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馮民生

7月
02
2020


分類:人文
作者:朱萱靜


藝品長安

個人簡介
馮民生,陝西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美術學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全國藝術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美術與藝術設計專業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美術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陝西省美術家協會漆畫藝術委員會主任,陝西師範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作品參加全國第八屆、第十屆美展等全國美展多次。作品獲全國美展二等獎1次、優秀獎2次,陝西省美展1等獎2次、二等獎3次,並有50餘篇學術論文發表於《文藝研究》、《美術》、《新美術》、《陝西師範大學學報》、《美術觀察》、《國畫家》、《美術與設計》等刊物。發表的學術論文多次被人大複印資料轉載和其它刊物轉引。學術專著《中西傳統繪畫空間表現比較研究》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並獲陝西省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馮民生油畫作品集》由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論文《論後現代藝術對我國高等美術教育的影響》獲教育部高校藝術教育科研論文一等獎、陝西省一等獎,並主持陝西省藝術科學課題2項。
作品欣賞
關中回望
暖暖的陽光
祁連山下

秋之韻
行走的雲
早秋
博彩其詞
論中國油畫的當代性特徵
——馮民生
中國油畫的當代性特徵常常被人們提起。由於中國油畫有著自己獨特的發展邏輯,與當前的西方藝術發展趨勢並不一致,總體還是一種以傳統形態為主的藝術面貌,沒有脫離架上繪畫的形式,因此關於它的當代性特徵常常被質疑。縱觀中國油畫的發展歷史,中國油畫有著自身的文化背景和發展軌跡,由於在發展中與新中國的社會現實緊密相連,切入社會現實,體現時代特徵,並在本土化進程中追求自身語言的完善,不斷強化繪畫性的特點,有著顯著的時代性特徵,這樣就形成了中國油畫獨特的風格面貌,也使它的當代性特徵具有獨特性。
依照西方的藝術理論對當代性的論述,中國油畫的當代性很難被涵蓋。在丹托看來,當代性就是後現代主義藝術,是藝術的一種不同以往的風格樣式,它的表現方式也區別於傳統藝術,它是以拼貼、挪用作為基本表現手法,整體上看缺少統一的藝術風格。按照丹托的觀點,從時間概念上考量,藝術的當代性就是當下流行的藝術。當然在丹托看來,藝術的當代性不僅僅是指從時間上規定的當下正在進行的藝術,而且是指對當下歷史有著極度敏感性的藝術,具有對當下社會批判的特點。而在貝爾廷看來,當代性就是全球性,在藝術中表現為具有地方性特點和地方性觀念。他說全球藝術有著從20世紀末的現代藝術的灰燼中生髮,同時反對現代性所崇尚的進步和霸權思想。這樣看來,貝爾廷的藝術當代性體現為一種打破藝術發展的「線性時間」和「風格特徵」的具有地方性特點的藝術形式。其實貝爾廷更多的是從文化角度來思考。可是巫鴻認為,「當代性」並不指所有於此時此刻的創作作品,而必須被理解為一種具有特殊意圖的藝術和理論的建構,其意圖是藝術家或理論家通過這種建構宣示作品本身獨特的歷史性和時間性。如果按照西方學者的觀點去衡量中國油畫的當代性,的確不能完全涵蓋。
