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新聞,福利丨七夕跟牛郎織女無關!七夕還有這些風俗?

11月
29
2019


分類:人文
作者:蘇友真


人大出版社
《鵲橋仙·七夕》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鵲橋仙·七夕》,
中國情人節「七夕」最好的一首詩詞。
秦觀之前或之後,無人出其右。
無論是這句——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還是這句——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相信早已是中國少男少女們戀愛時,
情話、情書中高頻率引用的金句。
然而——
這居然可能是作者寫給粉絲的一首詩?
而「七夕」這個節日,
最開始居然跟牛郎織女沒關係?
還有,「七夕」除了定情之外,
居然有「曬書」的風俗?
……
這是怎麼回事?小編節選了《藏在節日裡的古詩詞》中關於「七夕」的這些真相,等你發掘。
北宋紹聖四年(公元1097年)七月初七,一年一度的七夕節日,去年被再度貶官來到郴州,正在郴州「編管」的秦觀,揮筆寫下了這首《鵲橋仙·七夕》: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纖細的雲朵變幻著萬般儀態,飛奔的流星傳遞著離情別恨,在那廣袤無垠的銀河之上,牛郎和織女悄悄地相會了。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他們二人的相會,只能在這個美好的日子裡一年一度,卻已遠遠勝過了人世間情人們的無數次幽會。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人之間的柔情蜜意,像水一樣綿綿無盡;明年再會的時間又是七夕,像夢一樣遙不可及;分別的時刻到了,怎麼忍心回頭去看那歸去的鵲橋?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兩個人的愛情如果經得起時間的考驗,那就不會只在乎能否朝夕相伴了。
秦觀寫給鐵桿粉絲的一首詩?
寫下《鵲橋仙·七夕》之時,秦觀49歲,已是接近「知天命」的年紀。如此深情款款、纏綿悱惻的一首詞,秦觀到底是寫給誰的呢?
有人說是寫給皇帝的:據《蓼園詞選》載,「少游以坐黨被謫,思君臣際會之難,依託雙星以寫意;而慕君之念婉惻纏綿,令人意遠矣」。也有人說是寫給元祐黨人的:秦觀是在透過這些信誓旦旦、情真意切的文字,來表達自己和一同被貶謫外地的朋友們之間那份堅貞不渝、歷久彌堅的友情。
好吧,如果說這樣一首深情款款的詞,秦觀是寫給男人的,第一我不信,第二我會吐。還是來看看秦觀有可能寫給哪些女人吧。
首先,肯定不是寫給蘇小妹的。這是因為,史上並無蘇小妹其人,也就沒有她下嫁秦觀之事。蘇洵共有子女六人:長子景先,四歲而夭;長女不滿周歲而夭;二女十歲夭折;唯三女長成,於皇祐二年(公元1050年)嫁給表兄程之才,因備受虐待,於18歲時鬱郁而亡。至此,蘇洵除了蘇軾、蘇轍兩個兒子以外,別無子女。所以,雖然蘇軾和秦觀好得恨不得穿一條褲子,蘇秦兩家卻並無聯姻之事。
很有可能是寫給秦觀真正的妻子徐文美的。徐文美系潭州寧鄉縣主簿徐成甫的長女,於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嫁給秦觀。到秦觀寫出《鵲橋仙·七夕》之時,兩人已是三十年的結髮夫妻了。考慮到流放生活不便,秦觀並沒有把妻小帶到自己的貶謫地來,而是安頓在揚州。此時在郴州的秦觀,思念在揚州的妻子,寫出《鵲橋仙·七夕》,當然也是很有可能的。
