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韻味十足的老宅和清新脫俗的竹林

4月
12
2020


分類:旅遊
作者:朱雁容


余頭小姐Rachel
說到矴步橋,人們可能會想到鳳凰,當初我去鳳凰古城,就是為了去矴步橋上走一走。後來我才知道,國內的很多古村落內都有矴步橋,只不過有大有小,有長有短,各不相同。當我得知溫州蒼南的矴步頭村時,我第一反應想到的是這座古村內一定有矴步橋,而且它的名字就叫矴步頭村,那麼這兒的矴步橋絕不簡單。如今,我到了矴步頭村,所見的矴步橋又長又大,不輸鳳凰古城,果然沒有讓我失望。接下來,就為大家好好介紹一下這座古村吧!
古色古香的老街
矴步頭原名古鰲頭,意為溫州第三條大江鰲江的源頭。村莊沿莒溪和清水溪兩岸而建,東為矴步頭老街,西為矴步頭新街、廣昌內和嶺後,東西跨溪建有一條長長的石矴步橋。矴步橋兩頭銜接新老兩條街道,溝通村落各部,且因石築矴步長又大而遐邇聞名,故後來改稱村名為「矴步頭」,意為建在矴步橋兩頭的村莊。
走進矴步頭村,我們首先邂逅的是一條古色古香的老街。矴步頭老街始建於清咸豐年間,南北走向,一頭連接矴步,一頭通向去往碗窯的道路。街不寬,也不長,全長只有100餘米,寬只有3至4米不等,街面用不規則塊石鋪設,雨天不泥濘,晴天不揚塵。

沿街建築均為二層閣樓式,各間寬約3.2米,進深10至11米不等。每間房屋或開設排門,或沿街開一小門,門旁開設一扇開窗,後放下窗門板即可擺攤,關閉後則成屋前隔板的大窗,別具山區小街的獨特韻味。
如今的老街很安靜,但在清代後期至民國期間,這可是浙南山區茶葉與菸葉的重要集散地之一,十分熱鬧。清、民國時期,矴步頭周邊地區,種茶、採茶、販茶成風,王從仁《玉泉清茗》一文載道:「英倫三島選中了中國紅茶,摩洛哥、阿爾及利亞都挑上了中國的綠茶,尤其喜好浙江平水(概指包括矴步頭等村莊在內的橋墩地方)珠茶與眉茶」。
另據民國《平陽縣誌》載:民國初,橋墩出口茶約一萬擔,其中,自矴步頭運出的茶葉占有重要的份額。茶葉業鼎盛時,有著種茶與經營茶葉業經驗的矴步頭謝、賴兩族族人,大量種茶併購買周邊的茶葉外運。泰順、文成等地與矴步頭相近的村民,也將茶葉運送至矴步頭街銷售,從街上依然飄搖風中的商號招牌可以知曉,當時矴步頭街沿街開有旅舍、飯店和眾多的商鋪。這條小街一直繁榮至抗日戰爭前夕,因東印度公司藉助印度,蠶食中國茶市和日本入侵運銷渠道出現障礙而漸衰落。故當地至今還流傳著「茶葉興、廣昌盛;茶葉沒、廣昌落」的熟語。
又大又長的矴步橋
穿過古街,來到溪水邊,便能看見那誘人的矴步橋。矴步橋是一種簡單又古老的渡河工具, 將一些形狀大小基本一致的石塊在水中排列成道,石塊之間相隔約一步之遙,就形成了矴步。因為矴步橋面是不連續的,所以從嚴格定義來看,它是橋的雛形,但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橋。
這一條長長的石矴步橋,遊人行走在其上,有緩緩漫步的,有一蹦一跳的,但無一不是享受的。
溪水從石縫中流過,女生或孩童或許會有些害怕,但即便害怕還是會很想要走上一番。
將身體轉向另一邊,會發現還有一條矴步橋,原來矴步頭村的矴步橋不僅又大又長,還多。
韻味十足的老宅
村內有許多老宅點綴,其中謝氏故居就是很經典的一幢。謝氏故居依山臨溪,環境優美,整體建築坐北朝南,由山門、前廳、廂房、正廳等組成三進合院式木構建築,占地面積約五千多平方米,可以說是很大了。
故居山門為懸山頂,山門兩側置樓房,明間為通道。過台門後為天井,進深有九米之多。前廳七開間、懸山頂,而左右廂房為五開間二層懸山頂。堂上掛「椿萱長春」行書大匾,兩側有「鶴畀頻添七旬清健,鹿車共挽百歲長生」楹聯。更厲害的是,前廳天井長21.5米,寬15.5米,用塊石鋪地。
正廳七開間,二層,懸山頂,為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構建築。樓上置美人靠,正堂懸掛清同治五年(1866年)「英傑聯芳」楷書大匾。故居的檐柱、斗棋、屏窗等構件上雕刻精美,如淺浮雕牡丹、梅蘭、歷史人物等,圖案逼真,栩栩如生。
清新脫俗的竹林
參觀完故居之後,我們繼續往村落的深處走,結果邂逅了一片絕美的竹林。
水車緩緩地運作,和溫柔的溪水做著有趣的互動,在藍天白雲和綠植的映襯下,形成了一幅美麗的畫作。
茂密的竹林讓人倍感靜謐,此刻我們就想待在這兒,好好地聽一會風吹動竹葉的聲音。

延伸閱讀

這些平均年齡23歲的英雄我們不能忘!

快來pick你的好詩詞新年禮物!

必讀,深圳建築電氣造價

文摘,在國外大神手下重生暴雪你看到沒?

總有一句適合你指南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