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守寡30年

7月
31
2020


分類:人文
作者:朱雁綺


天道在心
印度有《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也有「貧民窟的苦命王妃」。
照片上這位名叫蘇爾丹·貝居姆的女子,常年蝸居在加爾各答郊外的貧民窟里,已經65歲了,還要獨自照顧自己未出嫁的女兒和孫輩。
雖然當地幾乎沒有人知道蘇爾丹真正的身份,但是她其實是印度歷史上的莫臥兒帝國(Mughal Empire)第17任,也是最後一任皇帝巴哈杜爾的曾孫米爾扎的妻子,是正統的皇室後裔。
1980年,米爾扎去世後,她至今已經守寡30餘年,靠每月從政府那兒領取6000盧比(大約600元人民幣)的養老金過活。
這點錢對於要養活一家人的她來說,還是差的太多了,因此平時她還要去撿垃圾來補貼家用。
同為皇室成員,英國皇室名利雙收,日本皇室偏安一隅,唯獨印度皇室早已塵歸塵土歸土,可是即便如此,血脈里的輝煌過去並沒有完全消失呀!
就在6月19日這天,蘇爾丹像往常那樣翻看鄰居家的垃圾桶時,佳士得在紐約舉辦了一場拍賣會,拍品正是莫臥兒的皇室珠寶。

這些精美的如同藝術品的珠寶,不僅造型充滿印度特有的文化風情,而且鑲嵌的寶石顆顆極品。
可惜,遠在印度的蘇爾丹對此一無所知,收藏家們卻已經都迫不及待地想要競相購買了。然而,從這些極品當中,外人能像蘇爾丹一樣切身體會到巔峰時期的莫臥兒是有多麼的輝煌嗎?

距今500年前的莫臥兒(1526年~1857年),在印度歷史中,是為外來征服者所建立的。這個外來者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其祖上是成吉思汗(難怪武力值爆棚,橫跨整個中原,跑到印度來稱王稱霸)。
儘管當權者是外地人,卻很快就把帝國打造成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當金銀財寶多得數不清、花不完時,他們就開始瘋狂地製造精美的珠寶了。
在莫臥兒歷任的皇帝心裡,所有的寶石都有其特殊意涵,具體可以參考該國早期的典籍《寶石論(Ratnashastras)》,此書就詳細地記載了每一種寶石的神話起源以及屬性和運用特質。
比如,鑽石、珍珠、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鋯石、托帕石、貓眼石和珊瑚是九種最重要的寶石(Navaratna),分別象徵著不同的星球,也代表宇宙的縮影,是人必備的護身符。


為了把珠寶佩戴得更有講究,皇帝們的花招還挺多。就拿第六任皇帝奧朗則布來說,他在日常出行時,除了身上戴滿珠寶以外,身邊還要備上三位寶石學家:一位負責寶石的保養,一位負責寶石的估價,還有一位負責寶石的分級以及檢測真偽。
他還帶領這些人建立出一套比較完善的寶石分級體系標準。真是「不務正業」啊!
莫臥兒的珠寶文化受到這些皇帝的鼓勵,從建國開始,不久就舉國上下都大力發展起寶石加工業,這裡的寶石雕刻工藝和珠寶鑲嵌製作一度都位於全球領先位置。
下面這條海德拉巴尼扎姆項鍊,在放大鏡下,我們可以看到它鑲嵌了經過改良的三角形盤形切割鑽石、刻面形狀各異的玫瑰形切割鑽石、精雕的祖母綠圓珠、綠色的琺瑯、金箔、黃金等,在背面,還雕刻有葉狀圖案,工藝精湛得即使是李白也會詞窮。

果然男人愛美起來,就沒女人啥事兒了呀~莫臥兒從皇帝到男性平民,打仗勇猛是一回事,關起門來精心設計鑲嵌華麗的珠寶又是另一回事。
英國第一任駐莫臥兒的大使托馬斯·羅伊在給查理一世的信件中,曾這樣提到:「他們與其佩戴這些珠寶,更中意堆砌珠寶。」

莫臥兒有了皇帝當榜樣,整個帝國的男人們的生活方式,都是圍繞著挖寶石和買寶石展開的。
挖寶石——大力發展採礦業,從著名的克什米爾的藍寶石,到巴達赫尚的尖晶石,再到馬納爾灣的珍珠,以及各地的金礦,這群男人不再只是沉迷鍛鍊、強健體魄,而是一手將本國促成時至今日都很傳奇的寶石發源地。
其中,他們發現的戈爾康達鑽石礦,還是世界很多名鑽的搖籃。
在十七至十八世紀,這裡是世界頂級珠寶的代名詞,也是全球最早被發現大規模出產鑽石的地方。
這次拍賣,一顆重達17.21克拉D色無瑕的Arcot鑽石,和一顆重達52.58克拉名為「天堂之鏡」的鑽石,都是產自戈爾康達鑽石礦。
曾經的主人是阿爾喬特的地方行政長官穆罕默德·阿里·瓦拉加,他後來把兩顆鑽石都獻給了英王喬治三世的妻子夏洛特王後。