從中國油畫的總體形態看,確實還是以一種傳統形態為主,儘管在油畫本體語言和形式創新上被賦予了時代特徵,但是並沒有改變中國油畫的總體的傳統形態特徵。正因為中國油畫的傳統形態特徵,有人就會從橫向上與西方的當代性藝術相比較,其結果認為中國油畫不具備「當代性」特點;另外,從總體上看,中國油畫還仍然保持架上繪畫的形式,這常常把它與西方傳統油畫聯繫在一起,這形成對它的「當代性」被質疑的又一原因。其實,前者的質疑是站在西方藝術立場上的評價,有著西方中心主義的色彩;而後者則是以時間順序來判斷,只看到藝術發展的歷時性,沒有看到中國油畫的特殊發展歷史與規律,否定了藝術發展在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融合與創造的空間性與拓展,脫離了對藝術當代性的實質把握。
從學理上講,藝術的當代性應該從藝術是否在當下時空中的生命力和發展趨勢來判斷。如果一種藝術形式,已經不被大眾所接受與喜愛,不能很好地反映這個時代,不表達大眾的訴求和藝術家的審美理想,那麼這門藝術的當代性特徵就值得質疑。因為,它已經不能與當代社會建立良好的聯繫,不能承載社會主體的審美需求,這樣它也就沒有了當代性特徵。這樣看來一門藝術的當代性特徵首先要從它與當代社會的關係來判斷。正如尚輝對中國油畫的當代性特徵的概括,他認為中國油畫的當代性「不僅意味著油畫深刻地切入當下的現實社會,而且意味著作為西方傳統繪畫媒介的油畫如何體現當代視覺文化的審美經驗、如何在塑造當下的中國人文形象的過程中推進本土化。」可以肯定的是,尚輝對中國油畫當代性特徵的判斷,就是從中國油畫與當代社會的關係來考察的。
而中國油畫從時空概念和地方性特點看,中國油畫具有當代性特徵。如果從語義上考察「當代」的含義,當代就是指的「當前這個時代」。換言之就是正在進行著的藝術,這樣看來,中國油畫從時空概念上已經具備了當代性特徵。因為中國油畫一直伴隨著中國社會的變遷與發展,真實而藝術地記錄了中國社會各個發展時期的時代特點並被大眾所喜愛,在發展中不斷體現出勃勃生機,這就昭示出了它所具有的當代性特點。中國油畫的發展就是從當下的現實社會切入,注重體現當代的視覺文化的審美經驗,在發展中不斷追求本土化的風格特點,標榜繪畫性的訴求,這些都構成中國油畫的當代性特徵。其實,我們無論從當代性的時空概念,還是從當代性的內涵加以審視,中國油畫的當代性特徵還是十分明顯的,從理論上加以梳理,中國油畫的當代性特徵體現為:它的發展始終伴隨著中國社會的發展與時代共存,不斷呈現出本土化特點,彰顯民族藝術精神;中國油畫的發展始終與中國的社會現實緊密相連,成為中國人民表達思想感情和精神訴求的文化載體;它的發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愈加呈現出多樣化的格局,並構成世界藝術多元中的一元,成為世界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首先,從時間概念上看,中國油畫儘管是較為傳統的藝術形式,基本保持架上繪畫的特點,但是它能與時代同步的時代性特點構成了中國油畫的當代性特點。中國油畫不像西方繪畫逐漸過渡到了現代、後現代藝術,被一種裝置、行為、影像藝術等當代藝術所取代。這種當代藝術的前衛性特點和對當今科學技術成果的利用,使得西方的當代藝術沒有擺脫「進化論」的唯新是好狀況,發展中淡化了價值判斷,甚至成為一種社會的異己者。中國油畫在發展中緊緊與中國社會的發展和民眾對藝術審美的需求相聯繫,緊隨時代步伐,在時間維度中體現出了一種當代性特徵。而這種緊隨時代的時間維度就是把藝術的發展同人們的生存環境與大眾需求緊密聯繫起來,反映這個時代人們的感情訴求與審美追求。儘管中國油畫的風格面貌基本上沒有脫離傳統的架上繪畫形態,但是這種傳統形態並沒有影響中國大眾對它的喜愛和它對社會現實生活的反映,反而成為一種被廣泛接受的條件和優勢。從第十一屆全國美展油畫獲獎作品李節平的《小夫妻》、趙培智的《來自高原的祈福——5·19國家記憶》,第十二屆全國美展油畫獲獎作品,李成民的《開國大典·人民萬歲》、李智華的《老廣東、小生活》等作品,都深切地感覺到作品對時代的典型反映,同時也體現出畫家對形式創新與繪畫性特點的追求。