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巧精緻的「金魚缸」WIN

6月
25
2020


分類:數位
作者:曾凡真


2018-06-08 由 超能網 發表于3C
Computex台北電腦展作為一年一度PC DIY的盛事,總是有許許多多令人充滿期待的硬體出現,而偏好遊戲小鋼炮的我對IN WIN迎廣在Computex 2017上展出的一款機箱念念不忘,那就是IN WIN A1,經過一年的仔細打磨,它終於在近日上架各大渠道銷售,由於在展會上見識過IN WIN
A1的精巧結構、足夠嬌小的身材,迫切地想知道,這和之前的ITX機箱有什麼不一樣,會不會改進已有ITX機箱的一些老毛病,帶著這些疑問,我將目前正在使用的平台重新裝到IN WIN A1上,因此有了這一篇「新瓶裝舊酒」的體驗文。
Computex 2017上,迎廣當時暫定名字是Gaming Cube A1機箱,定位就是Mini-ITX機箱,在200 x 268 x 340mm尺寸裡面,可以容納一塊ITX規格主板,160mm高塔式風扇、120mm水冷,顯卡最長可以支持到315mm,自帶兩個2.5寸硬碟位,4個120mm規格風扇,電源為125mm x 135mm的SFX規格。
不過仔細斟酌下迎廣賦予了它新的特性,做出了一番修改,尺寸增大到273 x 216 x 355.5mm,並且內置一個電源。目前出售的IN WIN A1機箱均預裝了一個標準ATX規格的銅牌600W電源,但顯卡長度支持縮短至300mm,機箱頂部支持時下火爆的無線充電。
下面先來介紹一下IN WIN A1機箱的詳細情況,本次發售一共有黑白兩個顏色,展示的竹子頂蓋版本並沒有出現,估計是因為量產成本太高的緣故。外觀上一如既往地繼承了IN WIN那種方方正正、乾淨利落的特點,機身上不會有多餘、無意義的裝飾。
在具體開箱介紹前,先講一個小細節。當時把機箱拿出來以後,翻箱倒櫃都找不到說明書,最後發現玄機在螺絲套件包裡面——一塊小紙片,用手機掃一下二維碼就可以直接進入IN WIN A1機箱說明書頁面,相當方便,不僅節省了印刷紙張,而且說明書可以做得更加精美,甚至是動態顯示。這一點值得所有廠商學習,無紙化是個好事情,特別點名那些喜歡多國語言集成在一本說明書裡面的廠商,100多頁的說明書誰會看?
還有一個特色就是螺絲只有兩種,一種是外六角內十字,可以用於主板、顯卡支架等部分固定;還有一種是平頭十字,用於硬碟固定。螺絲數量越少,安裝難度就更小,更容易分辨用途,這個細節值得稱讚。
A1前面板是無開孔設計,做得近似於一體設計的彎折,左邊就是一塊透黑色的鋼化玻璃,可以阻擋內部硬體的大部分光線,令散發出來的光亮更柔和。所以喜歡IN WIN A1不是沒有道理,很多ITX機箱在擠壓完體積後,為了機箱強度,沒辦法側透。
右側是一塊普通鋼板,由上端兩顆螺絲固定住,左側有迎廣家族式的六角形蜂巢開孔,這個確實很巧妙,通風與設計相結合,這個位置剛好與機箱內部電源、120mm風扇位對應。
從A1的屁股看去,其實就知道內部結構沒有什麼新意,是很經典的設計,只不過是縮小了而已。
再看看機身頂部,被一大塊鋼化4mm厚玻璃玻璃所覆蓋住,倒是希望迎廣展出的竹子版本能夠實現量產,機箱上用玻璃的多著呢,但竹子那種溫潤的手感是其他材質比不了的,放在桌子上還能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呢。
