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多利亞時代的貓痴藝術家先讀為快

6月
23
2020


分類:人文
作者:朱雁容


利維坦
利維坦按:正如文中所言,在韋恩之前的時代里,西方人對於貓這種生物的好感度一直很低,這跟中世紀時期貓被與女巫形象緊密聯繫脫不開關係。而韋恩的畫作則在一個恰當的歷史時期出現,並恰如其分地使人對於貓的接受度大幅提高。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貓主子們如今能有著如此的「地位」真得感謝這位插畫家。
文/Lisa Hix
譯/Yord
校對/Yord
原文/www.collectorsweekly.com/articles/original-catfluencer/
本文基於創作共同協議(BY-NC),由Yord在利維坦發布
文章僅為作者觀點,未必代表利維坦立場
路易斯·韋恩在被送進精神病院一段時間後,畫了這隻水彩貓。毛髮圖案由類似哥德式裝飾風格的線條構成。圖源:Wellcome Collection
路易斯·韋恩(Louis
Wain)是一名插畫師,在20世紀初大大提升了人們對貓咪的喜愛程度,使其成為了一種網絡模因。你若在網上搜索其名,會找到8幅「著名系列」的水彩畫,其中至少6張是以貓為主角。看起來一張比一張光怪陸離,而這遠在吸食致幻藥物成為風潮之前。畫家63歲時被送進了精神病院,之後於20世紀20年代左右完成了這些畫作。
有人論斷認為畫家筆下生動的萬花筒圖案和分形反映了他精神疾病的惡化,如今看來這種疾病被認為是精神分裂症。同樣,也沒有證據證明這位大名鼎鼎的愛貓人士感染了某些貓身上帶有的寄生蟲,罹患了住血原蟲病(Toxoplasma
gondii,即剛地弓形蟲病,貓科動物是弓形蟲的最終宿主,人們猜測可能會導致精神分裂症,譯者注)。儘管此種猜測廣為流傳,但並未證明該病能夠改變人類行為。
然而,若說路易斯·韋恩是我們網紅貓咪時代的母題,這話是恰如其分的。韋恩如同是創造貓咪狂熱的教父。若沒有他,就不會有菲利克斯貓(Felix,又稱菲力貓,是美國20世紀上半葉最受歡迎的動畫角色)、《戴高帽子的貓》(Cat in the
Hat,美國電影),也沒有加菲貓、鍵盤貓(一隻走紅於網絡的橘貓),更不會有國際貓咪電影節。
在韋恩之前,英美等國大多對貓抱有輕視懷疑之感。在中世紀時期的歐洲,儘管許多農民和商人私下利用貓來殺死鼠類,但人們仍討厭貓,視之為女巫的跟班,會招來疾病、不育、乾旱以及作物歉收。人們極為憎惡貓,以致在基督教節日裡經常燒死活貓。在17世紀的英格蘭,人們為伊莉莎白女王一世舉辦上任周年慶典時,將尖叫的貓放入柳條編織的巨大塑像中焚燒。

