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為何將它廢棄?只因他要辦一件大事

7月
29
2020


分類:歷史
作者:施凡美


歷史原來這麼有意思
題記:戰車曾是古代戰爭的王牌產品。在沙場縱橫的遠古時代,戰車便以其獨特承載能力得到了當時的青睞。從公元前兩千年巴比倫人開始使用戰車起,到公元十三世紀印度人最後使用戰車止,戰車曾馳騁沙場三千多年。中國雖不是最早使用戰車的國家,但使用戰車時間最久,數量最多。可以說中國是世界上真正的「戰車王國」。

戰車
作為運輸工具的車輛,大約在夏朝初年就出現了,而把車輛用於戰爭卻是夏朝末年的事。商湯滅夏之戰中,曾動用戰車七十乘,這雖不能肯定是車輛用於戰爭的開始,但從使用數量較少可以推斷戰車的使用歷時未久,而且可以設想當時的戰車並不直接用於作戰,主要是供各級指揮員乘坐,相當於一個「活動指揮所」。 這體現了戰爭初期,戰車就以昂揚的姿態進入歷史。
戰車從商代開始由運輸逐漸形成裝備,具備了初級作戰水平,由此開啟了此後戰車全面進入歷史。
戰車直接用於作戰是在商代。不過在商代,戰車還不是主要的突擊力量,只是步兵的配角。商末的牧野之戰,封王的失敗是由於「前徒倒戈」,顯然商軍的主力是步兵。武王雖出動了戎車三百輛,虎責三千人,但比起全軍四萬五千人,還只是個零頭,說明戰車也不是周軍的主力。
戰車成為陸軍的主要兵種和主要的突擊力量,大約是在西周時代。西周時統計兵力,往往把戰車列在步兵之前,在計算戰爭俘獲時,甚至只計車馬,不計步兵。如西周時代的青銅器禹鼎記載當時的一位將軍統率的兵力為「戎車百乘」。這說明戰車的地位已躍居步兵之上。
牧野之戰
由於戰車已成為陸軍的主要兵種和主要的突擊力量,車戰也就成為作戰的主要形式。西周夷王時代的銅器記載一位稱作伯氏的一個作戰命令,裡面沒有-句話說到步兵,說的全是戰車的動作。《詩經》}一些描繪西周時代戰爭的詩篇,說的幾乎都是車戰。從這些詩篇中可以看出,當時進行車戰的地區,不僅遍及黃河流域的平原曠野,而且擴及江淮流域的河網澤蔽。車戰的規模小者數百乘,大者上千乘。最大的一次是宣王南征,曾出動戰車三千乘。這在當時世界也是罕見的。在奴隸制時代,世界其他國家使用戰車最多的是西臺人,他們在公元前1372年與埃及的戰爭中曾動用戰車二千五百輛,由此可見,中國在西周時代對戰車的使用已超過世界其他國家。

秦代風格戰車
春秋戰國時代,是戰車發展的頃峰。當時戰車不僅是陸軍的主要突擊力量,而且成為軍隊的標誌。軍隊的編制以戰車為基礎,實施進攻的戰鬥隊形也以戰車為核心,中間一乘戰車,前左右方各配屬二卜四名步兵,加上車上三名甲士,共七十五人,稱為一乘。因此,在春秋時代,形容一個國家國力的強弱、兵力的多寡,不是以兵員數量而是以戰車的單位—乘來表示的。如長期稱霸的晉國,平時兵力約千乘,戰時可動員四千九百乘,在平丘會盟中一次出動兵車四千乘,可謂空前。與晉國爭雄的楚國雖不能確知其兵的總數,但僅其邊三縣即可動員三千乘,想其實力也不會少於晉國。其他幾個大國戰車數量也很多。魯國有千乘,齊、秦兩國各有八千乘。即使是二、三等國,也有戰車數百乘。華夏諸國擁有這麼多戰車,特別是以戰車作為計算兵力的基本單位,在世界軍事歷史上還是絕無僅有的。這表明古代中國比其他國家更重視戰車的使用。
長勺之戰是戰車作用最集中,戰車裝備最完善的時代,由此引發春秋戰國的劇烈動盪。
春秋時代的戰爭,除個別的例外,幾乎都是車戰。先秦的重要史書《左傳》記載了許多車戰的戰例。在公元前684年的齊、魯長勺之戰中,我們可以看到魯軍戰車追擊齊軍的情景。公元前632年的晉、楚城淮之戰時,晉軍駕馬身披愷甲的七百乘戰車.排成左中右三路,左路駕馬蒙著虎皮,一舉將楚軍打垮。公元前597年的娜之戰,楚莊王親率近衛軍戰車三十乘,步卒三千人,分左右兩路夾擊晉軍先頭部隊,並乘晉軍三軍統帥意見不一,斗心不固之機,傾巢出動,「車馳卒奔」,勇猛進擊,一舉將晉中軍和卜軍。擠貴,然後又調動預備隊「游洲」四十一乘,擊退晉上軍。在其他一些戰役中,我們還可以看到有關車戰的生動描寫。匯集戰車的長勺之戰匯集戰車的長勺之戰

