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古琴必備的書籍,了解一下!


5月
11
2022

學好古琴除彈奏技法,

還有很多相關的知識要學。

本書單既有琴技、又有國樂理論、琴史琴學,

希望對您古琴學習有一定幫助。

1、《琴學備要》(手稿本) 顧梅羹

簡介:《琴學備要》分為總規、指法、手勢、曲譜、音律、論說六篇,包含了琴面的部件、琴底的部件、琴前後的部位、上弦的程序、琴位的安置、坐位的姿式等方面的介紹。本書從古琴簡介到練習曲,到手形,曲譜,以及琴學樂律研究等內容面面俱到,對初學有很大幫助。

按:作者顧梅羹,字燾,別名琴憚,為泛川派代表人物。其琴藝、琴學深且博,琴風重實溫勁,如奔雷又似江河。

2、《琴學門徑》 張子盛

簡介:《琴學門徑》力求由淺而深,循序漸進,以這樣初學者和自學者的實際要求。前半部分基本上包含了古琴入門所應具有的常試,後部分選刊琴譜,一方面由易而難,另一方面也斟酌多方資料,務求令習者了解不同流派風格的琴曲。

按:比較實用的一本書,內容不多,但講解細致入微,對減字譜的詮釋正是初學者所需了解的,是極好的古琴入門指導書。

3、《琴學入門》 張鶴

簡介:《琴學入門》分上下兩卷,上卷論琴,下卷為琴譜,收琴曲二十首。所收琴譜中,有十曲在指法減字譜的旁邊注有工尺譜字,其中又有五曲另備所謂音節譜,即在工尺字旁用貼拍的方法記寫琴曲的節奏。以往古琴的減字譜祗記音位、指法,不記音高、節奏,這種合參譜式在這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變,對古琴發展以及古曲的傅承頗為重要。

按:張鶴,字靜薌,是浦城派的重要琴家,長於詩、書、琴、畫。本書為線裝本裝幀,圖文並茂,是近代以來頗有影響的入門琴書。

4、《古琴演奏法》 龔一

簡介:《古琴演奏法》是龔一先生三十餘年來從事古琴演奏和教學工作的一些經驗體會。書中他正式推出了五線記譜法,還為古琴學生和教師提供了一批不可多得的創作琴曲和傳統琴曲,充實了古琴教材。該書還配備了2張光碟,供大家使用學習使用,也是琴友們值得收藏的一精品。

按:本書的古琴五線記譜法是亮點,對減字譜而言算是一種創新吧。但初學者在沒有老師指導下很難完全掌握,不過書後附有減字譜的內容,對練習還是比較有針對性的。

5、《古琴演奏教程》 張蔚君

簡介:本書從古琴的歷史、地位、本體、技法、演奏、琴論、審美和名曲等八個方面,全面而系統地論述了古琴的演奏藝術。其中前三章是對古琴基本知識的介紹;第四章 重點介紹古琴的演奏技法,其中左右手技巧都配以相應的譜例說明和練習,具有很強的針織性;第五、六、七三章論述了古琴的演奏理論、琴論和審美,將古琴的演奏上升到文化視角,使習琴者能更好地理解作品、把握作品的意境;第八章詳細介紹了十首古琴名曲,並附譜例。全書引據充分、論述詳盡、譜例豐富,是一本優秀的古琴演奏教程。

按:本書內容詳細到位,從歷史到技巧都有具體講解,內容詳細、清晰、簡單,很適合初學者閱讀。

6、《秋籟居琴課》 成公亮

簡介:《秋籟居琴課》是成先生在天津音樂學院講授古琴課程時編成一本內容全面的古琴教材。全書從講解樂器知識和上弦、調弦的方法開始,由淺入深,逐課傳授了二十三首琴曲,不僅收錄了成先生親自打譜和擅長演繹的傳統古曲,更有其自行創作的新曲若乾。全書行文為課堂筆錄的形式,有問有答,講解文字與譜例穿插進行,充滿啟發性的細節。讀者可以在閱讀過程中打開音響,對照講解和分析,對琴曲進行逐句的學習。

按:成公亮:古琴演奏家,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附屬中學的古琴專業,五年後畢業於該學院民族音樂理論作曲系。成先生的演奏風格既立足於傳統的文人情感,又注重琴曲的旋律性性,因此有著圓潤的格調和豐富的色彩,有著深沉的體驗和鎮定的冥想。

7、《古琴三十課》 李鳳雲

簡介:《古琴三十課》,是一個比較細化了的古琴教程。每一個指法通過解讀、練習、應用,深入淺出,積少成多,每一節、每一課都是在奠定堅實的基礎,都會有實在的收獲……

按:李鳳雲:天津音樂學院教授,中國琴會副會長。1985年畢業於天津音樂學院並留校印教。師從陳重、李祥霆、許建、李允中儲先生,1987年拜廣陵琴派大師張子謙先生為師,深得廣陵琴派精髓

8、《琴史初編》 許健

簡介:《琴史初編》以朝代為序,從先秦至現代整體展現了我國琴史的嬗變軌跡。它從歷代琴曲、琴人、琴論等方面,介紹了古琴藝術的源流、琴家的生平和造詣、各種琴派的師承關系,以及主要琴曲的內容、創作背景和藝術風格。書中還附有近代名家的照片和保存至今的古琴及其文獻的圖片,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文獻價值。