這張20世紀初的明信片——「我感覺挺沮喪的」,由歐內斯特·尼斯特公司(Ernest Nister)出版,路易斯·韋恩所畫的此種擬人漫畫貓廣受喜愛。圖源:eBay
漸漸地,歐洲人對貓的態度開始軟化。從義大利童話改編而來的法國童話《穿靴子的貓》(Puss in
Boots,為法國作家夏爾·佩羅創作,譯者注),描寫了一隻聰明正直、會說人話的貓,且是主人的得力助手。該書出版於1697年,很快風靡歐洲大陸。18世紀,時髦的法國社交名媛開始將貓咪養作愛寵,此時大型制陶廠開始製作貓形塑像。
但這種轉變並非一蹴而就。克里斯·彼特斯(Chris Beetles)是倫敦一家畫廊的擁有者,也是研究路易斯·韋恩的著名專家,他提及甚至在19世紀,貓仍游竄在倫敦的大街小巷,「人們所見的很多貓都骯髒不堪。看起來根本不像是動物,所處境況為之作嘔。」
被譽為「貓幻想之父」的哈里森·韋爾。圖源:Biodiversity Heritage Library
在維多利亞時期的英格蘭,動物愛好者哈里森·韋爾(Harrison
Weir)首次將寵物貓的地位置於牲口之上。儘管他坦承之前對貓抱有戒心,但接觸一些貓之後徹底為其魅力折服。韋爾是英國國家貓協的首任主席,並於1871年在倫敦水晶宮舉辦了首場貓展,此時韋恩才10歲。這場盛會吸引了2萬人來此觀看170隻參展貓,包括奇特的曼島無尾貓、非洲貓和波斯貓,還有一隻珍稀的暹羅貓和一隻蘇格蘭野貓。英國人開始轉變對貓的態度——也許它們可以被養在室內,作為寵物被珍之重之。
路易斯·韋恩的早期作品,畫中貓名為彼特。圖源:克里斯·彼特斯畫廊
因此,1883年,23歲的路易斯·韋恩和新婚妻子將一隻黑白小貓帶回家並取名為彼特的做法,在當時來看儘管標新立異,但並非無可容忍。羅德尼·戴爾(Rodney
Dale)是研究科學技術的作家,在20世紀60時代末期對韋恩產生了濃厚興趣。他做了研究,並為這位藝術家撰寫了首部完整傳記《路易斯·韋恩:畫貓的人》(Louis Wain: The Man Who Drew Cats)。該書於1968年首次出版,於1991年再次發行,2000年時由英國麥可·奧瑪拉圖書和克里斯·彼特斯有限公司再版。
韋恩是位有抱負的藝術家,幼年時他體弱且有些另類。他是出了名地不按常理出牌,比如娶了艾米莉(Emily)——一位比他年長10歲的女性,之前是他妹妹的家庭教師。結婚之後,韋恩夫婦在倫敦艱難度日。他定期為《文體新聞畫報》(Illustrated Sporting and Dramatic
News,後被《倫敦新聞畫報》收購,譯者注)畫插畫以維持生計。艾米莉在婚後不久患上乳腺癌,彼特成了她親近的安慰與生活逗趣者。
戴爾在韋恩的傳記中寫道:「彼特得到了極大關注,因為它給艾米莉帶來了莫大安慰。路易斯開始教它一些小把戲來取悅她。此外,他花了大量時間把彼特畫下來,一本接一本的素描本上畫滿了彼特的各種姿態。艾米莉極力勸說丈夫把一些畫作交給編輯,但韋恩認為不會有人問津——儘管掛滿公寓牆上的彼特畫像受到了客人的喜愛。」
1884年,韋恩為《倫敦新聞畫報》所畫的插畫,名為《一種新受寵的狗:巴塞特獵犬》。圖中與狗對峙的兩隻貓與彼特十分相像。注意名為「Sanctuary」的書本下面還藏有一隻小貓。圖源:《倫敦新聞畫報》有限公司/瑪麗·埃文斯(Mary Evans)
在1885年前後,韋恩並未將貓的畫像力薦給出版商,而是通過畫狗來養家餬口。戴爾解釋說,儘管愛貓群體已開始形成一定影響,但在「那個時代,將貓作寵物還未被人們普遍接受,因此很難實現。路易斯·韋恩在1909年寫道:『當我最開始畫(貓)時,它們被鄙視,被人們視作害蟲男人要是對貓的舉止感興趣就會被看成娘娘腔。』」
這個男人待在窮人精神病院裡,而在外面的大千世界中,有成百上千幅他的貓畫像。
1886年,著名的麥克米倫出版公司請韋恩為一本童書畫插畫,該書名為《塔比夫人的學校》,內容是一個小女孩被貓國王同意進入宮廷,去找塔比夫人學習貓界禮儀。戴爾解釋道,這本書出版於1886年秋天,很受維多利亞時期家長們的歡迎。那年聖誕節,《倫敦新聞畫報》刊登了韋恩的11組故事畫——《一隻貓的聖誕派對》(A Kitten’s Christmas
Party),畫有150多隻貓。這讓他一舉成名,也讓艾米莉欣慰不已,但她於1887年1月2日去世,留下26歲的路易斯孤身一人。
戴爾在傳記中稱:「我認為,若說路易斯·韋恩和彼特的相遇改變了英國歷史的走向,這種說法也並不過分牽強。很顯然,公眾對貓的態度和感情(或其他方面)都深受路易斯·韋恩作品的影響如果彼特沒能給病榻上的艾米莉帶來安慰,路易斯·韋恩就不會有這樣一個現成的模特。它如果沒能得到如此多的關注,也許就不會發展出此種性格。」
1886年出版的童書《塔比夫人的學校》中韋恩的插畫,描繪了女主人公面見貓國王。圖源:BookTryst.com
韋恩很快就將貼近自然主義的精細畫風轉變成標誌性的「路易斯·韋恩的貓」漫畫風格,大眼睛、擬人化的貓,仿佛就是一個個小人兒。
身在倫敦的彼特斯在電話中說道:「韋恩的重大突破發生於90年。當時他在《倫敦新聞畫報》的贊助人威廉·英格拉姆(William
Ingram)請他為聖誕專題做雙版面插畫,於是他畫了100多隻擬人貓。它們穿上人類的衣服,做人類做的事,參加聚會、演奏樂器等,這的確是種創新。而這樣的形象迅速走紅。他此前畫了大量的貓,但都是自然主義風格。他當時已經為《倫敦新聞畫報》畫稿數年,他畫狗的表演、馬戲團、動物園,什麼都畫。但猛然間,貓一下子廣為人喜。」