長勺之戰
隨著車戰的發展,春秋時代已經形成一套完善的車戰戰術,進攻、防禦、追擊各種戰術無所不備。進攻時,一般排成左中右三路,有時也排成左右兩路;每路又排成車步相間的方陣。戰車排成橫隊,步兵或居於戰車之前,或居戰車的兩翼和後方。防禦或行軍時,全軍分成六個梯隊,即前鋒、正面、中軍、左翼、右其和後衛。如公元前550年齊國伐衛時,齊軍的行軍隊形包括先驅、申驅、貳廣、啟、五部分。或分成五個梯隊,即前鋒、正面、左冀、右翼和後衛。如公元前541年晉國與無終和群狄的太原之戰,晉將魏舒「為五陳以相離」,即前拒、前、後、左角、右角。追擊時,為了提高運動速度,一般只用戰車。
戰國時代,騎兵雖然登上了歷史舞台,但和戰車相比,地位還稍遜一籌,主要作戰任務還是由戰車擔負。出自戰國末年的軍事著作《六韜》說:「車者,軍之羽其也,所以陷堅陣,要強敵,遮走北也。騎者,軍之伺候也,所以踵敵軍,絕糧道,擊便寇也。」戰車的任務是突破敵人的堅固陣形,進行邀擊和堵截敵人的退路,而騎兵的任務則是追擊敵人,斷敵糧道,襲擊遭遇的敵小股兵力。顯而易見,戰車的作用更加重要。因此,當時人們在評價一個國家軍力的強弱時,仍然以戰車的多少為標準。孟子曾說有千乘之國、萬乘之國。有時雖然把戰車與騎兵並提,但卻把戰車列於騎兵之前。《戰國策》稱,秦、楚、趙三國各有「車千乘,騎萬匹」,魏國有「車六百乘,騎五千匹」,燕國則有「車七百乘屍廊丈千匹」。而在記述作戰兵力時,甚至不列騎兵,只列戰車和步兵。如秦伐魏,出「卒萬人,車百乘」,伐吳,出「革車千乘,卒萬人」。趙、燕救魏,前者起兵十萬、車三百乘,後者起兵八萬、車二百乘。直到戰國末年,趙國名將李牧在編組部隊時,還是以一千三百乘戰車為主,而以一萬三千騎兵為輔。
大秦戰車
秦朝,由於和西北方遊牧民族作戰的需要,騎兵獲得了進一步發展,但戰車並沒有喪失其主導地位。舉世聞名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共有三個坑。其中1一號坑是步兵俑,正面二百一十人,二平均排成三列橫隊,主體是三十八路縱隊,隊間有六一呢戰車,可知是指揮官的乘具。2號坑有戰車八十九輛,四百多匹馬和近一千人,可以推想是一百乘戰車組成的方陣(因有朽壞不足一百乘)。3號坑有一乘戰車和六十八名武士,顯然是最高統帥的位置。從這三個坑中兵力的配置可以看出,當時的指揮官乘車不乘馬,而且戰車已被當作獨立部隊使用。可以想見,那時的戰車比騎兵仍具有更高的地位。這種情況直到秦末農民大起義時還沒有改變。起義軍陳涉和劉邦的軍隊仁力仍是戰車。陳涉入陳,兵力驟增,有「六七百乘,騎千餘,卒數萬人代按《六韜》所列車騎比例為一比十。陳涉擁有的戰車數大大超過騎兵,而他派出攻秦的兵力竟只有戰車和步兵。劉邦從豐、沛起兵到占領咸陽,在諸多戰役中均以「兵車趣攻」而奏捷,也說明戰車是劉邦軍隊的主要突擊力量。
相關畫面
楚漢戰爭是戰車和騎兵的地位發生變化的轉折點。公元前204年,劉邦在命令韓信、張耳進軍魏國之前,曾詢問哪食其魏軍將領的名姓,問的第一是豐帥,第二是騎將,第三是步將,車將竟未提及,難道這是偶然的疏忽嗎?顯然不是。這表明騎兵已經代替戰車坐了陸軍中的第一把交椅。事實上,在韓信破趙之戰中,偷襲趙營的先遣部隊就是二千名騎兵。而在該下之戰中,把項羽逼得走投無路、烏江自姻的也是騎將灌嬰指揮的騎兵部隊。騎兵之所以成為主要的突擊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是與項羽的積極倡導分不開的。按班固對古代軍事家的分類,項羽是所謂「形勢家」的代表。其指揮特點是集中兵力、猛打猛衝、強攻硬取。騎兵較之戰車具有更大的機動性,因而更適合「形勢家」的戰術運用。因此,項羽在楚漢戰爭中,多次使用騎兵打敗了劉邦。這種情況迫使劉邦組建了獨立的騎兵部隊,作為解決戰鬥的重要手段。
漢武帝打擊匈奴開啟騎兵時代,戰車實際用處已經逐步淘汰,追求速度閃電戰,騎兵登上歷史舞台。
戰車被最後趕出戰爭舞台是在漢武帝時代武帝發動的幾場對匈奴的戰爭,都是靠騎兵取勝的。其中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的一次戰爭,曾出動十萬騎兵,「私負從馬」十四萬匹。一次出動這麼多騎兵還是亘古未有的。從此以後,騎兵就完全統治了戰場,戰車就不再是作戰武器,而降為運輸工具了 。為了千里奔襲主動出擊打擊匈奴,漢武帝站在宏觀角度上認為戰車已經不再具備任何優勢,至此戰車逐漸退出歷史舞台。
漢武帝畫像
雄馳中國疆場達一千王百年之久的戰車終於退出了歷史的舞台,這並不是什麼不可思議的現象,而是歷史的必然。我們知道,戰車的歷史是與奴隸制社會的歷史人體平行的。在奴隸制時代,只有奴隸仁階級才有資格當兵。這些特權階級象在社會生活中其他方面方面一樣,在戰爭中也要保持自己的尊嚴。乘坐戰車就是顯示薄嚴的一種形式。而且,由於中國古代的漢民族素以農立國,畜牧業不發達,騎兵出現較晚,戰車就成為中國古代唯一的機動手段。這是戰車在中國奴隸社會得到高度發展的根本原因。隨著奴隸社會逐步過渡到封建社會,軍隊的成分發生了變化,大量農民湧進了部隊。在等級森嚴的古代社會,這些「庶民」當然不能同昔日的奴隸主貴族相提並論,因而也就不能享受乘車作戰的特權。同時,由於出現了騎兵,部隊獲得了更加機動的新生力量,對戰車的需要也就大大降低了。