正如尚輝所言:「當代中國油畫不是把還有多少形式可以翻新,還有多少技法可以試驗,還有多少先鋒性與前衛性可以發現作為前行的課題,而是不盲從西方當代社會流行的新媒體藝術、觀念藝術和裝置藝術,堅守傳統媒介的架上繪畫。」其實,中國油畫發展所體現的當下的時間維度,也是時代性的體現。中國油畫創作在發展的每一個時期都生動地反映了特定時期的時代特點。新中國建立之初,中國油畫從現實出發,與社會主義建設需要和人們的思想訴求相一致,油畫家以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為主,創作出一幅幅體現時代精神的優秀作品,表現了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董希文的《開國大典》、胡一川作的《開鐐》、羅工柳的《毛澤東同志在井岡山》、靳尚誼的《毛澤東在十二月會議上》、等作品是這一時期的經典作品。從上個世紀80年代後,中國油畫以包容的氣度和開放的眼界,經歷了對西方傳統藝術與現代藝術的學習和研究後的思考,儘管存在有盲目隨從後的曲折,但是最終認識到了中國油畫自身發展的規律使中國風格不斷凸顯,多元化的時代格局逐漸形成。從第六屆全國美展的獲獎作品詹建俊的《潮》、汪建偉的《再見吧媽媽》,第七屆全國美展的獲獎作品韋爾申的《吉祥蒙古》、劉仁傑的《風》、陳逸青的《出青海》,第九屆全國美展獲獎作品秦文清的《士兵們》、、王宏劍的《陽關三疊》,以及全國第十一美展的獲獎作品李節平的《小夫妻》、趙培智的《來自高原的祈禱——5·19國家記憶》等全國美展的獲獎作品,都反映了不同時期中國人民的精神面貌和現實訴求,體現出時代風采。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油畫在世界經濟全球化浪潮中,從本土視角切入,探詢中國傳統藝術與中國油畫的內在關係,使中國油畫更加成為中國人民的感情載體和精神訴求。因此,中國油畫從日常生活的平凡視角著手,挖掘現實生活中的閃光點或客觀地反映大眾真實的生活,表達平淡質樸的情感,讓藝術更加貼近生活,同時也直面當代中國現實社會的諸多現象與問題,用藝術的語言加以表現,反映了社會現實的豐富性。在油畫語言的表達上,中國油畫顯然超越了唯美的層面,而進入個性化的表達層面。儘管中國油畫仍然堅持在架上繪畫進行探索,但是畫家們的個性化語言與形式創造更加突出,在內容與形式統一的基礎上把獨特的風格面貌凸顯作為一種油畫語言的自覺追求。中國油畫在不斷強化風格面貌並在本體語言上得到突破的同時,畫家們通過對日常生活真實感受的捕捉,表現日常生活中不經意之間流露的心理情緒和精神顯現,使油畫在表達現實生活上更具時代意蘊。這種從時間維度契合時代的審美訴求和反映現實的人文關懷的油畫作品,就構成中國油畫的當代性特徵之一。
其次,在本體探索中不斷開拓油畫的形式語言,完善多樣化的格局,這又構成中國油畫當代性的另一種特點。隨著新中國進入改革開放的重要時期,我國與西方的文化藝術交流日益加強,也使中國油畫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中國油畫在本體語言的探索中,在追求自身完善的同時,大膽學習和借鑑西方傳統藝術與現代藝術,並探尋現代材料的表現,使得自身語言的拓展成為每一位油畫人的自覺追求。縱觀中國油畫的發展歷史,中國油畫在實現自我完善和學習借鑑西方藝術中,使得中國油畫那種單調的發展局面開始被多樣化的氣象所替代,並在歷史發展中不斷學習與完善,曾在發展中雖隨時代和自身發展的要求掀起了追根溯源的「古典熱」、「懷斯熱」、「柯爾維爾熱」、「超現實熱」、「現代熱」、「巴爾丟斯熱」等全面地學習借鑑西方藝術流派的熱潮,使得中國油畫對自身語言的探索進一步拓展。尤其是經過「八五新潮」對西方現代藝術的學習與認識並為九十年代對西方現代藝術批判性的學習和借鑑提供了寶貴經驗。