韋恩為《倫敦新聞畫報》所作的《貓的聖誕舞會》,畫了100多隻擬人貓。圖源:克里斯·彼特斯畫廊
對貓的狂熱導致人們想要看到更多路易斯·韋恩創作的漫畫貓。韋恩寫道,他獲得靈感的方法是拿著「速寫本去餐館或其他公共場合,將姿勢各異的人們畫成貓的樣子,並儘可能貼近人類性情。這種角色的雙重性是我最好的詼諧作品。」
通過將貓擬人化,韋恩提高了貓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彼特斯說道:「實際上,他描繪的是愛德華時代的社會。他只是借貓來展現這個社會,自娛自樂又加以自嘲的做法也因此變得更讓人接受。如果你嘲笑某物,覺得它可愛並生出喜愛之情,那麼你就不會立即粗暴對待,是吧?這是進化事實,兒童是可愛討喜的,任何剛出生的小動物都是可愛的,因此他們更會被精心對待、更易得到愛護。」
20世紀初韋恩畫的明信片,描繪了愛德華時期想要新帽子的妻子。圖源:eBay
短短數十年間,韋恩畫了成千上萬隻可愛的擬人貓,印在如拉斐爾塔克父子公司等著名出版商出版的報刊、童書、連環畫和漫畫明信片上。
他畫的貓獨一無二。他創作了一種貓的風格,一個貓社會,一整套貓世界體系。
彼特斯說:「40多年裡,有75家出版商出版了大量路易斯·韋恩所畫的明信片,大概有1100種。所有《路易斯·韋恩年曆》上面畫的都是擬人貓,也非常受歡迎。他將人類簡化為貓,也反其道而行,將貓簡化為人,但他並不是首開先河。」
在某種程度上,路易斯·韋恩嶄露於一個恰當的時間點。十八九世紀的政治、經濟和社會都動盪不安,漫畫和諷刺作品人氣暴增。在1930s的法國,J.J.格蘭威爾(J.J.
Grandville,著名諷刺漫畫家和插畫家,譯者注)將政治人物刻畫成動物,為之後越來越多的擬人化漫畫做了鋪墊,而19世紀印刷技術的進步,也使得帶有豐富插畫的報刊雜誌如雨後春筍湧現而出。
韋恩的蠟筆畫《瘋狂衝刺》。圖源:克里斯·彼特斯畫廊
「路易斯·韋恩的職業發展恰好趕上了大眾出版行業的興起,當時木刻法被凸版印刷法取代,成百上千種雜誌應運而生,比如《倫敦新聞畫報》和《文體新聞畫報》,」彼特斯說,「在那個時代,成百上千萬人都能買到流行的畫像。在此之前,只有稍微富裕些的中產階級才買得起木刻印刷品,因為用木刻法製作的畫像非常昂貴。」
到20世紀初,畫人形動物已然成為一種避免得罪具體某個人的方式,以此諷刺人類習性、虛偽嘴臉、古怪社會習俗及政治衝突。大約與此同時,在19世紀末期,兒童文學領域興起了一股再版古老的童話和動物寓言的熱潮。連新名字都貼合時代潮流:《1865年版愛麗絲漫遊仙境奇遇記》(1865’s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1883年版木偶奇遇記》(1883’s The Adventures of Pinocchio),及《1894年版叢林之書》(1894’s The Jungle Book)都描寫了言行舉止如同人類的動物。
出版於1909年的《弗里斯克和朋友的探險》(The Adventures of Friskers and His Friends),瑪麗安·胡瑞爾(Marian Hurrell)撰寫,韋恩插畫。圖源:eBay
工業革命和中產階級的崛起掀起了養寵物的風潮,而非養如獵犬、牧羊犬等有用的工作物種。到19世紀中期的維多利亞時代,普通人有了更多的閒暇時間和富餘收入來裝點房子,進行社交活動,探索動植物相關的愛好,並寵愛家中寵物。
「中產階級運動孕育了貓得以蓬勃生長的環境,」自稱是愛貓人士的彼特斯解釋道,「人們對它們產生興趣,開始注意其不同之處並餵養它們,寫很多如何正確養貓的文章。這些事韋恩都做過。這樣看來,愛貓成痴不限於年紀。」
值得注意的是,人們將童年認定為人生珍貴時光之後不久,貓就被視為可愛動物。在19世紀之前,兒童被看作縮小版的成年人,在很小的時候就被無情地拉去給農場和工廠幹活。
J.Beagles公司於1907年出版的這張明信片中,忙碌的貓家長在照顧小貓。路易斯·韋恩繪。圖源:eBay
彼特斯說道:「在某種程度上,貓很像小孩,都有著甜蜜而令人同情的特質。」這讓我聯想到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他筆下的19世紀中期貧窮兒童的困境,同樣扣人心弦。「這是個充滿感傷的時代,聖誕節、孤兒所和以兒童為對象的故事變得普遍。而動物繼兒童之後也開始成為日常生活中的焦點。再加上兩者共通的內在特質,因此為人所愛、加以珍惜。再不是眼不見心不煩。」
期刊《我們的貓》首次發行於1899年11月1日。圖源:Cat-o-Pedia
彼特使得韋恩愛屋及烏,轉而對所有貓都充滿喜愛之情。1891年,韋恩當上了國家貓協的主席,並利用此機會捍衛動物權益,一如之前通過插畫的方式。此外,他一生還致力於貓保護協會和英國反活體解剖協會的活動。
1899年,國家貓協發行了周刊《我們的貓》(Our
Cats),之後連續發行了14年。戴爾還透露,該周刊披露了韋恩的生活細節和想法,因為他是協會中最知名的人。因此,路易斯·韋恩可能是第一位知名貓咪博主。他熱衷寫作,分享一切話題,尤其是和貓相關的。當然,彼特仍在他心中占據著最重要的位置。
韋恩寫道:「我的舊寵彼特是一隻黑白貓,如大多數他的同類,是我見過的最聰明的貓之一。若述及他的技能,也許沒人會相信——對於那些聰明至極的貓,人們總不相信這是真的。一言蔽之,彼特會躺下來裝死,或者坐著,鼻子上掛副眼鏡,兩隻爪子間夾張明信片。」