但是,《鵲橋仙·七夕》最大的可能,是寫給秦觀此前一年認識的一個女人的。紹聖三年(公元1096年),秦觀孤身一人,由處州前來郴州,途經長沙時,結識了一位「長沙義妓」。
這位「長沙義妓」是秦觀的鐵桿粉絲,對他仰慕至極:
長沙義妓者,不知其姓氏。善謳,尤喜秦少遊樂府,得一篇,輒手筆口哦不置。久之,少游坐鉤黨南遷,道經長沙,訪潭上風俗,妓籍中可與言者。或舉妓,遂往訪……媼出設位,坐少游於堂。妓冠帔立堂下。北面拜。少游起且避,媼掖之坐以受拜。已,乃張筵飲,虛左席,示不敢抗。母子左右侍。觴酒一行,率歌少游詞一闕以侑之。飲卒甚歡,比夜乃罷。
多有儀式感的一個夜晚,搞得像結婚似的。秦觀為她連賦三詞,分別是《木蘭花·秋容老盡芙蓉院》《阮郎歸·瀟湘門外水平鋪》《減字木蘭花·天涯舊恨》。
留數日,倡不敢以燕惰見,愈加敬禮。將別,囑曰:「妾不肖之身,幸得侍左右。今學士以王命不可久留;妾猶不敢從行,恐重以為累,唯誓潔身以報。他日北歸,幸一過妾,妾願畢矣。」少游許之。
所以,這數日內兩人之間發生了什麼,你懂的。那自然是,「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了。如果還是沒懂,請注意「潔身」二字。所以,到了第二年,秦觀很想她,於是乎,「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了。
話說寫首詞送給妓女,對秦觀而言,早有前科。早年他在任職蔡州教授時,就寫過「小樓連苑橫空」和「玉佩丁東別後」,送給一個姓「婁」名「婉」字「東玉」的妓女;還寫過一句「天外一鉤殘月,帶三星」,送給一個名叫「陶心兒」的妓女。聰明如你,一定猜到了,秦觀這一句九個字,囉里囉唆,其實寫的就是這位佳人名字中的一個字——心。
因此,別怪我太坦白,別怪我煞風景,《鵲橋仙·七夕》這首詞,最大的可能,是寫給秦觀的那位「長沙義妓」的。
不過,也許這兩個人真的就是一見鍾情,真的就是找到了最浪漫的愛情呢。誰知道呢?
七夕跟牛郎織女沒關係?
七夕節,也稱為「乞巧節」「雙七節」「重七節」。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今天,我們也應該稱其為「中國情人節」。這是因為,只有中國這樣的千年農耕社會,才能產生如此浪漫美好、寓意豐富、源遠流長、傳承千年的情人節。
七夕節的時間,之所以確定在七月初七,源於古人對於數字「七」的崇拜。古人認為,「七」是吉祥的數字、吉祥的符號。
《說文》釋「七」說:「七,陽之正也。」《三五歷記》說:「數起於一,主於三,成於五,盛於七。」北斗七星,其數為七;天上彩虹,其色為七。天有七曜:太白星(金星)、歲星(木星)、辰星(水星)、熒惑星(火星)、鎮星(土星)、太陽星(日)、太陰星(月)。人有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
西晉周處《風土記》載:「魏時人或問董勛云:『七月七日為良日,飲食不同於古,何也?』勛云:『七月黍熟,七日為陽數,故以糜為珍。』」所謂「黍熟」,就是豐收。七月七日是豐收的日子,當然也是吉祥的日子,是吉祥的符號。
由於古人的崇「七」心理,使得七月七日蘊含著吉祥喜慶的意味,所以這個日子就很容易和許多神話傳說結合在一起。
比如《漢武故事》記敘漢武帝和西王母相會五次,每次相會時間都在七月七日。《列仙傳》記述赤龍迎接陶安公、仙人王子喬與家人在緱山頭相會、仙人王方平到吳蔡經家相會,也都是在七月七日。這樣,七月七日就演變成了一個吉祥喜慶的見面之日了。
但在東漢以前,七夕節是七夕節,跟牛郎、織女的故事並無關聯。

