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還打不過他?大新聞

11月
27
2019


分類:歷史
作者:黃薇映


星火智庫
作者:寒山憶雪
來源:冷熱軍事史
元末群雄並起,最終朱元璋集團統一中國,建立了大明王朝。在朱元璋打天下的過程中,遇到最強悍的對手,就是陳友諒。
陳友諒集團在最強盛時,領地覆蓋湖南、湖北、江西三省,外加福建的汀州和安徽的安慶。而同時期,朱元璋的地盤僅僅只有半個蘇南、半個皖南和半個浙江。無論地域還是人口,陳友諒的實力都是朱元璋的好幾倍。
但是陳友諒卻一敗於南京龍灣,二敗於江西鄱陽湖,兩場大型戰役之後,就被朱元璋完全吞併。
▲ 今日鄱陽湖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陳友諒一把好牌打的稀爛呢?
陳與朱的創業史

陳友諒與朱元璋在同一年參加「革命」。1351年,24歲的朱元璋投奔郭子興,32歲的陳友諒投奔蘄春的徐壽輝,在徐壽輝部將倪文俊麾下擔任主簿。此後兩人走上了不一樣的「創業之路」。
朱元璋成為郭子興麾下獨當一面的將領,用四年時間,打下了滁州、蕪湖附近的地盤,又熬死了老領導郭子興和其他元老,繼承了郭氏集團的遺產。再用四年時間,打下南京以及半個蘇南、皖南和浙江西部的地盤,成長為一個軍閥。
陳友諒在投奔徐壽輝集團的最初的七年里,並沒有嶄露頭角,直到第七年,他的直屬上司倪文俊與最大領導徐壽輝產生矛盾,陳友諒才迎來機會。
▲ 陳友諒塑像
倪文俊是徐壽輝麾下實力最強的將領,在徐氏集團與元軍纏鬥的七年里,倪文俊成長為徐氏集團的二把手,地位僅次於徐壽輝。實力助長了倪文俊的權力慾望,他試圖取代徐壽輝,但火併行動失敗,不得不從都城漢陽敗退回黃州。
退回黃州的倪文俊本希望東山再起,卻被自己的部下陳友諒火併。陳友諒殺死倪文俊後,得到了徐壽輝的信任,繼承了倪文俊的遺產,直接晉升為二把手。
陳友諒上位之後,率軍大舉東征,占領了整個江西、福建的汀州和安徽的安慶、池州,陳友諒的威望也因此達到頂峰。
▲ 常遇春
池州在陳友諒東征之前,就已經是徐氏集團的地盤了。但在徐壽輝與倪文俊搞內戰的關口,朱氏集團大將常遇春趁機率軍奪取了池州。
陳友諒的這次東征,從朱氏集團手裡收復池州,陳和朱的爭霸戰爭,就從這裡拉開序幕了。
陳友諒二次東征與龍灣之戰

陳友諒第一次東征功高蓋主,這讓他重蹈倪文俊的權力之路,與徐壽輝展開內鬥。徐壽輝嫡系實力弱小,只能靠拉攏其他山頭來制衡陳友諒,比如鎮守安慶的趙普勝。
面對威脅,陳友諒馬力全開投入到權力爭奪上。1359年,陳友諒前往安慶擺下鴻門宴,搞死趙普勝。第二年,陳友諒又挾持徐壽輝,自立為漢王,並率軍開始第二次東征,目標直指朱元璋。
▲ 朱元璋
陳友諒的水陸大軍繞過池州(殺趙普勝前,常遇春再一次趁機奪走池州),直奔太平、采石磯(現在的蕪湖當塗縣、馬鞍山),朱元璋的侄子朱文遜也死在這場戰役當中。
攻下采石磯之後,陳友諒弒殺了徐壽輝,自立為帝,國號為漢,把徐氏集團改成了陳氏集團。
采石磯距離南京只有40多公里,不要一天時間,就可以抵達。陳友諒沒有耽擱時間,在采石磯簡單舉行登基儀式之後,就把大軍開到了南京城北、秦淮河入江口的龍灣。
一路順風順水的陳友諒在龍灣卻遭到厄運,恰逢江水退潮,百艘巨艦擱淺,陳軍大敗,陳友諒僅率領親軍逃回九江。
以往人們認為,龍灣之戰後,陳友諒只是經歷一場戰役的失敗,返回江西和兩湖,就可以捲土重來,而朱元璋也只是一戰保住了南京,之後還要面對強大的陳友諒,勝負尚不可知。
但其實陳友諒往西敗退的同時,徐達率軍一路追擊,不僅僅奪取了安慶,還占領江西全境,並追擊到漢陽,把陳友諒圍困在漢陽城內。
▲ 徐達,非寫實畫作
這場戰爭不僅是陳友諒失敗的第二次東征,也是朱元璋集團成功的第一次西征。這次西征中,原趙普勝部將付友德投降了朱元璋,成為明朝著名的開國名將之一。南昌將領胡廷瑞也投降了朱元璋。
如果不是勝利成果擴大的太快,以至於南昌降軍降而復叛,徐達不得已從漢陽撤軍前往南昌平叛的話,恐怕陳友諒在漢陽城內就已經沒有翻盤的可能了。
陳友諒的第三次東征與覆滅