《塔比夫人的學院》,墨水、水彩和水粉。圖源:克里斯·彼特斯畫廊
曾有一小段時間,韋恩夫婦在夜裡聽到物體掉落的「砰砰」聲,認為是鬧鬼了。但最終發現是彼特「叼起門口地墊的一角,然後鬆口讓它掉下來,」韋恩解釋道,「它很有自己的一套,有規律地隔一會兒叼起、放下,直到它的信號取得了理想效果,最終房門向它打開。」
《我們的貓》允許韋恩發表關於貓的各種理論,哪怕是異常怪異的。這些理論基於觀察和猜測,而非科學。韋恩似乎認為貓既是聰明絕頂的,同時大腦又十分脆弱,周圍環境中的巨大聲響或突然打擾都會使其陷入一片空白。
「愛貓成痴不限於年紀。」
路易斯·韋恩稱:「貓經常會因過度懲罰或驚嚇變得抓狂或呆滯。你只要改變說話音調就能嚇到它。這可以作為一個參照,你可以看看當你凶它時,它會如何反應。」
實際上,韋恩認為換個環境會對貓的身心健康產生極大影響,「會消化不良、飲食失調,可能來不及重新適應就已經死掉了。」好奇心看來確實能殺死貓。
在這張韋恩的作品中,貓似乎能向外輻射電磁波。圖源:克里斯·彼特斯畫廊
19世紀八九十年代,路易斯·韋恩和許多人一樣都痴迷於電力,對以電力為能源的新奇發明激動不已。當時,對電力的利用才剛開始,大眾對此知之甚少。得益於赫茲(Hertz,德國物理學家,於1888年首先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特斯拉和愛迪生的實驗,電力似乎潛力無窮——它能解釋人類生活,加快治癒速度,給上帝傳送消息,或與鬼魂溝通?
約翰·漢弗萊·諾伊斯(John Humphrey Noyes)創立了奧奈達社團(Onedia,美國最成功的空想主義社團,譯者注)。他布道說性將人類轉變成電池,能產生靈魂電流,拉近信徒和上帝的距離。比起人,韋恩更痴迷於貓,並提出了關於活體電池的理論。
韋恩寫道:「彼特是個小電池,我妻子是個大電池。大電池吸引著小電池的電子;而從一個身體到另一個身體的電流會產生熱能」。另外,他還堅信,貓的皮毛圖案由其電磁波極化決定,比如說虎斑貓。
「很奇怪,我曾認為貓會向北而行,就像磁鐵可以指北一樣,而這種傾向和皮毛的電能強度有密切關係,」韋恩提及,「簡單說來,我將貓看成是小範圍內的避雷針。根據它的性格是消極或積極,可判斷朝北或朝南,就像毛髮為地球的正負極吸引一樣。」
在韋恩想像出來的貓世界裡,擬人貓喜歡游泳、泡澡。圖源:克里斯·彼特斯畫廊
甚至連貓舔毛髮的日常活動,韋恩也認為與充電有關。他斷言:「在我看來,清理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完成電流迴路,這樣能產生熱能,給皮毛處帶來愉悅感。」
除了彼特,路易斯·韋恩還收養了一些貓,包括一隻名為比吉特(Bigit)的暹羅貓,一隻叫菲茨哥布林(Fitzgoblin)的藍貓,還有一隻叫普林斯(Prince)的黑色波斯貓。他記述道,菲茨哥布林
「是一個古怪的生物,紅色的眼睛閃閃發亮。他似乎有兩個『貓』格,一個控制著身體的前半部分,另一個控制後半部分。他的好奇心最強。修長後腿似乎是永遠變幻方向的船舵,經常一下子跳到別的地方,好像連前半部分身體都不要了——顯然他自己也挺驚訝的。實際上,任何人都沒辦法預測下一秒他會蹦到哪兒,好像永遠不會停止嬉戲玩鬧!」
「他在英國家喻戶曉,就如同花生醬在美國的知名度,但他仍然身無分文。」
據戴爾所說,韋恩後來在家裡養了太多的貓,以致沒辦法一一畫下。「除了彼特,路易斯·韋恩的生命中當然還有其他貓的存在。但1900年之後,關於它們單個的畫作越來越少。可能是因為貓的數量太多,韋恩沒辦法像以前那樣一邊和它們玩耍,一邊專心作畫。聲名鵲起之時,越來越多的人把他的家視作流浪貓和被棄小貓的收容所。正如一位知情者透露,他養『太多貓,以致貓都跑出房子到院子裡生活,變得野性難馴,一有人來訪就發出嘶叫聲。』」

