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房含德之厚

12月
18
2019


分類:人文
作者:蘇安映


有信有望就有愛
「無為而治」是老子提出並崇尚的「無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劉先銀書法作品 題寫書名《黃帝內經》 2017 北京

劉先銀題寫書名《道德經》
為人父母,不知醫謂不慈;為人兒女,不知醫為不孝。
第一句:百病皆生於氣
第二句:生病起於過用。
第三句:德全不危。
道灋自然,道生萬物,道常無爲,無爲而治。
道德經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足者富。
《黃帝內經的生命智慧》潛伏在體內的「佛醫」自愈力
吃得簡單,活得舒服。懂得自愛,亦懂得愛別人。保養心態,提升愛的靈性。讓人生更加充滿魅力。漫漫人生路上,總會有那麼一個契機或者時刻;我們從書籍那裡,感到了充實與幸福。由衷地希望,《黃帝內經的生命智慧》,陪伴您度過美好的時光,夫唯道,善貸且成。
——題記 劉先銀 2017年 北京君子不應拘泥於手段而不思考其背後的目的。
《易經·繫辭》有一句:「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形而上是無形的道體,形而下是萬物各自的相。被萬物各自的形象與用途束縛,就不能領悟、回歸到無形的道體之中。
《道德經》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比於赤子,不知交合而挺拔。
易有曰:厚德載物!厚德之至為大德。老子曰:大德無德。此處又講:含德之厚,莫若赤子。也就是說,在嬰兒的時候,是德最厚的時候,也是容載性最大的時候。再直白一點也可以說嬰兒是最富有的。
嬰兒的富有體現在何處呢?精氣純正,氣血和暢,整個身心是自然而然的狀態,與道之自然而然幾近於百分之百相融。相融即它是世界的,整個世界也是它的,故它是最富有的。
整日時不時地哭嚎並不是以心動氣,只是隨自然而為,應時而為,應勢而為,不耗精氣,不塞體內之和氣,故無傷。此是若道,若仙,若天,若地之存在,試想正常的凶禽猛獸會去攻擊天或地麼?
道德經說: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
赤子之德,得天而獨厚。眾人之德,失天而群薄。德厚者,其精至真,其氣至純。德薄者,其精荒蕪,其氣雜擾。有赤子之德,厚德無形,物不離也,天助人以成,天下莫不自相歸附。反之,則人助天以亡。
祥,凶吉的預兆,預先顯露出來的跡象。既可以指吉兆,也可以指凶兆。不失德,以天助人,則乘天之運,因任自然,無為自化,精氣真全,內保之而不外盪,是謂處無為之益。德厚者,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是故以德觀之,天下有太和大通,而無吉凶福禍。失其明,以物觀之,不和而有爭,有爭而有利害,有利害方有吉凶之占。
人失其天,德薄而庸,就會以人助天。求有為之利,就會求吉凶,心裡了有了吉凶的判斷,就會隨之朝著自己認為吉利的選擇去行事。人認為什麼吉利,就真的會吉利嗎,人認為什麼事兇險,就真的會兇險嗎,天下無窮無盡的事,在無時無刻的在變幻著,人並不能事事都斷驗吉凶。同一件事,問吉凶,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判斷;同一個人,問吉凶,不同的事,也會有不同的判斷,孰知其極?天下事端不可窮盡,故人對吉凶的判斷,也不可能有窮盡。
以人助天,就會自以為是的自我增益,自認為是益生,實則開其兌濟其事。心使氣曰強,精神內不保而外盪。
含德赤子,有人之形,而無人之情。因其無人之情,故能無以好惡內傷其身。有人之形群與人,無人之情,獨成其天。此句是本章中的轉折句,前面幾句,都是從正面闡述,有德之人,就像嬰兒那樣,精至氣和無不通,本句則從反面闡述,眾人之生,與赤子之生,是一種截然相反的做法,有德天助人,無德人助天。
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以人助天,開其兌濟其事,精神外盪,精氣神都開泄光了,事情成了,人也枯槁了。看上去,自己變的很強大的樣子,實際上,所積蓄起來的德,都化成了形。形有所長,德有所失。勢有所強,德有所亡。德都亡了,那麼後面就一切都要結束了。這便是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的道理。
