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足杯若干問題的探索讓人驚訝

10月
30
2019


分類:人文
作者:朱雁容


典藏ARTCO元青花的燒製成熟,在陶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但仍有較多相關問題未解。1998年安徽蕪湖繁昌窖藏(圖1)出土的15件元青花(注1)頗具代表性,本文擬從這批獸耳罐和高足杯入手,對元青花的造型、紋飾、年代及性質等問題進行探索。
1.安徽繁昌窖藏出土的25件瓷器
元青花的造型及紋飾
青花獸耳罐1.造型青花雲龍紋獸耳罐(圖2)、青花孔雀紋獸耳蓋罐(圖3),後者保存有蓋者更顯珍貴,類似者還見於高安窖藏、明湯和墓、明陶升夫婦墓,蓋上皆繪覆蓮紋,唯繁昌窖藏者繪雲雁紋。
2.青花雲龍紋獸耳罐,元,高39.2厘米,口徑15.9厘米,底徑18厘米,繁昌窖藏出土
3.青花孔雀紋獸耳蓋罐,元,通高45厘米,口徑15.7厘米,底徑18厘米,繁昌窖藏出土獸耳應為模印後貼在罐上,內蒙古赤峰出土的「至大三年」銘獸面紋瓦當陶范可佐證相似的工藝。獸耳裝飾有兩種:一種以繁昌窖藏者為代表,青花勾勒描繪獸眉、眼、牙齒及鬍鬚,頭頂繪一旋渦狀毛髮,雙耳塗以青料,龍紋罐獸首鬍鬚呈捲曲狀,至獸耳邊緣為止,而孔雀紋蓋罐者鬍鬚為飄帶狀,並延伸至罐身;另一種如湯和墓者,獸耳塗以濃重的青料,眉、眼、鼻、牙齒及鬍鬚留白,類似的做法還見於鎮江京口閘遺址出土的青花香爐的鋪首配件。2.紋飾類似的獸耳罐紋飾有一定規律性:如意雲肩紋為六組,雲肩內有布局一致的紋飾,腹部繪主題紋飾。與之最接近的有兩件,腹部皆繪纏枝牡丹紋。一件藏於土耳其托普卡帕宮博物館(頸殘,圖4),與孔雀紋蓋罐相似,仰蓮紋皆帶有大括號式的蓮瓣尖。另一件在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注2),與雲龍紋罐相比,僅將纏枝菊紋易為海水紋,仰蓮紋上方增加一圈卷草紋,為七層紋飾。此外還有日本出土及藏於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者,腹部繪雲龍紋,雲肩內繪四朵花。