中間大大的IN WIN LOGO,其實裡面暗藏玄機,下方內置有WPC 1.2標準的無線充電器,也就是我們平常熟知的Qi標準,最高輸出5W功率,最新款的iPhone X、小米MIX 2s等等手機都能支持,但並不能無線快充。
迎廣一直都有自己獨特想法,玻璃與拉絲鋁板相結合是怎麼樣?你看,效果不錯吧,還是很高大上,兩個USB 3.0、3.5mm麥克風、耳機插孔、開機鍵。稍微有點可惜的是,當初說的前置USB Tpye C並沒有加入支持,不能夠戰未來。
IN WIN A1這個機箱真的個「怪胎」,一個機箱上居然同時使用多種材料組合起來,而且還顯得那麼優雅。A1底座就是用亞克力做成的,不完全透明,帶一點點茶色,開機以後會從這裡散發出比較柔和的環境光,讓你覺得這機箱是「懸浮」在空中。
由於內置電源,因此用電源延長線把接口引出到屁股底部,這個在很多定製的ITX機箱裡面見到。
這個底座不是白白浪費高度的,它還可以加裝兩個120mm的風扇,底部帶有防塵網,不好的在於防塵網居然是用膠水粘在上面,清洗起來很麻煩,如果是磁吸式設計就完美。
細節決定成敗
左側的玻璃面板採用了便捷式塑料卡扣固定住,這個設計很早就出現在迎廣機箱裡面,這已經是迎廣的家族標記。比起手擰螺絲還來得方便快捷,「啪嗒」一聲就取下了。但卡扣主要材質還是塑料,長期使用有損壞風險,迎廣應該考慮採用更堅固的材料打造。
右側的僅僅只是用手擰螺絲固定,不過只是兩顆就足夠了,因為下方採用扣嵌方式固定,一旦卡入到位,就非常穩固。
你大概就能看到IN WIN A1內部空間不是特別充裕,用起來還是很緊張的,如果你的顯卡比較長,就能把它塞滿。
右側面就能看到電源散熱位置、120mm風扇安裝位、兩個2.5英寸硬碟位。
IN WIN機箱能賣那麼貴,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做工非常精細,彎折、切割工藝非常到位,縫隙均勻而且緊密,裡面鋼板的上漆厚度你是能夠摸出來的,非常厚的一層。
我們很疑惑,迎廣幹嘛要把IN WIN A1搭配一個600W銅牌電源出售,這是自家電源賣不出去的節奏嗎?
拆開那塊阻擋出線的塑料蓋板就真相大白了,這是出於平衡尺寸的需要才這樣做,因此非模組電源線材太多的話,無法在窄小的空間內拐彎,模組電源更加不可能走線,全都被擋住了。更重要的是,電源提供了一個5V micro USB電源接口,專門供給無線充電模塊使用,正常電源哪裡有這種線?
機箱結構決定容納什麼樣的硬體
機箱頂部的無線充電模塊,非常小巧,而且採用Micro USB接口供電。
拆下這個電源確實是廢了九牛二虎之力,因為它固定方式與平常的不一樣,抽屜式安裝,需要把頂部的前置I/O模塊接口拆下來才能擰下電源螺絲。電源上的銘牌顯示是IN WIN自家的POWER MAN 600W電源,寬幅、80Plus銅牌。功率足夠負載起旗艦級顯卡,是綽綽有餘的。
由於是固定電源,它提供了滿足這個機箱所需的全部接口,包括主板24Pin ×1、CPU 8Pin ×1、顯卡8+8Pin ×1,SATA ×3、5V MicroUSB ×1。
前置I/O模塊,很精細,甚至帶有防靜電的線纜,可連接到電源外殼上。
「新瓶裝舊酒」的艱辛過程