好比說,有人攢了一筆錢,總想著怎麼花掉,好像不花掉心裡就不舒服,就難受,於是他就真的花掉了,買了很多東西。如果德就是一個人的金錢儲蓄的話,有道之人,是想著怎麼把生命的臍帶,須臾不離的汲於大道之中,不停的積攢自己的德,這樣德足全了,自己才能長久。
不道之人則相反,天賦之德,就是他的初始餘額,他後面不僅不想著怎麼多掙點錢,還一直處心積慮的想著,怎麼把這些老本都花光,兌換成花花綠綠的摸得著看得見的感官生活。這樣的話,他的一生,就不會很長久,也不會很順利。很多人追逐一切,唯獨不想著積德。人的生命,德是續航餘額,誰的餘額越多,誰就生存的更長久,誰的餘額越少,誰就會早早的不道早已。
而社會上,為了迎合很多人這種急功近利的心態,也開始做起來了「積德」買賣。讓人花錢去充值,做善事去充值,折騰這個那個去充值,把一樁樁庸俗透頂的買賣,都做成了行為藝術。這十分的好笑,沒有道哪裡的德。積德只有一個途徑,而且是唯一的一個途徑,先有道,而後才有德。連道這個插座都找不到的人,成天宣揚著通過干一些無聊蠢事就能給德充值,這裡面都是騙子哄傻子的世俗生意,江湖買賣。
惠施問莊子:「人而無情,何以謂之人?」他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如果連大家約定俗成的「人之所以是人」的那些人之常情的東西都不具有,他還憑什麼「成為」一個人呢?
莊子答說:「是非吾所謂情也。吾所謂無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惡內傷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我們平時所說的人之常情,不過就是一些對於是是非非的看法和習慣。而我說的無情者,說的是,這樣的人不會因為外在世界各種基於好惡判斷的評價體系和標準來指導自己的生活,並因此內傷自己的生命。這樣的人,他生存著,只是自然而然的去生活,並不會用外物來增益自己,更不會通過外物來建立自我認同。
惠施又問:「不益生,何以有其身?」如果一個人,不承認外在的一切標準和規範,也不把自己的生存這件事,建築在外物之上,那麼我有一個很不解的問題,這樣的一個人,他到底是誰呢?人們怎麼才能了解他呢,當我們談論一個「什麼都不是的人」的時候,我們到底在談論什麼?
莊子答:「道與之貌,天與之形,無以好惡內傷其身。今子外乎子之神,勞乎子之精,倚樹而吟,據槁梧而瞑。天選子之形,子以堅白鳴。」
惠施呀惠施,一個人是什麼人,當然不是可以靠外物來標劃他的。一個在你眼裡,通過外在的是非好惡評價體系來判斷得出「什麼都不是的人」,道賦予他貌,天賦予他形,他自然不是流俗的外在評價體系,可以描述他並告訴人們他是什麼樣的人的。他們更不會,因為身外之物雜擾靈府,而內傷其身。
再看看你,你的精神,內不保而外盪,現在,你已經外在於你的神,勞損了你的精氣,你靠著樹幹,跟人辯論失敗後錯愕嘆息,累的精疲力盡了,就囫圇的趴在一顆乾枯的大梧桐樹下睡著了。你知道你為什麼會落到今天這般地步嗎,道生德蓄而成就你的人身之形,你能生而為人,這是被道德選中的美好的事,高尚的事,而你呢,卻成天吃飽了沒事幹,以堅白同異論這種好笑的奇談怪論和人爭論不休。看吧,累昏了吧,你這就是不道早已。
附:《道德經》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精之至也。
終日號而不嘎,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
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道德經說: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
夫惟嗇
因為精神內守不妄泄,就能夠心德全備,
心德全備,就好像回復到自己的本性。
是謂早服
像這種事,就像每個人起床之後,要穿衣服一樣 是首要的事。

延伸閱讀

都是這玩意兒害的!嚇得我趕緊扔了

古龍僅有48年!照過來

生前行善積德

獨家報導,千萬手鐲取到手軟牛氣沖天!

號外,45人腦部受損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