買寶石——16世紀寶石及珠寶的全球化貿易就開始了,莫臥兒的皇室會從國外採購寶石,例如從緬甸買入紅寶石,從錫蘭買入藍寶石,用黃金或者鑽石交換波斯灣的珍珠等。
愛寶石如痴的皇帝們還建了12座寶庫,其中一座專門用來收藏寶石裸石,另一座專門用來收藏鑲嵌好的珠寶。
為了得到更多更好的寶石,第三任皇帝阿克巴,甚至特意開闢了一個寶石貿易港口,方便他和世界各地的珠寶商及各類珍寶收藏家進行交易。
在這些數不清的珠寶和寶石交易中,最受皇室成員們歡迎的卻是哥倫比亞的祖母綠,聽說這種綠色寶石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可以祛除邪魔,為了帝國永遠繁榮,他們幾乎天天戴在身上。

據當時一位英國商人的描述,在第五任皇帝沙·賈汗的寶庫中,有超過 50萬克拉的未鑲嵌的哥倫比亞祖母綠裸石,大多以浮雕、圖雕或銘文方式裝飾,品質都好得讓人難以置信!
其中最具傳奇色彩的祖母綠裸石,就是「泰姬陵」,重達141克拉,是莫臥兒流傳下來最大的祖母綠之一,正面紋飾了17世紀在莫臥兒時興的花朵圖騰。



莫臥兒皇族的妻子和女兒們,豈不是世界上一群擁有珠寶最多的女人了?
還真是這樣的,然而更關鍵的是,他們送女人珠寶時,都不需要再次購買,只要到自己的寶庫里,隨便挑一件就好了。

比如,拍賣當中的這件祖母綠與鑽石組成的孔雀羽飾,為法國古老尊貴的麥來瑞珠寶世家所製作。
孔雀在印度被視為神鳥,因此1905年,卡普塔拉王公賈加特吉特·辛格在巴黎第一次看到這件飾品時,就立刻收入囊中。
後來,他將其送給了自己的第五位妻子,16歲的西班牙弗拉門戈舞者安妮塔。他還深情地用法語對安妮塔說:「Tu seras toujours mon petit oiseau des îles(你會永遠是我的小小鳥)。」

這隻孔雀羽飾的頭尾都用到了鏨刻琺瑯,顏色漸變自然,金屬紋理反光如絲狀,使之整體看上去像一隻活靈活現的真孔雀一樣。
從它也能看到,莫臥兒皇族的審美太好了。
下面這件拍品也是賈加特吉特送給安妮塔的,來自美好時代的「印歐混血」的新月胸針,鑲鑽框架部分是經典歐式風格,主石卻非常的印度風——是一片新月形狀的祖母綠。
好玩的是,最初,它是給賈加特吉的坐騎大象戴的,只是被安妮塔看上了。
賈加特吉對安妮塔說,如果你學會了我們的語言,那就送給你。對安妮塔來說,學外國話並不難,她很快就搞定,然後成功得到了這枚胸針。


還有這件拍品,一條鑲有17顆祖母綠大蛋面、典型裝飾藝術風格的鑽石項鍊。
它的特殊之處在於,其製作的時間,剛好是安妮塔和繼子好上的時候,因此跟前面兩件相比,已經失去了純真愛情的內涵啦!
賈加特吉雖然被綠了,但是還是把項鍊送給了安妮塔,只是同時提出了兩個條件,一是不再嫁人,二是離開印度。當然,之前送的珠寶,也沒有要回咯。

安妮塔遵從了約定,在回到西班牙後,她靠變賣珠寶換取錢財為生,直到多年以後,在馬德里孤獨的死去。
唉,好好的貴族生活不過,非要自己作死~這下好了,愛情沒有了,奢華珠寶也沒有了,都歸於寂寥啦。

不思進取的莫臥兒皇帝和貴族們,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裝點自己身上了,不僅自己挖掘設計鑲嵌珠寶,而且讓包括卡地亞、梵克雅寶及海瑞溫斯頓等在內的歐洲奢侈品品牌珠寶為他們創作過各類珠寶。
他們擁有的技能也都全部體現在珠寶工藝上,雖然國力日漸衰微,但是引領了世界珠寶水平。

到了後期,皇族們不再滿足於珠寶佩戴,還要使用寶石鑲嵌製作的器物,哪怕是寵物戴的,也要真金白銀!
此次的拍品中,就包括了多件他們佩戴過的精美匕首,周身都被嵌滿了各種寶石。
前面提到的沙·賈汗,就曾經打造了一座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孔雀王座,使用了1150 公斤黃金和230 公斤寶石,似乎暗示了他統治下的莫臥兒達到了最強盛的時刻。
然而,就是這些珠寶首飾、寶石器物引來了他國的侵略。
隨著1739年,波斯國王納迪爾沙擊敗莫臥兒的軍隊,並劫掠了德里之後,皇族的大批珍寶被帶走。
那座孔雀王座的寶石也都被拆得七零八落,流散到世界各地的收藏者和博物館手中,其中大名鼎鼎的英國女王王冠上的「光之山」鑽石也是源於此。

還有那顆世界上最大的粉色鑽石「光之海」,原本是鑲在孔雀王座的腿上,如今收藏在伊朗德黑蘭中央銀行的珠寶博物館中。
可見帝國的尊嚴已經不復存在。所以,業精於勤,荒於嬉,莫臥兒的皇帝貴族們一門心思地以玩轉珠寶為生活最終目標,順便在拿著精美的珠寶去泡妹子,對於國家和人民的幸福逐漸拋之腦後,最終只能迎來滅亡。


延伸閱讀

記住「3吃2堅持」減少脂肪導讀

典藏《圖典》

好美有圖為證

只是在打豆漿嗎?小秘密

探秘喜歡自取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