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四十年改革開放

5月
29
2020


分類:人文
作者:韓雁靜


知行合一陽明教育
40年前的今天,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屆三中全會如一場浩蕩春風,揭開了歷史新篇章,中國人民從此迎來了改革開放的美好春天。
2018年恰逢改革開放40年。短短的40年間,中國創造了震撼世界的「中國奇蹟」,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自信地邁向世界舞台中央。
40年的中國奇蹟何以產生?中華民族何以歷經磨難涅槃重生?讓我們從四個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尋找回答!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
2012年,「三個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在十八大報告中首次出現。
2016年,「四個自信」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首次提出。
2017年,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指出,「全黨要更加自覺地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堅持實幹興邦,始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40年的改革開放,首先歸功於「道路自信」。中國走的道路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這是世界歷史上沒有先例的一條道路,是中國人民自己探索出來的一條獨特道路。「我們要建設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麼主義。歷史沒有終結,也不可能被終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不是好,要看事實,要看中國人民的判斷,而不是看那些戴著有色眼鏡的人的主觀臆斷。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完全有信心為人類對美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
40年改革開放,更要歸功於確立了「理論自信」。1978年年末,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會議高度評價了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討論,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作出了「改革開放」這一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中國從此實現了從「以階級鬥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封閉半封閉到改革開放、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深刻轉變。
40年改革開放,還要歸功於「制度自信」。1978年冬,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18戶農民,以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嘗試農業「包干到戶」,從此拉開了我國農村改革的序幕。此後,一系列改革措施不斷出台,推動中國經濟實現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巨大制度變革。
四個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站立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鬥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13億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台,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中國人民應該有這個信心,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有這個信心。」
從「三個自信」到「四個自信」,這是中國共產黨百年來帶領中國人民不懈奮鬥的智慧結晶。
什麼是中華文化?為什麼文化自信是最深厚的自信?為什麼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中華民族在人類文明五千年的歷史進程中,始終以博大包容的胸懷,不僅傳承和發揚本民族的優秀文化,而且學習和吸納世界各國優秀文化的精華;始終以「仁愛、中庸、謙和、真誠」為人生觀;始終以「修身、齊家、治國、利天下」為價值觀;始終以「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為世界觀;兩千多年前多個民族就融合成一個國家;新中國成立後,56個民族更加團結成像石榴籽一樣一家親;如今,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我們偉大的使命這就是中華文化!

40年改革開放的成功,從短期看,歸功於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歷史性決策;從中期看,歸功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從長期看,從歷史維度看,從哲學視角看,從最深邃的根源上看,40年改革開放的成功來自於五千年中華文化的深厚積澱,這份文化底色才是中華民族強大生命力的源泉。
「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澱、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中華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於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
40年的改革開放,造就了一個特別令人尊重的企業家群體,他們始終以飽滿的熱情、明確的目標、清晰的路徑,全力以赴地走在追尋自己使命的路上。過往的四十年,可以用「四千」來概括中國企業家精神:千言萬語、千山萬水、千方百計、千難萬險。幾乎每位創業者都有這樣的經歷,每位管理者和經營者都曾經如此「千千萬萬」。企業家們是這樣一群人:他們願意讓自己的生命以這樣的方式去燃燒,不以為苦,反以為榮,且以為樂。正因為如此,中國才有了今天的改革開放成就。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科斯在《變革中國》中感嘆道:「中國人的勤奮,令世界驚嘆和汗顏,甚至有一點恐懼。」
根據國外一項2010年的統計,中國男性的勞動參與率一路領先,達到90%,世界第一;而中國女性的勞動參與率近70%,一騎絕塵,同樣也是世界第一。當西方人享受下午茶和周末時光時,中國人加班到深夜以及每個周六周日,切實踐行「發展才是硬道理」、「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2017年達沃斯高峰論壇的開幕演講中,有這麼一段話「中國的發展成就是中國人民幾十年含辛茹苦流血流汗干出來的,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始終以吃苦耐勞聞名於世。」
從今天的輝煌成就,回看過去百年中華民族所經歷的滄桑苦難,中華民族經歷的悲愴時期只是幾十年——從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一直到1945年抗日戰爭全面勝利。數十年的滄桑會讓許多國人失去文化自信。當中華文化變成教條、變成文字的時候,變成口頭上的「仁義道德」時,它的浩然正氣被暫時淹沒了。

然而,中華文化是關於心的文化,它根植於心靈寶藏的開發,所以不管被多麼慘烈的事實所淹沒,都沒有辦法遮蔽其內在的生命力。中華文化擁有強大的包容性和開放性,能夠藏污納垢,能夠自我凈化。小溪小流清澈見底,大江大海則是泥沙俱下、包羅萬象、波濤起伏、奔騰不息!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大海有風平浪靜之時,也有風狂雨驟之時。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

如今,人們再一次見證到,從1978年改革開放到2028年,中華民族將重新回到世界舞台的中央,也僅僅需要50年。這在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絕無僅有——一個民族在50年的時間之內跌入深深的低谷,只需要50年的時間又重新回到高高的巔峰。
中國企業家很榮幸參與了過去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建設,今天又面臨著全新的機會和挑戰。面對物質與精神不平衡、心靈品質建設不充分的現實,這是是企業家前所未有的機會。誰能認清這個未來大勢,誰能把握住這個機會,誰就有可能在新商業文明的歷史天空中擁有自己獨特的位置。
在中華民族復興的路上不會一帆風順,必然存在苦難和挑戰。而一個民族之所以輝煌、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可以超越、可以戰勝這些苦難,重現輝煌。過往的一百年,既是英雄輩出的一百年,也是大浪淘沙的一百年,唯有厚重深邃的中華文化,才能承載如此的波瀾壯闊!在未來的三十年、五十年,中華民族復興的路上,同樣的也是英雄輩出的年代,同樣也是大浪淘沙的年代,在聖賢文化的引領下,中華兒女必將自信地走向新時代!
文化自信,民族復興。讓我們致敬五千年中華文化,致敬四十年改革開放,致敬我們的偉大時代,致敬我們的光明未來。

延伸閱讀

對天蠍女最有吸引力的三種人

2018年上半年大型豪華轎車銷量點評先讀為快

演出BBC威爾斯國家交響樂團新年音樂會亮相江城

常抓創文鞏衛蜈支洲島助力推進城市文明旅遊新風範小

昆明的藍楹花在抖音上火火火火火火火火了!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