仍可以提高。加上開動腦筋,從奏法和指法等方面找竅門,都可以越過手小的障礙。第二,有大量優美的鋼琴曲,並不需要太大的手。

對鋼琴音樂的酷愛和練習的巨大熱情必定能克服包括手小在內的一切不利因素。千萬不要因為手小而不去學鋼琴,這樣也許會埋沒一個音樂天才。

誤區五

把“考級”樂譜作為主要教材

“考級”樂譜是由專家審定的,一般地說,都有較高的學練價值。在一個特定時間內(如准備“考級”期間)以此為主,那是很自然的事。

但若長期以此為惟一的教材,顯然不合適。

因為:

1、這是把“考級”本身當成了目的。實際上“考級”只是學習鋼琴藝術中的一項有益的(但還不是必不可少的)活動。

2、“考級”曲目是從大量同類性質曲目中選擇出來的極小部分。這極小部分的學習不可代替必要的數量的同級同類其他曲目的學習。鋼琴技巧訓練的系統性、循序漸進性決定了,只有在學練足夠數量的某級各類曲目的基礎上,才能真正彈好某級曲目並進入下一級曲目。

3、若勉強只學彈“考級”曲目,其結果必定是:在某一級上練習很長時間仍彈不順手。而在稍高程度級別上,則多半過不去。這種長期只圍著少數曲目轉的學法,必然弄得學生、家長、老師都感到索然無味,那就失去學習鋼琴藝術的根本意義了。

每天更新更多鋼琴學習好文


延伸閱讀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