這一階段,油畫家們既經歷了對歷史和藝術的深刻反思,也經受了西方藝術思潮的衝擊而所感到的迷茫和困惑。儘管如此,這些曲折的經歷卻使中國的油畫家們顯得更加成熟和老練;畫家對油畫本體語言探索成為一種自覺行為,並努力實現技術上和藝術觀念上的和諧統一,不斷為中國油畫的創新注入動力。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油畫在本體語言和形式因素的探索上從未停滯,而是把自身語言的完善和本體語言的探索作為發展的前提,這也是它充滿活力的原因所在。因此,中國油畫的多樣化的格局就是對自身語言的完善和本體語言探索的體現。油畫家們在油畫的風格探索中立足我國傳統藝術和西方藝術的兩面,努力實現個人風格面貌的凸顯,以個性化的風格面貌來實現中國油畫的整體風貌。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油畫已經超越了意識形態化和本體語言的層面,形成各種形式與風格相互輝映的良好發展態勢而進入一種多元共生的和諧局面,油畫家們在一種寬闊而自由的範圍內進行藝術表達,以自己獨特的風格面貌來展現對豐富生活的感悟和對藝術的獨特理解。需要關注的是,進入新世紀中國油畫的自覺則體現為,對油畫藝術的中國風格與特點的追求成為一種集體無意識,把個體風格面貌的追求與中國油畫的整體面貌與格局的形成相聯繫,並匯集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的多樣化格局,使中國油畫成為了具有獨特審美品格和特點的藝術形式,整體的審美品格和風格特點已經完全凸顯,世界影響力越來越強。
在本體語言的建構中,中國油畫們一以貫之地追求油畫表現的繪畫性特點。
在油畫語言建構中的繪畫性因素,是指在繪畫表現中努力與現代科技所帶來的技術性現象拉開距離,是油畫表現「去照片化」的一種追求。中國油畫在表現中追求油畫材料特性本身的意味,加強表現性因素,凸顯油畫材料在表現中所體現出的色彩、筆觸、節奏、韻律、視覺張力等獨特的韻味。實踐證明,油畫材料有著豐富的語言表現力,繪畫性是油畫特有的表現因素,它是在長期的油畫表現實踐中所形成的對油畫語言的把握能力,是對於油畫材料的敏感運用和表現語言認識的結果,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在當代,由於圖像技術的進步,圖像技術更多地影響油畫語言的發展,而繪畫性就是在圖像技術的影響中自覺建構和完善自身語言的一種方式。需要清楚的是,中國油畫對於繪畫性特徵的追求,不但促進自身語言的完善,凸顯民族風格,而且使中國油畫更具當代性特徵。而這種不斷完善中國油畫的本體語言和形式,追求油畫表現的繪畫性特徵,又構成中國油畫的當代性特徵之一。
再次,中國油畫保持油畫自身語言的完善,構成世界多元藝術的一元,也成為當代性特點之一。
從西方的藝術發展歷史與現狀來看,架上繪畫發展到20世紀60年代後逐漸式微,它在藝術中的主體地位慢慢被新的藝術形式所代替,綜合藝術、裝置藝術、行為藝術、影像藝術成為西方藝術的主流形式,而架上繪畫在西方仿佛只是博物館的陳列品。在這種狀況下,油畫作為一種當代藝術形式在中國卻呈現出勃勃生機,被社會所廣泛接受,並在人們的文化生活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說作為舶來品的油畫藝術,在當代它的發展卻在中國。油畫與中國本土藝術的融合使它的發展愈加繁榮,並成為中國人民表達感情和審美訴求的主要形式。
