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是延續著600多年的傳統工藝從一分錢漲到十塊錢

4月
12
2020


分類:人文
作者:吳麗秋


走在路上的風景

糖人的手藝雖然並沒有失傳,我們在很多景點廟會上見過。但是大多數的糖人的製作過程已經改良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是糖人形成後的結果,但是關於糖人的傳統工藝卻漸漸消失了。在我的記憶里,賣糖人是一個老爺爺,他著挑一個擔子,一頭是加熱用的爐具,另一頭是糖料和工具,他走街串巷,家家戶戶的門口前打著銅鑼吆喝著賣,小孩子只要聽到他的聲音,都會跑出來將他圍堵。

印象最深的是他還有一個像是指南針一樣旋轉的的方盤(也有圓盤),上面畫著很多花鳥走獸的圖案或者寫著字的,有「葫蘆」、「大公雞」、「關公」和「猴子」等,只要你轉到哪個,對方就會給你做哪個。那時候,吃一根糖人的樂趣必定少不了」指南針「轉糖人。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糖人的身影越來越少,它逐漸退出人們的視野,曾經本是屬於生活的一種,如今都成為了依靠景點才能堅持下去的傳統工藝。但是令我沒有想到的是,在武漢的戶部巷附近的居民生活區我竟然再次看見了小時候才有的糖人。
那是一個時代的記憶,也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我難以想像,在這熙熙攘攘的繁華城市裡,真的還有延續著最古老的傳統糖人。

老人今年63歲,從十幾歲就開始做糖人,從當年的一分錢一根糖人到今天漲到了十塊錢,歷時了一輩子的光陰,老人對糖人的喜愛讚不絕口。當附近居民和孩子將老人包圍中間的時候,時間像是靜止了一般,又像是回到了我的童年。他製作糖人的過程猶如許多年前,古老,傳統,沒有任何新意和改變,顯得有一絲古板,保守,但恰好是這種一成不變的傳統手工技藝,才證明了文化的意義,具有中國特色。

爐子裡燒著是炭火,上面支著一口銅鍋,老人說這鍋已經是古董,不知道了熬化了多少蔗糖或者麥芽糖,但它卻越用越堅實,雖然也越來越笨重。就像他身前的那塊「指南針」旋轉的方盤,陪著他經歷了時代更換的風風雨雨。看到這塊方盤,頓時激發了我的時代記憶,上面的花鳥走獸如此清晰,雖然我已經記不清自己的第一根糖人是什麼造型了,但這一切像是穿越時空出現在我眼前的時候,我莫名的竟然想掉眼淚。

人群里,突然鑽進來一個小女孩,她轉動了一下方盤上的「指南針」,我一驚,目不轉睛的盯著針頭,這種不知道會轉到哪個圖案上的過程簡直太有趣了。而我小時候,最有趣的就是期待針頭會轉到我所想要的圖案上,因此這種緊張期待的心情,使我每天站在門口等著賣糖人的老爺爺。最後,小女孩轉到了一個「福「字。
老人很開心,說小女孩今後都會有福氣。

眾人也期待著他如何做一個」福「字出來。小鍋里已經熬化了的糖在爐子上繼續放一會兒,這使用時火候的控制很關鍵,太熱就會太稀容易變形,冷了又會太硬無法塑形。老人就用一個小銅勺和鏟形的工具就會給小女孩做出一個「福」字來。先用油氈子在白色石板上輕輕蹭一下,一把精緻的小銅勺舀上少許糖稀,微微傾斜著糖稀緩緩流出,緊接著手往上一提就成了一條糖線,隨著手腕的上下左右地翻飛,一個「福」字很快就出現眼前,待「福」字涼了定型,用糖稀在「福「字上點兩個點,把竹籤朝上一貼就拿起來了,小女孩剛拿到」福「字,就饞著趕緊舔了一口。

古稀之年,老人的手上功夫仍是健朗,技術嫻熟流暢,他一邊製作的時候一邊驕傲的跟圍觀的人說道:「當年,一分錢或者幾個牙膏皮就能換一個糖人,這玩意兒不值錢,但孩子們喜歡。現在的孩子能看到這種(糖人),是福氣啊。「
確實,他說得沒錯。我能再看到一次,也是福氣。糖人的歷史至今已有600多年,這是一門非常古老的傳統手工藝,從曾經的大街小巷到處吆喝著到今天的幾乎消失,糖人的傳承歷史能否繼續下去,還真的不好說。如今,只有一些景點或者廟會上還能看到,但平日裡,它幾乎沒有蹤影。

「我一有空的時候,就出來擺。」老人笑呵呵的說著:「我還會說英文呢。經常有老外會跟我買糖人,我就學了好幾個動物的英文單詞。」他剛說完這話,就跟我們秀了一把他的英文單詞,不禁覺得這個63歲的老人太可敬可愛了。
糖人的是舊社會的一個行業,小販們肩挑挑子走街串巷。奶奶告訴我在父親小的時候,吃糖人不用花錢買,而是從家裡拿牙膏皮來換。兩筒牙膏皮就可以換一個孫猴或是其他的小糖人。所以父親經常是把把家裡還沒有用完的牙膏擠出來,用牙膏皮去換糖人吃,即便被奶奶打了一頓也覺著甜滋滋的。我沒有經歷過拿牙膏皮換糖人吃的年代,但一毛錢就能吃到糖人的記憶足以令我美滋滋的了。

延伸閱讀

是現實

黑幫女幫主和殺手的愛恨情仇別出心裁

寶馬宣布下調部分車型官方指導價

4大閃光點很亮眼

導航《奇門遁甲》大獲好評觀眾久違的掌聲就是最好證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