4.青花纏枝牡丹紋獸耳罐,元,高32厘米,土耳其托普卡帕宮博物館藏①雲肩內的花鳥紋繁昌窖藏的兩件罐:左右雲肩內各有一鸞鳥,頭向上,相互對視,二長羽至頂端分別向外捲曲,搭配纏枝菊花,多為四朵;中間雲肩內為一雁,雲龍紋罐上者,一隻頭向左下方,伸展雙翅,另一隻做回首狀,搭配留有白邊的五瓣花,孔雀紋罐上的雁則雙翅略收,分別向左和右下方俯衝,搭配統一的纏枝菊紋。②孔雀牡丹紋獸耳罐腹部繪孔雀牡丹紋,繁昌窖藏者為孤品,雌孔雀與伊朗國家博物館的青地白花碗(注3)上所繪者接近,該館四系扁方壺上回首的孔雀也與之相似,僅將尾部易作開屏狀。與孔雀搭配的牡丹有兩種:一種如伊朗國家博物館的罐,大花大葉;另一種如該館之四系扁方壺,牡丹亦留有白邊,但花葉較小。此蓋罐與之近似,或因孔雀牡丹雖為主題紋飾,但未占整個畫面。就牡丹而言,相似者還見於上述土耳其托普卡帕宮博物館的殘罐及英國收藏家阿爾弗雷德・克拉克夫人(Mrs.
Alfred
Clark)舊藏的纏枝牡丹紋梅瓶(注4)。③雲龍紋繁昌窖藏雲龍紋罐上所繪龍紋,龍首和龍肘處分別有兩條和三條飄帶狀的毛,兩膊間有飄逸的火焰紋。值得注意的是,罐上追逐火珠的龍,第三肢從關節處向上抬起,龍爪恰好被龍身擋住而省略不畫,顯示出立體感,頗為接近者如句容窖藏的梅瓶、青州元墓的玉壺春瓶,但龍鱗為網格狀。此外,雲龍紋罐口沿內側書「又」字,獸首書「王」字,類似者如內蒙古包頭燕家梁遺址出土的罐口沿內側的胎上寫「×」,北京後桃園元代居住遺址出土的鈞窯連座瓶的獸額頭上也刻「王」字。青花龍紋高足杯1.造型及紋飾第一式:撇口,弧腹,內壁印花四爪龍紋兩條,按足部特徵分為兩組。A組:八件,喇叭形高足,杯心分別繪馬、折枝菊、九瓣花、八瓣花(五件)。B組:一件,竹節形高足,胎略厚,杯心繪折枝菊,口沿內繪卷草紋。第二式:杯身呈半球形,高足上有一圈凸棱。A組:三件,凸棱上加一青線,口沿裝飾弦紋,杯心弦紋內分別繪火珠紋、折枝菊(兩件)。B組:一件,棱上無青線,杯心繪八瓣花。2.相似高足杯的比較分析①紋飾第一式A組高足杯(圖5),外壁所繪龍紋與罐上的如出一人之手,但第三肢繪出一塊強健的上臂(高出龍身),景德鎮珠山北麓風景路出土的蓋罐、落馬橋元代窯址出土的花口盤、高安窖藏的帶蓋梅瓶亦如此,但第三肢龍爪未省略。青花高足杯中,龍紋先勾勒再填色、魚鱗狀龍鱗的做法極為罕見,與之類似者如河北交河出土的一件,但其龍紋以實筆繪就,且為網格狀龍鱗。
5.青花龍紋高足杯(第一式A組),元,高9.6厘米,口徑11.4厘米,底徑3.7厘米,繁昌窖藏出土第一式高足杯口沿內常有一圈裝飾,尤以B組之卷草紋最多,內蒙古集寧路古城遺址出土者繪弦紋、河北交河和揚州宋大城北門水門遺址出土者繪毬路紋;A組口沿內無裝飾反而罕見。喇叭形高足者足端多有裝飾,A組皆為兩道弦紋間繪卷草紋,遼寧省博物館的一件(注5)卷草紋下還有蕉葉紋,上海博物館的一件(注6)則繪弦紋三道;竹節形高足者足端幾乎不見裝飾。②造型元青花高足杯中,第一式發現數量較多,又以竹節形高足者較為常見,多在喇叭形高足上刻幾道弦紋為竹節。第一式B組的四竹節形高足,竹節較突出,起伏較大,與新安沉船的青白釉竹節形插瓶(注7)相似,B組這件的時代或略早。第二式目前發現數量較少,造型最接近者屬江蘇丹徒窖藏的六件(注8),江西萍鄉窖藏、北京西絛胡同元代居住遺址出土者亦相似,但體量稍小,凸棱上無青線。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其與金銀器的關係。第一式A組的造型與湖南益陽窖藏的銀高足杯(注9)相似,足端皆裝飾一圈卷草紋;杯心所繪折枝菊花與湖南攸縣窖藏的銀菊花單耳杯的杯耳相似。湖南沅陵元黃氏夫婦墓出土的金包背玳瑁梳上的鸞鳥和牡丹、江西星子窖藏的銀項牌上的鸞鳥與菊花,則與繁昌窖藏獸耳罐上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瓷器的製作年代
紀年資料的對比1.紋飾①卷草紋繁昌窖藏的高足杯(第一式A組的高足上和B組的口沿內側)及蓋罐的蓋上所繪卷草紋,與景德鎮陶瓷館的青花「戊子年」(1348)銘罐、廣東至元三年(1337)墓出土的釉里褐蓋罐及菏澤沉船的青花梅瓶上所繪者幾乎一致。孔雀紋蓋罐上出現另一種較少見的卷草紋,為雙鉤填色,與西安曲江至元五年(1339)張達夫及其夫人墓的青花匜、景德鎮落馬橋元代窯址出土的雲龍紋花口盤及鄒縣至正十年(1350)李裕庵墓出土的絳色綢方巾上所見者相似。這兩種卷草紋在合肥窖藏的銀果盒(圖6)上皆有出現,據同出銀壺上所刻「至順癸酉」,這批器物為1333年所制。此外,果盒蓋頂上所刻鸞鳥及菊花、格層上所刻牡丹,與繁昌窖藏青花罐上所繪者也很相似。