約1890年,路易斯·韋恩撫摸畫桌上的貓。注意背景中的牆紙。圖源:克里斯·彼特斯畫廊
但你如果去拜訪路易斯·韋恩(他還養了幾隻狗),可能看不到一隻貓。「1904年有個孩子去拜訪了他,如今回憶起韋恩,他說是個「身材高大、發深面白、留小鬍鬚的人。他拘謹緘默,獨自站在昏暗房間的另一頭,家具和裝飾品全是維多利亞風格。他靜靜盯著樓下的6隻狗,而它們坐成半圈,也都抬頭看著主人。』這位小客人非常失望,因為一隻貓都沒見著。」
儘管韋恩關於貓的畫作為數百萬的人及其愛貓帶來了歡欣,但他自己的人生並不愉快。艾米莉去世之後,他從未再娶。戴爾稱,他的朋友和同事說他「憂傷陰鬱」,生有兔唇,鬍鬚濃密,鼻子歪曲。他父親在他20歲時過世。1894年,他與疏遠的母親和5個終身未嫁的妹妹和解,此後他成了她們的唯一供養者韋恩的妹妹克萊爾(Claire)和費利西(Felicie)也是有才華的藝術家,但為了不搶去韋恩的風頭便沒有尋求藝術上的職業發展。
戴爾還提到,路易斯·韋恩喜歡把自己的作品贈送出去。他既欠缺社交技能,也不精通商業手段,因此無從和經常出版其插畫和連環漫畫的報刊書籍、明信片編輯就權益進行談判。最終,出版商手裡已經有大量的韋恩畫作——都是穿著舉止和人類幾無二致的擬人漫畫貓,各種場景都有。後來他們不再接受新的畫作,也不付任何再版費用。
韋恩畫的這張名為《聖誕禮物》的明信片,由 C.W. 福克納公司出版,蓋有1905年的郵戳。圖源:eBay
「這些年來,我讀了一切能找到的關於韋恩的資料,每每這時我總震驚於他對商業的一竅不通,甚至當事業如火如荼之時仍然囊中羞澀,」彼特斯說道,「他在英國家喻戶曉,就如同花生醬在美國的知名度,但他仍然身無分文。此外,他身上又加上了養家餬口的重擔——要供養5個妹妹和生意破產的母親。妹妹們做兼職家庭教師、教些書,收入甚微,而他成為負擔家中生計的人。若還不會討價還價,這就壓力巨大了。」
彼特斯繼續說道,「至於版權,他真是無能為力。因為他總是把作品直接賣掉,從來都拿不到再版稅費。有人會買一幅作品,然後複印,印在罐頭盒上,還放到書里,總之能用的地方都拿來用,但錢卻只付那一次。所以他拿不到任何後續版權費。在這方面,他是被剝削的。」
認識韋恩的人私下將他描述為怪人、神經質者(即神經病),是「天才與瘋子一線之隔的典型代表」,戴爾引用了韋恩一位熟人的原話。韋恩宣稱熱愛物理,並申請到了兩輛自行車和一個測距儀的專利。他告訴朋友們他寫了一部誰都不知道的歌劇。韋恩的朋友林伍德·英格拉姆(Collingwood
Ingram)寫道:「他曾坐在鋼琴前即興演奏,用一種忽急忽慢、焦躁不安的方式彈出奇怪的曲子,我稱其為激奏。他也會用同樣的風格即興表演一段狂野古怪的獨舞。」
早期的「路易斯·韋恩年曆」封面,分別為1902和1905年,畫中是韋恩稱之為「流暢」風格的貓。圖源:A Pure Vintage and AbeBooks
韋恩從小時候就總被視為古怪之人,可能曾患自閉症。我們也知道他的家人同樣精神狀況不佳。1901年,韋恩最小的妹妹瑪麗(Marie),因為表現出某些心理疾病的症狀,被送往精神病院。她於1913年3月3日去世,之後韋恩一家對她閉口不提。
1901年也見證了「韋恩年曆」的首次發行。年曆中有他畫的貓,詩歌和故事,直至1915年都以一年一次的頻率發行,到1923年仍有發行,但頻次變少。
戴爾提及,路易斯·韋恩的名氣在1903年達到頂峰,但到了1907年,讀者口味開始發生變化,因為他的作品在市場上已過度飽和了。為了改善經濟窘境,韋恩於1907年10月前往美國紐約,赫斯特報業簽下他畫連環畫——《城中貓》 (Cats About
Town)和《老貓》(Grimalkin)。韋恩於1910年初返回英國,在他母親去世後,職業前景十分黯淡。
韋恩能左右開工,兩手同時快速繪畫,且始終如一地為慈善事業捐出大量貓畫像。彼特斯說:「他無疑是個慷慨的人。這些年,我見過成百上千件他送出去的速寫畫,還注有『致以最好的祝願』。他的慷慨大方出自本能,但卻致使自己深陷貧窮。」
在這張明信片中,韋恩筆下的貓戴有單片眼鏡,以此暗諷愛德華時期社會上等階層。圖源:eBay
戴爾記述,這位始終貧窮的藝術家甚至將貓畫像當作現金使用。「韋恩的名聲及一揮而就的作畫技能通常能給他免掉一些小的開銷。他在戰後一貧如洗之際,充分運用了這方面的才能。比如,有天他去法靈頓街上的藥房買了一盒止咳糖。他請經理把盒子包裝好以便能寄出去——很可能他是為了一位喉嚨痛的朋友給予些奇怪的善意。為了感謝經理,他要了一張紙,在上面畫了一隻大笑的貓。」
「另一封信中寫道:『1921年,我在白城的英國工業博覽會工作。一天,我正站在入口處的十字轉門附近,一個男人走過來,以某種不尋常的方式得到了進入許可。他沒用名片或是現金,而是要了一張便條紙,在上面快速畫了幾筆,然後嚴肅地交給服務員,於是就被允許進入了。』」
和其他藝術家一樣,路易斯·韋恩在先鋒藝術運動中也汲取了新的靈感,例如愛德華時期的立體主義(1907年)和未來主義(1909年)。在馬克斯·埃曼紐爾公司的幫助下,他在1914年完成了9個怪異的貓形陶瓷花瓶設計方案,他稱之為「未來主義貓」。
韋恩畫的未來主義、立體主義貓,馬克斯·埃曼紐爾公司據此造型生產了陶瓷花盆。圖源:克里斯·彼特斯畫廊
戴爾寫道:「這些樣品『難看之極』。就算額外加上『路易斯·韋恩』的簽名也無濟於事,既無法增加銷量,也沒能提高藝術家聲望。『令人愉悅的立體主義貓』首次亮相於伊曼紐爾公司6月的預展上。一位觀展者描述了它們的外觀。」
他寫道:「未來主義貓是最新的古怪裝飾品,是從路易斯·韋恩那多產的大腦中醞釀而出。這位無與倫比的貓專家,將未來主義的基本原則運用於瓷器貓的製作中,於是一些關於貓的奇思妙想得以實現看上一眼便可知道它們就算不美,也可說是有趣的。」
「黃色、藍色、綠色、粉色的貓,甚至還有淡紫色的貓,在未來主義的架子上被分門別類。這些東西是超乎想像的古怪奇特。它們的臉由粗糙的立體線條構成,荒誕不經,能讓最悶悶不樂的人發出笑聲。」

