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重磅!老年痴呆的病理特徵或具傳播性別出心裁

6月
09
2020


分類:科技
作者:韓雁靜


生物探索
圖片來源:Pixabay
2015年,英國科學家John Collinge團隊在《Nature》發文稱,他們「發現了」阿爾茲海默症(AD,即常說的老年痴呆)可以傳播的證據。
近日,John Collinge團隊再次發文,證實引起阿茲海默病的β澱粉樣蛋白病理可以通過不當醫療操作進行人際傳播。
而事實上,John Collinge只是一個研究朊病毒的專家,他為什麼會關注AD領域呢?
這要從歷史上一起著名案例說起。
01
一場悲劇
20世紀50年代,當時人們發現,應用「生長激素(GH)」可以幫助矮小症患者提升身高,為此科學家們想法設法從動物和人體中分離和純化生長激素。從人類屍體的腦垂體中提取出的生長激素成為了治療用的第一代生長激素,被稱為屍源性人類生長激素(c-hGH)。
1958年起,英國曾採用屍源性人類生長激素對1848名身材矮小的人進行治療。不幸的是,一些接受注射的人罹患了致命疾病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是一種人類朊病毒病,特徵為一種稱為「朊蛋白」的腦蛋白錯誤摺疊並堆積,引起進行性、不可逆的腦損傷)。
克雅病潛伏期大概為5~40年,後來陸續又有至少200名小時候接受過c-hGH治療的患者出現克雅病。
被朊病毒污染的屍源性人類生長激素在醫療中造成克雅病傳播,發現這一點後,c-hGH治療被很快被叫停,這也促成了後來合成的重組人源生長激素(rhGH)成為標準治療方法。
02
意外發現
意外的是,2015年,專注朊病毒研究的John Collinge在屍檢克雅病患者時卻在他們腦內檢查出了β澱粉樣蛋白的病理特徵!眾所周知,β-澱粉樣蛋白在腦內異常累積是AD及大腦澱粉樣血管病(CAA)的重要病理特徵。
但是,這些克雅病死者年齡尚輕,只有36~51歲,這個年齡群體患上AD是很罕見的,而且這些患者也沒有家族型早發AD的基因突變。那麼,這些患者腦中β澱粉樣蛋白的病理特徵是哪裡來的?
2015年John Collinge的這一發現似乎說明,患者是因為c-hGH療法而產生了β澱粉樣蛋白病狀,也就是說,用來生產屍源性人類生長激素的腦垂體,其實含有β澱粉樣蛋白的「種子」,從而導致病人被「傳染了」這一病理。
這是件大事,必須進一步被證明。
DOI:https://doi.org/10.1038/s41586-018-0790-y
03
模型測試
在近日發表的研究中,為了測試這些批次中的β-澱粉樣蛋白是否可以引起澱粉樣蛋白病理學,John Collinge團隊將樣品直接注射到模型小鼠的腦內。
結果發現,注射240天後,這些小鼠產生了β澱粉樣蛋白沉積和大腦澱粉樣血管病,和當年死者類似的病理特徵。但是各種對照組小鼠(包括注射了當前使用的合成重組hGH的小鼠)幾乎完全沒有出現這種情況。
Tau蛋白是另外一個AD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致病機理。下一步,研究人員試圖證明該蛋白是否也有同β澱粉樣蛋白一樣、類似「種子」般的傳播潛力。
04
外科意義
總結來說,以上發現證明,原始批次的c-hGH包含β澱粉樣蛋白種子,可在小鼠體內播種β澱粉樣蛋白病理,並且提供了實驗證據支持這樣一種假設:β澱粉樣蛋白病理可以通過醫源性方式進行人際傳播。
不過,也不必過度慌張,作者強調,這項研究並不意味著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傳染病或可以通過輸血傳播,但他們認為評估澱粉樣蛋白病理的醫源性傳播風險具有重要意義。
另有科研人士建議,為最大限度的杜絕醫源性感染,所有醫療用品都應用一次性或進行嚴格的消毒處理。那些因醫療用品使用不規範引起的疾病是歷史給我們的最慘痛的教訓,如通過體液傳播的病毒(愛滋病毒、B肝病毒等),具有感染性的蛋白因子(朊病毒)等。
責編:探索君
End
2)Transmission of amyloid-β protein pathology from cadaveric pituitary growth hormone
本文系生物探索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須在正文前註明來源生物探索。

延伸閱讀

古城濟寧的老城牆今天還能尋找到多少遺蹟?

探秘遊客少了沿途在修路

總是歡喜的

DNF13次就抽到一次

關於世界第一高樓哈里發塔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