如果從當代藝術的大背景來看,經濟全球化使得世界藝術形成多元共生的大環境,不同藝術形式成為一個相互輝映的共生局面。在這樣的藝術現狀中,作為有著傳統歷史與文化身份的油畫藝術,應該成為世界藝術中的重要門類而不能式微,在當代社會應該得到很好的發展,而中國油畫就是在社會文化生活和精神的需求中得到了不斷發展並構成了世界藝術多元中的一元。中國油畫在發展中不斷追求自身語言的完善和風格特點,使得中國油畫成為世界藝術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也使它具有了當代性特徵。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中國油畫的本土化特點,換言之它的「民族化」特點也成為它當代性的主要內容。
中國油畫在伴隨中國社會的發展不斷體現出本土化的審美追求。
作為舶來品的油畫,一開始在中國發展就成為油畫家們表達審美理想的載體,不斷被注入中國藝術的元素和精神,使它向著本土化轉變。而這種本土化特徵,就是中國油畫所體現出的民族藝術精神和民族藝術風格。這種民族藝術精神和民族藝術風格,使得中國油畫與西方的油畫藝術拉開距離,成為一種獨特的民族藝術形式,並構成世界多元藝術的一元。由於中國油畫的歷史只有百餘年之久,它在百餘年的發展中不斷地被中國文化所浸潤和中國民族藝術的融合,使得它處於不斷地發展之中,充滿生機。如果我們回望中國油畫的歷史就會發現,在中國油畫發展的每一個時期,都體現出油畫的「民族化」的訴求。在我國油畫的歷史中,徐悲鴻、林風眠、劉海粟、吳大羽、董希文等畫家,都把在油畫中體現民族藝術精神以及凸現中國特色和風格作為一種目標而為此努力,這種努力就是希望舶來品的油畫成為中國藝術的一部分,使之真正地融入民族的藝術血液之中,成為表達中國人民思想感情和心路歷程的本土化藝術。這樣中國油畫的中國風格才能彰顯,中國油畫才能真正的成為中國藝術,而這種本土化的審美特點也構成中國油畫與時代、社會、創新等緊密相連的因素。
我們審視中國油畫的歷史不難發現,中國油畫在發展中除認真學習和掌握油畫的基本技術和方法外,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現象,就是探索油畫的民族風格。而這種民族風格則體現為對油畫意象化的審美追求,正如尚輝在《意象油畫百年》中所言:「中國油畫的歷史有多久,意象油畫的歷史也就多長。在世界油畫史上,意象油畫不是一種簡單的流派和風格,而是作為西方文化表征的藝術語言與藝術媒介的中國化。」其實這種中國油畫發展中的意象化現象就是油畫的中國化、民族化的集中體現,它成為油畫中獨特的審美意蘊,構成油畫的精神性因素。因此,中國油畫的本土化特點也構成它的當代性特徵之一。
中國油畫發展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背景,使它的當代性特徵具有獨特性。中國油畫在發展中把表現社會現實和反映時代特徵作為它不變的追求,真實而藝術地反映時代精神,記錄歷史變遷,使得油畫藝術成為中國人民表達思想感情和審美訴求的藝術載體,在反映社會現實中與自身發展中不斷浸潤中國民族藝術精神,融入民族藝術成分,完善自身語言和豐富形式創造,兼容並蓄各種藝術之長,使它更加體現出本土化的風格面貌和精神追求,成為具有民族特色的藝術形式。中國油畫在本土化進程中追求自身語言的完善使它的發展愈加從容和成熟,並成為世界藝術園地的奇葩,被世界所矚目。而中國油畫在發展中所體現出的勃勃生機和獨特的藝術魅力正源於它的獨特的當代性特徵。
參考文獻
Hans Belting,「Contemporary Art as GlobalArt :A Critical Estimate」,in: The Global Art World,p40.
巫鴻,《中國當代實驗藝術的「當代性」》,《美術》,2003年第11期。
尚輝,《卷首語》,《美術》,2012年第8期。
尚輝,《行進中的新世紀中國美術》,《藝術百家》,2013年第2期。
尚輝,《意象油畫百年》,《美術》,2005年第6期。

延伸閱讀

|

探詢為什么女生的膝蓋會有淤青呢?小姐姐一看就是個

厄運遠離財帛大開

關羽能斬殺顏良

曾照彩雲歸」——30首婉約詞精選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