再來說說我的舊平台,你幾乎可以一眼就看出來,這個喬思伯的RM2機箱,這可是號稱是MINI ATX機箱,確定裡面的配置都能塞進IN WIN A1裡面嗎?其實是這樣的,當初設想是組建一個遊戲小鋼炮,奈何機箱一直都找不到合適,就讓RM2湊合一下,殊不知RM2就是個大悶罐,散熱能力幾乎非常差。
不過裡面的所有配件都是按照ITX規格選購的,顯卡就是標準的大卡。具體配置如下:
技嘉B125 ITX鳳凰版
Intel Core i5-6600
利民AXP-100散熱器
鎂光鉑勝運動8GB×2 DDR4 2400MHz
EVGA GTX 1070 FTW
銀欣 SFX 450W金牌電源
三星PM961 256GB
希捷 7200RPM 1TB機械硬碟
裝機示範:
本來以為,舊平台的基本上是按ITX規格挑選的硬體,最後卻發現很難裝進去了,這是為什麼呢?這個就和IN WIN A1的機箱結構有莫大關係,首先它為了壓榨箱子進深,主板與電源其實靠得非常近,不僅安裝的時候異常痛苦,在夾縫裡插拔電源線的痛苦可能大部分ITX玩家都有所體驗。更要命的是像利民AXP-100這種六熱管大型下壓式散熱器,會與機箱頂部的無線充電模塊造成衝突,根本裝不進去!
因此選用下壓式散熱器時一定要注意了,像Intel、AMD原裝這些當然沒問題,但遇到利民AXP-100、AXP-200這種下壓式巨無霸,那就慘了。
下壓式散熱器安裝
後來嘗試換上采融紅色變形金剛,散熱器本體安裝倒不是什麼大問題,問題出在了風扇上,窄小的空間只能讓你扣上一邊的扣具,另一邊無法固定;另外還可能因為你散熱器的寬度太寬,加上25mm厚的風扇,占用了過多的位置,電池出來的線材很容易碰到扇葉發出異響,因此儘量將散熱器寬度控制在60mm、高度在160mm以下,否則會出現兼容性問題。
單塔散熱器安裝
最後迫不得已,我們祭出120mm一體式水冷散熱方案,在說明書上明確說明是支持的,但實際操作起來都是淚。因為ITX機箱空間真的太有限了,兼容性問題無處不在,對於水冷頭大小、冷排厚度非常有講究。我們試過海盜船H80,由於是120mm厚排一個風扇吹不透,兩個風扇沒辦法容納而告吹;九州風神的120mm船長水冷因為水冷頭太大出現安裝衝突,新版的堡壘也有這個問題;最後我們找到酷冷至尊的冰神G120水冷解決了這個問題,但這個時候內部空間也已經非常擁擠,安裝過程一定要分先後,比方說先安裝了水冷扣具底板,再把主板固定到機箱上,反過來你就裝不上了。
120mm一體式水冷安裝
這已經是盡我最大努力去理線了
此外IN WIN A1在主板背面設計了兩個2.5英寸的硬碟位,你可以安裝SSD、HDD都行,不過不支持3.5英寸硬碟就有點麻煩了,2.5英寸的SSD貴多了,而大容量2.5英寸HDD也不見得便宜。由於硬碟採用了快拆式結構,同時部分主板M.2插槽在背面,你可以在這裡看到你的M.2 SSD,我剛好就有個純銅的M.2散熱片直接貼上輔助散熱,以前三星M.2 SSD的熱已經是人盡皆知。
這台機器可以說前前後後花了4個小時去裝、去嘗試配件、去整理,真的是耗盡心血,畢竟平常的裝機對於我們來說駕輕就熟,一會就完事了。ITX機箱不好裝的問題可以說是通病,沒得治,有時候不嘗試你根本不會發現其中的兼容性問題。
最後發現舊平台來到新機箱以後,被捨棄的硬體還是不少的,首先是電源,其次散熱器,還有兩個3.5英寸機械硬碟,不支持3.5英寸硬碟確實有點硬傷了,只能上貴价的2.5英寸筆記本HDD。