該幅畫的靈感來源於1910年在倫敦白城舉辦的日英博覽會。圖源:克里斯·彼特斯畫廊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戴爾提及,傳聞一艘載有大量韋恩「未來主義貓」作品的貨船被魚雷擊中,連同韋恩的投資一起沉入海底。
彼特斯說:「他創作的立體主義陶瓷貓,是他最為精彩的作品之一。他遠遠超越了所處的時代。斯蒂文·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在一百年後才開始製作這種機器形式的東西。這是個絕妙的點子,但從商業角度看完全是個敗局。韋恩沒有從中賺到一分錢。而一半的作品都沉在去往美國的途中,這真是無計可施。」
1917年4月14日,韋恩的妹妹卡羅琳(Caroline)死於流感,享年53歲,這一年韋恩56歲。據戴爾所說,韋恩將卡羅琳的死歸咎於三個在世的妹妹——約瑟芬(Josephine)、克萊爾和費利西。在接下來的7年里,他對她們的敵意與日俱增。
20世紀20年代初,韋恩的作品逐漸減少,他控訴妹妹們偷了他的東西,並沉迷於重新排列家具。他以靈魂為主題瘋狂寫作,正是這些靈魂折磨著他,向他發射電流。有一次,他掐住克萊爾的脖子,把她猛推出房子;還曾把約瑟芬從樓梯頂端推下(幸運的是,她抓住了扶手才得以避免滾落)。韋恩的妹妹們萬般無奈之下叫了醫生。1924年6月15日,韋恩被確診為精神失常。
《各種漫畫貓》(All Sorts of Comical Cats),插畫由韋恩所作, 詩歌由克利夫頓·賓厄姆(Clifton Bingham)所作,歐內斯特·尼斯特公司於1902年出版。圖源:eBay
起初,家境貧寒使得他只能被送去窮人精神病院——斯普林菲爾德醫院。妹妹們前去看望他時,總把他的畫作拿走賣掉以償還帳單。戴爾寫道:「克萊爾和費利西開始教授私人素描課程,因為她們現在可以運用自己的藝術才能,而無須擔心傷害路易斯了。費利西在微型畫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克萊爾也發展出了在玻璃上繪畫的技巧,可在碗壁上畫好看的花紋。她還實踐了書口繪畫的舊有技藝,用這種方式給很多書的側切口畫上了相對應的圖案,由此得到了世界範圍內私人收藏家的關注。」
1925年,被戴爾描述為「自由出版商,售書商,租客的聲援者」的丹·萊德(Dan Rider)正好在斯普林菲爾德醫院巡視,以檢查病院是否將貧窮病人安頓好。他意外發現路易斯·韋恩也居住於此,震驚不已。「這個男人待在窮人的精神病院裡,而在外面的大千世界中,有成百上千幅他的貓畫像。」