6.銀果盒,元,高16.8厘米,口徑34.4厘米,足徑26.5厘米,安徽合肥元代窖藏出土②龍紋第一式A組高足杯與江西波陽元墓的青花帶座梅瓶上所繪龍紋頗為相似,梅瓶上的卷草紋、纏枝菊紋、回紋、仰蓮紋則與繁昌窖藏的雲龍紋罐上所繪者相似。該墓還發現青白釉三足爐和雙耳瓶,與泉州至正二年(1342)墓出土者幾乎一致,為上述元青花的年代提供了佐證。與之相似的龍紋還見於落馬橋的花口盤上,同出有以青料寫「辛巳」的瓷片,應為至正元年(1341),該地層中的青花器均為至正前期之物。③纏枝牡丹紋湖北黃梅延祐六年(1319)墓出土的塔形蓋瓶所繪纏枝牡丹,四朵花為側視圖,一朵留有白邊,相鄰的兩朵皆朝上,葉為三片,還處於不成熟的階段。繁昌窖藏蓋罐所繪牡丹,花也為側視圖,但有朝上或朝下的變化,皆留有白邊,葉多為三片,較塔形蓋瓶有進步,時代應稍晚,與西安至元三年(1337)劉逵墓出土的青白釉印花高足杯(圖7)及江西撫州至正八年(1348)墓出土的青釉刻花蓋瓶的牡丹相似。
7.青白釉印花高足杯,元,高9.1厘米,口徑9.7厘米,足徑4.1厘米,陝西西安劉逵墓出土④纏枝蓮紋新安沉船(1323)發現的青白釉雙耳瓶、鼎式爐上所刻纏枝蓮為八瓣,橢圓形的中心;繁昌窖藏獸耳罐上的纏枝蓮,外圍花瓣為一層,12瓣左右,中心花瓣近橢圓形,有留白,風格相似;而「至正十一年」銘象耳瓶所繪花瓣為前後兩層,瓣數增加一倍,中心花瓣呈麥穗狀且不留白,顯見越來越成熟。此外,山西省博物館藏織錦繡佛神簾(注10),書有「大元至正元年」(1341),蓮花造型與繁昌窖藏雲龍紋罐的纏枝蓮紋相似。⑤菊花紋雲龍紋罐頸部及雲肩的纏枝菊花、四件高足杯杯心的折枝菊花,皆扁菊、花心以斜網格畫出,與廣東至元三年(1337)墓出土的釉里褐蓋罐、故宮博物院的「至正拾壹年」(1351)銘罐(注11)及株洲市博物館藏「辛卯(1351)陳榮卿造」金菊花盤上的菊花相似。⑥仰蓮紋雲龍紋罐脛部的仰蓮紋與江西鉛山至元二年(1336)墓的碗外壁所刻者接近。孔雀紋蓋罐的仰蓮紋與菏澤沉船的梅瓶所繪者接近。⑦回紋兩件青花罐的口沿繪回紋,互不相連,一回一回地排成一圈,與李裕庵墓的盤龍回紋暗花綢窄袖夾袍上的回紋頗為相似。⑧雲雁紋蓋罐蓋面上繪雲雁紋,應有四隻雁,頗為罕見,與杭州至元二年(1336)墓出土的卵白釉碗的印花雲雁紋相似。
8.青花「至正七年」銘雙系蓋罐,元,通高17.7厘米,口徑9.2厘米,足徑9厘米,四川雅安元代窖藏出土2.造型繁昌窖藏蓋罐蓋的造型與江蘇建湖至正十二年(1352)新興場典史崔彬墓出土的青瓷蓋壺及四川雅安窖藏的青花「至正七年」(1347)銘雙系蓋罐(圖8)的蓋頗為相似。雅安窖藏還出土24件高足杯,其中Ⅰ式、Ⅱ式分別與繁昌窖藏第一式B組、A組高足杯相似。第一式A組高足杯的造型與河北涿州至元五年(1339)墓出土的釉里紅高足杯(圖9)、河北涿鹿至元二年(1336)墓的青釉高足杯及上海至元四年到至正十三年(1338—1353)任氏墓群的卵白釉印花龍紋高足杯近似。
9.釉里紅高足杯,元,高8.4厘米,口徑9.2厘米,足徑3.3厘米,河北涿州元代壁畫墓出土景德鎮落馬橋窯址發掘情況的佐證景德鎮落馬橋窯址的發掘表明:元青花在第三段即14世紀30年代中期到至正十二年(1352)才出現,出土的青花龍紋高足杯與繁昌窖藏第二式B組幾乎一致,青花器座、爵,造型也與繁昌窖藏的卵白釉者相似,此時也是該窯址最繁盛時期,卵白釉瓷、青花瓷、藍釉瓷等製作精細。結合上述紀年資料,繁昌窖藏出土的青花及藍釉、卵白釉瓷器也應屬此時景德鎮窯佳作。窖藏其他器物的年代、產地及組合情況繁昌窖藏(共25件瓷器,見圖1)的藍釉螭耳膽瓶及卵白釉瓶座,整體造型與上海任氏墓群及湖北武穴至正十一年(1351)舒氏墓出土的卵白釉帶座瓶相似,瓶座應仿家具,與西安曲江至元五年(1339)張達夫及其夫人墓出土的陶香幾相似。繁昌窖藏的貫耳瓶為南宋官窯珍品,荷葉蓋罐在龍泉大窯楓洞岩窯址有發現,且與新安沉船出水者幾乎一致。其餘22件皆為景德鎮窯作品。相似的組合如雅安窖藏31件瓷器,除兩件高足杯為龍泉窯系外,其餘29件應屬景德鎮窯,可見在當時的制瓷手工業中,景德鎮窯已具有絕對優勢。從品種上看,兩處窖藏中皆有青花、卵白釉瓷,器型也相似,皆有蓋罐、高足杯,又以高足杯最多,二者的時代應是很接近的。
瓷器的性質及產地
特異紋飾與織繡花