幸好幸好,一次性點亮了平台,不用返工就好。由於當時的技嘉B125 ITX鳳凰版不支持12V RGB燈光控制接口,因此只能接到SATA供電口讓其默認發光,白色機箱是配藍色,黑色是配紅色,效果還是不錯的。
我的新桌面,遊戲小鋼炮平台
不是說不喜歡RGB光污染,但想要是那種有格調、有逼格的燈光,而且亮度一定要柔和,不能和夜店一樣亂晃眼睛。IN WIN A1機箱的玻璃剛好是透黑色,對光線有減弱作用,這個時候機箱內部的燈光亮度都比較低,很容易看清楚,也比較低調,符合我的口味。
而且IN WIN A1的無線充電功能聊勝於無吧,本來無線充電功率就不高,而5W更是最低級,平常手機長時間放在上面充到滿是不現實的,但總體可以實現不影響手機使用的零星時間充電管理。
散熱測試:
其實對於IN WIN A1這個ITX機箱散熱能力,是抱有很大希望,原本喬思伯RM2就是個大悶罐,平常玩遊戲顯卡溫度幾乎達到80℃,背板非常燙手的。
而換上了新箱子A1以後,溫度果然有了大幅度下降,儘管只加裝了一把120mm風扇,底部兩個120mm風扇位仍空缺,但CPU待機溫度只有47℃,顯卡待機溫度36℃。
此外還模擬日常玩遊戲的情況,在《殺出重圍:人類分裂》遊戲中,開啟1080P解析度Ultra畫質,顯卡最高68℃,CPU最高54℃,卓見成效。而更變態的AIDIA64+3DMark雙重壓力測試下,顯卡69℃,CPU最高65℃,如此表現已經令我足夠滿意,而且噪音可以控制在可以接受範圍之內。
如果你是更加高端的顯卡,再加裝兩隻風扇是很有必要,可以把顯卡的熱量快速帶走。
總結:
IN WIN的機箱外觀設計不會說有讓人驚喜的地方,都是那般方方正正,這次的IN WIN A1也是一樣的,只不過能像IN WIN那樣將多種材質糅合搭配得那麼好的還沒有,白色這款更具優雅氣質,RGB底座算是IN WIN的一次新嘗試,做出了一種空靈的感覺,很容易吸引別人的眼球。
機箱結構上也沒有新意,為了支持300mm長度的顯卡幾乎可說是用盡了機箱的進深,同時支持160mm單塔散熱器,4個散熱風扇位簡直好評!但大家還是需要注意兼容性問題,千萬別選特別「傻大黑粗」的顯卡,有可能裝不進去。散熱器選擇也得小心,貓頭鷹的U12是比較合適的選擇,當然也看過別人裝了D15S進去,那才叫牛逼。不支持3.5英寸硬碟確實有點硬傷,只能用2TB的2.5英寸監控盤代替一下。
最後說說「新瓶裝舊酒」的體驗吧,折騰ITX機箱的人可能都是比較有追求美、有強迫症的人,有時候為了走線更好看會反覆裝機,原本裝機就困難的ITX機箱,折騰一下就更麻煩了,真的不容易。但IN WIN
A1這隻機箱總體上令我滿意,畢竟外觀、性能、散熱、靜音不可能全都100分,但它的平衡點很不錯,只不過它的1380元售價有些出乎意料,確實限制了用戶去選擇它的動力,要是未來能去掉內置電源,提供更加實惠的價格,IN WIN A1的前景應該更好。
IN WIN迎廣A1 側透迷你MINI ITX小機箱 方形結構設計自帶600W電源
¥1380 天貓
領20元券

延伸閱讀

揭密「海風畫派」掌門人王飈畫展亮相浙江美術館

崆峒山大景區2018春節民俗文化展演活動隆重開幕

從玄關到陽台都充滿文藝氣息!

為什麼多米的藍珀比墨西哥藍珀貴?筱蘭芷韻范掌柜來

文摘,宋朝真的創造了「經濟奇蹟」嗎?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