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李治為何一定要逼死舅舅長孫無忌?是因為武則天嗎?

11月
17
2019


分類:歷史
作者:吳麗秋


煮酒君
為人臣子,最好的結局會是如何?是身名遠揚、名留青史,還是光宗耀祖,深得帝心?
對於那些陪唐太宗李世民奪得天下,給他鑄就繁華盛世的臣子們來說,他們能爭取到的最高禮遇,便是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而在這二十四人中,位次最高者,便是人們常聽說的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字輔機,鮮卑族,生於河南洛陽。作為李唐功臣、皇室外戚,長孫無忌算是大唐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長孫無忌是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的兒子。可惜父親早逝,他便連同母親、親妹妹一同投靠舅舅高士廉。
透過舅舅這層關係,長孫無忌少年時便結識了李世民,並與之交好。在高士廉的撮合下,李世民娶了長孫無忌的胞妹,二人成了姻親。
在李淵起兵反隋後,長孫無忌一直跟隨在李世民身邊。
在玄武門之變前,他是唯一留在李世民身邊的得力助手。在李世民登基後,他先後擔任吏部尚書、尚書右僕射、開府儀同三司、司空、刺史、揚州大都督、檢校中書令。
貞觀十七年(643),他以第一位的殊榮,被列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太子李治即位後,長孫無忌作為新皇舅父、輔政大臣,進拜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
起初,唐高宗對這位看著自己長大的親人非常依戀和信任。在唐太宗剛剛在行宮去世的時候,年輕的李治除了悲痛就是慌亂,絲毫不知下一步該怎麼辦。而長孫無忌一面勸說李治儘快從痛失親人中走出來,一面安排李治回京,穩定了朝野。
《資治通鑑·唐紀十五》曾記載,洛陽有個叫李弘泰的人誣告長孫無忌謀反。結果高宗二話不說,直接將人斬首。李世民一家人對長孫無忌的信賴,可見一斑。
然而,長孫無忌自己卻在自己一次次被李家偏愛之後,有了驕縱的眉頭。
永徽四年(653),他奉命審理房遺愛謀反案。本來這事是房玄齡次子房遺愛和他的妻子、唐太宗第十七女高陽公主折騰出來的宮廷政變,但長孫無忌卻公報私仇,將吳王李恪也牽扯了進來。
最終,這場謀反的參與者房遺愛、高陽公主、荊王李元景、巴陵公主、駙馬薛萬徹、駙馬柴令武都被斬首,李恪也被誣陷致死。
《資治通鑑·唐紀十五》記載,李恪曾在死前大罵:"長孫無忌竊弄威權,構害良善,宗社有靈,當族滅不久!"然而長孫無忌像是下定了決心,要將李唐皇室其他可能威脅到唐高宗的人趕盡殺絕。
不久後,與長孫無忌不和的江夏王李道宗、左驍衛大將軍駙馬都尉執失思力都被以參與房遺愛謀反案的理由被流放江南。他的這一番舉動,讓人們見識到了他對自己權勢的濫用。
永徽五年(654),唐高祖想要廢除王皇后,另立武則天為後。王皇后和唐高祖的婚事,是同安大長公主牽的線,李世民親自選的人。長孫無忌於情於理,都是站在王皇后這一邊的。因而之後,高宗親自帶著武則天到長孫無忌家中宴飲,賜給長孫家眾多財寶、官位,長孫無忌還是毫不動搖地反對廢王立武。
禮部尚書許敬宗勸說不管用,自己母親多次登門請求也不管用,自己和皇帝親自出馬勸說長孫無忌還是不管用。
為此,武則天對長孫無忌的不滿越來越甚。等到了第二年,高宗不顧群臣反對,力排眾議廢王立武。武則天認為長孫無忌當初接受了重賞卻始終不支持自己,實在可惡,便徹底和長孫無忌成為仇敵。
四年後,即顯慶四年(659),為了打擊關隴集團,加強皇權,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達成共識,決定削弱重臣長孫無忌、于志寧、韓瑗、來濟等人的實權,並將其調離京城。只是這事在執行的時候,在長孫無忌身上,鬧得很不好看。許敬宗向高宗密奏,說監察御史李巢意圖拉攏長孫無忌謀反。
《舊唐書·長孫無忌傳》記載,高宗當即派許敬宗和侍中辛茂前去審訊,並說:"我家不幸,親戚中頻有惡事。高陽公主與朕同氣,往年遂與房遺愛謀反,今阿舅復作噁心。近親如此,使我慚見萬姓。"
由此可以看出,這時候唐高宗早已下定了剷除長孫無忌的決心。
許敬宗的誣陷,更像是配合高宗演的一場戲。
出於這麼多年的情分,高宗還是表達了對長孫無忌的信任和不忍。不過許敬宗最終拿漢文帝殺薄昭的例子和"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的道理說服了高宗。
不久後,長孫無忌被削去官爵,流放黔州。他的兒子們也被削官流放。
到了七月,許敬宗領命複查這一謀反案。但他卻派中書舍人袁公瑜等去逼迫長孫無忌自縊。
最終,這位李唐的功臣,就這麼葬身黔州。

都說伴君如伴虎,長孫無忌作為唐太宗知根知底的摯友,倒是沒敗在他手中。而作為唐高宗的舅父和輔政大臣,他卻在政治上與皇權產生了衝突。加上皇后武則天的敵視,長孫無忌最終成為了整個皇室的仇人。

延伸閱讀

李沅芷和趙敏

為何如今還是很焦慮?

號外,旗女不可嫁漢民?慈禧為拉攏漢人廢200年「

榮科|解析

|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