長途奔襲的騎兵
戰車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它被歷史淘汰的重要原因。戰車較之步兵有較高的機動性和較強的突擊力,但這種優勢只有在空曠平坦的地域才能發揮出來。由於車體笨重,駕駛困難,遇到山林澤蔽、坎坷不平地域,其機動性大為減殺,有時甚至還不如步兵。如公元前709年晉翼汾限之戰,翼侯所乘戰車駿馬為物所掛,行動不得,被晉俘獲。公元前541年,晉與無終和群狄的太原之戰,晉軍戰車遇險受阻,不能前進,被迫「毀車以為行」,放棄戰車,改用步戰。隨著戰爭地域的擴大,激烈程度的提高,戰車越來越不適應戰爭的需要,必然為新的快速機動部隊—騎兵所代替。)
漢朝對匈奴騎兵對戰
少數民族的影響也是戰車衰落的一個直接原因。騎兵是我國北方一些遊牧民族的產物。我國古代西北的少數民族是以騎射立國的。和戰車相比,騎兵受地形限制較少,具有更強的機動性,而且更便於維持。隨著漢民族的作戰對象日益轉向邊攝的少數民族,原來的戰車就不是他們的對手了。為了適應對敵鬥爭的需要,漢民族被迫效法敵人,放棄戰車,發展騎兵

延伸閱讀

你的腿會越練越粗

孝莊皇后和多爾袞真是青梅竹馬的戀人嗎

洗完澡熱水器要不要關掉?看完才知道電費白交了!百

情侶一定要去旅行的10個原因。趣味無窮

打敗過呂布孫權劉備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