徐達從漢陽撤圍之後,陳友諒得到了喘息之機。僅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陳友諒就重建了幾百艘戰船、五十萬士兵組成的水師新軍。單從數量上看,陳友諒的新軍非常強大。
這樣強大的新軍,開啟了第三次東征。收復九江後,大軍直接開進鄱陽湖,圍困南昌,然而陳家軍圍攻南昌長達85天,也沒能攻下。同時,朱元璋親率大軍前來救援,穩紮穩打的把鄱陽湖與漢陽之間的水陸要塞全部占領。陳友諒不得已撤離南昌,雙方的水軍在鄱陽湖上遭遇,著名的鄱陽湖大戰爆發。
最終的結果是,陳友諒鐵鎖連舟的水師徹底敗於朱元璋的火攻。《三國演義》里有關赤壁之戰的描寫,其真實來源就是元末明初的這場大戰。
水戰失敗的陳友諒收攏小股部隊繼續突圍,從湖口進入長江後,在作戰中被流矢射穿頭顱,其部下將領張定邊護送陳的遺體突圍回到漢陽。第二年,朱家軍再次包圍漢陽,陳友諒的兒子陳理出城投降,兩大軍閥的爭霸戰爭至此告終。
陳友諒為何失敗:戰鬥力急劇下滑

很多人疑問,陳友諒第三次東征出動50萬大軍,為何圍攻南昌三月不下?為何對戰數量遠遠少於自己的朱家軍,卻遭遇慘敗?
▲ 鄱陽湖激戰場面
其實這50萬大軍只是貌似強大而已。
陳友諒二次東征,出動的是自己的嫡系精銳,也就是跟隨倪文俊打天下,又跟隨自己攻占江西和皖西南的老兵隊伍,而這支隊伍在龍灣之戰幾乎損失殆盡。
逃回漢陽後,重建的50萬大軍都是從兩湖地區徵發的民夫,所謂「征田夫市子,三丁抽一為軍」,大多數都是沒有參加過戰爭的新兵,戰鬥力當然急劇下降。
一年趕製出來的幾百艘戰船,雖然船型高大,但質量無法保證。而朱家軍的戰船雖然船型偏小,但要堅固的多。原本堅固大船可以直接採用的撞擊戰法,在陳家軍新軍這裡,也沒法使用了。
新軍不習戰法,戰船質量不行,這是陳友諒採用鐵鎖連舟這一下策的原因,也是陳友諒新軍圍南昌而攻不下、接戰鄱陽湖而慘敗的最直接原因。
▲ 樓船
護送陳友諒的小股部隊,是陳僅有的精銳,這也是大部隊慘敗,小股精銳卻能成功突圍的原因。
山頭林立、組織能力低下

一場戰役的成敗,可以歸結為戰術、軍隊戰鬥力等原因,但戰爭的成敗,往往取決於後勤體系,以及決定後勤體系的政權組織能力。
從徐壽輝起義到陳友諒覆滅,徐-陳氏政權在長達十三年時間內,並沒有建立起財稅和練兵體系,以至一場大敗之後再無後備軍隊,後勤物資也需要從兩湖地區的富家大戶那裡強征。
朱元璋集團從占領南京起,就實行廣積糧之策,讓各地軍隊屯田產糧,並建立衛所制雛形,物資供應和練兵體系在爭霸戰爭之前就已經形成了。
朱元璋集團脫胎於郭子興集團,這個集團在最初規模很小,在濠州城內,就有另外三支不屬於他們的勢力。但小集團也有好處,沒有山頭,凝聚力更強。在創業伊始,朱元璋一度成為郭氏集團內部的山頭,但隨著郭氏元老凋零,朱元璋成為首領後,整個集團又凝聚如初。
擴大地盤的過程中,不斷有新勢力加入,朱元璋運用權術,很好的把新勢力消化掉,沒有讓他們成為山頭。比如常遇春、巢湖水師廖氏兄弟、投降而來的付友德、胡廷瑞。
徐壽輝集團由南方系白蓮教形成,在起義前已形成多個山頭,徐壽輝充當的不過是共主的角色。多個山頭必然導致實力分散,使得陳友諒二次東征只能調動自己的嫡系部隊,其他山頭出工不出力。再加上權力爭鬥帶來的內耗,諸如財稅、練兵之類的政策也無法施行。
▲ 明軍
徐氏集團的內鬥甚至直接導致集團的分崩離析。陳友諒明目張胆的弒殺共主,引發了其他山頭的不滿。
二次東征大敗之後,趙普勝遺留的勢力由付友德率領,投降了朱元璋,江西的胡廷瑞也投降朱元璋,沒有救援被圍困在漢陽的陳友諒,四川的明玉珍更是封鎖三峽,在四川自立為王。
貌似弱小的朱元璋,背後的政權是一個集權高效,更具有戰爭潛力的政權。看似強大的陳友諒,背後的政權,是一個山頭林立,凝聚力低下的二流政權,其兵力徵調、財稅和後勤體系都沒有建立起來。
陳友諒的失敗也就無可避免了。

延伸閱讀

價值一億多

沒想到最特別是烤鼠肉

輕鬆出行超級嗨

旅行者2號還需2萬年才到達奧爾特星雲

標準的丹鳳眼這讓女生們情何以堪啊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