韋恩在這張明信片中描繪了正在唱頌歌的貓,由拉斐爾圖克父子公司發行,並蓋有1902年的郵戳。圖源:eBay
萊德和當時的幾位大亨未徵詢韋恩妹妹們的意見,於8月成立了路易斯·韋恩基金會。其時,當年那些愛看韋恩漫畫貓系列的孩子們也差不多到了而立之年,因此這種童年懷舊情緒醞釀出一場為韋恩籌款的熱潮。韋恩的悲慘境況傳到了首相耳里。因他介入其中,韋恩在8月24日被轉至條件更好的貝特萊姆皇家醫院,住在一間私人病房裡。
幾天之後,一位人氣頗高的演員在BBC廣播中聽到赫伯特·喬治·威爾斯(H.G.
Wells,科幻小說之父,譯者注)公開為韋恩籌款:「他畫的貓獨一無二。他創造了一種貓的風格,一個貓社會,一整套貓的世界體系。英國貓的相貌舉止要是異於路易斯·韋恩筆下的貓,就應該感到無地自容。」
10月,韋恩在貝特萊姆皇家醫院待了一個多月後,覺得情況好轉,足以創作新作,準備以籌款為目的的作品回顧展。XXI畫廊的展囊括了80件韋恩的原創作品,目錄手冊作為紀念品被售出了成千上萬件。得益於這些活動,韋恩得以安享餘年。1930年,他被轉至赫特福德郡鄉間的那普斯伯里(Napsbury)醫院,綠樹花園環繞,貓群聚居於此。9年後的1939年7月4日,韋恩死於動脈硬化和腎衰竭,而他剛過完79歲生日還不到一個月。
這張明信片描繪了一隻稍許令人不安的醉貓,上寫「不到早上我們不歸家」,並蓋有1906年的郵戳。圖源:eBay
因為韋恩患有精神病,因此許多心理學家想當然地推測韋恩的病症也許可從畫中窺見。比如,在20世紀初,他的一些漫畫貓經常以「刺」狀長毛的形象出現,也許暗示了他精神世界中可怕的「惡魔」具象。彼特斯坦承,一戰時期,韋恩筆下的貓似乎帶有一種惡意的微醉之狀。
「從1915年開始,韋恩畫的貓開始變得有些奇怪。這些貓總是有些醉眼朦朧、忿忿不平,顯得情緒激昂。他通常會在畫作一角,貼著邊緣寫些輕度偏執幻想式的言論。1924年,當他被送往精神病院後,這種情況愈加明顯。」
韋恩在被送往精神病院後畫了這隻被牆紙圖案環繞的貓。圖源:WikiCommons
1931年,有一篇關於韋恩的文章里有則杜撰的軼事,講了韋恩的右手如何從左手「抓起鉛筆」,畫出一隻面相邪惡的貓。這個故事的靈感可能最初來自於1929年一個女人的敘述,她被認為有「多重人格」,即有時其中一個人格會占據身體的一部分。
被送入那普斯伯里醫院,實際上令暮年的韋恩擺脫了壓力,給了他進行創新的空間。此前他一直在為黑白印刷出版物創作有利可圖的作品,而妹妹們也一直讓他這樣做。他覺得自己從這一負擔中解脫出來了。他可以使用蠟筆和五顏六色的水粉顏料。就像他進行未來主義貓的嘗試一樣,韋恩利用這個機會對牆紙和地毯上的圖案進行了試驗。這種織物圖案是韋恩生命中根深蒂固的一部分,因為他的父親是布料銷售員,而母親為她的教堂設計並製作了刺繡圖案。
戴爾寫道:「我們知道,韋恩身處精神病院時,對圖案的此種興趣愈加突出,他會用『牆紙』圖案填充背景,而有時只畫牆紙本身。他再一次做了新的嘗試,即一些人所稱的『解體』貓,但在我看來,這並非什麼不祥之物,只是一種色彩鮮艷、對稱的平面貓(圖案試驗),與之前推出「未來主義吉祥物貓」的動機類似。「我認為,很有可能……韋恩突然驚喜地發現,傳統的地毯圖案中隱藏著貓臉,於是他進一步挖掘了這個主題。」
彼特斯說,韋恩對圖案和色彩的品位非常獨到。「由於有著生產織錦、絲綢、彩色玻璃窗等的家庭背景,當他創作不規則、萬花筒般的圖像時,這些視覺效果蜂擁而至,使得這些圖像引人入勝、妙趣橫生。其中有很多作品流入市面,因為他的妹妹們會來醫院把畫帶走並賣掉。」
一張「牆紙貓」水粉畫,路易斯·韋恩作於精神病院療養時期。這幅畫由「早期希臘式」圖案構成,意在表現一隻用後腿站立的貓。圖源:克里斯·彼特斯畫廊
在20世紀30年代,臨床精神病學家沃爾特·麥克雷(Walter Maclay)博士和埃里克·古特曼(Eric
Guttmann)著手研究精神疾病患者創作的藝術作品,以及致幻藥物如麥司卡林等帶來的影響。1939年韋恩去世後的幾周,麥克雷在一家舊貨店偶然發現了8幅未註明日期的作品,這些作品都是韋恩生前在精神病院裡創作的。麥克雷把這些作品按順序排列,這讓他聯想到精神疾病在臨床上的惡化進程。這8幅作品構成了我們今天在網絡上看到的關於韋恩「解體貓」的母題。
韋恩生前在精神病院裡創作的8幅解體貓作品。圖源:flashbak
「簡而言之,我將貓視為小範圍內的避雷針。」
其中有兩幅是較為傳統風格的貓,還有一幅是貓頭鷹形狀的幾何圖案,另外兩幅分別是「印度」和「日本」風格的貓面具。在這些圖像中,至少有一幅可能與韋恩「貓是充電電池」的論斷有關。戴爾寫道:「正如策展人帕特里夏·奧爾德里奇(Patricia
Allderidge)愉快地說的那樣,在一幅畫作中,『這隻貓被鋸齒狀的彩色線條所環繞,輪廓被勾勒而出,看起來像是將一隻腳伸進了帶電插座且沉醉其中。』」。而餘下兩幅可被描述為「完全抽象的對稱圖案,如果用心可以從中辨認出無數張『臉』」。
西西里式圖案的「牆紙貓」。圖源:克里斯·彼特斯畫廊
雖然你有可能需要一場迷幻之旅,才能感知這種暈眩的彩色渦紋圖案。但我們得知道,萬花筒發明於1816年,當時韋恩還是個孩子。而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這種手持小玩意已作為玩具被量產。
此外,戴爾做了研究,並有收據證明,韋恩在畫不規則圖案和佩斯利花紋的同時,仍在畫著名的卡通貓系列。因此,說他的精神狀態已惡化到認為貓就像他筆下的大面積萬花筒式圖案,這根本不是真的。此外,現代精神疾病專家說,精神分裂不會改變一個人的認知。正如精神病學家戴維·奧弗林(David
