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法家思想

5月
12
2020


分類:歷史
作者:吳白靜


有信有望就有愛
出處 《 韓非子 · 五蠹 》:「故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
「無為而治」是老子提出並崇尚的「無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劉先銀書法作品 題寫書名《黃帝內經》 2017 北京

劉先銀題寫書名《道德經》
為人父母,不知醫謂不慈;為人兒女,不知醫為不孝。
第一句:百病皆生於氣
第二句:生病起於過用。
第三句:德全不危。
道灋自然,道生萬物,道常無爲,無爲而治。
劉先銀:《道德經》全文出現成語53個,其中出自原文的39個。
秦國的教育制度,為法家思想:「以吏為師」以法為教。
意思是說人們學習知識的內容只限於朝廷的法令,即秦律。人們看到的文字也只能是朝廷的法令,法令要求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不能有絲毫違背。
是秦代施行政策,加強思想法制,鞏固中央集權的標誌之一。
法教是與禮教相對立的,是與「以吏為師」相匹配聯繫的。在奏未統一六國時,秦孝公就同商鞅、甘龍、杜摯三大夫討論正法之本.商鞅掌握秦國政權後,便強調以法製取代禮治。所謂 知者作法而賢者更禮(《商君書·更法》)。他還寫了奏書,陳述明主忠民產於今世,而散領其國者,不可以須臾忘於法 (《商君書·慎法》)。還說聖人必為法置官也,置吏也,為天下師,所以定名分也
(《商君書·定分》)。結論是法任而國治矣 (《商君書·慎法》)。到李斯受秦王朝重用時,便直接向秦始皇建議若有欲學法令,以吏為師(《史記·秦始皇本紀》)。秦朝施行吏師制度的目的,最重要的在於造就一批舞文弄墨的刀筆小吏。吏師制度從此成為秦始皇統治時期重要的政治和教育決策,時間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即公元前213年。
「以法為教」 不僅把矛頭指向儒學,也指向諸子百家,它把戰國時期按照學術自由的原則建立起來的私學,通通予以取締,這在韓非筆下,已經提得相當尖銳。如果說,韓非這一主張僅僅是一種輿論準備,李斯則以政府代言人的身份,宣示非予取締不可,人善其所私學,以非上之所建立;聞令下,則各以其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 (《史記·秦始皇本紀》)。
秦代頒行以法為教政策,有其深刻的歷史根源。首先是滅了六國,並不意味著從此天下太平無事。始皇在墮名城,殺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鍉,鑄以為金人十二(賈誼《新書·過秦上》)的同時,還徙天下豪富於咸陽加以集中管理、管制。由於二十九年出現始皇東遊至博浪沙第一次遇刺,三十一年在首都咸陽第二次遇刺,兇手一直不曾逮捕歸案,更使執政者感到,不實行嚴刑峻法,如連坐法,獎勵告訐等,並使上自官吏,下至老百姓一體知法和守法,不足以保證始皇個人的安全和秦政權的鞏固。

延伸閱讀

這樣設置自己也改不掉!

分享青海敦煌張掖六日自駕游—遇見千年藝術瑰寶

冬日防風保暖!你缺少一件足球夾克

尋找「最美中原名片」活動——走進商丘今日完美收官

為啥鎮不住曹錕等直系將領?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