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英雄花木蘭是真實存在的嗎?軍營里為什麼沒人發現她是女性?

2月
14
2020


分類:歷史
作者:蘇友真


溪哥的辣評
"
7月8日,迪士尼公布了真人電影《花木蘭》的首款預告片,也引發了網友的熱議。
片中劉亦菲飾演的花木蘭從髮型、妝容到服裝等等細節都成了大家討論的熱點,由此也可以看出花木蘭這個故事對於我們中國人的影響力,那可真是歷久彌新、經久不衰。

我們上學的時候也都背誦過古文《木蘭辭》,在對這個故事耳熟能詳的同時,也會對那個勇敢智慧,毅然替父從軍的奇女子敬佩有加。
那麼,在真實的歷史長河中,是否真得有花木蘭這個人物存在呢?
我們翻遍了史料,並沒有找到對於花木蘭姓氏、籍貫等的記載。有關花木蘭的線索,最早只能從《木蘭辭》中獲得端倪。
《木蘭辭》出現在南北朝的北魏時期,詩中講到官府規定木蘭家要出一名男子上前線(木蘭家是軍戶,父親是府兵,所以才會「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木蘭的父親年高體弱,弟弟年紀又小,沒有長兄的木蘭只能替父出征,以柔弱的女子之軀征戰沙場十多年(原文中有句「同行十二年」,在時間上應是虛指)。最終立下大功,凱旋歸來,還贏得了皇帝的重賞。
木蘭本可接受朝廷的封賞,做個一官半職,但她思念親人,自請回鄉。歸來後她換上了女裝,同袍方才知道這位英勇無畏的戰友竟然是女兒身!
在這個故事中,其實存在不少疑點:
第一,木蘭如何在軍中掩藏身份。
這也是「木蘭從軍」最大的疑點了,木蘭作為一名女子,藏身於全是男子的軍營中,是如何保證自己不被發現的呢?平時吃飯、睡覺、訓練也許還可以遮掩,可是軍人也是要洗澡、如廁的吧,如何保證十多年時間不會穿幫呢?
更讓人費解的是,作為女性每個月總有那幾天讓人煩惱的月經期,木蘭該如何解決個人問題,又如何避免被同袍發現自己的女兒身呢?
第二,木蘭的能力過於強大。
請注意,木蘭辭的開頭是「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也就是說在參戰前,木蘭更多地從事的是紡織之類的女性活計,身處後宅,也沒有接受過正經的軍事訓練。
然而這樣的弱女子在一夕之間成長為強大的軍人,而且在「將軍百戰死」的血腥戰場上拼殺了十數年,不但保全了性命,還能立下戰功接受天子的表彰,這多少也會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第三,木蘭從軍和受賞的過程過於簡略。
木蘭辭中詳細描述了木蘭從軍的心路歷程以及置辦裝備的詳細經過,「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諸如此類。
可到了作戰的時候,竟然只是幾句話草草略過,「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不免讓人感到有些失望。
同樣,對於木蘭的戰功也語焉不詳,木蘭究竟有何功績,才會被「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這些都是讓人費解的地方。

基於上述這幾點,我們不得不懷疑《木蘭辭》中的木蘭形象有很大可能是虛構的,但是歷史上有沒有類似地替父從軍的英勇女子呢?答案是肯定的。否則花木蘭的故事就不會如此家喻戶曉,有這麼高的影響力了。
木蘭的原型可能並不姓花。
從唐代以後,我國河南、河北、陝西很多地方的地方志中都有關於木蘭生平事跡的記載,只不過木蘭的生活年代、姓氏、籍貫都不統一。
元代有人曾經寫過《孝烈將軍祠像辯正記》,記載了一位姓魏名木蘭的女將軍替父從軍的故事,還說木蘭是安徽亳縣人。
不過,也有人說木蘭姓朱、姓韓。清康熙年間的《黃陂縣誌》就提到過本縣有個姓朱名木蘭的女子,生於唐初,女扮男裝替父從軍。
我們現在普遍認可的花木蘭的說法來自於明代文學家徐渭的藝術創作。
在雜劇《四聲猿》中的《雌木蘭替父從軍》一節里,徐渭寫道:
「(木蘭)姓花,名木蘭,祖上在西漢時,以六郡良家子,世住河北魏郡。父親名弧字桑之,平生好武能文……」
此後大家也接受了這種說法,認為木蘭姓花,父名花弧,大姐叫花木蓮,幼弟叫花雄,母親姓袁,一家五口。
無論木蘭的原型到底姓什麼,她巾幗不讓鬚眉的精神都將永遠傳揚。作為千古留名的中國女性傑出代表,她的形象再一次被搬上大銀幕,得到世界人民的認識和喜愛,這也是值得我們每一個國人為之驕傲的事情。
"

延伸閱讀

揭密景喬園林榮盛發展岳陽金鶚御府園林工程

探詢什麼運動對慢阻肺患者有益?

她的情報使協約國聯軍死亡數十萬軍士謎一般的女人

從八字看你婚姻好壞

AG將重新踏上KPL舞台解說琪琪會陪伴他們到最後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