O』flynn)博士2012年在貝斯勒姆精神博物館(Bethlem Museum of the Mind)解釋的那樣。
戴爾提到,甚至到了20世紀30年代,此時韋恩已70多歲,克萊爾和費利西仍會去醫院讓他畫可愛聰明的貓,而不是「牆紙垃圾」,以便將其賣掉或放進書里。韋恩在一番推搡過後往往會默許。他還在病院的鏡子上畫了漫畫貓當作聖誕節裝飾。「比如在1935年,他畫了一個聖誕節場景,三隻小貓坐在桌子旁,桌上放著餅乾和葡萄乾布丁。」只有1936年的一次中風使得韋恩不得不中斷創作。
雖然沃爾特·麥克雷博士的理論已被徹底推翻,但他的錯誤觀點卻一直被引用,包括1950年出版的一本影響不小的書《精神病藝術》(Psychotic
Art)。彼特斯說:「很多博士生都寫過同樣的廢話。基本都是胡說八道。就鋸齒狀圖案的表現形式而言,並不存在精神狀況惡化的趨勢。這些畫像創作於不同時期,而他晚年時期的作品有著強烈的自然主義風格和治癒氛圍。並非一切都轉變為失控瘋狂的形狀。他創作了成千上萬張畫,其中很少是不規則形狀的貓。沒有任何證據表明,他在年老之際畫的貓越來越怪異。這是學術上的不負責任和任性憊懶。」
彼特斯說,事實上,韋恩的畫風在最後十年中變得更為溫和,因為他被送往「赫特福德郡鄉下的那普斯伯里精神病院,還帶有可愛空地,我想他住在那裡還算稱心如意」。後來的很多作品都未帶有鋸齒狀圖案,既不過分鮮艷,也不支離破碎。通常是美麗恬靜、質樸宜人的鄉村景色,我將其描述為香格里拉,即完美的世界。所以他的想像力確實潛入了烏托邦般的田園,因為他在那普斯伯里精神病院裡毫無負擔地輕鬆度日,我想這是對舊詞『收容所』的新的美好詮釋,不是嗎?」
韋恩在精神病院裡創作的一張水粉畫,繪有三隻正在唱聖誕頌歌的貓。圖源:Wellcome Collection
正如戴爾所言,儘管韋恩一生中創作了成千上萬張貓畫像,完好保存於書籍、明信片集、剪貼簿中,有些還被裝裱起來進行展出」,但他在20世紀中期已處於公眾視野的透明邊緣。
羅德尼·戴爾著書《路易斯·韋恩:畫貓的人》,插畫由克里斯·彼特斯提供。圖源:由克里斯·彼特斯畫廊(位於倫敦聖詹姆斯區)提供
戴爾在1991年版的路易斯·韋恩傳記的序言中提及,相對而言,在20世紀60年代鮮少有年輕人聽說過韋恩。1968年,戴爾出版了深入研究韋恩生平的一本書,幾年之後,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的布萊恩·里德(Brian
Reade)找到他,希望於1972年的聖誕節舉辦一次路易斯·韋恩作品回顧展,這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韋恩作品展。年輕的藝術交易商和收藏家克里斯·彼特斯因此對韋恩產生了興趣。
戴爾說:「那個時候我的書還沒有賣完,但是讀者的需求開始穩步增長,從那以後一直如此。」1983年,彼特斯舉辦了他的首次路易斯·韋恩作品展,從那時起,他連續36年每年舉辦一次大型韋恩畫展。這已成為世界各地韋恩迷的打卡地。戴爾在1991年寫道:「路易斯·韋恩的名聲現已牢牢奠定,他的作品增值了數百倍。」
作為當下最知名的路易斯·韋恩作品經銷商,彼特斯表示,得益於網際網路,韋恩展的門票在2019年更加搶手,而這發生在韋恩盛名時期的100多年後。彼特斯說:「人們對他非常感興趣,而且這種興趣與日俱增。他的作品已經過了版權保護期,所以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在網上找到他的貓畫像。他的生平故事披露得越來越多,因為這是個和貓相關的良好題材,而貓越來越受歡迎。所以他是完美素材。」
韋恩的這幅畫上寫有文字「抓住了!閉上嘴,讓我為你打開你的心扉!」圖源:WikiCommons
彼特斯繼續說道:「市場上出現的贗品數量可以折射出大眾對韋恩的關注度。每當一位藝術家的作品漲價或引發更多關注時,贗品就會出現。我每周被邀請做4到5次作品鑑定,我也在eBay和拍賣會上做鑑別,一周10到20次。仿冒韋恩的作品已成為了一個產業,不過馬蒂斯和畢卡索的作品也是如此。只要是受歡迎,最終都會被仿造。」
雖然韋恩是一個糟糕的談判者,低估了自己的作品價值,但就現今社會給予的讚譽而言,他當之無愧。戴爾寫道:「他為公眾做的大多是好事。他幫助改善了貓的命運,提高了它的地位。因此,他大力引導人們關心動物的福祉。通過他的作品,他給許多不同年齡層次的人帶來了莫大欣愉,並慷慨地在任何有益的事業上盡其所能。」
路易斯·韋恩改善了貓的名聲,羅德尼·戴爾及後來的克里斯·彼特斯也提升了路易斯·韋恩的知名度。現在,我們可以在網絡上找到無數視頻,觀看萌貓及其滑稽舉止。對此,我們都應該心存感激。
一隻貓站在香格里拉式的烏托邦田園前,路易斯·韋恩在那普斯伯里醫院時創作。圖源:由克里斯·彼特斯畫廊(位於倫敦聖詹姆斯區)提供

「利維坦」(微信號liweitan2014)
微博:利維坦行星
神經基礎研究、腦科學、哲學……亂七八糟的什麼都有。反清新,反心靈雞湯,反一般二逼文藝,反基礎,反本質。

延伸閱讀

文摘,韓藝人壓力大10年超30人自殺

全屋簡約風!走廊做「廚房」有誰見過?曬曬

帝國師維京師

兒子愧疚不已先讀為快

讓花友們都避之則吉?!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