按:許健,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研究員,從事民族音樂研究。本書包羅萬象,系統地介紹了古琴的歷史,有助於初學者全面了解古琴的淵源,琴派,並樹立正確的學琴態度。2012年許健先生又出《琴史新編》一部,中華書局出版。

9、《觸摸琴史:近現代琴史敘事》 林晨

簡介:本書以1900年至1976年之間的古琴歷史為研究對象,選擇了若乾重要的事件來構建歷史,包括琴人、琴社、琴事采訪方面。全書共分十章:《緒論》、《名園與雅會:“怡園琴會”紀事》、《扶大雅之論輪:周慶雲與晨風廬琴會》、《王露與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20世紀上半葉的今虞琴社》、《從“自得”到“打譜”: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古琴打譜》、《中國民間、古典音樂巡回演出》、《空前抑或絕後:1956年古琴采訪》、《為工農兵服務:古琴改革》以及《結語》。

按: 林晨,1973年出生於南京。1985年起師從父親林友仁先生學習古琴。1993年起師從姚公白先生學習古琴。1995年考入中國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師從吳文光先生學習古琴。2000年進入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從事琴學以及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的研究工作。2006年獲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學碩士學位。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音樂年鑒》副主編。

10、《故宮古琴圖典》 鄭瑉中

簡介:故宮博物院現藏古琴46張,其中33張為明清兩代宮中古琴收藏的遺存,見證了歷史的滄桑。故宮藏琴既多且精,有著不同時期的代表作,例如“九霄環佩”琴,就是現存最為可靠的盛唐時期雷氏制作的伏羲式琴。這些古琴資料的出版為研究者提供了難得的實物資料,並從中窺見中國古琴的發展歷史。書中收入了20張古琴的測繪線圖和可窺見其內部構造特點的CT平掃圖像,可供海內外制琴家觀察研究,從而仿制出更多音韻絕倫的七弦琴。

按:鄭瑉中,字從易,晚號南郭琴叟。從王杏東、李浴星、管平湖學琴。1947年秋再從溥雪齋學習書畫。長期從事故宮博物院中國古代藝術品的陳列與研究,曾任陳列組、歷代藝術組、法書銘刻組、繪畫組、銅器組、金石組、工藝組組長。1982年後,重點從事古琴、古硯的研究,先後發表專題學術論文三十餘篇,多次參加國內外的學術研討會。

11、《禮記•樂記》 王禕

簡介:《禮記•樂記》是我國第一篇音樂理論方面的專門文章,總結概括了先秦儒家有關音樂藝術的理論,作為美學思想的集大成者,其豐富的美學思想,對兩多千年來古典音樂的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並在世界音樂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按:琴道美學是美學體系的一部分,本文可以幫助初學者了解中國音樂的思想內涵及人文精神,而對美學文化的思索也是培養獨立人格的一部分。《禮記•樂記》,在內容與《史記•樂書》有重合之處,建議二者對照閱讀。

12、《溪山琴況》 徐上瀛(明)

簡介:本書是一部闡述彈琴美學的論文。“琴況”,即琴(琴音、琴樂)之狀況、意態(形)與況味、情趣(神)。徐上瀛根據宋崔尊度“清麗而靜,和潤而遠”的原則,按照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把音樂的主要特性劃分為二十四況,即:和、靜、清、遠、古、淡、恬、逸、雅、麗、亮、彩、潔、潤、圓、堅、宏、細、溜、健、輕、重、遲、速,系統地闡述彈琴要點和琴學的美學原則。

按:徐上瀛,別名青山,明末著名琴家,虞山派代表人物。本書作為琴學的美學原則,概括了琴道的精髓,注解精簡而不乏見地,能幫助初學者培養美學觀,清楚並深刻地認識古琴。

13、《古琴叢談》 郭平

簡介:本書從古琴的制作說起(良材美斫說器),談到古琴的音質特色(琴音特色琴之“九德”),又談到彈琴的種種講究,說到琴的“知音”(琴對誰彈——說知音),說到俞伯牙和鐘子期、嵇康與《廣陵散》、陶淵明和無弦琴——一張古琴可以訴說無數美妙絕倫的故事,論及“打譜”、指法、琴曲題材,又論及傳統琴曲的音樂特征、琴的總體品格與流派風格,對早期琴曲與晚近琴曲手法差異進行了比較,最後還介紹了當代古琴大師管平湖,並對琴的現代傳承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作者曾把古琴稱作“最美的器物”,因為“它由歷史上那些美麗的心意創造而出,並與愛美的中國人相伴千載,成為不朽”。

按:本書通俗易懂,脈絡清晰,能夠深入淺出地介紹古琴文化、琴曲及琴人等,不僅能了解古琴知識,還能了解古琴前輩的故事。

14、《楊氏琴學叢書》 楊宗稷

簡介:共四十三卷,約七十萬言,收錄資料頗多。在《琴話》、《琴粹》部分提出“以琴傳聲,如鏡臨物然”,並分析這種反映“不外象形、諧聲、會意三端”。提出民間曲調對琴曲起到豐富發展的作用。認為一意追摹古調則“難為聽者”。所錄三十二曲附有工尺譜。對《幽蘭》、《廣陵散》等久已絕響的傳統名曲作了點拍的嘗試。本書為人們提供了豐富的研習琴學琴藝的資料。

按:本書內容極豐富且好讀,除了有專業的古琴曲譜內容,還有讓人心生遐想的琴史、藏琴、閱琴、品琴故事。


延伸閱讀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