劉新園先生認為「具有特異紋飾的元青花都是浮梁磁局燒造的」(注12),繁昌窖藏的元青花上就屢見特異紋飾,如罐的雲肩紋,莫高窟第三窟(約完成於至正年間)壁畫中的吉祥天女就身著曲領雲肩披巾。窖藏的一件青花高足杯杯心繪臥馬,前腿彎曲,後腿著地,回首以舌舔毛,前膊有火焰。《元史・輿服二》記載天子儀仗旗「玉馬旗,赤質,青火焰腳,繪白馬兩膊有火焰」,與之吻合,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玉壺春瓶(注13),其奔馳于海水中的馬與之相似。青花蓋罐上所繪鸞鳥及牡丹,與河北隆化鴿子洞窖藏的鸞鳳串枝牡丹蓮花紋錦被面(圖10)上的頗為一致,應生產於北方的官府作坊中(注14)。罐上的鸞鳥及雲紋與集寧路故城窖藏出土的元代刺繡夾衫上的亦十分相似,同出的提花綾上漬有「集寧路達魯花赤總管府」墨跡。據《元史・順帝本紀》「禁服麒麟、鸞鳳」,罐雲肩內的「鸞鳳」屬被禁紋樣。
10.鸞鳳串枝牡丹蓮花紋錦被面,局部,元,長226厘米,寬160厘米,河北隆化鴿子洞元代窖藏出土與落馬橋窯址發掘情況的對比繁昌窖藏的青花罐及第一式九件高足杯,青花發色濃艷,應用昂貴的進口「蘇麻離青」料,紋飾繪製精細、工藝精湛。特別是器形碩大、規整的兩件罐,與落馬橋第二組「伊朗型」紋飾、青花發色等可對應,如青花龍紋方形扁壺、雲龍紋梅瓶、纏枝蓮紋盒殘片等,應採用「二元配方」工藝,即高嶺土(應即文獻中的「御土」)加入瓷土中制胎,保證在高溫燒造過程中不變形。上述元青花顯然應是「御土窯」產品。而窖藏第二式四件高足杯,青花發色略顯灰暗,胎釉略粗,落馬橋窯址的第一組中有見,應為民窯產品。落馬橋窯址是官、民窯器同時燒造的場所,當時磁局可能是在民窯督造官用器的,或可佐證繁昌窖藏元瓷的產地和性質(注15)。文・圖∣王承旭感謝中國古陶瓷學會常務副會長,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沈岳明先生對本文的指導王承旭,中國文物學會會員、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注釋:1.王承旭,《繁昌元代窖藏瓷器》,江蘇美術出版社,2012年。2.葉佩蘭,《元代瓷器》,九洲圖書出版社,1998年,第54頁。3.上海博物館,《幽藍神采:元代青花瓷器特集》,上海書畫出版社,2012年,第128頁。4.哈里・加納,《東方的青花瓷器》,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2年,圖17。5.汪慶正,《中國陶瓷全集・11》,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年,圖205。6.同注3,第100頁。7.沈瓊華,《大元帆影:韓國新安沉船出水文物精華》,文物出版社,2012年,第66頁。8.劉興,《江蘇丹徒元代窖藏瓷器》,《文物》,1982年,第2期。9.湖南省博物館,《湖南宋元窖藏金銀器發現與研究》,文物出版社,2009年,圖542。10.山西省博物館,《山西省博物館館藏文物精華》,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98頁。11.同注2,第165頁。12.劉新園,《元青花特異紋飾和將作院所屬浮梁磁局與畫局》,《景德鎮陶瓷學院學報》,1982年10月,第3卷,第1期。13.葉佩蘭,《海外遺珍・陶瓷・卷二》,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第283頁。14.尚剛,《蒙元織錦》,《元史論叢》第十輯,中華書局,2005年。15.江建新,《論落馬橋窯址出土的元青花瓷器——兼論元代窯業的若干問題》,《文物》,2017年,第5期。
本文刊載於《典藏·古美術》2019年8月刊。原標題為:《元青花獸耳罐、高足杯若干問題的探索 從安徽繁昌元瓷窖藏談起》

延伸閱讀

和田玉的色種——白玉

2018旅遊新猛寵即將亮相5月上海世界旅遊博覽會

攜寵親子度假新地標

不是九江不是南昌

龍珠超劇場版最強形態是超藍?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