牛郎、織女一開始指的是牛郎星、織女星。世界歷史上,普遍存在著對日月星辰的崇拜。比如,古希臘、古羅馬、古波斯、古埃及、古印度神話中,幾乎都有太陽神、月神和星神。我國西周以來,古人通過對天象的觀測,來預測氣候變化,進而指導農耕活動,以求獲得豐收。這就促使了我國原始天文曆法的產生,也促使了我國早期星相學的產生。
到了今天,這兩顆星星照樣還在夏夜的天空中閃爍,只不過在現代天文學中,牛郎星叫天鷹座α星,屬於天鷹星座,織女星叫天琴座α星,屬於天琴星座。
「牽牛」「織女」在古代典籍中,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大東》中:
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
詩中有了「銀河」,有了「牽牛星」即「牛郎星」,有了「織女星」,但是二星之名在此篇中只是順便提及,並無二星相戀的內容,也並無「七夕」「鵲橋」的內容。
到了西漢的《迢迢牽牛星》,二星開始相戀了: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詩中的「牛郎星」「織女星」,已經被人格化,並且戀愛了。但仍然未見「七夕」「鵲橋」。
直到東漢應劭的《風俗通義》中出現了這條記錄:「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相傳七日鵲首皆髡,因為梁以渡織女故也。」這條記錄還想像出了鵲群架成橋樑之後,被牛郎、織女踩過,於是頭上的毛都被踩光了,「鵲首皆髡」。至此,牛郎織女的故事雛形已備。
魏晉南北朝時期,記錄就更加完整了。最全面、最權威的還是宗懍的《荊楚歲時記》:
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紉,天帝怒,責令歸河東。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會。
於是,到了秦觀所在的北宋,他在《鵲橋仙·七夕》中所寫的七夕節的主角,就必須是牛郎和織女了。
七夕還有「乞巧」「曬書」風俗?
七夕節的第一項節日風俗,當然得是「乞巧」。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載:
唐宮每逢七夕,「宮中以錦結成樓殿,高百尺,上可以勝數十人,陳以瓜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嬪妃各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之候。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士民之家皆效之」。
同時,宮女們還要「各捉蜘蛛閉於小盒中,至曉開視蛛網稀密,以為得巧之候。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亦效之」。
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錄了宋朝七夕乞巧的情況,與唐朝大同小異:
「至初六日七日晚,貴家多結彩樓於庭,謂之『乞巧樓』。鋪陳磨喝樂、花瓜、酒炙、筆硯、針線,或兒童裁詩,女郎呈巧,焚香列拜,謂之『乞巧』。婦女望月穿針,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內,次日看之,若網圓正,謂之『得巧』。」
在農耕社會中,婦女的社會分工就是織。而織女又是神話傳說中的紡織高手,自然就會成為七夕節時婦女為了更好地完成社會分工而乞巧的對象。至於通過蛛網卜巧,則是蜘蛛本就被民間稱為「喜蜘蛛」,同時也善織的緣故。
七夕節的第二項節日風俗,還得是「曬書」。
七夕「曬書」,最早可追溯到漢朝。《初學記》引崔寔《四民月令》:「七月七日作曲,合藍丸及蜀漆丸,曝經書及衣裳。」
至於為什麼要在七夕節「曬書」,主要是因為五月濕熱,書籍容易生蟲,到了七月就要把書籍放在通風處進行曝曬以防蠹蟲。這個原因,在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就有記載:
五月濕熱,蠹蟲將生,書經夏不舒展者,必生蟲也。五月十五日以後,七月二十日以前,必須三度舒而展之。須要晴時,於大屋下風涼處,不見日處。日曝書,令書色暍。熱卷,生蟲彌速。陰雨潤氣,尤須避之。慎書如此,則數百年矣。
七夕節,正好處於「五月十五日以後,七月二十日以前」,正是「曬書」之時。《齊民要術》的記錄,正好說明了古人對於圖書的珍視程度。
《世說新語·排調》還記錄了東晉大名士郝隆在七夕節「曬書」的典故:「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臥。人問其故?答曰:『我曬書。』」可見郝隆也是知道七夕「曬書」的節日風俗的,所以要在這一天仰臥,以便曬一曬他肚子裡那滿腹的詩書。
七夕節的第三項節日風俗,必須得是「定情」啊。
據唐人陳鴻的《長恨歌傳》記載:天寶十載(公元751年)七夕節的夜半時分,唐玄宗李隆基和楊貴妃在華清宮的長生殿,比肩而立,海誓山盟,「因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願世世為夫婦」。關於這一幕,白居易在《長恨歌》中寫道:「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與古人在七夕節定情不同,我們今天的年輕人更願意把自己與愛人定情的大日子,放在公曆的2月14日,即西方的「情人節」。質言之,2月14日畢竟是根基於西方國家傳統文化的一個節日,並非我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產物。而且兩者比較起來,七夕節較之西方「情人節」,其神話傳說更接地氣、更顯美好,其節日風俗也更具中國特色、更有中華味道。
別怪我杞人憂天,今天年輕人喜歡過西方「情人節」的最大危險還在於:如此這般幾十年之後,我們的炎黃子孫可能就永遠只記得西方的「情人節」,而無人再記得我們中國的「情人節」——七夕節了。
所以,七夕節才是我們中國人定情的好日子,換句話說,才是中國小伙子們發誓的好日子。
在這裡給小伙子們支個招:如果當時大腦充血、心跳加速,一時不知道應該說什麼誓言去打動芳心,那就直接開始背誦白居易的《長恨歌》,或者背誦秦觀的《鵲橋仙·七夕》。注意事項是,一定要確保背誦時天氣晴朗,並無打雷跡象。千萬小心,當心雷劈。
以上文字摘自章雪峰《藏在節日裡的古詩詞》,摘選時略有調整。
《藏在節日裡的古詩詞》

你可能聽說過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也是為了紀念勾踐、草娥、伍子胥嗎?
你可能在七夕節這一天見過身邊的妹子收到巧克力奶茶玫瑰花,但你知道七夕節的由來與「牛郎織女」的故事毫無關聯嗎?
你可能總在中秋節聽到東坡先生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但你知道東坡先生的傳奇「出道」之路嗎?
你可能知道重陽節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但你知道王維到底憶了幾位山東兄弟嗎?
文史作家章雪峰 以時人喜聞樂見的筆法書寫歷史,3分鐘發現一個節日詩里的秘密,半小時了解古詩詞創作現場,帶你在節日詩詞中開掘腦洞,「收割」歷史知識。

延伸閱讀

我就想對他做這樣的事先讀為快

必讀,桃花溪景區優惠大放送!天書峽景區

獨家,2月賽「留住年味」獲獎公布啦|圖色

分享死水何嘗微瀾

價格實惠好用不卡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