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晚年深受乾隆厭惡?

2月
05
2020


分類:歷史
作者:方白真


碣石樵子
有清一代,僅有一位得以配享太廟的漢臣,那就是康雍乾三朝元老張廷玉。張廷玉生於1672年,安徽桐城人,是康熙朝大學士張英之子,於康熙三十九年通過科舉,考中進士,後升任洗馬、歷庶子、內閣學士,康熙五十九年擔任刑部侍郎一職。
張廷玉像
清代的官員有恩蔭的規定,父親去世後,可承襲其父的品級。張廷玉在雍正朝之時,便承襲其父張英品級,被受禮部尚書、吏部尚書等,並被賜太子太保等,成為朝中一品大員。雍正帝在創辦軍機處之後,張廷玉又擔任軍機大臣,深得雍正帝恩寵。在雍正晚年之時,還命張廷玉與當時的另一個滿洲大學士鄂爾泰輔佐乾隆皇帝登基。可以說,張廷玉乃康、雍、乾三朝元老。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清代的安徽桐城,也就是張廷玉的家鄉,曾出過很多名門望族,他們不僅因世代書香門第,而在地方上素有威望,而且很多人通過科舉入仕,成為朝廷命官,特別是康雍乾時期,桐城文人常常在朝廷之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張氏家族便是其中之一。
張廷玉家族中也是屢出人才,其弟張廷璐是考中的榜眼,並任翰林院編修,侍讀學士;長子張若靄考中探花,曾任內閣學士;次子若澄也曾任內閣學士;三子若渟曾歷任工部、戶部並不侍郎,贈太子少保;四子若溎任左都御史;可以說張廷玉子弟書讀得好,學而優則仕,加之張廷玉的庇佑,於是備受皇帝器重。
張廷玉·劇照
乾隆初期,張廷玉在朝中的地位可謂炙手可熱,一時朝中大臣爭相依附。乾隆帝當時評價朝中形勢之時稱「滿洲則思依附鄂爾泰,漢人則思依附張廷玉」。清初有佟半朝之稱,而乾隆朝之時,張廷玉雖然沒有「張半朝」之說,但其權勢在當時的朝中的影響力很大。
張廷玉與清初的鰲拜等人不同,他一輩子為清統治者當牛做馬,兢兢業業。最重要的是他十分謹慎,在皇帝面前多是一副唯唯諾諾的表情。乾隆皇帝曾評價他說張廷玉「謹小慎微而近於懦」。
儘管張廷玉這般謹慎,但因他背後勢力過於強大,生性多疑且權力欲極強的乾隆皇帝又怎能容忍他呢?最終當他告老還鄉的時候,乾隆皇帝因他沒有當面叩謝皇恩這一微不足道的藉口,對張廷玉勢力展開了打擊。
乾隆畫像
隨著張廷玉勢力的膨脹,乾隆開始尋找理由,藉機清除張廷玉的權勢。乾隆十四年時,張廷玉請求告老還鄉,幾經周折算是得到了乾隆恩准。結果,當時張廷玉未親自入宮謝恩,而是寫了一道謝恩的摺子,並派遣兒子張若澄前去面聖。
其實,乾隆早就看張廷玉不爽,因而對此大為惱怒。不過,當時乾隆卻隱忍未發,命人草擬了聖旨,要求張廷玉親自入宮謝恩。然而,就在此時,卻有大臣向張廷玉通風報信,而張廷玉卻也多加考慮,匆忙入宮,試圖討乾隆歡心。不料,乾隆借題發揮,一口咬定張廷玉結黨,且在宮中布有眼線。
就這樣,經過一番廷議,張廷玉遭到了處置,被免去伯爵。不過,乾隆此時雖然厭惡張廷玉,卻也未採取進一步措施,只是沒答應這位老臣回鄉的請求,要把他放在眼皮子底下親自監督。不久,張廷玉再次提出回鄉,此時乾隆卻恰好喪子,正值皇長子永璜去世不久,因而心中抑鬱的乾隆,借題發揮,雖然放其回鄉,卻免去了張廷玉配享太廟的資格。
張廷玉·劇照
晚年的張廷玉雖然老邁,但卻並不糊塗。他深知樹大招風,而且也明白兔死狗烹的道理,所以一心想著告老還鄉,以便給自己保全一個好的名聲,但此時的乾隆卻一心認定了張廷玉結黨。所以,張廷玉越是想離開京城,便越受乾隆懷疑和厭惡。
不過,雖然乾隆一再打壓張廷玉,最終還是沒有做得太絕。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八十三歲的張廷玉卒於家中,此時乾隆考慮到張廷玉一生卻無明顯過錯,而且先帝雍正有遺命,曾允諾這位老臣配享太廟。所以,乾隆經過一番權衡,還是「開恩」允許張廷玉配享太廟。

延伸閱讀

一個好用的浴室櫃可以這樣設計

頭條新聞,很多人沒見過

它才是樹籽類手串的王者!

大概都活在翡翠魚缸里了吧!大新聞

無根的「富貴竹」毛根嗖嗖長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